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位股神经断裂伤一例

汪文德

关键词:股神经损伤, 股四头肌, 剖腹探查术, 术后, 石膏固定, 腹股沟, 连续硬膜外, 中点, 治疗方法, 营养神经, 小腿,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 急诊外科, 功能锻炼, 感觉障碍, 腹膜, 反射消失, 断裂, 断端
摘要:1 临床资料  陈×,男性,36岁,工人,1996年10月18日酒后与人争吵,被人用刀刺伤左髂腹部。急诊外科剖腹探查术,术后发现左下肢伸膝不能,左大腿内侧感觉减弱,诊断股神经损伤,临床观察二月后无明显恢复。检查见:左股四头肌明显萎缩,屈髋无力,不能伸小腿,行走困难,膝反射消失,左股四头肌力0级,大腿前面、小腿内侧面感觉障碍。  2 治疗方法  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股神经探查术沿左髂骨内缘入路,推开腹膜,勿损伤腹膜,找到腰大肌与髂肌,在腹股沟中点稍外侧找到断裂远端神经,在疤痕中尖刀细心分离,找到近端,见股神经在腹股沟中点上2cm处断裂,缺损2.5cm,断端华勒氏变,用快刀片切除断端假性神经瘤,屈髋45°,用7个0线行外膜缝合,术后左髋上石膏固定于屈髋45°位,一月后改石膏于屈髋20°位,二月后拆除石膏,术后配合针灸,营养神经药物运用,加强伸膝功能锻炼。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牵压整复手法配合垫枕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症

    近几年来作者运用牵压整复手法配合垫枕牵引治疗腰椎滑脱症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32~69岁;病程3个月~30年;L2滑脱者1例,L3滑脱者1例,L4滑脱者3例,L5滑脱者10例;椎体向前方滑脱14例,椎体向侧方滑脱1例;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4例,Ⅲ度滑脱1例;其中2例为椎间盘突出手术后,1例有明显外伤史,其余均无明显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下腰部疼痛、酸胀沉重,腰骶部有下坠感,活动及劳累后加重,上下腰部“脱节”感,3例患者步行不能连续坚持200米;15例中疼痛局限于腰骶臀部的12例,双下肢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者3例,伴有尿频、大便干或溏者2例。体征:15例中腰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限,腰椎曲度过大,腰部出现凹陷或横纹;1例双侧腰肌不对称,脊椎侧弯畸形;3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5例均经X线检查确诊,无椎弓根断或裂者,13例经过CT扫描,发现2例伴有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张乾瑞;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Colles氏骨折156例临床分析

    对自1993年5月至199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Colles氏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56例中男96例,女60例;年龄18~70岁,50岁以上80例。其中46例老年患者中拍片示腕关节正侧位拍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  2 治疗方法  对所有粉碎性骨折或断端有明显移位的病例,实施手法复位后用石膏行外固定。具体方法为1%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局部注射,待疼痛减轻或缓解后作持续牵引。在感到骨折处有脱开的弹响后,首先纠正侧方移位,将银叉样畸形纠正为止。再行折顶手法复位,使腕关节呈掌曲尺偏位,在X线透视下断端呈解剖对位后行石膏外固定。嘱患者抬高患肢进行手指部功能锻炼,使局部肿胀尽快消退。待3日后加固外固定,防止石膏松动。本组病例均行外固定4周,拆除后进行功能锻炼。但中青年患者掌曲尺偏位固定2周后,更换石膏改功能位(即腕关节中立位)再固定2周。在固定过程中可辅助进行中药内服。老年患者并补给钙剂和维生素D,以减轻疼痛,促进骨痂生成及断端愈合。

