学术投稿

先天性无痛症舌外伤清创缝合术麻醉处理1例

田航;宋兴荣;佘应军;毕小宝

关键词:
摘要:患儿,女性,10月龄,体重8 kg.因舌咬伤急诊入院.患儿足月顺产,发育正常,自出生6个月开始出现习惯性舌咬伤,不伴有哭闹,舌体长期溃烂.患儿对体表伤害性刺激无反应,诊断为先天性无痛症.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舌外伤清创缝合术.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患儿带静脉通路入室,无哭闹,入室时HR 123次/min,无创血压(NBP) 89/46 mm Hg(1 mm Hg=0.133 kPa),SpO2 98%.
中华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上气道矢状位解剖结构分析:CT三维重建法

    目的 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的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行头颈部上气道螺旋CT扫描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1例(强直组),无困难气道因素普通患者41例(对照组),年龄20 ~ 60岁,男性,采用AW 4.4 workstation 3D-CT重建软件获取患者上气道正中矢状位图像,并测量以下10项指标: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的弧线距离(D1)和直线距离(D2),上颌骨长度(D3),下颌骨长度(D4),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的距离(D5),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的距离(D6),上切牙下缘、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分别以会厌根部和上切牙下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α、β),上切牙下缘、下颌骨下缘远端、声门中点三者以下颌骨下缘远端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γ),上切牙下缘、硬腭后缘、会厌根部三者以硬腭后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强直组D1、D2、D3、D4和D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6、角α和角δ增大,角β和角γ减小(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具有特异性改变,选择相应弯曲度大的喉镜镜片可能有助于气管插管的成功.

    作者:王幸双;汪小海;李文媛;佟琪;朱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利多卡因致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体外实验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利多卡因致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DRGC)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大鼠DRGC以2×104个/cm2的密度接种于培养板中,共27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9):对照组(C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BMSC处理组(B组).C组常规培养;L组和B组分别用终浓度50 mmol/L利多卡因孵育2h,随后L组正常培养,B组取大鼠BM-SC接种于Transwell小室内,密度2× 104个/cm2,建立共培养体系.孵育48 h时,收集DRG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和B组凋亡率增加(P<0.05);与L组比较,B组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 BMSC可减少利多卡因导致的大鼠DRGC凋亡,提示其可能减轻局麻药的外周神经毒性.

    作者:孙学军;邵彦;张红星;周芳;赵曦;马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阿片受体在芬太尼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阿片受体在芬太尼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人胃癌MGC-803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54):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纳洛酮组(N组)和纳洛酮+芬太尼组(NF组).F组和N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芬太尼或纳洛酮,终浓度分别为0.1 μmol/L或10μmol/L; NF组培养液中加入纳洛酮,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时,将芬太尼加入培养液,终浓度0.1μmol/L,继续孵育.于孵育12、24、36、48、60和72 h时分别测定细胞活力,孵育24h时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孵育48 h时测定细胞划痕愈合情况,孵育7d时测定克隆形成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N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划痕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和NF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划痕愈合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F组比较,NF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细胞划痕愈合率及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芬太尼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与阿片受体途径无关.

    作者:利莉;贺丹;管恩健;钟玉玲;覃怡;谢玉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与非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比较

