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奖征集徽标

关键词:国家, 中医药, 管理局, 征集
摘要: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前后路Ⅰ期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探讨脊髓前后受压所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自 锁钢板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次性完成的手术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脊髓前后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63~81岁,平均69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6例获得1.5~6年的随访,22例症状完全消失,4例尚留有轻度手臂麻木.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结论:采用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不但使治疗周期大大缩短、复发率明显减少,而且可使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得到彻底缓解.

    作者:毕大卫;费骏;许超;郑琦;刘耀升;杨守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髌骨骨折36例

    自2001年7月-2004年8月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髌骨骨折36例,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2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1~55岁,平均28.9岁;受伤类型:交通伤18例,摔伤7例,撞击伤8例,其他伤3例.骨折类型:横行骨折23例,粉碎性骨折13例;其中3块骨块以上的骨折9例.

    作者:于益民;陈兆军;王学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退变腰椎黄韧带的病理改变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腰椎黄韧带的生理性和病理性退变主要包括黄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其主要表现为弹力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并且出现钙化、骨化及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增生等,从而黄韧带的弹性明显下降且肥厚.一般认为黄韧带的退行性改变同机体的老化、创伤、代谢异常和家族遗传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但近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TGFβs)、S-100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等生长因子在黄韧带退变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毛兆光;范顺武;赵凤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腓骨短肌腱重建下胫腓韧带联合

    自1999年11月-2003年5月,采用腓骨短肌腱重建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3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9例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9~59岁,平均36岁.跌倒摔伤15例,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单纯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8例,踝关节骨折并发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31例.

    作者:李丹;卡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颈椎旋转、半失稳与颈性头晕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颈性头晕与颈椎旋转、椎体半失稳间的关系.方法:本组86例,按其主诉有无头晕分为无头晕组和颈性头晕组.应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测量患者X线正位片上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侧位片上椎体间的位移距离.结果:无头晕组C2、C6的旋转度分别比颈性头晕组C2、C6的旋转度小,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性头晕组患者椎体半失稳率为66.7%,椎体间位移距离(0.20±0.18)cm;无头晕组患者椎体半失稳率为44.7%,椎体间位移距离(0.12±0.15)cm.两组患者椎体半失稳率和椎体间位移距离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性头晕与椎体的半失稳、C2、C6的旋转关系密切.

    作者:熊焱昊;杜宁;陈伟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膝宁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平地行走疼痛的临床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伴有滑膜炎症的关节病变.我们采用膝宁方治疗本病20例,与扶他林治疗相对照,观察膝宁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平地行走疼痛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培民;夏岩;许建安;魏成健;李志伟;陈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奖征集徽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自2001年4月采用解剖型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夏田;田立红;刘冬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提拿髌骨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自1998-2004年采用提拿髌骨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9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2例,男108例,女84例;年龄39~74岁,平均56.5岁;病程3个月~1年28例,1~3年51例,3~5年70例,5~10年37例,10年以上6例.上述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所拟定的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本组病例症状与体征均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受限,影响工作和生活.其中左膝83例,右膝67例,双膝42例;171例伴上下楼或下蹲及站起时疼痛加重,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均经X线检查:有不同程度胫骨或股内外髁呈现唇样增生,或关节面不整齐,髁间隆突变尖,或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等.以上病例均无膝关节积液,浮髌试验阴性,并且无严重心血管疾病.

    作者:许旺;陈玉辰;朱立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方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骨折

    自2001年7月-2004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立峰;陈德喜;赵振宏;李巍;郎继孝;胡义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关节腔内与骨折端注射吗啡镇痛的临床对照研究

    本研究采用中剂量吗啡(5 mg)关节腔内及骨折端注射用于膝关节与尺桡骨骨折手术后的镇痛,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炎春;骆永强;徐菊娟;单云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三叶草钢板治疗难复性肱骨近端骨折脱位

    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开放复位三叶草钢板固定治疗难复性肱骨近端骨折脱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23~72岁,平均52.5岁.左肩8例,右肩9例.14例为骨折伴肩关节前脱位,3例为骨折伴肩关节后脱位.新鲜骨折脱位14例,陈旧性骨折脱位3例.按Neer分类法[J Bone Joint Surg(Am),1970,52:1077-1089]:向前二分骨折脱位6例,三分骨折脱位5例,四分骨折脱位3例;向后三分骨折脱位2例,四分骨折脱位1例.

