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民
目的: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有报道炎症反应促进了该病的进展,这其中包括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炎症因子的参与,补体的过度激活及补体受体表达的变化.现对这些文献报道中关于帕金森病与炎症反应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探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苗江永;张祥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病例摘要:患者,男73岁,因双下肢无力伴尿潴留20日余入院.患者于2002年10月24日腰骶部出现群集的小水泡(在当地被诊断为带状疱疹),4天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伴尿潴留.曾在外院按前列腺肥大治疗半个月,尿潴留不见好转,且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于11月13日按急性脊髓炎给予抗病毒及激素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治于2002年11月20日转入我院.查体;骶尾部皮肤可见色素沉着,双下肢肌力Ⅵ级,双侧T6平面以下针刺痛觉及音叉震动觉减退,不能自行排尿.入院后继续给予抗病毒及激素治疗,数日后患者能自行排尿,半个月后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Ⅴ级出院.
作者:陈晓虹;姜新;王玉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学研究不断深入, 尽管动脉瘤破裂是该病的常见原因, 但仍有15%[1]的SAH患者首次脑血管造影表现阴性结果. 这一部分患者愈后良好, 但仍有20%出现脑出血、脑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 进一步的放射学检查可有约0~24%[2]的阳性结果发现. 本文分析36例, 结合文献报告, 探讨其病变特点与病因如下.
作者:周志中;高国栋;赵振伟;宗建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大脑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主要以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由于VBI患者主观症状表现多而缺乏客观依据,故对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限.现对我科自1995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63例VBI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陶志敏;杨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例1:男性,31岁,于入院前5天,行走中突然出现右足第二趾疼痛,活动受限.在外院拍X光片示;右脚诸骨骨髓腔内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第二趾远端呈现斜形骨折线,其对位线良好.考虑:①第二趾骨病理性骨折.②右足诸骨骨质脱钙.在我院门诊检查发现角膜K-F环,以肝豆状核变性收入院.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好,无肢体震颤,无饮水呛咳,无发热抽搐,食欲佳,二便正常.既往体健,无肝病史,无手足震颤,无精神障碍史.皮肤发黑半年未在意.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兄一年前患肝豆状核变性,现仍服药治疗.
作者:王世平;王红;胡富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免疫介质, 在囊尾蚴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作用于巨噬细胞等诱导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 合成的NO可参与囊尾蚴感染的免疫炎症反应. 脑囊虫病是我国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疾病, 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 本研究旨在探讨NO、TNFα是否参与了囊尾蚴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
作者:刘瑞春;宋秀娟;张祥建;郭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糖尿病常引起神经系统损害,但是,累及面神经者比较少见.从2000年1月至2002年11月,我科诊治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振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制作LPS亲和层析柱(affinity chromatography columu)并观察它对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 AMAN)患者血浆中的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抗体的吸附.方法:以致AMAN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 Cj) Penner 0∶19型的LPS作为配体与CNBr-activated Sepharose 4 Fast Flow亲和介质偶联制作亲和层析柱;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检测过柱前后样本以及抗体经洗脱后,洗脱液中所含抗LPS抗体滴度.结果:阳性的抗LPS抗体血浆流过LPS亲和层析柱后,12/13管流出液中抗LPS抗体变为阴性;抗体经洗脱后,在洗脱液中检出高滴度的抗LPS抗体.结论:LPS亲合层析柱是一种去除AMAN病人血浆中抗LPS抗体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瑞春;何俊瑛;刘卫刚;张建中;李春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LEDP与CSFP之间关系, 了解LEDP能否监测CSFP. 方法:随机选择颅脑疾病患者150例, 在腰4、5椎间隙用18号Touhy针将特制小型压力传感器送入腰部硬脊膜外腔内, 同时在腰5骶1椎间隙常规做腰椎穿刺, 用普通测压管测CSFP作为标准压力值对照, 使LEDP压力数值与CSFP相等, 此时的LEDP为LEDP0, 持续监测LEDP0数值并持续描记成曲线, 每例在监测后的第24、 48、 72、 96小时再次行腰穿测当时的CSFP进行对照, 以观察持续监测后LEDP0与CSFP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监测LEDP0期间注意观察呼吸、体位变化及咳嗽时压力变化;颅高压时临床症状的变化等关系.结果:两种方法测量的脑压数据结果相同. 结论:LEDP能反映CSFP的变化.
作者:刘峥;窦元元;张锡增;陈宏颉;王如密;杨朋范;李登锦;郑兆聪;张小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假性脊髓痨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例糖尿病假性脊髓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假性脊髓痨主要损害脊髓后索,临床表现以受损节段以下的深感觉障碍及感觉性共济失调为主,可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结论:糖尿病脊髓痨亦不少见,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凤有;曾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阐述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是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支柱学科,是从基因组水平对蛋白质进行综合分析.经典的蛋白质组技术基于双相电泳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然后用质谱进行鉴定.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阐明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疾病相关蛋白,针对疾病靶点定向合成药物.蛋白质组学将为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杨国锋;王鲁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急性期脑干出血患者常并发有高热(39℃以上), 使用解热及抗生素疗效均欠佳, 患者病情多危重, 死亡率高. 我们对24例脑干出血并高热患者采用亚低温(30~35℃)治疗, 并与20例脑干出血患者非亚低温治疗作对照, 结果发现亚低温治疗组疗效显著, 现将所得资料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小骊;涂怀军;何大贵;赵绿卫;刘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1]的门诊患者120例,部分患者经X光拍片、颅脑CT检查,排除颈椎病、颅脑肿瘤等疾病.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①治疗组60例,男12例,女48例,年龄16~61岁,平均36.5岁,平均病程5年.
作者:黄俊德;慕本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阿茨海默病是老年神经系统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但导致本病的相关因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可能与阿茨海默病的患病率有关,例如65~74岁的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45%,75~84岁者则增加至4.73%,而85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可高达9.11%,此外每增加1年受教育时间,可使阿茨海默病患病的危险性下降12%.近年来有关阿茨海默病相关因素的研究非常活跃,本文就近期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王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 符合以下条件经影像学检查确定为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首发或新发), 其病灶位于皮质下丘脑或基底节内囊区; 因脑卒中发生失语症状, 发病前(包括既往脑卒中)言语正常; 无智能障碍; 失语检查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草案)>[1], 在病情稳定、意识清楚、合作、无智能及精神障碍的情况下进行.
作者:王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ai G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 早由Nevin于1938年提出该称谓[1]. 近年我院遇到两例GC病例, 现报告如下, 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作者:郭韬;郭非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