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次氯胺酮给药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王志萍;武云飞;江山;曾因明

关键词:氯胺酮, 海马, 长时程增强
摘要:目的研究多次氯胺酮给药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年龄35~45 d,随机分为Con1组、Con2组、Ket1组、Ket2组及Ket3组(n=6).Conl组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Con2组每3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一次,共5次,Ket1组单次腹腔注射氯胺酮70 mg·kg-1(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Ket2组每3日腹腔注射氯胺酮70 mg·kg-1(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共3次,Ket3组每3日腹腔注射氯胺酮70 mg·kg-1(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共5次.末次给药7d后,制作海马脑片,应用大鼠海马脑片细胞外记录技术检测海马CA1区LTP和强直刺激后群体峰电位振幅(PSA)的变化.结果与Con1组、Con2组比较,Ket1组PSA与LTP诱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et3组PSA与LTP诱发率降低(P<0.01).结论多次氯胺酮给药可降低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的可塑性.
中华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咪唑安定、异丙酚和氯胺酮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异丙酚和氯胺酮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NR2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老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组,n=9),咪唑安定组(M组,n=8),异丙酚组(P组,n=7),氯胺酮组(K组,n=8),M、P、K组分别以30、60、80mg·kg-1·d-1的剂量腹腔注射咪唑安定、异丙酚、氯胺酮,连续3 d,N组给予生理盐水2ml.于停药后1 d行水迷宫测试,连续3 d,记录潜伏期(入水时至找到平台的时间)及游泳距离(入水时至找到平台的行程),连续测试3 d,末次迷宫测试结束后1 h处死大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海马NR1、NR2B mRNA表达.结果与水迷宫测试1 d比较,N、K、P组水迷宫测试3 d潜伏期缩短及游泳距离缩短,与N组比较,K组水迷宫测试1 d潜伏期延长,水迷宫测试2 d游泳距离延长,M组NR1 mRNA表达增加,P、K组NR2B mRNA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没有明显影响;氯胺酮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有短暂的抑制作用;海马NR1、NR2BmRNA表达与认知功能无关.

    作者:刘毓和;吴新民;杜敏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火把花根对大鼠油酸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对大鼠油酸0.04mL/mg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2)、ALI组(A组,n=18)和火把花根预防组(H组,n=18).A组尾静脉注射油酸0.04ml/kg建立ALI模型,H组以火把花根片600mg·kg-1·d-1连续灌胃10 d,第10灌胃后1 h注射油酸,C组注射生理盐水0.04ml/kg.于注射油酸后4h处死大鼠,处死大鼠前即刻采左心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PMN)、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表面CD11a、CD11b和CD18的表达水平,测定肺通透指数(LP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计数和活化PMN百分比.结果油酸可诱导LPI、BALF中WBC和活化PMN百分比升高及WBC表面CD11a、CD11b和CD18表达上调,火把花根预先给药可减弱上述改变(P<0.05).结论火把花根预先给药对大鼠油酸致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WBC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有关.

    作者:马希刚;曹相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择期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30例,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5)和非糖尿病组(NDM组,n=15).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分别于手术前日(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2天记录当晚23:00至次日早晨7:00总的心率变异性(HRV),包括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极低频功率(VLF)及LF/HF.结果术前DM组TP、HF低于NDM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TP、HF、LF、VLF、LF/HF下降,DM组HF低于NDM组而LF/HF高于NDM组(P<0.05或0.01),术后第2天:DM组TP、HF、LF及VLF较术后第1天进一步降低,亦低于NDM组(P<0.05或0.01).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发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为严重和持久.

    作者:张军龙;屠伟峰;戴建强;曾因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麻醉诱导时颅内压的变化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麻醉诱导时颅内压(ICP)的变化.方法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采用硬膜外间隙穿刺针于L3,4或L2,3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监测脑脊液压力(CSFP).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芬太尼2~3 μg/kg,5 min后以50 mg/min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3 min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5 mg/kg,达满意肌松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注射芬太尼后5 min、注射异丙酚后1、2、3 min、肌颤时和气管插管后即刻CSFP.结果与基础值相比,注射异丙酚后1、2、3min及肌颤时CSFP均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CS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麻醉诱导可降低ICP,且可避免气管插管引起的ICP升高.