    作者:李延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二分髌骨诊断与鉴别

    二分髌骨临床罕见,在膝关节外伤或膝关节周围外伤时易误诊为髌骨骨折,现报告一例如下:  ×××,男,35岁,工人,住院号6118。因摔伤右小腿及膝部疼痛,活动受限半小时于1998年2月7日入院。半小时前,患者搭乘摩托车时不慎摔倒,被车体压伤右小腿、膝部着地,当即右小腿皮破出血、膝部疼痛,不能行走。门诊X线片示:正位右髌骨外上有近似三角形外下角稍圆钝骨块,无移位,侧位右髌骨后上有半圆形骨块阴影无移位。X线初诊意见:右髌骨骨折。在门诊行清创缝合后,拟“1.右髌骨骨折,2.右小腿皮肤挫裂伤“收住院。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好,神清,心肺正常。右小腿中上1/3处前内侧有一长约5cm伤口,已行缝合,少量渗血,周围皮肤挫伤;右髌骨上部有压痛,轻微肿胀,无骨擦感及骨折分离间隙,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正常;推压髌骨,髌股关节软骨面光滑,无摩擦音、疼痛;浮髌试验(-),髌骨折屈试验(-)[1],髌骨横向分离试验(-)[1]。因无明显骨折体征,故分别再摄双侧髌骨轴位片,X线诊断:双侧二分髌骨。

    作者:陈今尧;李中复;谢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治分析

    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颈椎骨质增生同属于颈椎病[1]。虽两者临床表现相似,易混淆,但发病机制、诊治方面迥异,应明确区分。现就1998年收住的1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和6例颈椎骨质增生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A组:1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男5例,女5例;年龄25~66岁;病程7天~30年;急性发病5例,慢性发病5例;近期剖腹产史1例,批斗打伤颈部史1例。临床表现:神经根型6例(右上肢2例,左上肢3例,双上肢1例);脊髓型(早期)1例;椎动脉型2例。  B组:6例颈椎骨质增生,男3例,女3例;年龄45~77岁;病程3天~2月;急性发病3例,慢性发病3例。临床表现:神经根型4例(右上肢2例,左上肢1例,双上肢1例);脊髓型(早期)2例。

    作者:崔惠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经后路冲压固定治疗急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我院1992年1月至1998年5月收治急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56例,其中对42例进行手术减压、复位、固定,现将手术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在17~59岁,平均34.2岁。损伤情况:L1骨折20例,L28例,T129例,T112例,T9,10、L3各1例。一个椎体骨折17例,同时2个椎体骨折22例,3个椎体骨折3例。按Denis将爆裂型骨折分类[1]A型3例,B型25例,C型8例,D型5例,E型1例。伤后脊柱向后成角畸形,椎高压缩改变。全组进行CT扫描,见伤椎后缘崩裂,碎骨片挤入椎管内或脊髓内,硬膜囊出现压迹,椎管矢状径减小,椎间盘脱出,椎弓根断裂的表现。14例进行MRI成像,可观察到髓内、髓外出血,脊髓受压,横断或部分横断等表现。其中16例为完全截瘫,26例为不完全截瘫。伤员均在伤后10天内急诊手术,经椎弓根行Dick钉内固定29例,Steffee钢板固定8例,Luque氏棒作椎板固定3例,Harrington撑开棒固定2例。

    作者:蒙仁勇;石小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去势词义探析

    近年期刊上发表不少研究中药制剂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文章,采用切除雌性动物双侧卵巢诱发骨质疏松实验模型。这类论文的题目中,有的写卵巢切除[1],有的则将卵巢切除改为去势[2],去势可否无异议地取代卵巢切除?为了澄清这个问题,我们查阅了一些词典中去势以及与其有关连的势、阉、阉割诸词的词义,现将查阅结果汇集如下。1 资料来源  主要查阅了:《康熙字典》(1958),《辞海》(7个版本,1936~2000),《辞源》(2个版本,1947、1988),《新华字典》(2个版本1980、1989),《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中华大字典》(1935),《实用大字典》(1945),《中华字海》(冷玉龙、韦心主编,199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9),《现代汉语小词典》(1983年修订本,1988),《古今汉语词典》(2000),《应用汉语词典》(2000),《现代汉语大词典》(王同亿主编,1992),《中医字典》(河南中医学院编,1988),《医古文常用字字典》(王森主编,1989),《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第十册.生理学》(中国台湾,1973),《中文大辞典》(中国台湾,年代不详)。《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1993),《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英英、英汉双解,1988)等。

