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舟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空腹胰岛素(FIN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相关性,并探讨应用药物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观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进而探讨两种药物联合对心血管潜在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41例,然后随机分为3组,一组给予罗格列酮(RSG组),另一组给予二甲双胍(Met组),第3组给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组),进行为期12周的用药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指标.结果 治疗12周后3组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混合组优于RSG组(P<0.05)和Met组(P=0.000).结论 两种胰岛素增敏剂都可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空腹胰岛素(FINs),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明显,能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但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短期时间内影响较小.
作者:刘艳青;王旭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已婚育龄妇女的家庭环境状况、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WHOQOL-100量表对400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与常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组已婚育龄妇女的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高于其他组;较低文化程度的已婚育龄妇女的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高于高学历者;从事体力劳动的已婚育龄妇女总健康生命质量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有一定影响.
作者:于景科;徐凌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皮肤病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皮肤病患者中慢性湿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该病不同程度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我们用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s,DLQI)[1]对皮肤科门诊和住院慢性湿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左旋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按入院先后,选择前壁心肌梗死40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抗凝及抗缺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当日加用左卡尼汀3.0g/d至术后24h.所有患者均于入院7~10d接受直接经皮冠动脉治疗,研究终点为术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前、术后24h患者心绞痛的缓解情况及心肌损伤指标的波动(反弹或反应性升高)及(与入院首日比较)梗死局部室壁僵硬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心绞痛缓解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心肌损伤指标波动(反弹或反应性升高)的发生率低(P<0.05);(与入院首日比较)梗死局部室壁僵硬度改善(P<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具有抑制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面积、减少梗死心肌延展、改善心肌重构等多重保护作用.
作者:刘忠芬;丛培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舒泰用于全麻气管插管时患者心血管反应和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每组40例.A组气管导管表面涂抹舒泰,B组气管导管表面涂抹石蜡油.分别于停全麻药时(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首次出现体动时(T3)、睁眼或唤之睁眼时(T4)及拔管时(T5)测定和记录HR、MAP,并记算出相邻两测定点间的时间.观察患者呛咳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在T2~T3间的时间长于B组(P<0.05),A组患者耐受导管的时间(T2~T3)明显延长.B组患者的HR、MAP在T3、T4及T5时均高于A组(P<0.05).苏醒和拔管期呛咳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气管导管表面涂抹舒泰能使97.5%的患者术毕清醒时保持一定程度气管刺激反应抑制,有助于减轻拔管反应,并且增加了拔管后的安全性.
作者:丁振军;张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三维DSA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2例患者所做三维DSA影像与传统二维DSA进行比较,分析颅内动脉瘤在三维DSA上的影像表现.结果 与二维DSA相比,三维DSA在对动脉瘤显示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3D DSA的重建技术对影像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赵中庆;于爱军;王琳;朱铭;王晓莉;乔元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治妇科急腹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妇科急腹症82例的临床分析.结果 82例急腹症中,其中有69例异位妊娠占84%,5例黄体破裂占6%,7例卵巢肿瘤蒂扭转占9%,1例附件扭转占1%,输卵管切除术35例,输卵管开窗术33例,附件切除术6例,卵巢囊肿剥除术2例,卵巢电凝止血6例.以上各占42.7%、49.3%、7.3%、2.4%、7.3%,术后5~8d痊愈出院.结论 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妇科急腹症有效可行,可作为一种常规手术加以推广.
作者:王长林;苏维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术患者异丙酚咪唑安定、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 无痛人流术的患者200例,ASAⅠ~Ⅱ级,年龄20~40岁,体重指数18~24kg/m2.随机分为4组:异丙酚组(Ⅰ组)、咪唑安定加异丙酚(Ⅱ组)、芬太尼加异丙酚(Ⅲ组)、咪唑安定加芬太尼加异丙酚(Ⅳ组),每组50例放入观察.结果 Ⅳ组流泪、肢体活动、及需要追加异丙酚的发生率均低于Ⅰ、Ⅱ、Ⅲ组.结论 无痛流产术中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可使入睡时间缩短,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延长,流泪、肢体活动等操作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杨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FAK、p130Cas信号分子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76例正常胃粘膜及112例胃癌组织FAK、p130Cas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FAK、p130C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差异具显著性(分别为χ2=13.900,P<0.001;χ2=9.321,P<0.05);FAK、p130Cas蛋白表达在浸润超过肌层组明显高于未超过肌层组(分别为χ2=9.367,P<0.05;χ2=11.910,P<0.01),伴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χ2=8.932,P<0.05;χ2=12.327,P<0.01).结论 FAK、p130Cas信号分子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胃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起促进作用.