    目的 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2~3月龄,体重250 ~ 29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10):假手术组(S组)、无液体复苏组(NF组)、非限制性液体复苏组(ULF组)、限制性晶体液复苏组(LR组)、不同限制性胶体液复苏组(LSG组和LHES组).采用放血+断尾法制备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股动脉20 min内放血2.5 ml/100 g,放血结束后10 min断尾,同时行液体复苏,分别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ULF组和LR组)、4%琥珀酰明胶(LSG组)及6%羟乙基淀粉130/0.4(LHES组).初始输注速率为2 ml·kg-1·min-1,限制性液体复苏目标MAP 50 mm Hg,非限制性液体复苏目标MAP 80 mm Hg.60 min后尾部断端止血并停止液体输注,改用血液复苏60 min后进入观察期180 min.于股动、静脉置管术后稳定10 min(T0)、股动脉放血结束后10 min(T1)、液体复苏结束(T2)、血液复苏结束(T3)及观察期结束(T4)时采集股动脉血样,测定Hct、血浆TNF-α、IL-6及IL-10的浓度;于T2时采集股动脉血样,检测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及髓样细胞分化蛋白88(MyD88)表达水平和NF-κB活性;记录尾部断端出血量及输液量.另取SD大鼠120只,按照上述方法分组(n=20)和复苏处理后,观察72 h内生存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Hct降低,血浆TNF-α、IL-6、IL-10浓度升高,单核细胞TLR4及MyD88表达上调,NF-κB活性增强(P<0.05).与NF组比较,ULF组、LR组及LSG组血浆TNF-α、IL-6浓度升高,IL-10浓度和Hct降低,单核细胞TLR4及MyD88表达上调,NF-κB活性增强,LHES组血浆TNF-α、IL-6浓度升高,IL-10浓度和Hct降低(P<0.05).与ULF组比较,LSG组、LHES组及LR组血浆TNF-α、IL-6浓度降低,IL-10浓度、Hct和生存率升高,单核细胞TLR4及MyD88表达下调,NF-κB活性减弱,尾部断端出血量降低,输液量减少(P<0.05).与LR组比较,LHES组血浆TNF-α、IL-6浓度降低,单核细胞TLR4及MyD88表达下调,NF-κB活性减弱(P<0.05),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G组及LHES组输液量减少,生存率升高(P<0.05),尾部断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身炎性反应影响小,且6%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效果尤其显著,其机制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谢俊然;胡旭明;赵锦宁;鲍琪;庞义娟;吕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乳化氟碳保存液对大鼠供肺的保护作用

    目的 评价乳化氟碳保存液对大鼠供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350 ~ 4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2):UW液组(UW组)和乳化氟碳保存液组(FCE组).建立肺灌注模型后取下心肺,置于4℃UW液或乳化氟碳保存液中.于6h时取肺组织,采用WST法测定SOD活性,TBA法测定MDA含量,ELISA法测定MPO活性和IL-1β、IL-6、TNF-α的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UW组比较,FCE组肺组织MPO活性降低(P<0.05);2组肺组织SOD活性及MDA、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化氟碳保存液可降低肺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提示其在减轻供肺损伤方面较UW液更具优势.

    作者:彭雪梅;席露;王华东;张清德;刘慧慧;帅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神经生长因子β预先给药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与预处理法比较

    目的 评价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预先给药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8~ 10周龄,体重200~300 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心脏24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GF-β预先给药组(NGFPt组)、NGF-β预处理组(NGFPc组).各组先用K-H液平衡灌注10 min;I/R组K-H液继续灌注30 min,NGFPt组用含0.1 μg/ml NGF-β的K-H液继续灌注20 min,NGFPc组用含0.1 μg/ml NGF-β的K-H液继续灌注20 min,再用K-H液冲洗10 min;各组均停灌30 min,K-H液复灌120 min.于平衡灌注末、停灌前即刻、再灌注5、30、60和120 min(T1-6)时,记录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于T1和T3-6时收集冠脉流出液2 ml,测定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T6时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T1时比较,各组T3-6时+ dp/dtmax降低,LVEDP、冠脉流出液CK-MB、LDH的活性升高,I/R组T3-6时LVDP、HR降低,NGFPt组T3,4时和NGFPc组T3-6时LVDP降低,NGFPt组和NGFPc组T2-6时HR升高(P<0.05).与I/R组比较,NGFPt组和NGFPc组LVDP、+dp/dtmax和HR升高,LVEDP、冠脉流出液CK-MB、LDH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NGFPc组比较,NGFPt组LVDP、HR和+ dp/dtmax升高,冠脉流出液LDH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LVEDP和冠脉流出液CK-MB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心肌病理学损伤明显,而NGFPt组和NGFPC组明显减轻.结论 NGF-β(0.1 μg/ml)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效果优于预处理法.

