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青少年脊柱矫形术中的价值

李浩鹏;贺西京;陈君长;王栋;徐思越;袁国莲;赵龙柱

关键词: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摘要:随着椎弓根三维矫形系统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因矫形应力点分散,把持力强,脊柱畸形矫正强度较以前Harrington器械平面矫形有明显增加,但脊髓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术中脊髓监护受到重视.本文就我院1996-2002年46例脊柱畸形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的总结,了解其应用价值.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2001年至今,采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1例,疗效显著,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彪;曾一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鼻烟窝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5例临床分析

    自2000年2月-2002年5月应用鼻烟窝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5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龙;董忠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股骨骨折术前血栓弹力图的价值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评价股骨闭合骨折术前的凝血状况,并探讨TEG在评价股骨骨折术前高凝状态的意义.方法:I组为对照组,11例健康献血员,清晨空腹静脉采血.Ⅱ组为实验组,26例,为未经抗凝治疗的股骨闭合性骨折患者,分别于骨折第2天(Ⅱ2d)和第8天(Ⅱ8d)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实验采用双盲法,专人检测.两组静脉血样均进行TEG检测.结果:I组TEG的各参数结果正常.Ⅱ组中Ⅱ2d和Ⅱ8d的TEG:α角、血栓大幅度MA值、血栓硬度G值均增大,与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Ⅱ组中Ⅱ8d与Ⅱ2d比较,血栓大幅度MA值和血栓硬度G值增大,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股骨骨折第2天和第8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而且有逐步加重趋势;TEG是创伤骨折及术前预测和判断血液高凝状态的有力指标,如TEG揭示高凝状态存在,应采取有力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尽早防治.

    作者:廖荣宗;区锦燕;吴征杰;罗富荣;周曙;陈耀雄;彭健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肽与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即断端的组织修复反应,包括组织修复与纤维组织转化为骨组织等过程,是在一系列细胞因子参与调控下的复杂过程.

    作者:王军海;夏仁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femoral cutanous nerve,LFCN)卡压综合征又称为感觉异常性股痛,是引起股前外侧感觉障碍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斌;张立岩;王济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单边外固定架在创伤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严重外伤常会造成大段骨缺损,开放性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及继发感染也是造成骨缺损的常见原因.我院1993年4月-2003年4月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并植骨治疗四肢创伤性骨缺损28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学明;黄媛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骨外固定加压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骨外固定的疗效.方法:43例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骨外固定治疗.骨外交叉穿针时,伤口感染应先彻底清创,取出已松动内固定物.稳定性骨折可直接加压固定,不稳定性骨折可借助外固定器连接螺杆牵伸使骨周组织产生一定张力能维持骨折对位、对线,同时也将骨折达到稳定固定.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选用腓肠肌皮瓣或腓肠肌内侧头转位,中下段用邻近筋膜皮瓣覆盖.结果:43例中32例伤口Ⅰ期愈合(79%),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骨外穿针骨折固定牢固,方法简便,对骨端血供干扰小,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愈合.同时,也便于术后对伤口观察和处理.

    作者:马树枝;王序全;许建中;李起鸿;何清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青少年脊柱矫形术中的价值

    随着椎弓根三维矫形系统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因矫形应力点分散,把持力强,脊柱畸形矫正强度较以前Harrington器械平面矫形有明显增加,但脊髓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术中脊髓监护受到重视.本文就我院1996-2002年46例脊柱畸形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的总结,了解其应用价值.

    作者:李浩鹏;贺西京;陈君长;王栋;徐思越;袁国莲;赵龙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MMP-3在关节软骨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 3)的表达情况.方法:35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体重为(3.0±0.5)kg,随机分为7组,行左侧后肢缺血8 h(右侧为对照),于再灌注后1、3 d及1、2、4、8和12周取膝关节胫骨平台软骨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关节软骨内MMP-3的表达.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早期,MMP-3在关节软骨出现强阳性表达,肢体缺血再灌注后3 d组阳性细胞较对照侧明显增多,至2周组达峰值(P<0.01),之后逐渐回落,12周组仍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关节软骨内合成并分泌了MMP-3,在软骨基质的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程;王成琪;王继芳;孙新君;张伟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牵引配合枝川注射治疗后天性斜颈

    斜颈分为先天性斜颈和后天性斜颈.斜颈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出现头颅、颜面和脊柱的相应畸形,并逐渐加重,不仅限制颈部活动,而且损坏外观形象.

