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寒丰黑穗醋栗的修剪技术

宋钟伍;齐凤莲;周文志;刘凤芝

关键词:寒丰, 黑穗醋栗, 黑龙江, 杂交方法, 省农科院, 抗寒性, 高寒地区, 防寒措施, 安全越冬, 新品种, 农科所, 内蒙古, 牡丹江, 高营养, 丰产性, 大果型, 远缘, 野生, 选育, 兴安
摘要:寒丰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采用远缘杂交方法选育的黑穗醋栗新品种,其母本为品质好、丰产性强的亮叶厚皮,父本为抗寒、大果型、高营养的野生兴安茶蔗。寒丰具有很强的抗寒性,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高寒地区无需任何防寒措施可安全越冬,深受果农的欢迎。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梨抗寒新品种——友谊1号

    友谊1号梨是以鸭蛋香为母本,以大梨(393)为父本杂交育成。表现抗寒,丰产,质佳,抗病性强,脆肉型,适合暖贮冻藏兼用。2000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目前各地栽植共8万余株。

    作者:于国民;杜进信;王述源;吴庆林;姚希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富士苹果采前摘叶试验

    以10年生富士/八棱海棠苹果树为试林。其行株距为6m×4m采取小冠疏层形树形。单株小区,3次重复,4个处理,随机排列设计。处理1,摘除结果枝上所有叶片;处理2,摘除秋梢上所有叶片;处理3,摘除遮挡当果实光照叶片;处理4,不摘叶为对照。于10月8日进行摘叶,10月30日采收果实;采果时,各处理的3株树分别随机取16、17、17个果实,每处理计5O个果实,调查了(1)摘叶至采果期间的果实横向周长增长量;(2)采收果实着色面积百分率;采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次年花期的顶芽开花百分率。各处理均以3株树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摘叶至采果期间的果实横向周长增长量,处理4多,为7.40 mm;处理3其次,为6.85mm;处理2第三,为3.60mm;处理1少,为0.74mm。(2)采收果实的着色面积,处理3和处理4较大,势别为81.4%和81.6%;处理1和处理2较小,分别为61.2%和63.7%。(3)采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处理3和处理4较高,均为14.9%;处理1和处理2较低,分别为13.6%和14.5%。(4)次年花期的顶芽开花率,处理2、处理3和处理4均过多,分别为58.8%、65.1%和66.6%;处理1开花率偏少,仅为21.0%。我们的初步试验表明,并非任何苹果树都需摘叶。在苹果树笼光照良好的情况下,不同程度地摘叶,都相应地减少了摘叶至采果期间的果实增长量,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能促进果实的着色,也未减少树冠次年的顶芽开花率。作者认为,仅在树冠光照较差或不良时,摘叶才会促进苹果的着色。

    作者:贾敬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苹果大面积高接换种技术

    银川市现有苹果面积3 667 hm2(公顷),平均每667 m2产量313.1 kg、产值281.80元,经济效益低下。为提高苹果质量、更新栽培品种,我们于1993-1995年引入14个苹果优质品种,对全市劣质苹果品种树采用小枝龄、多点一次性高接改造,截止到1998年改造面积2 085 hm2,改接苹果树59.42万株,1998年改造树结果面积达1 111.67 hm2,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徐金明;邓景丽;王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桃高密栽培早期丰产技术

    1997年,我们在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周各庄村建立行株距2.5 m×1.5 m的高密度桃园0.62 hm2。桃树定植第1年完成整形;第2年667 m2产量1 053 kg,产值1.47万元;第3年667 m2产量2 609 kg,产值3.6万元。定植后第1~3年年均667 m2产量1 221 kg,产值1.69万元,年均产量和产值相当于5~6年生常规桃园。建园第3年,相邻株间已搭接,行间有1 m宽作业道,桃树尚有一定的生长空间。桃园郁闭后可根据市场需求毁园更新品种或实行合理间伐。桃树高密栽培技术具有投产早、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短、更新品种容易等优点,在桃树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作者:王福祥;赵智慧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红富士苹果优质果品生产树体改造12字方针

    由于对新引进的红富士苹果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品质发育规律研究缺乏系统性,导致以晚熟主栽品种富士为主的密植果园未能采取密管,果园郁闭,严重制约品质的提高,以提高果实品质为目标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尤其是根据红富士果实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高变矮、肥变瘦、直变平和长变短”的12字树体改造方针。(1)高变矮大多郁闭果园,枝头生长尤其是中心干生长势加强,造成树势上下失衡,鉴于此,首先应控制树高,采取重疏旺长枝,减少枝条数量,上移环剥口,强行促花,适度增加中心干枝头负载量,实施果压头的策略,不轻易回缩落头,一方面避免枝头重新返旺,另一方面保证树体改造过程中有一定数量的有效结果部位。(2)肥变瘦果园群体郁闭,取决于单株个体中大枝数量和每个大枝的体积,因此,树体改造的第1步则围绕减少大枝数量和控制单枝体积两方面入手,疏除中心干的密生大枝和基部过低枝,使大枝数控制在7~10个,每个大枝要疏背上大枝组和侧枝大分枝,控制单枝“厚度”和“宽度”,变成细长、瘦小型。(3)直变平在实现了对中心干先端生长势和单枝数量和体积的控制后,为大枝开张角度提供了空间,因此,拉平保留的大枝,必要时以侧代主或利用背后枝换头。(4)长变短回缩大枝,使冠径保持适度大小,将过长的主枝回缩,需要3~5年的过程,切忌过急。首先要对拉平的大枝实施分段环剥或环割,使大枝前、中、后部枝条分布合理,为逐步回缩奠定基础。长变短的过程,要树立以行为整体的树形改造思路,优先打开行间光路通道,在严格控制枝头间距和先端枝量的前提下,允许株间枝头轻度搭接,并坚持优势结果部位,优先提供空间的原则。采用枝头下垂结果的方法,控制生长势过旺的太枝,加速完成树体改造。为果实生长创造良好的果际微环境。通过上述措施,果园覆盖率达到65%~70%,叶幕层厚度小于45cm,背上不留大型直立枝组。中短枝比率占总枝量的80%~85%。667 m2枝量6~10万个。

