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王国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性,15岁,ASAⅡ级,体重35kg.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拟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
作者:郑曼;徐福涛;徐洁;张媛;金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变化及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地卡因喷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拟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择期病人36例,ASA分级及Mallampati插管分级均为Ⅰ或Ⅱ级,年龄19~55岁,随机分为3组(n=12),即对照组(C组)、利多卡因静脉组(L组)和地卡因喷喉组(T组),诱导药物和剂量相同,当AAI达10左右时,C组直接行气管插管,L组和T组患者分别在气管插管前给予1%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和1%地卡因喷喉,记录气管插管前后1min的AAI、血压、心率及开始插管距肌松药注入的时间.结果三组AAI值、血压及心率在全麻气管插管后1min明显升高,T组AAI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L组的血压和心率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是反映气管插管反应的敏感指标,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减小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汤如荣;裴凌;王俊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囊化人嗜铬细胞(ME-HCC)移植于大鼠眼前房或足胝部的免疫隔离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3月龄,体重180~250g.随机分为3组,HCC组、空微囊组、ME-HCC组,每组16只.HCC组、空微囊组、ME-HCC组分别将HCC、空微囊、ME-HCC移植于大鼠的眼前房(n=8)或足胝部(n=8).移植术后7d大鼠断尾取血,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IgG和IgM浓度.移植术后28d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右侧眼球或左侧足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HCC组比较,空微囊组和ME-HCC组大鼠血清IL-2、IgG、IgM浓度均降低(P<0.01);ME-HCC、空微囊组血清IL-2、IgG、IgM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空微囊组、ME-HCC组大鼠眼前房和足胝部仅见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结论微囊化人HCC对大鼠异种移植的免疫排斥具有隔离作用.
作者:陈冀衡;杨茂元;李继勇;林献忠;毕好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应激刺激能够诱发机体炎性反应,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该反应进一步得到加强.如何调节机体炎性反应已成为当前此类手术的重要研究课题.米力农(Milrinone)可产生正性变力和血管扩张的双重作用,对机体炎性反应也有调节功能.其对成人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如何,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心内直视手术中静脉输注米力农成人和小儿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变化,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健;方能新;夏云;曾一平;钱梅;徐志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CSA)用于高危老年病人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4例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年龄70~101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CSA组,每组32例.EA组行硬膜外麻醉,CSA组行CSA.记录两组麻醉平面满意时的时间,以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的程度,于动脉穿刺完毕时(T0,基础值)、麻醉平面满意时(T1)、切皮后1h(T2)、术毕(T3)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乳酸浓度,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两组病人辅用麻黄碱、氟芬合剂的情况,观察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CSA组T1-3时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T1时MAP、HR下降(P<0.05).T0~2期间,EA组有31例(98%)病人需辅用麻黄碱,CSA组有5例(15%)病人需辅用麻黄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组麻黄碱用量[(34.5±3.1)mg]高于CSA组[(4.3±0.5)mg](P<0.01).与EA组比较,CS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及运动功能恢复时间缩短(P<0.05);CSA组Bromage评分高于EA组(P<0.05);EA组有17例(51%)病人术中需辅用氟芬合剂,CSA组有7例(20%)病人需辅用氟芬合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乳酸浓度:EA组T1~3时均高于CSA组(P<0.05);EA组在T1~3时均高于基础值(P<0.05).CSA组均未发生腰麻后头痛、暂时性神经综合征及马尾综合征.结论CSA用于高危老年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彭书岐;王寿平;李杰;李珏;陈晓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深低温停循环大鼠脑损伤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红细胞压积(Hct)10%组(H1组)、Hct20%组(H2组)、Hct30%组(H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H1、H2、H3组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18℃,90min),C组不进行体外循环转流.复温到36~37℃后循环、呼吸功能稳定60min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皮层、海马和丘脑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和牛磺酸(Tau)含量,并进行三个脑区的病理学观察.结果与H2组比较,H1组皮层和海马受损神经元个数增加,而H3组皮层和海马受损神经元个数减少(P<0.05),三组间丘脑受损神经元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1、H2和H3组皮层、海马和丘脑GLu、Asp、Gly、GABA和Tau含量均高于C组(P<0.05).与H2组比较,H1组皮层和海马Glu、Asp和Gly含量增加,H3组皮层和海马Glu、Asp和Gly含量降低(P<0.05).三组各脑区GABA和Tau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稀释到Hct为30%时深低温停循环大鼠复灌后的脑损伤较轻,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较低有关.
作者:苏殿三;王祥瑞;郑拥军;赵延华;张挺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氨基己酸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4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氨基己酸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在CPB预充液中单次加入氨基己酸200mg/kg,B组在CPB预充液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0)、CPB8min(T1)、30min(T2)、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T3)、术后2h(T4)时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溶酶(Plm)活性及D-二聚体(D-dimer)浓度,同时记录术后24h内出血量及输库血量.结果与T0比较,B组血浆t-PA、t-PA/PAI活性在T1~3、Plm活性在T1,2、D-dimcr浓度在T1~4时升高(P<0.05或0.01).与B组比较,A组血浆t-PA活性、t-PA/PAI在T1~3、Plm活性在T1,3、D-dimer浓度在T2~4时降低(P<0.05或0.01).术后24h出血量及输库血量A组少于B组(P<0.05).结论CPB可激活纤溶系统;氨基己酸可抑制CPB引起的纤溶系统激活,减少术后出血和输库血量.