    作者:邹培;李主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双向羟基磷灰石联合培养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双向羟基磷灰石(BPM)的生长情况,为组织工程材料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来源于永生细胞系,BPM紫外线照射30 min,700ml/L乙醇洗涤60 min,无菌滤纸吸干,用磷酸缓冲盐水洗涤3遍,每次30 min,而后用无菌滤纸吸干,将处理过的BPM材料泡入DMEM培养基(DMEM)+20ml/L胎牛血清中过夜,使用前用无菌滤纸吸干.应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BPM进行混合培养,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并应用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BPM表面生长、增殖良好,并可观察到细胞长入基质材料微孔内的改变.在培养的第3天,采用MTT法测定对照组与双向羟基磷灰石组的光吸收值,对照组为0.616±0.017,双向羟基磷灰石组为0.638±0.01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向羟基磷灰石(BPM)可作为细胞移植的载体.

    作者:毛新展;周江南;胡建中;倪江东;王万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套管针穿刺持续冲洗引流术治疗早期化脓性关节炎

    四肢各大小关节均有可能发生化脓性关节炎.按照传统治疗方法,化脓性关节炎确诊后,经非手术治疗如不能控制感染,则应行关节切开清创术,关节病废率高.

    作者:艾山江;肖东;张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膝关节半月板病变的MRI诊断

    半月板病变临床除物理检查外,可以行关节镜和关节腔造影检查,但是它们都属于创伤性检查,并且其准确性受到病变部位、操作人员的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刘玉增;王继芳;刘玉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外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骶髂关节的解剖生物力学机制以及邻近软组织的结构十分复杂,其复杂的运动包括同时在三维平面上的等于或小于3°的旋转和等于或小于2 mm的移位,非直线性的运动轴线主要随着关节表面形态的变化而改变.

    作者:刘耀升;郑琦;毕大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髂腰肌血肿致股神经麻痹1例

    患者,男,61岁,主因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个月、左下肢麻木无力3 d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行主动脉瓣人工置换术,术后生活及一般情况良好,口服华法林,每日3.5 mg.3 d前无诱因出现左下肢麻木,行走无力,并逐渐加重至无法站立.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侧腹股沟区及臀部分别可见6 cm×10 cm的瘀血斑,腹股沟区压痛,髋关节屈曲不能伸直,Thomas征阳性,大腿上段前侧和小腿前内侧感觉减退,股四头肌肌力Ⅱ级,萎缩不明显,膝腱反射减弱.化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34 s.

    作者:李丹;卡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桡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半脱位

    自1999年3月-2003年3月采用桡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半脱位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之斌;李庆泰;王海宝;陈滔;韩建华;陈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环锯法植骨术与传统切开植骨术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小切口环锯法植骨术和传统切开植骨术治疗四肢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疗效的优越性.方法:110例四肢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患者,按随机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1:2原则进行分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72例,实验组采用小切口环锯法植骨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植骨术,手术后观察和比较两组骨不连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5.50±2.37)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9.00±5.3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成组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实验组比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结论:小切口环锯法植骨术比传统的切开植骨术疗效好.

    作者:周英杰;马虎升;石福明;赵庆安;郭艳幸;史相钦;李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目前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报告较多,其优越性也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所认同,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及手术操作日趋完善熟练,其适应证也逐渐扩大[1,2].亦有MED治疗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报告[3],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专门报告较少.

    作者:严力生;施水潮;顾雪忠;钱海平;葛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手法对兔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兔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颈椎间盘退变模型,2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手法预防组、手法治疗组,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手法干预对兔颈后部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兔颈后部骨骼肌表现出肌原纤维萎缩,粗细不均,肌原纤维间隙增宽,明、暗带消失,肌节不清晰,大量线粒体肿胀等病变.手法干预能不同程度地阻止骨骼肌的上述病变,并且手法早期干预的效果优于晚期干预.结论:通过阻止骨骼肌损害恢复颈椎动力平衡可能是手法防治椎间盘退变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井夫杰;詹红生;张静;应航;陈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加压防旋转自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9~68岁.按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3例.在电视X线机监视下严格复位,粗隆下外侧纵切口3cm显露,钻入导针及临时固定针,沿导针拧入加压防旋转自锁髓内钉,将骨折部位加压固定,取出导针,植入防旋自锁钉芯,扣紧尾端防旋卡,拧紧尾端固定螺钉,取下临时固定针,缝合包扎.结果:本组全部得到随访,时间163~786 d,平均453 d,髋关节功能评定:优9例,良5例,可2例,差0例.无股骨头坏死及骨折移位颈干角丢失发生.结论:加压防旋自锁髓内钉对股骨颈骨折固定可靠,能有效控制骨折端的分离移动、旋转移动及剪切移动.

    作者:侯庆忠;杨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