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穿刺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戚静;刘坚;罗曙光

关键词:腰椎穿刺术, 术并发症, 防治措施, 适应症, 禁忌症, 综述, 医生, 系统, 临床, 常熟, 操作
摘要:临床大多数医生对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已非常熟知,但对其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尚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本文将此操作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对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意义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在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与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于入院后48小时(病程5天)内采集脑脊液,TNF-α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MMP-2、MMP-9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化脑组患儿脑脊液中MMP-2、MMP-9与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病脑组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中MMP-2、MMP-9与TNF-α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化脑和病脑患儿早期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

    作者:王秀霞;于风雪;刘俊英;郭卓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硬脑膜下血肿1例报告

    病例女,73岁,以突发意识不清3小时于2006年11月13日下午6时入院,入院前3小时家人发现病人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小便失禁,有舌咬伤,无呕吐物,既往高血压和冠心病史7年.

    作者:李凤有;郭亚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66例癫痫性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66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癫痫性精神障碍症状以类精神分裂症为主,经卡马西平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痊愈59.10%,显著24.24%,好转13.63%,无效3.03%.结论:癫痫性精神障碍时癫痫发作减少,规范治疗癫痫性精神障碍效果显著.

    作者:石文杰;李洪亮;徐建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循环酶法检测37例VD患者的血浆Hcy浓度,并与39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作为同龄对照组血浆Hcy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VitB12浓度,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划分VD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20~24分),中度(10~19分),重度(10分以下).结果:VD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VD组血浆叶酸水平显著低于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两组间Vit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程度VD患者血浆Hcy、叶酸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Vit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作者:庄爱霞;刘华;葛中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初发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发生了突然而意外的变化,不仅在生理上残疾,而且在心理上也受到极大的创伤.病后出现情绪低落,对前途失去信心等抑郁表现.这种情绪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我们通过评估和治疗脑卒中的抑郁情绪,以观察PSD的发生率及其与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

    作者:杨长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腰椎穿刺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临床大多数医生对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已非常熟知,但对其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尚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本文将此操作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戚静;刘坚;罗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和T174M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M235T和T174M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82例脑梗死患者、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82例人群对照进行AGT基因M235T和T174M多态性分析.结果:AGT M235T和T174M多态性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布有显著相差异(χ2=25.165,p=0.001<0.05;χ2=3.955,p=0.047<0.05),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组235T T基因型频率为57.69%,高于人群对照组,而174 MT+MM基因型频率为14.10%,低于人群对照组26.83%;脑梗死组与人群对照组M235T多态性分布也有显著性差异(χ2=25.165,p=0.001<0.05),235TT基因型频率在脑梗死组为53.66%,高于人群对照组.而T174M多态性在脑梗死组与人群对照组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235T和T174M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相关,M235T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相关.

    作者:岳月红;李震中;王惠凌;杨素红;曹翠芳;王洪娟;尹晶;张军锋;刘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周围水肿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入组第1、7、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病灶体积(血肿+水肿带),并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CSS).治疗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2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天.结果:治疗组病灶体积、血肿体积和CSS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应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第21天病灶体积由(22.8±6)ml变为(10.9±4)ml,血肿体积由(21±6)ml变为(8±5)ml,CSS由23±8变为8±6,对照组第21天病灶体积由(23.4±7)ml变为(21.9±5)ml,血肿体积由(22±6)ml变为(12±6)ml,CSS由24±7变为1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组织损伤有抗炎、抗渗出及消水肿作用,β-七叶皂甙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促进脑出血患者水肿消退,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改善,并可减少甘露醇的用量

    作者:曾建中;王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抗癫痫药物对肝脏损伤研究的进展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治疗癫痫的基本手段,治疗的目标是既要防止发作又要避免难以耐受的有害的不良反应,终以达到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现将近年来所报道的有关抗癫痫药物(AEDs)的肝脏毒性综述如下.

    作者:李国丽;杨艳华;王晓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大部切除后引发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三例报告

    2001年4月至2008年1月我科诊治3例胃大部切除后引发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报道如下.

    作者:母春华;郭书英;母成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Fahr病的临床与病因学

    Fahr病通常称之为家族性基底节钙化(famlilal basal ganglia calcification,FCBG),少数为散发病例,被称之为特发性基底节钙化 (Idiopathic calcification of the basal ganglia ,ICBG),早描述于19世纪,其后Fahr在1930年做了进一步描述,因Fahr不是报道Fahr病的第一人,又怀疑其描述的病例可能是个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基底节钙化而非自发性钙化,因而有些学者认为以Fahr名字命名此病可能是误称[1].Fahr病是因自发性的基底节及基底节外区域钙化所引起的神经、精神和认知障碍的一种临床罕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其病因复杂不清,临床表现多样,多具有遗传异质性[3],也可散发,在病理和影像学上有较为特异性的表现.现就其临床特点与病因及遗传特点的研究概况做一介绍.

    作者:李小元;陈先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也是临床提高疗效的重要切入点和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明确SBI的发病机制、有效减少SBI的发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有关SBI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贾林伟;刘莉;张更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