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贾子超;王军
儿童股骨颈骨折临床上相对少见,其治疗比较困难,且并发症多,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从1994年8月-2003年5月对收治的40例儿童股骨颈骨折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36例,总结如下.
作者:苏海卿;张俊荣;高光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漂浮膝是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骺端骨折而导致整个膝关节呈连枷状[1].骨折多属于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全身多处复合伤,治疗较困难.在漂浮膝中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使治疗、康复更困难.复习我科漂浮膝合并交叉韧带损伤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勇;贾子超;王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30例未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三维牵引并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勇;雷庆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选择6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7例,女27例;年龄26~60岁,平均42.9岁;病程1~30年,平均为4.2年.L4,5突出30例,L5S1突出34例.于髓核成形术前后测定椎间盘内压,观察其变化,同时行椎间盘造影,判断椎间盘突出类型,并于术后6个月评价其疗效.结果:根据造影结果将病变椎间盘分为两型:Ⅰ型为突出型,Ⅱ型为破裂型.在髓核成形术前,Ⅰ型患者椎间盘内压明显高于Ⅱ型患者(P<0.01);髓核成形术后,Ⅰ型患者椎间盘内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Ⅱ型患者椎间盘内压较术前变化不明显(P>0.05);Ⅰ型患者术后疗效优于Ⅱ型患者(P<0.05).结论:作为一种新技术,髓核成形术能明显降低Ⅰ型患者椎间盘内压,改善其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手术.
作者:蒋林;陈庆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1997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椎体单纯性压缩骨折8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沈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置入螺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方法.方法:选择旋转垂直不稳定的典型C型(Tile分型)骨盆骨折12例,行CT扫描定位第一骶椎,后在CT引导下置入导针,根据CT测量和导针置入长度选择适合长度的半螺纹松质骨螺钉拧入,在CT扫描下可见患侧骶髂关节逐步合拢,后复位.结果:12例骶髂关节均复位,10例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2例,可1例.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方法为采取微创技术进行骨折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损伤少、固定牢靠.
作者:尹飚;丁焕文;尹庆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早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48个膝关节(男10个,女38个,平均年龄35岁)在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术,并使用双极射频汽化仪对残留的滑膜进行处理.术后给予羟基氯喹、氨甲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等抗类风湿药治疗,疗程6~12个月.48个关节均得到了6个月的随访,34个关节得到2年的随访.随访包括近侧指间关节的疼痛、关节压痛及关节肿胀的改善率;Ishikawa关节功能的评分;术前术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结果: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滑膜充血水肿为主要特点,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在镜下的表现是血管翳和肉芽肿的形成,术后6个月近侧指间关节的疼痛、关节压痛及关节肿胀的总改善率为83.3%,术后2年为55.9%.Ishikawa关节功能的评分术后6个月总优良率为93.8%,术后2年为73.5%.ESR、CRP和RF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早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同时术后给予正规的药物治疗.
作者:章军辉;狄正林;何志勇;冯建翔;徐荣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是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经皮穿刺切吸术到胶原酶溶解术是一个重大转变和进步,使手术操作明显简化,而仍取得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使用O3盘内注射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成功,但其适应证、禁忌证方面尚少有报道.我院康复医学中心自2004年7月至今,用该方法治疗23例,现根据取得的资料对其疗效、适应证、禁忌证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崔凤德;冯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颈椎前路手术在颈椎间盘疾病中已广泛应用,手术方法主要为颈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术.但不管是早期的自体骨融合的颈前路手术,还是后来进一步发展的颈前路钢板以及椎间融合器技术,都存在着诸如融合失败率高、植骨块移位、塌陷、螺钉断裂、钢板松动等并发症,造成手术疗效不佳以致于二次手术.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采用颈椎间盘摘除、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后均无前述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浩正;朱宝华;李毛银;刘道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4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例;平均年龄31岁.根据Levine-Edwards的X线分型:Ⅰ型1例,Ⅱ型7例,ⅡA型3例,Ⅲ型3例.3例合并神经症状.3例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固定;8例前路手术,行C2,3椎间盘切除及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3例后路复位,行前路C2,3椎间盘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结果:14例全部获得5-63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序列良好,颈椎伸屈侧位片显示颈椎稳定,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无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3例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Ⅱ型、ⅡA型、Ⅲ型应及早手术治疗,颈椎前路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即时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不影响颈椎活动度,是Ⅱ型、ⅡA型、Ⅲ型Hangman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梅伟;杨勇;翟明玉;王春丽;陈长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家犬腰骶部神经结构与人类马尾的异同点,建立与人类马尾受压类似的动物模型,研究其病理变化.方法:废弃家犬4只经颈静脉加压灌注后,自后侧入路剖开腰骶椎管,测量椎管的直径及硬膜外间隙,观察马尾神经的组成及走行.2只家犬麻醉后自L6椎板潜行置入水囊,关闭注水,用诱发电位和MR检测.结果:犬的腰椎共有7节,椎管在L6水平横径为1.4~1.6 cm,前后径1.2~1.4 cm,硬膜外间隙约0.2 cm,共计5对神经根围绕在终丝斜向外下形成马尾.脊髓圆锥下端平L6水平.在L5,6椎板下,硬膜外间隙置入硅胶水囊后,在未注水加压时,犬的行为学及诱发电位均无改变;逐渐注水后随着压力的上升,行为学及诱发电位均有相应的改变.MR可以显示相对应的水囊所占椎管的容积.结论:家犬马尾与人类的相似,硅胶水囊置入和注水法,重复性好,动物生存率高,可以成功建立马尾慢性压迫模型.