作者:石凤梧;陈子英;刘苏;张文立;陈立华;赵宏;刘林力;韩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戊乙奎醚为新型选择性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不仅有抑制腺体分泌作用,而且可阻断脑内突触后膜M1受体而产生一定的中枢镇静作用,对M2受体作用不明显,故对心率(HR)影响小.咪达唑仑为短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和顺行性遗忘作用.二者术前复合应用效果如何尚未定论.本研究拟比较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戊乙奎醚或阿托品复合咪哒唑仑术前肌肉注射的效果.
作者:马琳;王国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冠心病伴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预后较差,左室射血分数(LVEF)<30%被认为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禁忌证,主张进行心脏移植.近年来,随着对冠心病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入及围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CABG的适应证不断扩大[1].1998年10月至2003年2月,本院为31例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病人(LVEF<30%)成功施行了CABG,现将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汪炜健;吴辉;李立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胶体代血浆广泛用于围术期病人的液体治疗,但其增加出血的副作用使临床应用有所顾虑[1].有研究证实羟乙基淀粉能降低血小板膜表面GPⅡb/Ⅲa表达、抑制血小板聚集[2,3],但明胶、羟乙基淀粉和缩合葡萄糖体外血液稀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尚未定论.本研究拟比较健康成人4%琥珀酰明胶(GF)、6%羟乙基淀粉(HES200/0.5.0.5)和12%缩合葡萄糖(PG)不同程度体外血液稀释时内源性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罗富荣;钟广玲;陈志雄;刘怀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25岁,体重65kg,因背部突发性刀绞样疼痛伴头晕、胸闷、心慌4d入院,CT示Ⅰ型夹层动脉瘤,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检查:血压(BP)200/100mm Hg(1 kPa=7.5mm Hg)、心率(HR)110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8%~99%、血常规、肾功能、胸部X线及动脉血气分析等未见异常.入院后口服地尔硫卓30mg/次、奥美拉唑25mg/次,巯甲丙脯酸12.5 mg/次,每天3次,静脉输注硝普钠(SNP)4.5~6μg·kg-1·min-1,控制BP在103/45~150/80 mm Hg之间,共10d,总量5 310mg.
作者:韩建民;黄立宁;刘志军;董振明;张达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冠心病患者围术期易发生心肌缺血,围术期发生心肌缺血者较无心肌缺血者出现心脏病态事件的危险性增加约9倍[1],而β-受体阻滞药可预防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1,2].本研究通过动态心电图(Holter)和肌钙蛋白I(cTnI)观察阿替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影响.
作者:杨沛;景桂霞;张义长;叶平安;王均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输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兔肝血流量(BF)和肝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11,输注异丙酚1.2mg·kg-1·min-1)、低剂量组(n=10,输注异丙酚0.4mg·kg-1·min-1)和对照组(n=9,输注等容量5%葡萄糖),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开腹游离门静脉和肝动脉,行颈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插管.循环稳定后给药,电磁血流仪连续测定给药后0(给药前即刻)、10、20、30、40、50、60、70、80、90min的门静脉和肝动脉BF,于给药后0、30、50、70、90min采颈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各0.5ml作血气分析,计算肝氧供(DO2)、氧耗(VO2).结果高剂量组在给药后30~90min时肝BF较给药前即刻和对照组增加(P<0.05或0.01),同期肝DO2、VO2也较对照组增加(P<0.05),肝DO2/V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异丙酚可增加肝BF和肝DO2,同时也增加肝VO2,但尚能维持肝DO2/VO2.
作者:陈燕;张科;罗朝志;江从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开放可能是缺血预处理(IP)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1].KATP通道开放剂能模拟IP开放KATP通道保护缺血的心肌[2],但KATP通道开放剂预处理在常温全心缺血与晶体心脏停搏液相结合的条件下是否发挥保护作用,尚无定论.本研究拟应用离体兔心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心功能、心肌能量、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心肌形态学的改变,探讨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预处理对常温高钾停跳液灌注离体兔心肌的保护效果,为常温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提供依据.
作者:阳世光;喻田;余志豪;刘兴奎;叶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混合芬太尼对冠心病病人腹部手术后心律失常和血小板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冠心病病人8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51~66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术中及术后用芬太尼镇痛,B组术中及术后用氯诺昔康混合芬太尼镇痛,两组术后均给药2d.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分别于术后4、12、24、48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术前1d~术后8d连续监测心电图V1、V5和Ⅱ导联、血压及心率变化.分别于术前1d、术后6h、术后1、2、7、8d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PTT)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CD62P、CD63表达.结果两组术后4、12、24、48h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术日~术后2d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发生频率升高,B组术后7~8d房性早搏发生频率降低(P<0.05或0.01),其余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7~8d房性早搏发生频率低于A组(P<0.05或0.01).与术前1d比较,A组术后6h~术后8d、B组术后6h~术后7d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及CD63表达均升高,A组术后6h~术后7d、B组术后6h~术后2d血小板膜CD62p表达升高,B组术后8d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降低(P<0.05或0.01),两组PLT、PT、T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7~8d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1、CD62p、CD63表达降低(P<0.05或0.01),PLT、PT、T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混合芬太尼可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病人腹部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有关.
作者:王军;胡毅平;丁浩中;黄政坤;顾静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