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镜下操作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谭斌;万四妹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摘要:手指指端、指腹及邻指中指节皮肤缺损,是手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既能恢复手指长度,又有良好的血循环与感觉的方法不多.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在显微镜下操作指动脉岛状皮瓣20例,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近远端骨折

    胫骨近远端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处理比较棘手,极易引起骨不愈合、下肢关节僵硬及伤残.自2002年11月-2005年3月对45例胫骨近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1](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佳;竺智雄;周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手法治疗陈旧性第4、5掌腕关节脱位1例

    患者,男,31岁,于2004年4月13日与人斗殴时右拳不慎击到墙壁上,引起右手背疼痛、肿胀,明显畸形,由于工作繁忙和误认为是软组织损伤,患者自行在家口服及外搽药物治疗,经治疗17 d后,疼痛及肿胀减轻,但手背隆凸及握拳功能障碍未消失,遂来我院就诊.检查见右掌背尺侧第4、5掌骨基底部隆凸畸形,掌腕关节活动障碍,右手握拳功能障碍,压痛较轻,无尺神经损伤体征.

    作者:范相成;谭霞;韩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骨外固定器结合股前外侧皮瓣急诊修复胫腓骨骨折软组织缺损

    自1998年以来采用外固定器结合股前外侧皮瓣急诊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所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患者21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安;伍成奇;李克坤;马俊;裴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通过外固定架的牵伸辅助复位,矫正桡骨的短缩、成角移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利用外固定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并进行功能练习.术后定期进行X线和腕关节功能的评价.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Aro功能评价:优9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66%.结论:外固定架能很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和关节面的平整,使腕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因此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新晖;董威;沙子义;于晓光;李瑞琦;刘进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家犬马尾及其受压模型的建立

    目的:观察家犬腰骶部神经结构与人类马尾的异同点,建立与人类马尾受压类似的动物模型,研究其病理变化.方法:废弃家犬4只经颈静脉加压灌注后,自后侧入路剖开腰骶椎管,测量椎管的直径及硬膜外间隙,观察马尾神经的组成及走行.2只家犬麻醉后自L6椎板潜行置入水囊,关闭注水,用诱发电位和MR检测.结果:犬的腰椎共有7节,椎管在L6水平横径为1.4~1.6 cm,前后径1.2~1.4 cm,硬膜外间隙约0.2 cm,共计5对神经根围绕在终丝斜向外下形成马尾.脊髓圆锥下端平L6水平.在L5,6椎板下,硬膜外间隙置入硅胶水囊后,在未注水加压时,犬的行为学及诱发电位均无改变;逐渐注水后随着压力的上升,行为学及诱发电位均有相应的改变.MR可以显示相对应的水囊所占椎管的容积.结论:家犬马尾与人类的相似,硅胶水囊置入和注水法,重复性好,动物生存率高,可以成功建立马尾慢性压迫模型.

    作者:李浩鹏;贺西京;王栋;徐思越;吕惠茹;王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4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例;平均年龄31岁.根据Levine-Edwards的X线分型:Ⅰ型1例,Ⅱ型7例,ⅡA型3例,Ⅲ型3例.3例合并神经症状.3例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固定;8例前路手术,行C2,3椎间盘切除及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3例后路复位,行前路C2,3椎间盘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结果:14例全部获得5-63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序列良好,颈椎伸屈侧位片显示颈椎稳定,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无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3例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Ⅱ型、ⅡA型、Ⅲ型应及早手术治疗,颈椎前路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即时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不影响颈椎活动度,是Ⅱ型、ⅡA型、Ⅲ型Hangman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梅伟;杨勇;翟明玉;王春丽;陈长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支架外固定植骨灌洗治疗感染性胫骨不连

    自1996年8月-2005年3月采用支架外固定植骨灌洗法治疗感染性胫骨不连1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3~64岁,平均为35.6岁.病程6~24个月,小腿均有过窦道流脓现象.

    作者:邵仲良;崔凤;倪景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显微镜下操作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手指指端、指腹及邻指中指节皮肤缺损,是手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既能恢复手指长度,又有良好的血循环与感觉的方法不多.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在显微镜下操作指动脉岛状皮瓣20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谭斌;万四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自2000年6月-2002年12月运用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刘敬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腕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

    患者,女,34岁,4年前右手大鱼际处在提重物牵拉损伤后出现疼痛肿胀,理疗热敷后症状消失,期间疼痛肿胀反复发作,1周前再次发作时右腕掌侧发现一质软、轻度触痛的肿物,前来就诊.

    作者:于维良;侯明明;孙振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针刀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11例,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36.2岁(25~46岁),病程2个月~3年,均采用小针刀治疗,在颈部压痛明显的颈椎横突后结节上用小针刀对前、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作切割和剥离.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血肿形成,术后10 min 10例的症状、肌力和感觉明显好转.6个月后随访6例症状消失,肌力、感觉恢复正常,2例有好转,2例无效.4年后仍有7例有效.结论:小针刀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可靠.