    作者:敖丽;魏珂;刘力;闵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阿片受体、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阿片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瑞芬太尼预处理(RPC)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处死后取心室肌组织,原代培养心肌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2×104个/ml后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500 μl/孔)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108个培养孔分为12组(n=9):正常对照组(C组);H/R损伤组(H/R组)采用缺氧90 min/复氧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缺氧预处理组(HPC组)在H/R前,培养孔经缺氧10 min/复氧30 min;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组)在H/R前,以终浓度1μmol/L瑞芬太尼孵育心肌细胞10 min,再常规培养30 min;δ受体拮抗剂纳曲吲哚+ RPC组(NTD+ RPC组)、κ受体拮抗剂nor-binahorphimine(nor-BNI)+ RPC组(BNI+RPC组)、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渥曼青霉素+RPC组(W+ RPC组)、ER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 RPC组(PD+ RPC组)在RPC前10 min分别维持培养孔终浓度5μmol/L纳曲吲哚和nor-BNI、0.1μmol/L渥曼青霉素和30 μmol/L PD98059,然后与瑞芬太尼共孵育10 min,再常规培养30 min,随后行H/R;试剂对照组分别为NTD组、BNI组、W组和PD组.于复氧结束时,测定心肌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和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 与C组比较,H/R组心肌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和培养液LDH活性升高(P<0.05);与H/R组比较,HPC组、RPC组和BNI+ RPC组心肌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和培养液LDH活性降低(P<0.05),NTD+ RPC组、W+ RPC组、PD+ RPC组、NTD组、BNI组、W组和P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PC组比较,NTD+ RPC组、BNI+ RPC组、W+ RPC组和PD+ RPC组心肌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和培养液LDH活性升高(P<0.05).结论 瑞芬太尼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δ受体,进而激活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大鼠心肌细胞H/R损伤.

    作者:吴昊;何淑芳;朱海娟;金世云;胡军;张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末梢灌注指数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末梢灌注指数(TPI)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40 ~ 70岁,体重38~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5):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 ml,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20 ml).麻醉诱导: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μg/ml,静脉注射芬太尼5 μg/kg(C组)或3 μg/kg(D组)和罗库溴铵0.9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 45 mm Hg.麻醉维持:D组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 μg/ml,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 ·h-1,必要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1 mg;C组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 μg/ml,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0.1 m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即刻(T3)、胸骨撑开即刻(T4)、开胸后30 min(T5)、1 h(T6)和术毕(T7)时,记录TPI、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计算LF与HF的比值(LF/HF).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B-7时TPI值升高,T4-6时LF/HF降低,高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改善开胸手术患者微循环.

    作者:吴德华;陆学芬;吴东进;吴镜湘;张晓峰;曹晖;沈耀峰;徐美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TCI辅助表面麻醉用于OSAS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术的效果

    目的 比较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辅助表面麻醉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OSAS患者45例,性别不限,年龄28 ~ 60岁,体重指数30 ~ 4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4、0.6 ng/ml组(S1组和S2组).2%利多卡因混合1%丁卡因咽喉喷雾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注射1%丁卡因3 ml.达靶浓度后开始实施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气道阻塞评分、麻醉诱导开始至气管插管后3 min内MAP和HR的变化率>30%、RPP(SP×HR)> 12 000、呼吸频率降低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表面麻醉前(T0)、达靶浓度(T1)、气管插管后1、3 min(T2,3)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S1组气道阻塞评分降低,S1组和S2组MAP变化率>30%、HR变化率>30%和RPP> 12 000的发生率降低,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浓度降低,S2组呼吸频率降低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升高(P<0.05);与S1组比较,S2组气道阻塞评分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升高(P<0.05).与T0时比较,C组T2.3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浓度升高,S1组和S2组T1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 与单纯表面麻醉比较,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4 ng/ml辅助表面麻醉用于OSAS患者FOB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术时不抑制呼吸,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应轻,且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作者:徐雪;董秋月;戚翔;李蔚;梁治;高璐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术后老年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60例,年龄65 ~ 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2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硬膜外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1.0~1.5mg/kg、芬太尼3~ 4μg/kg、罗库溴铵0.9 mg/kg,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5~0.25 μg·kg-1 ·main-1及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 ~ 3.0 μg/ml).E组切皮前30 min时硬膜外腔注射0.25%罗哌卡因+0.04 mg/ml布托啡诺混合液10 ml,2组均在手术结束前10 min硬膜外注射以上混合液10 ml,随后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术后72 h内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21分)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术后6、12和24 h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E组术后6、12和24h时血清S-100β蛋白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可降低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蒋宗明;丛昊;仲俊峰;周其富;郑羡河;李玉红;陈忠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改良超滤对体外循环诱发犬肺损伤时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改良超滤对体外循环(CPB)诱发犬肺损伤时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8只,体重15 ~ 20 k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体外循环组(CPB组)和改良超滤组(MUF组).C组只开胸,余两组开胸并建立犬CPB模型,MUF组于CPB停机后10~ 15 min内进行改良超滤,于开胸后行机械通气前(T1)、CPB停机(T2)和停机后1 h(T3)时抽取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AQP1 mRNA表达.结果 与T1时比较,CPB组和MUF组T2,3时RI和OI升高,肺AQP1 mRNA表达下调(P<0.05);与C组比较,CPB组和MUF组T2,3时RI升高,肺AQP1 mRNA表达下调,CPB组T2,3时、MUF组T2时OI降低(P<0.05);与CPB组比较,MUF组T3时RI降低,OI升高,AQP1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改良超滤可减轻CPB诱发犬肺损伤,机制可能与上调肺组织AQP1表达有关.

