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明;贾保军;邓玲玲;孙海花
在正畸治疗中,分牙是固定矫治技术的第一步。传统的分牙方法有分牙簧分牙法、铜丝结扎分牙法等。分牙簧法弯制繁琐,力量较弱;铜丝结扎法易引起软组织创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传统分牙法进行革新,采用麻花丝进行分牙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正畸门诊患者共120例,牙位480个。患者年龄11~38岁,平均20岁。男性78例,女性42例。安氏1类错牙合45例,2类错牙合50例,3类错牙合2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牙位160个。分别采用分牙簧法、铜丝结扎法及本法进行分牙。
作者:王俊祥;袁东辉;李欣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鼠孕期低钙饲养对仔鼠下颌 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大鼠孕期低钙饲养(0.03%Ca2+),用光电镜观察刚出生仔鼠和断乳期幼鼠下颌骨发育状况。结果 实验组下颌骨生长发育迟缓,软骨细胞和骨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结论 孕鼠低钙饲养能导致幼鼠下颌生长发育迟缓。
作者:高翠林;李善(斌)/(全);刘汕宗;薄爱华;邢立强;许永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低磷酸酯酶症(Hypophosphatasia)通常被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一[1]。其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变异性,从严重的全身性骨骼形成不良,导致新生儿死亡;到仅表现为年轻恒上前牙过早脱落[2]。由于该病有典型的口腔表现,所以有报道,90%的低磷酸酯酶症儿童早是被牙科医生发现的[3]。在《儿童生长发育性疾病》[4]中,把低磷酸酯酶症归入代谢性骨病中,并对其分型和全身骨骼改变及生化检查特征进行了描述,但未提及该病的口腔表现。一、低磷酸酯酶症的病因学特点低磷酸酯酶症是因为基因编码紊乱,造成组织非特异碱性磷酸酶(tissue nonsp 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ia,TNSALP)功能异常,从而减少Ca、P向硬组织中的沉积 [5]。组织非特异碱性磷酸酶存在于人体的大部分组织中,存在于血清中。在肝、肾、骨中的组织非特异碱性磷酸酶分别被称为肝碱性磷酸酶(liver alkaline phosphatase,LALP )、肾碱性磷酸酶(kidney alkaline phosphatase,KALP)和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 osphatase,BALP),其中在成骨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2]。
作者:秦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病理学资料分析,了解舌鳞状细胞癌发病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分析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舌癌的 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90~1997年舌癌患者比例及40岁以下患者比例较1970-1977年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就诊舌癌患者在男女比例、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方面无明显变化,就诊患者的平均病程显著缩短(P<0.01 ),Ⅱ级以上鳞癌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增加。结论 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年龄、在口腔癌中的比例及恶性程度较以前有变化的趋势。
作者:韩晓哲;高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精神因素在B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22例患者采用详细询问病史、观察测试心理状态等方法,分析精神因素与BMS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精神障碍的表现。结论 BMS的发生及表现与精神因素有直接关系。
作者:王青山;崔秀英;蔡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咬合力在正常及增强状态下,大鼠牙周细胞TNF-α的动态表达,初探TNF-α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牙周形态变化以及牙周组织中TNF-α蛋白表达。结果 咬合力增强引起牙周膜增宽、牙槽骨形成。牙周细胞中TNF-α表达较正常咬合力时明显增强。结论 咬合力增强,促使牙周组织产生TNF-α明显增多,诱发了破骨功能;同时,还激活了成骨功能。本实验从分子水平探讨了牙周组织改建的机理;揭示了牙周组织结构与功能在改建中的一致性。