作者:李浩鹏;贺西京;王栋;徐思越;吕惠茹;王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踝关节骨折青壮年易发生,其中旋后外旋型占40%~70%.自1999年6月-2004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22例,疗效满意.
作者:叶锋;张龙君;陈建良;王水桥;王晓;郑晓东;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众多,生理过程极其复杂,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我们将1996年5月-2003年12月收住的33例颅脑损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与56例单纯股骨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了比较.
作者:武峰;封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后路寰椎螺钉固定包括寰椎侧块螺钉和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它们在解剖上是可行的,但需注意椎动脉沟底骨质薄处的后弓厚度,避免损伤椎动脉及颈内动脉,术前必须常规行寰椎侧位X线及CT扫描帮助确定进钉点及进钉方向.螺钉有较好的拔出力(即使使用单皮质螺钉),并且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关节突间螺钉以及棒连接的结构与经关节螺钉后路钢丝植骨块结构一样稳定.目前较为常用的进钉技术有3种:Harms、Xia、Gupta等的侧块螺钉技术,以及Tan和马向阳等的后弓侧块螺钉技术.临床结果显示:后路寰椎螺钉固定技术能即刻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缓解症状,有较好的即刻稳定性,保留枕颈间的运动功能,并且有融合率极高,断钉率、疾病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极少等优越性.
作者:杨迪;陈其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分析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经完整随访的5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A组:3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予以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接骨术,术后石膏夹板外固定;B组:2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予以行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接骨术,术后未用外固定.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按照TAM系统评价法要求分别观察测量手指屈曲伸直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经过6~12个月(平均9.3个月)的随访,按TAM系统评价法:A组优14例,良9例,中7例,差2例;B组优12例,良6例,中4例,差2例.经统计学Ridit分析检验,u=1.547,两种方法在恢复手功能(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均为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只要注意适应证的正确掌握和规范操作就能扬长避短,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周中;宋知非;黄海涛;江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1999年7月-2004年7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t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45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范丽娟;刘献祥;苏奇;佘焕群;李建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1995-2001年收治翼状肩胛患者2例,采用钢丝及阔筋膜条肩胛骨固定术,经随访1~3年,固定效果好.例1,男,41岁.于9岁时无明显原因引起左上肢无力,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进行性加重,并有肩胛骨后凸畸形.
作者:于文军;袁林军;南秋生;乔洪杰;郭文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男,31岁,于2004年4月13日与人斗殴时右拳不慎击到墙壁上,引起右手背疼痛、肿胀,明显畸形,由于工作繁忙和误认为是软组织损伤,患者自行在家口服及外搽药物治疗,经治疗17 d后,疼痛及肿胀减轻,但手背隆凸及握拳功能障碍未消失,遂来我院就诊.检查见右掌背尺侧第4、5掌骨基底部隆凸畸形,掌腕关节活动障碍,右手握拳功能障碍,压痛较轻,无尺神经损伤体征.
作者:范相成;谭霞;韩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手指指端、指腹及邻指中指节皮肤缺损,是手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既能恢复手指长度,又有良好的血循环与感觉的方法不多.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在显微镜下操作指动脉岛状皮瓣20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谭斌;万四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很低,处理不当易发生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自1995年11月-2004年12月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加3枚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廷文;叶作明;梁兵;段佳忠;苟廷举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