    作者:房世源;李为农;荆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腰椎板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1990年1月~1995年6月我科开展腰椎板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8例,临床观察随访1年以上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32~65岁,平均45.2岁。病程3个月~42年,平均6.2年。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平片,并均做脊髓造影和CTM确诊为:中央椎管狭窄8例,其中L4,5狭窄4例,L3~5狭窄3例,L5S1狭窄1例;侧隐窝狭窄36例,其中单侧狭窄16例,两侧狭窄20例,4例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8例,其中L4,518例,L5S16例,L4,5及L5S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符合率100%。

    作者:张志庆;孙捷;向保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椎体位移与椎间盘内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椎体位移对椎间盘内压力的影响,纠正椎体位移在手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意义。方法选择8只杂种犬,取L3-L5段脊柱椎体,固定在自制的器械上,将L4椎体后仰前倾,测量新鲜杂种狗腰椎椎体位移及纠正后椎间盘内压力变化。结果当椎体后仰时椎间盘后外侧压力增加明显(P<0.01),椎体前倾时椎间盘后外侧压力减小明显(P<0.01),而当椎体恢复原位,压力恢复原水平,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椎体位移使相邻椎间盘局部应力发生变化,椎体后仰时下方椎间盘后外侧压力明显增大。2.手法治疗通过纠正椎体位移,可以确切、有效的使来自椎间盘内部的异常压力消失,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作者:冯宇;高燕;张国荣;贾广兴;王书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孟氏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骨骨不连20例

    我院自1991年2月~1996年6月应用孟氏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胫骨骨不连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9~53岁。左侧12例,右侧8例。受伤至入院时间7~28月。其中开放性粉碎性骨折9例。伤后行手法闭合复位石膏绷带固定8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6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石膏绷带外固定3例,跟骨牵引3例。骨干不连部位:胫骨下段13例,胫骨上段5例,胫骨中段2例。入院时曾有长期感染,但软组织创面已愈合者15例,钢板螺丝钉断裂者3例,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压伤者各1例。X线检查肥大型骨不连15例,萎缩型骨不连5例。本组患者有假关节活动者11例,远端叩击痛明显者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膝、踝关节活动受限,踝关节活动度小于30°者9例,膝关节活动度小于90°者6例,僵直3例。

    作者:王勇;杨生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双侧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PLD),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其治疗机制是椎间盘内减压[1]。影响PLD疗效的两大基本要素是适应症的选择和减压是否充分[1,2,4,5]。那么,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减压是否充分即髓核切除是否足量就成为关键。为了增大髓核切除量,我们自1995年开始应用双侧穿刺法进行PLD术2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93年3月~1999年12月,在C型臂X光机或CT引导下,应用PL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其中CT引导下3例。男33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岁(13~61岁)。61例均有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术前经CT或MRI确诊,无脱出或游离型,不合并椎管狭窄。双侧穿刺27例(32个间盘),其中L3,41例,L4,513例,L5S19例,L4,5+L5S13例,L3,4+L4,5+L5S11例。单侧穿刺34例(38个间盘),L3,43例,L4,520例,L5S18例,L4,5+L5S12例,L3,4+L4,5+L5S11例。单侧穿刺中并发急性椎间盘炎1例(手术时间2.5小时,L5S1),经皮穿刺置管,庆大霉素盐水和灭滴灵冲洗3次,症状消失。

    作者:张洪美;温建民;林新晓;刘劲松;蒋科卫;程灏;李玉兵;翁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硬膜外封闭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

    我科自1997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硬膜外封闭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105例,疗效较好,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63例,女42例;年龄从13岁~78岁;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者51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者14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者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者7例,青少年软骨板损伤症者3例。病变间隙位于L3,4间隙者11例,L4,5间隙者35例,L5S1间隙者40例,L4,5及L5S1双间隙者19例。所有病人都具有X线片及CT或MRI资料,诊断明确。其中除7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只具有间歇性跛行症状,未引出神经根受压的阳性体征外,其余患者均具有明显神经根刺激征,直腿抬高试验均为(+)。主要症状包括:腰痛,单侧下肢或双下肢的放射痛及皮肤痛觉减退,间歇性跛行。