    作者:韩明;张红;窦雪娇;蔡回钧;秦榜勇;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对利多卡因诱发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利多卡因诱发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胎鼠皮层神经元,以1×105个/ml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1 ml/孔),80个培养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0),正常对照组(C组)常规培养;利多卡因组(L组)培养基中加入利多卡因,终浓度为1 mmol/L;右美托咪定组(D组)培养基中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为3μmol/L;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组(L+D组)培养基中加入利多卡因和右美托咪定,终浓度分别为1mmol/L、3μmol/L.孵育4h,行DA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Akt和caspase-3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和L+D组皮层神经元凋亡率升高,皮层神经元p-Akt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P<0.05),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L+D组皮层神经元凋亡率降低,皮层神经元p-Akt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下调(P<0.05);4组间皮层神经元Akt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利多卡因诱发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机制与激活Akt有关.

    作者:葛东建;祁宾;李金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意识指数监测小儿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准确性:与BIS的比较

    目的 评价意识指数(IoC)监测小儿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儿42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8~ 12岁.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调节吸入七氟醚的浓度,分别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 Sev) 1.6%、2.1%、2.6%、3.1%、3.6%、4.1%和4.6%5 min,同步记录IoC值和BIS值.结果 CET Sev< 3.1%时,其与IoC值、BIS值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7(r1)、-0.869 (r2)(P< 0.01);CETSev 3.1% ~ 4.6%时,其与IoC值、BIS值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0.808(r3,P<0.01)、-0.430 (r4,P<0.05).相关系数绝对值比较:r1、r2及r3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r2、r3均大于r4(P <0.01).结论 IoC能准确反映小儿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深度;CETSev 3.1% ~ 4.6%时,IoC监测其麻醉深度的准确性优于BIS.

    作者:李茜;张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异丙酚不同镇静深度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 评价异丙酚不同镇静深度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5例,ASA分级Ⅲ或Ⅳ级,性别不限,年龄26 ~ 64岁,体重50 ~ 85 kg,根据术中镇静深度分为3组(n=15):A组,30≤BIS值<40;B组,40≤BIS值≤50;C组,50< BIS值≤60.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罗库溴铵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 ~45 mm Hg.静脉输注异丙酚,A组、B组和C组的速率分别为7、5、3mg·kg-·h-1,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哌库溴铵,间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术中通过调节异丙酚输注速率维持各组相应的麻醉深度.分别于CPB前(T1)、CPB 30 min(T2)、CPB结束即刻(T3)和CPB结束后1 h(T4)时,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S-100β蛋白浓度,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静脉球血氧含量差(Da-jO2)、脑氧摄取率(CERO2)和颈静脉球-动脉血乳酸含量差(Dj-aL).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和B组T3-4时血浆S-100β蛋白浓度降低,SjvO2升高,Da-jO2和CERO2降低,T3时Dj-aL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T.时血浆S-100β蛋白浓度降低,T2时SjvO2升高,Da-jO2和CERO2降低,T3时Dj-aL降低(P<0.05).结论 适度加深异丙酚镇静深度(30≤BIS值< 40)有利于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脑损伤.

    作者:张瑜;张铁铮;孙莹杰;周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PEEP改善开胸手术患者定容和定压模式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PEEP改善开胸手术患者定容和定压模式单肺通气(OLV)的效果.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25 ~ 64岁,体重40 ~ 80 kg,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5):容量控制机械通气(VCV)加PEEP组(Ⅴ组)和压力控制机械通气(PCV)加PEEP组(P组).行OLV时,Ⅴ组VCV 20 min后,加用4cmiH2O PEEP通气20 min,随后去除PEEP;P组采用PCV,处理同Ⅴ组.于开胸前双肺通气即刻(T1)、单肺通气20 min加PEEP前即刻(T2)、加PEEP通气20 min(T3)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气道降压(Ppeak)及OVL开始至T3期间SpO2< 95%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P组比较,Ⅴ组T2,3时Ppeak升高,T3时PaO2升高(P<0.05);与T1时比较,Ⅴ组和P组T2.3时PaO2降低,Ppeak升高(P<0.05);与T2时比较,Ⅴ组和P组T3时SpO2低于95%的发生率降低,PaO2升高(P<0.05).结论 4 cm H2O PEEP可改善开胸手术患者定容和定压模式单肺通气的效果,且对定容模式改善效果更好.