作者:袁林;周伟东;赵云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断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介绍了CT检查,尤其三维CT成像在颞下颌关节中的应用。一、TMJ CT检查及用途[1~6]80年代初CT开始用于TMJ病变的检查。常用位置有横断位、直接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主要观察:①TMJ关节结节和关节窝形态、位置及骨质结构改变。②关节间隙周围的关系并进行关节间隙测量。③髁状突骨质形态、边缘、解剖结构和活动范围并进行髁状突水平角、垂直倾斜角及内外前后径测量。④TMJ关节盘改变(闪烁法显示)。另外,横断位扫描还易于进行矢状、冠状和任意角度重建,可作为TMJ三维(three-dimensional,3D)重建的基本扫描序列。因此,CT在TMJ检查中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了解关节骨性结构及彼此间相互关系很有帮助,尤其是下述情况应选择CT检查:①在TMJ创伤中,要了解髁状突高位纵行骨折和脱位是否伴有假关节形成,区别关节囊内、外骨折,明确髁状突骨碎片和关节盘位于关节窝内或外以及张口时的移动情况,这对选择是否手术治疗至关重要。②评价TMJ肋软骨及其它移植物的功能和结构以及有无关节强直。③明确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mandibular diso rders,TMJDS)患者是否具有器质性破坏及对咀嚼肌的密度和长度进行测量。二、三维CT成像在TMJ中的应用1.TMJ三维成像的进展:从80年代开始,对TMJ 3D CT影像重建及显示进行研究 [7]。1984年Roberts等用一个尸体标本进行了TMJ的3D影像重建,可以显示TMJ诸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剖切显示其隐蔽的表面和关节盘。1992年Dijkgroof等也研究了关节盘的3D CT影像显示。许多作者[8~10]对正常志愿者和各类TMJ患者(包括髁状突 骨折、骨软骨瘤、TMJDs及关节强直等)进行了CT扫描后3D影像重建及显示的系列研究,发现3D重建及显示不仅能提供3D影像以供观察,而且能做出3D定量测量分析。
作者:马国林;刘亚武;祁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金属烤瓷桥是目前口腔修复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修复体,深受患者欢迎。但金属烤瓷长桥支架由于其跨度长、容易变形,在制作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常规制作此类支架的方法中,通常有带模铸造法、脱模铸造法、分段制作焊接法。笔者结合带模铸造法和脱模铸造的优点,总结出脱模—带模铸造法制作金属烤瓷长桥支架,效果较为理想。1.材料:嵌体蜡、间隙剂、磷酸盐系冠桥包埋料、观测仪、Ni—Cr合金、琼脂、真空搅拌机、高频铸造机。
作者:申林汉;李可通;黄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检验Cdk5/p35在神经元成熟和萌芽 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假说。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实验、免疫沉降和 Cdk5活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出生后各阶段大鼠三叉神经节中该激酶的活性变化和Cdk5、p35 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大鼠三叉神经节的发育,Cdk5的活性逐渐增加。新生大鼠三叉神经节中的Cdk5活性比成体正常大鼠三叉神经节中的Cdk5活性高约六倍。这一激酶活性的变化与p35表达的变化是一致的。Cdk5的表达量在各阶段中是恒定不变的。 结论 结果提示了Cdk5/p35与神经元的分化、成熟及可塑性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才晓慧;毕绍臣;李新华;申晓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牙周病是发生于牙周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其相应的中医病名为牙宣。长期以来中医药在其病因、治疗和预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中医药在牙周疾病临床应用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一、古代对牙周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历代医籍中对牙周病病因及症状都有许多记载。《仁斋直指方》认为:“ 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虚热则齿动。”《外科 全书》指出:“牙宣谓脾胃中热涌而宣露也。”《圣济总录》又说:“气血不足,楷理无方 。风邪袭虚,客于齿间,则令肌寒血弱,龈肉缩落,渐至宣露,永不附着齿根也。”