    作者:于玲;薛富善;严伟丽;张国华;孙海涛;刘鲲鹏;李志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稀释液等容量血液稀释对矫形外科手术患者肺水和氧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晶体或胶体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对矫形外科手术患者肺水及氧合的影响.方法48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或椎管减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18~70岁,体重55~79kg,随机均分为3组:全晶组(Ⅰ组)、晶-胶混合组(Ⅱ组)和全胶组(Ⅲ组),每组16例.麻醉诱导后经桡动脉采血,采血量(ml)=体重(kg)×7.5×(基础Hct-目标Hct)/0.5×(基础Hct+目标Hct),目标Hct为0.28,同时经中心静脉补充等效量的晶体液或胶体液,Ⅰ组所采血量按3:1的比例补乳酸林格氏液;Ⅱ组所采血量一半由6%羟乙基淀粉按1:1补偿,另一半由乳酸林格氏液按3:1补偿;Ⅲ组所采血量均由6%羟乙基淀粉按1:1补偿.当术中出血占全身血容量20%时开始回输自体血.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基础值)、麻醉诱导后即刻、ANH后即刻、ANH后15 min、自体血回输前即刻、自体血回输后即刻测定Hct、血浆胶体渗透压、心脏指数(CI)、左室压上升大速率(dp/dtmax)、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血管外间质水(EVLW)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各组术中MAP、脉搏血氧饱和度、HR、CVP等各项生命体征均平稳.与基础值比较,各组ANH后Hct均降低,CI、dp/dtmax降低,PaO2升高,ANH后Ⅰ、Ⅱ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P<0.05);Ⅱ、Ⅲ组ANH后血浆胶体渗透压高于Ⅰ组(P<0.05);组间及组内EVL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体液或胶体液ANH对矫形外科手术患者肺水和氧合无影响.

    作者:陈伟;薛张纲;蒋豪;丁明;葛圣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硫喷妥钠预先给药对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Jurkat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喷妥钠预先给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激活Jurkat细胞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人T淋巴瘤细胞系Jurkat细胞,浓度调节至1×105/ml,实验分两部分,1.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不加入药物;TNF-α 5 U/ml组;400、1 000μg/ml硫喷妥钠组;400μg/ml硫喷妥?TNF-α5 U/ml组和1 000μg/ml硫喷妥钠+TNF-α 5 U/ml组:加入硫喷妥钠1 h后洗去,再加入5 U/mlTNF-α;在加入TNF-α后1 h提取细胞核蛋白,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方法测定NF-κB活性,Western杂交法对NF-κB的抑制因子IκB-α进行半定量研究.2.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不加入药物;TNF-α5U/ml组;其他6组先用1000μg/ml硫喷妥钠孵育1 h,随后用PBS冲洗,加入新鲜完全培养基,分别在培养后即刻、2、4、6、8、10 h加入TNF-α 5 U/ml刺激1 h,用上述方法测定NF-κB活性.结果TNF-α可激活Jurkat细胞的NF-κB活性,下调IκB-α表达,1000μg/ml硫喷妥钠可抑制TNF-α激活Jurkat细胞的上述改变.1000μg/ml硫喷妥钠被洗脱后8 h以内对NF-κB活性有抑制作用.结论1 000μg/ml硫喷妥钠对人淋巴瘤Jurkat细胞TNF-α激活的NF-κB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上调IκB-α表达有关,而且可以被该细胞记忆数小时.

    作者:刘志恒;田玉科;Heike L. PAHL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次氯胺酮给药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目的研究多次氯胺酮给药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年龄35~45 d,随机分为Con1组、Con2组、Ket1组、Ket2组及Ket3组(n=6).Conl组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Con2组每3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一次,共5次,Ket1组单次腹腔注射氯胺酮70 mg·kg-1(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Ket2组每3日腹腔注射氯胺酮70 mg·kg-1(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共3次,Ket3组每3日腹腔注射氯胺酮70 mg·kg-1(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共5次.末次给药7d后,制作海马脑片,应用大鼠海马脑片细胞外记录技术检测海马CA1区LTP和强直刺激后群体峰电位振幅(PSA)的变化.结果与Con1组、Con2组比较,Ket1组PSA与LTP诱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et3组PSA与LTP诱发率降低(P<0.01).结论多次氯胺酮给药可降低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的可塑性.