作者:王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诊疗行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CL-90于干预前及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分析.结果 研究组于干预后4周、8周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组于干预8周后,SCL-90中的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其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且研究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其他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生存质量量表的评定显示干预8周后研究组患者除环境领域因子外,其余3项因子分干预后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各项因子分与对照组的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因子分均高于干预前.结论 积极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能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凌波;孔令斌;陈敏;徐凌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在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间于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连续183例女性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n=48)和非高龄组(年龄<75岁,n=135),同时入选同期77例高龄男性患者作为高龄对照组.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非高龄女性相比,高龄女性表现为更多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丛集(P<0.05);多见冠脉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P<0.01);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与高龄男性相比,高龄女性也表现为更多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丛集(P<0.05);冠脉病变分布及严重程度相似(P>0.05);但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P<0.05).高龄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总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在校正了基线特征后,女性患者的危险降低(OR=0.82,95%CI0.675-0.989,P<0.05).结论 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冠脉病变严重复杂,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总死亡率与男性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徐建华;李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在不同浓度丙溴磷作用下,油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变化.方法 SOD和MDA的活性分别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照还原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结果 两种浓度的丙溴磷均诱导了油菜SOD活性,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减少.结论 在油菜遭受丙溴磷胁迫初期SOD和MDA即变化显著,可作为丙溴磷迫胁油菜比较敏感的生物指标.
作者:程晓平;陈雁君;武文华;赵艳霞;刘君;张建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久坐时间对机体情感状态、疲劳状态的影响,为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某专业16名本科生进行试验研究,在久坐前后分别进行情感状态调查表、疲劳评定量表和久坐调查问卷等表的调查.结果 在情感状态调查中,有力好动方面与久坐前相比存在着统计学意义(t=2.366,P=0.032).结论 久坐时间6h以及更长时间,会发生心情沮丧、忧虑、积极性降低、精神萎靡等症状.
作者:张凯;杨凤荣;王长芹;杨金玲;王开亮;徐立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自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胃肠道间质瘤得到了病理确诊和及时的手术切除治疗,起源于胃12例,小肠8例,直肠1例,结肠1例.临床表现: 首先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贫血、呕血或黑便,其次为上腹部疼痛不适,还有一些病人表现为急腹症(如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胃肠造影、CT及胃肠镜检查有助于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0~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不同于其他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伊马替尼(格列卫)作为分子靶向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家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血清IL-1β和肺脏病理学的变化.方法 用无损伤动脉夹钳夹大鼠双侧肾蒂45min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双肾,不钳夹肾蒂.观察缺血再灌注(IR)后2h、6h、12h、24h和72h血清IL-1β的变化和以上各点肺脏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血清IL-1β和Scr水平均为低,缺血再灌注2h后各值均逐渐升高,12h达峰值,缺血再灌注12h肺组织病理改变严重.结论 肾缺血再灌注后,其血清IL-1β和Scr水平增高.IL-1β参与了肺组织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宫建泉;毕宁康;岳屹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水蛭地龙提取液对冠心病治疗的效果.方法 入选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水蛭地龙提取液组30例,肝素治疗组30例另设一般基础资料相仿的30例无明确心肌缺血,未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了3组患者的凝血时间包括APTT、PT、DD、CK-Mb、NO、FP-A的含量.结果 水蛭地龙提取液组在治疗后APTT、PT 、NO、DD值明显大于对照组,CK-Mb、FP-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水蛭地龙提取液可以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具有促纤溶作用;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李强;徐建华;高淑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骨调素(OP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把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设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OPN、MCP-1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PAS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生化方法测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 OPN、MCP-1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随着糖尿病病程发展,肾小管OPN、MCP-1和FN表达逐渐增加.结论 OPN和MCP-1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参与了DN的发病机制.
作者:郭焕;田陈;张国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梁山县农村居民门诊服务利用.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870名农民进行家庭卫生健康问卷调查.描述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分析影响农村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梁山县2周患病率130.83‰,2周就诊率和未就诊率分别为120.78‰和15.89%,年龄等因素对2周患病及2周就诊率有影响.结论 梁山县农民的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好,但其利用率相对较低.
作者:刘宁;徐凌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已引起国内学者重视.利用该系统术中显露过程中组织剥离范围小,伤口出血少,术野显露清晰,并且术后局部恢复快.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脊柱内窥镜经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均经CT、MRI影像学检查后确诊.术后3d离床活动,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6例,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9例,优良率93%.总结如下:
作者:董孟政;秦素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对儿童孤独症、多动症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济宁市3所小学1300名儿童,采用克兰赛孤独症行为量表、Conners多动症父母简明量表以及自制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两种行为问题的筛查.结果 正常产组、阴道手术组、剖宫产组儿童孤独症检出率分别为1.62%,0%,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动症检出率分别为6.25%,4.76%,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是儿童多动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对儿童孤独症行为的发生无影响.
作者:宋红梅;祝亮美;王贝贝;林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