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沸;苗玲
资料和方法例1:女,32岁.主诉双下肢无力4年,进行性加重.双上肢无力,喝水呛,吞咽困难2年,蹲下起不来,上楼困难,双小腿变细1年.
作者:薛平;金便芬;张砚;王凤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与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往往均以上肢肌萎无力,颈部不适,有的伴有麻木、疼痛等症状而就诊于神经内科和骨科,由于ALS和CSM的病因、治疗不同,预后差异极大.
作者:吴相春;来静;李峥;陈金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中药川芎嗪对脑缺血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改良Pulsinelli's4VO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1mRNA的表达;在大鼠4VO后5min内腹腔内注射川芎嗪,观察上述指标变化.结果:脑缺血组大鼠的AAR在2w时较对照组下降,4w和2m时更加明显;川芎嗪组各时相点AAR与脑缺血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均可明显诱出LTP波形;脑缺血组各时相点均儿乎诱不出LTP,条件剌激前后fEPSP斜率变化的百分数与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比较差别明显;但各时相点间无明显差别.脑缺血组2w时CA1和CA3区NM-DAR1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但4w和2m时表达减低;川芎嗪组与脑缺血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再灌注的早期,应用TMP可以改善脑缺血后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NMDAR有关.
作者:姚国恩;王景周;陈曼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小9岁,大56岁,平均年龄32.5岁.<18岁者5例,≥18岁者13例.
作者:郑艳华;罗宁;宋保华;周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例1男,57岁,工人.发作性右下肢抽搐10天.于2000年2月20日入院.每次发作持续1分钟至数分钟,发作频繁,每日3~5次,不伴意识丧失.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
作者:郑立峰;王爱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一、临床资料1.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9~57岁,平均45.2岁,职业农民7例、工人2例、教师1例.发病诱因,腹泻4例、流行性结膜炎1例、皮疹伴发热1例、其他4例无任何诱因.
作者:崔宝菊;董梅;刘瑞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1981~2001年12月共收治中重度低血糖57例,均为糖尿病继发药物性低血糖症,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就诊的有43例,现粗略分析如下:
作者:舒刚明;孟晓落;张云燕;蔡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上病人呈昏迷状态,而脑电图显示类似于正常觉醒者的α节律,称之为α-昏迷(α-coma)或α-图型昏迷(alpha pat-tern coma).此图型较少见,仅有零散病例报告.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脑电图显示α-昏迷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图型特点,旨在评价此图型与昏迷病因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雄伟;牛俊英;张红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一、临床病例例1,女,16岁,因眩晕症而服用眩晕停1片/次,3次/日,服药2天症状无改善而自加服眩晕停8片,1小时后出现头后仰且伴不自主吐舌,四肢扭曲,双眼左视,经予生理盐水洗胃并肌注安定20mg,654-210mg后20分钟入睡约1小时症状消失,随观2天无复发.
作者:廖世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日本秋田脑研究所研究了1984~1998年日本北部120万人口的脑卒中发病情况,发现脑梗死的发病率从59%升高到了64%,脑梗塞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
作者:沈沸;苗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8~56岁,平均32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4.6年.癫痫发作形式均为大发作,发作频率每日4次至每月一次不等.
作者:孔德然;李华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自1994年1月~2002年4月共收治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来院前全部被误诊.本文就其误诊原因及早期正确诊断问题做一分析探讨.
作者:孙凤翠;高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1985年全国脑囊虫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不合并其它系统疾病,急性期但尚未经系统抗囊虫治疗的病人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5.45±5.8岁,作为研究组.
作者:生学明;郭力;刘青蕊;李春岩;刘瑞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老年人重型脑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关于其临床治疗及预后一直是临床医师很关心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总结了100例老年人重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满连;许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口服髓鞘素对EAE的防治作用.方法:在建立Wistar大鼠EAE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灌服髓鞘索对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口服组发病延迟,症状及病理改变均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口服髓鞘素可诱导免疫耐受,对EAE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作者:吕佩源;李中秋;陈慧芳;林嘉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疾病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包括对称性感觉运动末梢性神经病、单发性或多发性神经病、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腰椎根性周围神经病和肢体近端运动性神经病.
作者:王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首位致残因素.各国学者们在不断地寻求能导致脑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素.
作者:董艳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众所周知,炎症反应是引起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然而,近几年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炎症反应同样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炎症反应的病原体主要是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或其它细菌、病毒感染.
作者:闫卫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缺血损害;②改善脑缺血时神经细胞突的紧密性,防止神经细胞缺失;③抑制β-淀粉样变性,减轻脑缺血时神经细胞损伤.
作者:王晓鹏;李春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一般资料:6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有低密度脑梗死灶,患者神志清楚,无明显语言障碍.
作者:曾艳芳;崔宏力;李秀华;孙九伶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