    作者:王志萍;武云飞;江山;曾因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体外循环致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体外循环(CPB)致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7~67岁,体重62~82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10例.L组在切开心包时开始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4 mg/min至术毕,CPB预充液中另加入利多卡因4 mg/kg,C组以同样速率输入等量生理盐水.L组随机选取5例患者,分别于CPB开始后10、60min和术毕取桡动脉血,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分别于CPB前切开心包时(T0)、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1 min(T1)、10 min(T2)、60min(T3)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并进行中性粒细胞(PMN)计数.结果L组CPB开始后10、60min、术毕时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分别是4.1±0.5、4.6±0.7、(5.9±0.9)μg/ml.CPB可引起血浆TNF-α、IL-6、IL-10浓度及PMN计数升高,利多卡因可减轻CPB所致全身炎性反应.结论利多卡因可减轻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CPB致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王红梅;戴安卢;周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目的测定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方法拟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按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5.0μg/ml,入选样本从有体动的上1个患者开始计算,其后各例患者血浆靶浓度根据检查过程中有无体动进行调整,浓度变化间隔为0.5μg/ml.计算异丙酚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的EC50为4.9μg/ml,95%可信区间4.5~5.4μg/ml.结论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的EC50为4.9μg/ml.

    作者:李青;徐建国;甘树媛;杨建军;段满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Swan-Ganz导管被意外缝在右房1例

    男性,32岁,体重52 kg,身高165 cm,因二尖瓣前叶脱垂并中度关闭不全拟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

    作者:李向宇;柳垂亮;招伟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6-二磷酸果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1,6-二磷酸果糖组(F组),每组60只,每组随机分为6个亚组(再灌注2、6、12、24、48、72h)(n=10).I、F组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凝断双侧椎动脉24h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5min重新开放,C组只暴露椎动脉和颈总动脉,F组再灌注开始时静脉注射1,6-二磷酸果糖1.5 ml/kg,I、C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6、12、24、48、72 h时,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新鲜脑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余下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P38、Ref-1的表达,并用TUNEL细胞原位凋亡检测法计数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果与C组比较,Ⅰ组再灌注各时点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P38、Ref-1表达增强,凋亡细胞数增多(P<0.05);1,6-二磷酸果糖减弱了缺血再灌注引起的上述指标的改变.结论MAP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1,6-二磷酸果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薛丽;蔡英敏;薛荣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咪唑安定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4~6月龄,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n=10):空白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咪唑安定+罗哌卡因组(MR组).R组以0.5 ml/min速率静脉输注0.75%罗哌卡因,至大鼠出现惊厥时停药;MR组于输注罗哌卡因前5 min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8 mg/kg;C组以0.5 ml/min速率输注生理盐水2ml.停止输注罗哌卡因后即刻处死大鼠,取静脉血1ml,测定pH值,并用紫外比色法测定乳酸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R组静脉血乳酸浓度增加,pH值降低,MR、R组大鼠惊厥时脑组织各种氨基酸含量均升高(P<0.05);与R组比较,MR组大鼠惊厥时罗哌卡因剂量增加,静脉血乳酸浓度降低,脑组织Asp、Gly和GABA含量降低(P<0.05).结论咪唑安定预先给药可预防罗哌卡因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并通过降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水平,降低罗哌卡因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程度.

    作者:汪春英;贺为人;王祥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胃镜检查术患者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麻醉的效果

    单纯使用异丙酚对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大,胃镜刺激引起的咽部反应和肢体活动多见,镇静作用维持时间短,遗忘效果不完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胃镜检查术患者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麻醉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金华;衡新华;李德亮;唐天云;李勇军;唐晓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结肠镜检查术婴幼儿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

    随着电子纤维结肠镜技术的发展,婴幼儿进行结肠镜检查术日渐增多.基于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对此种手术采取何种麻醉方法尤为重要.本院近年来对此类婴幼儿采用浅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或单纯静脉麻醉,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延芹;杨永辉;刘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供肝保养液中不同浓度肝素对肝移植术患者新肝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供肝保养液中不同浓度肝素对肝移植术患者新肝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3组,供肝保养液中肝素浓度分别为2 000 U/L(Ⅰ组,n=14)、8 000 U/L(Ⅱ组,n=12)、20 000 U/L(Ⅲ组,n=14).新肝期前15 min(T0)、新肝期5、30、60、120、180 min(T1、T2、T3、T4、T5)采中心静脉血,行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各组随机测定3~4例患者血浆肝素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与T0相比,Ⅲ组T1~4时玻璃珠激活凝血时间(gbACT)均延长,T1~3时血块凝结速率(CR)减慢,T1,2时血小板功能(PF)减小,Ⅱ组T1,2时gbACT延长,T1时CR减慢(P<0.05或0.01),Ⅲ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Ⅱ组明显;T1.2时Ⅲ组血浆肝素浓度高于Ⅱ组(P<0.05),Ⅰ组新肝期各时点均未检测到肝素.结论保养液中高浓度肝素可抑制肝移植术患者新肝期凝血功能.