由此说 明胃热、肾虚及气血衰少为牙周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故将牙周病内治分型为胃火上蒸、肾阴 亏虚、气血不足三型。1.内治分型法:①胃火上蒸:主证: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脓,口臭,烦渴多饮冷,便秘 ,苔黄腻,脉洪大或滑。治则清胃泻火,如清胃散。②肾阴亏虚:主证:牙齿疏豁松动,咀嚼无力。龈溃烂、萎缩,牙根暴露或有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酸,舌质微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养肾。如地黄丸类合玉女煎加减。③气血不足:主证:牙龈萎缩,龈淡白,易出血,根宣露,齿松动,嚼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畏寒倦怠,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胃呆纳少。治则调补气血,如八珍汤。
作者:裴霞;华红;徐治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国产半精密按扣式(根帽)附着体在活动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按扣式附着体对牙列缺损(肯氏 Ⅰ类、Ⅱ类、Ⅲ类)及牙列缺失病例共32例进行覆盖义齿修复,并对患者主观感觉和临床检查结果分析。结果 所有义齿固位稳定,咀嚼功能良好,X线显示牙周情况健康。结论 附着体的应用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可提高活动义齿修复效果(固位、咀嚼、美观),其预后与义齿制作、防龋处理、口腔卫生有关。
作者:张新春;米乃元;覃峰;凌学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牙齿外伤根折是牙髓、牙本质及牙周韧带组合的创伤,如果诊断治疗不当可造成患牙丧失。一、牙外伤根折的诊断通常根折牙应在短时间内做出诊断。52%的患者在外伤后1小时到7天就诊,但也有的在偶然中发现,这就提示根折的实际发病率比所报道的要高一些[1]。1.X线片诊断[2~4]:根折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片方法。如果在外伤当时X线片上折 断线不清楚,可于1周后再拍片,根折线则清晰可见。由于投照角度和根折线的不同,X线片 表现可以分为单线型、双线型和不规则型。在根折诊断及随访中X线片应用同一角度以避免 误差。根折后应用牙合面法(OI)及二分角度根尖 法(BI)的X线片投照几乎可以100%地显示临床上牙齿的移位状况及根折部位。OI法可显示根 尖1/3的折断而BI法适合显示颈1/3的折断。2.牙髓状况的诊断:任何类型的牙齿外伤均可引起牙髓组织的创伤[2]。根折轻的创伤可引起牙髓反应但通常不危及牙髓活力,这就使牙髓可以参与硬组织的愈合;中等度的创伤导致牙髓受损,随着折断线处血循环的建立形成结缔组织愈合;严重的损伤可导致牙髓坏死及折断片的分离形成肉芽组织愈合。Bender(1983)和Andreasen(1993)认为根折在 一定程度上对牙髓起保护作用,根折牙齿牙髓存活的比率高于没有根折的创伤牙,通过根折线牙髓可发展侧枝循环并且允许炎性渗出物的排出[5]。目前认为牙髓的存活与外伤牙齿的血液供应、修复潜在能力及牙根的发育阶段有关;同时受创伤力的大小、折断部位及治疗技术等因素影响。
作者:郭惠杰;夏善福;高承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舌根系指“人字”沟后份和舌骨的上份,此部发生的脓肿为舌根脓肿。一、材料和方法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0岁以下者3例,11~20岁4例,20~30岁3例,40岁以上者8例。职业:工人4例,学生4例,农民9例,职员1例。感染原因:上呼吸道感染15例,原因不明3例。就诊时间:发病5天以下就诊者2例,6天2例,7天5例,8天4例,12天1例,15天1例,21天2例,22天1例。发病至切开时间:5天1例,7天2例,8天2例,9天3例 ,10天1例,12天2例,19天1例,21天2例,共14例,另4例分别于8、22、13、26天自溃。脓肿位置:浅部脓肿11例(右7例,左4例),深部脓肿7例。致病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 溶血性链球菌3例,乙型链球菌4例,3例无致病菌生长,3例未做培养。并发症:败血症4例,颈上部蜂窝组织炎1例,肺炎1例,会厌炎2例。切开方法:口内切开者5例,口外切开者9例。自溃4例均为浅部脓肿。麻醉方法:局麻8例,氯胺酮4例,全麻插管2例。18例中无死亡病例。
作者:焉钰;张世忠;焉晋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对各类坚固内固定技术在治疗下颌骨骨折中的疗效进行比较评价。方法 单纯下颌骨骨折268例,379处分别采用加压接骨板,普通接骨板及小型接骨板进行坚固内固定。术后追踪期平均5个月, 复查项目包括临床检查,牙模型分析及X线观察。结果 268例骨折中32例术后出现感染,其中9例取板。术后3个月检查,均无骨折错位愈合或不愈合。13例出现牙合干扰及2例开牙合,其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 根据下颌骨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正确的坚固内固定方法可以使骨折愈合期缩短,减少或避免颌间固定,早期恢复正 常生理功能。