    作者:李丹;吴晓蕾;王媛;孟凌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烟雾病患者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处理1例

    患者,男性,43岁,体重61 kg,因突发头晕、胸闷、乏力,大便习惯改变1月余入院.既往脑卒中、高血压病史.查体:神清,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3mm;右侧上下肢麻木,肌张力下降,病理征未引出.颅脑CT示:多发腔隙性梗塞、脑白质变性、脑萎缩.MRI示:(1)左侧枕顶叶脑软化灶,双侧额叶多发陈旧性腔隙性梗塞灶;(2)双侧额叶、枕叶、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腔隙灶(Ⅲ型)及灶性缺血;(3)烟雾病.脑动脉造影示:颅内动脉多发明显狭窄并侧支血管形成,诊断烟雾病.肠镜检查示直肠癌.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喉罩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

    作者:周正阳;杨伟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先天性无痛症舌外伤清创缝合术麻醉处理1例

    患儿,女性,10月龄,体重8 kg.因舌咬伤急诊入院.患儿足月顺产,发育正常,自出生6个月开始出现习惯性舌咬伤,不伴有哭闹,舌体长期溃烂.患儿对体表伤害性刺激无反应,诊断为先天性无痛症.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舌外伤清创缝合术.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患儿带静脉通路入室,无哭闹,入室时HR 123次/min,无创血压(NBP) 89/46 mm Hg(1 mm Hg=0.133 kPa),SpO2 98%.

    作者:田航;宋兴荣;佘应军;毕小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体外膜肺氧合诱导猪肾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诱导猪肾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家猪24只,雌雄不限,体重25 ~ 3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ECMO组和CRRT组.S组给予麻醉、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静脉置管和全身抗凝.ECMO组处理同S组,静脉置管后1h行ECMO.CRRT组静脉置管后1h同时进行ECMO和CRRT.ECMO和CRRT进行24h时,处死动物,取肾组织,采用EHSA法测定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 C组与S组肾组织IL-1β、IL-6及TNF-α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和S组比较,ECMO组和CRRT组肾组织IL-1β、IL-6及TNF-α的含量升高(P<0.01);与ECMO组比较,CRRT组肾组织IL-1β、IL-6及TNF-α的含量降低(P<0.01).结论 CRRT可一定程度地降低ECMO诱导的猪肾组织炎性因子表达,提示其可减轻肾组织炎性反应.

    作者:杨春;沈江;洪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42 ~ 63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和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麻醉诱导后,DLT组经口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随后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导管的位置.BB组先经口插入单腔气管导管,随后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插入支气管封堵器.记录插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肺萎陷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导管移位和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术毕行肺萎陷评分;记录气管拔管后2d内声嘶、喉痛的发生情况和术后7d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DLT组比较,BB组插管时间和肺萎陷时间延长,术后声嘶和喉痛发生率降低(P<0.05),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肺萎陷评分、导管移位、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单肺通气的效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似.

    作者:杨禄坤;梁军;苏永辉;肖笑雨;范东毅;周少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口腔颌面部间隙-颈部-纵隔感染患者清创引流术的麻醉处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常为牙源性或非牙源性感染扩散所致,可沿组织间隙、血管扩散,导致颈深部蜂窝组织炎,纵隔炎、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合并颈深部及纵隔感染时病情进展迅速,可压迫或阻塞呼吸道,病死率较高[1-4].尽早实施颈部、纵隔脓肿切开引流和抗菌素的合理应用是治疗的关键.但因患者颌面部的广泛肿胀,张口受限,脓肿压迫气道等,形成困难气道,因此合理的麻醉处理极其重要.本院在2007年8月至2013年2月完成了2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颈深部-纵隔感染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方舒东;徐辉;蔡蓉;陈志峰;孙璐璐;郭勇;刘和平;朱也森;姜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