    作者:董黎强;曹根洪;沈建国;王昌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儿童股骨颈骨折较为少见,但儿童股骨颈骨折后,由于其股骨头血供的特殊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成人高,给患儿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我院1985-2003年收治了26例儿童股骨颈骨折,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富;秦练;冯常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有增多趋势,治疗技术也有了发展.前路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直接去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但多平面受累时,多主张行后路手术治疗,椎板成形术是后路手术治疗中标准的术式.本文对国外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进行综述.

    作者:张功林;章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胫骨平台合并胫骨上段骨折双钢板固定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估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合并胫骨上段骨折的疗效.方法:41例Ⅲ型双髁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双髁骨折塌陷均在10 mm以上,同时伴有胫骨上段骨折.其中18例(A组)采用外侧支持钢板固定,男12例,女6例,年龄24~55岁,平均36.2岁;23例(B组)采用内外侧支持钢板固定,男15例,女8例,年龄22~51岁,平均35.8岁.术后CPM早期活动.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参照Merchant进行疗效评定,A组:优3例,良5例,可3例,差7例,优良率44%;B组:优1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1%.两组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双钢板内固定为防止胫骨平台塌陷及骨块再移位提供了坚强的固定,术后不需外固定,更有利于早期活动、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作者:弓立群;徐洪海;常彦海;罗振群;李勇;刘时璋;易智;马战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推顶肱骨头整复肩关节前脱位37例

    我院自1996年10月,共收治肩关节前脱位患者37例,经采用推顶肱骨头整复法治疗1次成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肖明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活血化瘀汤对骨折早期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对骨折早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骨折早期缺氧反应的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72只,造成左胫骨中段闭合折骨标准的骨折模型,术后采用髓内针固定.随机分成活血化瘀汤组(麻醉苏醒灌服活血化瘀汤,n=36)和生理盐水组(麻醉苏醒灌服等量生理盐水,n=36),分别于灌胃后1、2、3、5、7、14 d处死大鼠,取包括骨折端在内骨折上下各0.5 cm的骨质.应用TR-PCR技术,动态观察HIF-1α mRNA及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在骨折后2 d,骨折端HIF-1α mRNA表达达到高峰;活血化瘀汤组用药后1 d及2 d,骨折端HIF-1α mRNA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显著性降低(P<0.01);用药后3、5、7、14 d VEGF的表达活血化瘀汤组比生理盐水组显著性升高(P<0.01);正常对照组对应组织则不能检测到两者的表达.结论:左胫骨中段闭合骨折引起HIF-1α mRNA及VEGF基因转录和表达发生改变.活血化瘀汤能调控HIF-1α和VEGF的表达.

    作者:张俐;叶俊材;陈伯仪;王和鸣;张安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股方肌蒂骨瓣移植加压螺纹钉固定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自1990-2000年应用股方肌蒂骨瓣移植加压螺纹钉固定术治疗青壮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2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世俊;葛传福;胡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切割性损伤

    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仍是肌腱外科的一个难点,但随着人们对肌腱愈合机制从外到内的重新认识,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不管从手术时机、手术切口,还是从手术方法的选择,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使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疗效,又上了一个台阶.从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切割性损伤38例,术后配合早期保护下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星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种植转染VEGF165基因骨髓基质细胞的脱蛋白异体骨在裸鼠体内的成骨

    目的:探讨脱蛋白骨支架种植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内的成骨作用.方法:从狗的髂骨穿刺骨髓分离骨髓基质细胞,应用脂质体转染VEGF165基因,以RT-PCR检测转染的基因表达.随机选取4周龄BALB/C裸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各组10只.实验组A为脱蛋白骨+转染pcDNA3-hVEGF165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B为脱蛋白骨+骨髓基质细胞;对照组C为单纯植入脱蛋白骨+DMEM.在脊柱两侧分开肌间隙,每只裸鼠植入2块脱蛋白骨材料至肌腹内.术后4、8周处死取材,经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查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后的成骨作用及VEGF表达.结果:组织学检查A、B组均有成骨,并随时间延长而新骨增多,但其中转基因的A组其成骨作用明显,并在植入4周后免疫组化可见VEGF表达呈阳性;对照组C无成骨现象.结论:转染VEGF165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复合脱蛋白骨在体内具有较好的成骨作用.

    作者:刘日光;尹培荣;杨述华;易诚青;刘建湘;杨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