    作者:刘昱彰;张世民;周卫;章永东;黎作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压缩性脊椎骨折各节段形态学变化特点的探讨

    目的探讨压缩性脊椎骨折各节段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对412例共448处楔形和爆裂骨折各节段形态学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楔形骨折和爆裂骨折各节段的发生概率,计算各节段楔形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爆裂骨折椎体前后缘压缩比。结果中下部胸椎发生楔形骨折概率较高,即使发生爆裂骨折,其椎体前后缘压缩比常较大。腰椎,尤其下腰椎,发生爆裂骨折的概率较高,即使发生楔形骨折,其椎体前缘压缩率相对胸椎而言常较小。结论脊椎骨折类型或形态学变化除与暴力、受伤瞬间体位相关外,与骨折发生部位也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殷渠东;郑祖根;董启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手夹心皮瓣治疗手部皮肤套状撕脱伤护理

    我们自1995年5月采用Smith和Fnas手夹心皮瓣治疗手部皮肤脱套伤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3~47岁。左手3例,右手2例,5例皆仅累及单手2~5指。4例机器挤压伤,1例车祸碾挫伤,4例掌中横纹以远皮肤撕脱,1例腕横纹以远皮肤撕脱。结果: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1例切口感染,皮瓣断蒂后感染控制,5例术后外观及功能均较为满意。  2 护理体会  (1)除常规护理外,术后要重点检查固定之胶布和石膏有无松脱,保持患手与对侧肩关节制动,密切观察手夹心皮瓣的血运,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及颜色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疼痛。术后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此反应不仅与手术部位,病人的耐受程度以及行为反应等有关,还直接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注意力过分的集中,情绪紧张,意志脆弱以及疲劳等均能使疼痛阈值降低,致疼痛反应加剧。为此应该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同时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环境安静,操作轻稳迅速,避免一切疼痛刺激,必要时应用镇痛剂。

    作者:李梅;刘春香;刘秀芳;管清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骶髂关节错缝的诊治体会

    1988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骶髂关节错缝病人37例,采用手法松解和整复骶髂关节,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2例,女25例;年龄25~58岁;病程1小时~25天。病因病理特点:(1)突然单侧臀部滑倒着地,或单足猛力着地,使骶髂关节过度前后旋转,将髂骨向上内方推引起错缝。(2)妇女经期、怀孕期,骶髂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因不正常体位扭转亦可引起本病。(3)内分泌失调、韧带松弛、关节退变,从而使关节松弛引起本病。临床特点:(1)有符合使骶髂关节错缝机理的外伤史。(2)负重或咳嗽、喷嚏、弯腰时引起疼痛。(3)患侧下肢后伸引起局部疼痛。(4)屈髋屈膝试验阳性。(5)“4”字征阳性。(6)下肢纵向叩击痛(+)。

    作者:姜跃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马尾神经损伤的原因与防治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发病原因,由此探讨其预防及治疗的措施。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21例进行分型、手术治疗和随访,并对发病原因及术中所见进行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好发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多次发作者,多有外伤、不合理治疗等诱因。术后恢复优5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多次发作者其马尾神经损伤比例增加,对此类病人应避免腰部损伤,避免做重手法推拿、大重量牵引等加重腰部损伤的治疗,发现有马尾神经损伤者应作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李象钧;李义方;宋林波;谭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研究进展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不涉及各种特殊复杂的专业器械,实施过程几乎没有成本消耗,因而十分普及。但这种普及性有时也会带来手法治疗的滥用,甚至出现医疗纠纷。这也就越发引起学术界对手法治疗腰突症的机理、适应症、确切疗效等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和研究。本文就此做了一些总结和讨论。  1 手法的种类  从对局部关节力学作用的角度来区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  1.1 关节旋转类包括精确节段定位、讲求集中轻巧力学效应的冯氏坐位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1];注重节段定位并增加牵引效应的王氏俯卧牵扳手法[2];以区域性定位(模糊的节段定位)为主、流行于西方国家的脊柱手法物理治疗[3]及整骨(Osteopathy)和整脊(Chiropractics)治疗[4,5,6];还包括基本不定位的传统中医的侧卧斜扳法等[7,8];