作者:刘宇;张益;邹立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Er:YAG激光在龋病治疗中的止痛效果。方法 使用Er:YAG激光治疗9例龋齿,观察临床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疼痛得分平均为0.22且均未麻醉,而牙钻组疼痛得分平均为1.6,且2例进行麻醉。结论 Er:YAG激光可以较好地解决龋齿治疗中的疼痛问题。
作者:王威;刘翠凤;杜德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在临床上常碰到一些血液系统检查正常但拔牙后出血患者,在各种常规局部处理后仍不能止血或反复数次才能止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们在临床上将5%鱼肝油酸钠用于拔牙后顽固性出血,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21~56岁,平均34岁。28例都是在常规局部处理(如局部压迫、应用止血粉、创口缝合等)和全身应用止血药后,仍不能止血或止血几小时后甚至2~3天后又反复出血的患者。拔牙原因为纵折牙(11例)、残根(4例)、残冠(7例)。全部为磨牙,其中上颌磨牙17例、下颌磨牙11例。全身化验检查除1例有血小板减少外,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另对10例拔牙术中损伤较大、出血较多的患者(预防组),在拔牙后用5%鱼肝油酸钠棉球外加纱布棉卷进行局部压迫止血,以观察拔牙出血情况,其中2例女患者是在月经期拔牙。
作者:孔云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涎腺局灶性增生为发生于口腔小涎腺的少见病,临床常误诊为良性肿瘤或其他病变,为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本文进行了总结。方法 复习628例小涎腺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切片中,有9例属于本病。结果 9例的发生部位以腭部多见(4/9),其次为上唇(2/9 )、颊、磨牙后垫及舌各1例。临床表现增生物较小,为柔软的实性团块,与周围组织之间无明显界限。病理表现为大量粘液腺泡的聚集,腺导管基本正常,无炎症或散在少量慢性炎症细胞,偶见少量腺泡的细胞膜消失,腺泡融合,增生物与周围腺体之间无明显界限。结论 本病临床表现为缓慢增生的肿块,作出准确诊断较困难,只有手术后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作者:孙开华;王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牙隐裂牙折裂是临床上常见的牙体病,临床上常用的修复方法为全冠修复,但全冠切割牙体组织较多,且不美观,因此作者尝试采用颊舌向嵌体预防修复隐裂折裂牙。一、材料和方法所选牙为磨牙,均为隐裂及折裂牙,无牙周袋,X线片示根尖根分叉无阴影,折裂牙片松动在2mm内。预防性修复的牙为无隐裂,但咬合紧缺损大,患者要求保护性修复30例。预防性修复和隐裂牙修复病例,都常规作颊舌向嵌体修复。折裂牙则应先复位牙折片并粘固后再作嵌体修复。隐裂牙及折裂牙均设全冠修复对照组。嵌体制备方法是将咬合面已有洞型向颊舌向扩大进入颊舌面,并制备短斜面。术后1年进行复查,记录分析患者的症状及叩痛情况。
作者:张怀勤;赵云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Msx-1在牙齿硬组织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sx-1m RNA在出生后1天、7天和14天昆明小鼠磨牙和切牙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表达。结果 磨牙中,Msx-1mRNA主要表达于生后1天到7天正在极化的前成釉细胞和前成牙本质细胞、处于分泌期的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7天时信号强;随后其表达随细胞分化的成熟和牙釉质、牙本质基质形成的进展而逐渐下降。切牙中,牙冠部细胞中的表达与磨牙基本相似;但根尖部分唇侧未分化的颈环上皮细胞和外胚间充质细胞始终呈Msx-1阳性表达。结论 同源异型盒基因Msx-1转录主要发生于硬组织形成早期阶段,即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极化和分泌阶段,提示Msx-1可能参与了小鼠牙胚硬组织形成过程中细胞分化和生物矿化。
作者:王颖莉;王嘉德;高岩;王申五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乳牙外伤患儿的年龄、性别、牙位分布、外伤类型、受伤地点、受伤原因、外伤后就诊时间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1989~1999年在我科就诊的130例(226颗外伤牙)乳牙外伤患儿进行了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男孩在3~4岁,女孩在2~3岁时发生 乳牙外伤的人数多。男女比例为1.7:1。上颌乳中切牙易受伤,占76.55%。牙齿移位是常见的外伤类型。发生牙外伤的地点多是在家庭,其次是在道路。主要外伤方式是跌倒。27%的患儿在外伤后2小时以内就诊,40%的患儿在外伤后2~24小时就诊。
作者:陈洁;葛立宏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