    作者:林浩东;陈德松;方有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漂浮膝伴交叉韧带损伤9例的治疗

    漂浮膝是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骺端骨折而导致整个膝关节呈连枷状[1].骨折多属于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全身多处复合伤,治疗较困难.在漂浮膝中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使治疗、康复更困难.复习我科漂浮膝合并交叉韧带损伤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勇;贾子超;王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很低,处理不当易发生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自1995年11月-2004年12月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加3枚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廷文;叶作明;梁兵;段佳忠;苟廷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

    儿童股骨颈骨折临床上相对少见,其治疗比较困难,且并发症多,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从1994年8月-2003年5月对收治的40例儿童股骨颈骨折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36例,总结如下.

    作者:苏海卿;张俊荣;高光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1998-2004年治疗26例,男20例,女6例;平均年龄31岁(20~68岁).按改良的Mason和Johnston分型: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16例,分别采用石膏固定,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桡骨头置换,并修复相关内侧副韧带、冠状突等损伤.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8.6个月(3个月~6年).按Morrey和Broberg标准评分平均85分(40~100分):优8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结论:既要重视桡骨头的复位固定,又要重视合并周围韧带及冠状突的损伤,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才可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作者:李海清;梅国华;蔡培华;曾炳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经完整随访的5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A组:3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予以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接骨术,术后石膏夹板外固定;B组:2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予以行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接骨术,术后未用外固定.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按照TAM系统评价法要求分别观察测量手指屈曲伸直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经过6~12个月(平均9.3个月)的随访,按TAM系统评价法:A组优14例,良9例,中7例,差2例;B组优12例,良6例,中4例,差2例.经统计学Ridit分析检验,u=1.547,两种方法在恢复手功能(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均为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只要注意适应证的正确掌握和规范操作就能扬长避短,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周中;宋知非;黄海涛;江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闭合性皮肤脱套伤的诊治

    目的:探讨闭合性皮肤脱套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97-2005年收治的31例闭合性皮肤脱套伤,对其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漏诊原因.7例采用穿刺抽液;11例采用开窗,脱套处皮下放置多孔负压引流管;13例于术中,在脱套处皮下放置多孔负压引流管治疗.结果:31例患者中,11例漏诊.17例表现为均匀肿胀的患者中,9例漏诊.14例伴有骨折的患者中,10例漏诊.所有患者的脱套皮肤均与皮下愈合,1例治疗前有小部分皮肤坏死的患者,坏死面积无扩大,2例手术皮下置管患者出现切口缘少许坏死.结论:闭合性皮肤脱套伤伴骨折或表现为均匀肿胀时较易漏诊.穿刺抽液、开窗,脱套处皮下放置多孔负压引流管及术中在脱套处皮下放置多孔负压引流管均是很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赵凤朝;马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术后内固定简易钢丝取出法

    钢丝作为骨折内固定的一种材料,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特异性,不易被其他固定物所替代,在骨折内固定领域中仍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但是在骨折愈合后,钢丝取出不顺利,甚至不能完全取出是经常遇到的,尤其是环形捆扎后被骨痂包围的钢丝.我们总结出一种缠绕式钢丝取出法,1999年3月-2004年6月共收治各式钢丝内固定患者21例,固定时间为3个月~5年,结果钢丝全部取出,疗效满意.

    作者:马平虎;骆小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青壮年易发生,其中旋后外旋型占40%~70%.自1999年6月-2004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22例,疗效满意.

    作者:叶锋;张龙君;陈建良;王水桥;王晓;郑晓东;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骶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骶骨骨折病例作回顾分析,根据Denis骶骨骨折分类法,Ⅰ型15例,Ⅱ型16例,Ⅲ型5例.Ⅰ型骨折中2例伴有L4或L5神经根损伤,1例L4、L5神经根损伤.Ⅱ型12例伴有S1、S2神经根损伤.Ⅲ型3例单侧S1、S2神经根损伤,2例双侧S1、S2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Ⅰ型骨折15例予保守治疗,Ⅱ、Ⅲ型骨折21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8例无神经损伤或损伤轻微者单纯行骶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3例伴有严重神经损伤者,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神经探查松解术.结果:随访6~36个月,36例骶骨骨折均愈合,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Ⅰ型,10例Ⅱ型,3例Ⅲ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2例Ⅱ型残留骶神经损伤症状,2例Ⅲ型残留鞍区感觉减退、排尿乏力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结论:骶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应取决于骨折类型及骶神经损伤程度.Ⅰ型骶骨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满意,Ⅱ、Ⅲ型骶骨骨折需切复内固定手术,有严重骶神经损伤者需神经探查松解术.

    作者:张永民;赵钢生;赵品益;陈欣;赵胜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