    作者:赵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颈椎间盘突出症牵引下MRI影象学的形态结构分析

    目的对18例患者总计突出颈椎间盘28个,比较不同牵引方向对颈椎间盘突出症(HCD)的颈椎功能变化规律。方法借助MRI影象扫描研究不同牵引方向对颈椎突出间盘的运动、脊髓受压指数、椎间隙的变化及伴有变性病例的作用。结果不同的牵引方向对间盘突出的作用是有差异的,屈曲牵引使间盘部分还纳为明显。脊髓受压指数在屈曲方向牵引低。伸展牵引时椎间盘突出缩小组的后缘椎间隙减小明显。屈曲牵引时椎间盘缩小组与无变化组的后缘变化差异不大,两种牵引方向对前缘影响均无差异。各种方向牵引伴有变性者的形态变化不明显。结论 HCD改变了正常椎关节的微细形态结构,对常规牵引方向的规律宜灵活运用。脊髓受压指数比间盘突出大小更能反映脊髓受损的实质。牵引对伴有变性者意义可能不大。

    作者:宋洪臣;赵国库;刘世文;安晓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回顾性分析

    我院自1994年2月~1997年3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现就手术疗效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9例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26~59.6岁,平均36.4岁。发病原因:腰扭伤26例,汽车撞伤2例,余无明显发病诱因但大多数从事弯腰体力劳动或有着凉受寒病史。病程长6年,短8天,平均3.2年。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小腿外侧或足背部麻木44例。两下肢交替痛后又固定单侧痛者6例;腰痛伴脊柱侧弯畸形6例;伴间歇跛行或严重跛行各2例,腰痛伴骶尾部、会阴部皮感异常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46例。突出类型:旁侧型47例(左侧16例,右侧31例),中央型2例。诊断依据: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X线摄片及CT扫描。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9例;合并黄韧带肥厚3例;破裂之椎间盘髓核组织游离于椎管内2例;症状重现二次手术中1例为椎间盘髓核组织遗留过多,另1例为术后疤痕粘连伴神经根管狭窄,余为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突出部位:L4,5椎间盘14例,L5S1椎间盘31例,L4,5及L5S1椎间盘同时突出4例。

    作者:戴忠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推拿加提项旋转法治疗颈椎紊乱征

    我院自1996年1月~1998年10月,用推拿加提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紊乱征96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中男42例,女54例;年龄小21岁,大40岁,平均31.3岁;发病时间短2天,长6年。颈部、颈肩部疼痛或酸痛者76例,颈部活动受限者32例,牵涉肩胛部疼痛伴压痛者46例,颈椎有压痛者40例,伴上肢放射疼痛麻木者30例,有头痛、恶心、眩晕者30例;96例均否认有外伤史。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或明显变直者56例,颈椎曲度明显增大者4例,椎体序列不整者20例,呈反“弓”型或“S”型者14例,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者18例,椎间隙变窄者10例,项韧带钙化者8例,椎体变扁者2例。

    作者:须许;宗维民;朱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鹿丹通督片对兔脊髓压迫模型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鹿丹通督片对兔脊髓压迫模型脊髓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P物质(SP)的影响。方法 16只家兔被复制成脊髓压迫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只。治疗组给服鹿丹通督片,对照组不用药,另选2只未造模、不用药家兔为正常组。脊髓AChE采用组织化学方法,SP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定性、定位观察,并应用扫描显微分光光度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AChE酶活性及SP免疫活性在造模后第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比正常组减弱,治疗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扫描显微分光光度仪测定其OD值,两组间差异极其显著(均为P<0.001)。结论鹿丹通督片对兔脊髓压迫模型的脊髓组织中的神经递质AChE和SP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沈霖;谢晶;高兰;李同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