    作者:周脉涛;俞卫锋;李泉;杨立群;徐学武;刘志强;尤圣武;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子宫切除术病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目的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8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0~55岁,随机分为四组:罗哌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分别混合舒芬太尼10、20、30μg组(S1、S2、S3组),每组20例.L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S1、S2、S3组0.75%罗哌卡因13ml分别混合舒芬太尼10、20、30μg(均为2ml)硬膜外注入.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高平面及达高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评价腹部运动阻滞、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建立0.75%罗哌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量-效关系方程,计算ED50和ED95.结果与L组比较,S1、S2、S3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高平面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高平面升高,腹肌运动阻滞和麻醉效果改善(P<0.05);以S2、S3组麻醉的效果较好,但与其他各组相比,S3组嗜睡、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P<0.01);各组间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0.75%罗哌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的ED50为11.21μg(95%可信区间为8.42~13.45μg),EDg5为22.16μg(95%可信区间为17.63~38.11μg).结论子宫切除术病人混合20,30μg舒芬太尼均可增强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作者:郑红;夏智群;张庆;王国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聚明胶肽预扩容对剖宫产术病人血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相对不足,快速补充晶体液能明显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但可能出现组织水肿等并发症[1].剖宫产术病人妊娠期间已存在不同程度组织水肿,术中大量输入晶体液可加重容量负荷,有可能诱发肺水肿.有研究表明胶体液预扩容可防止CSEA导致的血压下降[2,3].聚明胶肽是临床常用的明胶制剂之一,具有稳定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4].本研究拟观察聚明胶肽预扩容对剖宫产病人围术期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评价其预防CSEA后循环波动的效果.

    作者:刘怀清;刘祥平;黄粱镔;闵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应激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应激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A组)、假手术+浸水组(B组)和TCST+浸水组(C组).A、B组暴露并分离右颈交感神经干,不离断;C组在距颈上神经节下3mm处离断颈交感神经干并将断端结扎.B、C组大鼠垂直浸水6h取出,测定胃粘膜血流量(GMBF)、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肉眼下按Guth标准评价胃粘膜损伤程度,计算粘膜损伤指数(UI),光镜下观察胃粘膜病理性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B、C组GMBF降低,血浆ET-1浓度升高,B组血浆NO浓度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GMBF升高,UI及血ET-1、NO浓度降低(P<0.01).A组胃粘膜无明显损伤,C组粘膜损伤程度较B组减轻.结论TCST对浸水应激大鼠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与降低血中ET、NO水平,增加GMBF有关.

    作者:赵广翊;孟凌新;姚鹏;崔健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性别对腹部手术病人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性别对腹部手术病人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24例,年龄20~59岁,ASA Ⅰ或Ⅱ级,分为男性组(M组)与女性组(F组),每组12例.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0.6 mg·kg-1行麻醉诱导.以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神经肌肉阻滞深度,T1达低时行气管插管.异丙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3~4μg·ml-1)及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T1恢复至10%开始输注罗库溴铵,初始速率0.7 mg·kg-1·h-1,维持T1在5%~10%,术毕停用罗库溴铵,新斯的明0.05 mg·kg-1拮抗肌松效应,记录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指标.结果与F组比较,M组身高与体重较高,T1大抑制程度、罗库溴铵平均用药速率、新斯的明拮抗后T1自10%恢复到50%的时间、T1自25%恢复到75%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起效时间延长,大效应持续时间、T1恢复到10%的时间缩短;M组第1个10 min罗库溴铵用药平均速率大于其它时间段,且大于F组(P<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较男性病人敏感.

    作者:张新建;徐世元;周健;张鸿飞;梁启波;张庆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下腹部手术病人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镇痛效果好,肌松作用完善,不良反应少.甲磺酸罗哌卡因为国产新型酰胺类局麻药,其离解常数及比旋度与罗哌卡因盐酸盐相近,但其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设计的多中心研究,通过观察下腹部手术病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

    作者:蒋茹;王珊娟;王祥瑞;杭燕南;彭章龙;于布为;缪长虹;薛张纲;蒋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