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萍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7例和开腹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指标与术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施术时间、淋巴清扫数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且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1或P<0.05).结论 早期子宫颈癌实施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及早恢复.
作者:董慧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医院实施药师干预前后各1000份处方中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不合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为92.60% (926/1 000),高于对照组的61.50% (615/1 000).观察组给药时间过长占比1.50%,药物选择不当占比1.00%,药物无必要联合应用占比2.80%,用法用量不合理占比2.70%,无指证应用抗菌药物占比2.00%,均较对照组相应数据低.结论 在药房处方调剂中采取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提高整体的用药质量,规范抗菌药物的用药流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桂平;杨苏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医院体检并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2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收体检且结果正常的健康者2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2组均血常规及生化检验,比较2组检验后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及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肝功能白球比例(A/G)和总胆红素(TBIL)等.结果 观察组检验后PLT、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为(101.93 ±21.52)×109/L、(5.11 ±1.23)×109/L、(53.96±12.47)%、(39.96±5.24)%,与健康对照组的(175.93±26.37)×109/L、(7.03±0.65)×109/L、(65.39±5.98)%、(31.29±2.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ALB、A/G、ALT、TBIL水平为(41.62±2.54) g/L、(1.06±0.92)、(111.96±14.52) U/L、(25.63±2.37) μmol/L,与健康对照组的(46.93±1.46) g/L、(1.67±0.28)、(31.69±2.58) U/L、(15.94±2.64)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结论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医疗设备不断提高,器械的清洗方法由原来的手工清洗被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所替代,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使用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具有安全、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等优点.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医用器械的消毒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内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10年引进2台山东新华Rapid-A-520型快速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使用过程中体现出其独特性能和良好的应用价值[1].
作者:林冬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脓毒症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方法 应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LP)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模型(CLP)组、丹参(DS)组;建模成功后1周内,DS组给予丹参注射液1.28 g/kg,Sham组和CLP组分别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统计各组小鼠1周内的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结果 7d生存率Sham组全部存活,CLP组生存率为35%,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DS组生存率为65%,较CLP组显著提高(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CLP组小鼠每天的逃避潜伏期较Sham组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较Sham组减少(P<0.01);DS组小鼠每天的逃避潜伏期较CLP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穿越平台次数较CLP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脓毒症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季新涛;李航;夏本专;陆昱;许浩;熊存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辩证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 (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32.5% (P <0.01).结论 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咳嗽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转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脑脊液分流术应用于颅内肿瘤治疗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用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脊液分流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治疗有效率并对患者术后生存率进行随访记录.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观察组术后1年存活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44.44% (P <0.01).结论 颅内肿瘤患者应用脑脊液分流术可减轻颅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率.
作者:周利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2组均进行常规基础麻醉,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对比辅助麻醉,观察组则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进行右美托咪啶的静脉泵注,对2组患者的体动、呛咳次数以及镇静评分和苏醒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唤醒期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动和呛咳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有效辅助手术进行,同时优化相应的手术过程中体动和呛咳状况,改善镇静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浩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用于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各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Bismuth分型进行分组,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Ⅰ型患者总有效率高于Ⅱ型、Ⅲ型及Ⅳ型患者(P <0.05或P<0.01);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显著高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用于Bismuth Ⅰ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疗效显著,而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内镜下双支架置入治疗难度高,临床总有效率较低,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临床应慎重考虑.
作者:黄华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西药加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发热、咳嗽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发热、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 (P <0.01).结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及加味小柴胡汤共同治疗的效果更佳.
作者:余后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儿的临床诊治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3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DAI患儿13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DAI的诊疗经过、临床特点、变化规律及预后.结果 在全部脑外伤病例中,DAI病例占3.54%,DAI发病率占同期小儿脑外伤病例的31.18%,130例小儿DAI中发生癫痫38例(29.23%),死亡者2例(1.54%).结论 小儿DAI的病情紧急,及时诊断并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买吾拉江·阿木提;穆扎帕尔江·穆太力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用于预防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疗与内分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谷胱甘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脂肪肝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脂肪肝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 谷胱甘肽用于预防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脂肪肝,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调整患者机体不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炳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后注药术对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胸部外科手术患者40例.对患者均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吸痰和灌洗后注药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效果.结果 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 (39/40);1例无效转入上级医院治疗.治疗中出现心率增快1例,低血氧症4例,对症处理后患者均恢复.结论 对胸部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干预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吸痰和灌洗后注药术治疗,可帮助患者及时恢复,且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吴衢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医院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中PDCA循环模式的运用策略与效果.方法 医院2017年8月-2018年4月推行PDCA策略对医院基本药品制度进行合理用药管理(观察组);同时记录医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未开展PDCA策略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的状况(对照组),从2组中各抽取200例用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状况,评价PDCA策略药品管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用药投诉率为2.00%、用药错误率为1.50%、患者用药满意度为94.50%;对照组用药投诉率为12.50%、用药错误率为7.00%、患者对用药满意度为7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医院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时,采用PDCA循环模式,能够对患者的医疗安全进行保护,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对临床的用药差错发生率进行控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向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胃癌术后早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8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胃癌术后早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及诊治.结果 术后并发SAP患者11例,发生率为1.61% (11/684);胃癌根治术491例(D1-2)患者中并发SAP者5例(1.02%),姑息手术131例患者中并发0例,全胃切除(TG)52例患者中并发4例(7.69%),全胃联合脏器10例患者中并发2例(20.00%).全胃联合脏器SAP发生率明显高于胃癌根治术(D1-2)、姑息手术、全胃切除(TG).对SAP病理TMN分期可知: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3例;病变部位:胃窦小弯侧7例,胃体3例,贲门1例.11例SAP并发患者中,有8例病发初期实施清创引流术,5例患者实施1次清创引流,2例患者实施2次清创引流,另1例共手术3次.患者住院期间,这8例患者患者有1例在术后123 d死亡,患者出现消化道漏和全身严重感染,其余7例存活.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SAP与淋巴结清扫范围、手术切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该病在临床中的症状并不显著,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患者预后较差;故早期诊断CT诊断是判定该并发症的常用手段,而清创引流手术则为缓解该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建方;李志雄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吞咽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饮水前SpO2值及饮水后SpO2值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可有效降低患者SSA评分,利于改善其吞咽功能,减轻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文焕;武巧芝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结合2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严重肝损伤的临床用药情况及临床表现、转归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制定预防、管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计划.结果 抗结核药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多出现在用药后2~4周,主要表现为ALT明显升高,伴纳差、厌油、乏力,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计划性监测肝功能、出现肝损伤后及时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可有效控制抗结核药物性严重肝损伤.
作者:卢志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节苷脂(GM1)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GM1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期间使用GM1能有效降低奥沙利铂的累积性和严重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1能有效预防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降低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且不影响近期化疗疗效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彦;孔小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对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针药并用方案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指数(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CO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 (P <0.05);治疗后,2组VAS、CODL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腰椎间突出症患者采用针药并用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银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5例进行临床试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仅行安慰剂和佳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病情稳定控制率、生存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44.74%、病情控制率为92.11%,均高于对照组的21.62%、64.86%(P<0.05或P<0.01);2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生存期(OS)为(23.6±3.3)个月,长于对照组的(7.4±1.5)个月(P<0.0l);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为44.74%,高于对照组的16.22%(P<0.01);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杨;蔡林原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