    作者:孙建设;马宝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香梨冷库贮藏保绿技术

    香梨是新疆著名水果之一,多年来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出口要求香梨果皮呈绿色,我们经过研究提出保持香梨绿色的技术要点。(1)田间科学管理香梨开花前和采果后喷施氯化钙和硝酸钙;不要过多施入氮肥;采收前20天停止灌水。(2)适时采收香梨佳采收期为始熟期,该期的标志是梨果内种子呈浅褐色和白色,其浅褐色和白色种子数各占一半或种子浅褐色与白色面积各占一半,在新疆库尔勒地区佳采收期为9月上旬,此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2.O%。(3)库内管理香梨采后24~48小时入库,适宜贮藏库温为-2~0℃,香梨耐低温能力较强,即使有轻微冻害,也可以逐步恢复,且色、香、味不变,库内温度要求均衡,高点与低点温差应控制在1℃以内。香梨适宜贮藏的相对湿度为90%~95%,入库初期,果温与库温差别越大,延续时间越长,香梨失水越严重,所以,应尽快降低库温、增加湿度,在用纸箱包装的情况下,加湿到纸箱不变形、不垮垛为宜。香梨一般不宜采用薄膜单果包装或纸箱内衬薄膜包装方式,否则因库内湿度过大、CO2积累易造成果肉、果心褐变。当库内CO2浓度过高时,可在有孔塑料袋内装入新鲜熟石灰。放置在库内。香梨用纸、发泡网套包装后,放入纸箱中,一般放4层,纸箱侧面打孔。纸箱在冷库内有两种摆放方式,一种是品字型,另一种是蜂窝型,纸箱码的不能太大,垛内纸箱间留有孔隙,垛与垛之间留通风道,通风道方向与风筒走向垂直或风简出风方向平行。贮藏梨果不要轻易翻动。香梨保绿是一项综合技术,贮藏温度是关键,其它技术也应跟上,相互配合。

    作者:李忠;郭晓成;邓琴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新世纪和红丰杏设施栽培技术初报

    樱桃、桃、李等核果类果树的设施栽培在我国已获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杏设施栽培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新世纪和红丰是我们近年选育的2个极早熟杏优系[1],具有白花结实、开花晚(可避开晚霜为害)、早实、丰产等优点。为探讨2个杏优系设施栽培的表现及适宜管理措施,我们于1999—2000年进行了以下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学森;李宪利;高东升;张艳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日本草莓栽培现状

    我于1998-1999年在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茶业试验场合作研究期间,对日本草莓主产区进行了考察,现将其栽培现状简介如下。1 栽培品种日本早记载大果草莓的书籍是1828年出版的《本草图谱》,草莓初是从荷兰引种到长崎县栽培,1872年和1875年,三田育种场和新宿植物御苑从欧洲、美洲国家引入一些草莓品种,此后又相继引入Ex-celsior、Marshall、Docteur Morere、Sharpless、Monarch、Victoria等品种,其中Excelsior和Victoria成为栽培初期的主栽品种,20世纪30年代,促成栽培已在日本温暖地区开始盛行,主要品种为Victoria、Royal Soverign和福羽,露地栽培中Excelsior、Victoria、Marshall以及后来引入的Robinsow、Shasta等则成为40年代之前的主栽品种,30年代至70年代,福羽及Howard17系统的2个品种Fairfax、Donner(达娜)成为主栽品种,70一80年代宝交早生作为主栽品种广为栽培,此外,春香在日本九州地区、盛岗16号在日本东北部也有较大栽培面积。80年代以来,随着丽红(1978年)、女峰(1981年)、丰香(1983年)等草莓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草莓品种得以更新,女峰、丰香成为近15年来的主栽品种(图1),2个品种栽培面积占日本草莓总面积的80%以上。进入90年代,日本又相继育成了章姬(1992年)、枥乙女(1996年)、幸香(1996年),目前,这3个新品种已开始在中部产区和九州地区推广,但近期其推广面积尚不足于取代女峰和丰香2个品种的主栽品种地位,正是由于女峰、丰香、宝交早生3个品种在日本草莓栽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成为在日本获奖的3个草莓品种。

    作者:雷家军;望月龙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大生M-45防治果树病害应用技术

    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是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生产的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具有防病范围广、防效好,使用安全(25倍液喷雾对叶果均无药害),低毒、粘着性好、耐雨承冲刷,可与多种非碱性农药混用,增加叶片厚度与果实表面光洁、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品质量等优良特性。1 防治苹果病害大生M-45在苹果树上使用,对轮纹烂果病、霉心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褐斑病等多种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防锈病、黑星病、疫腐病等多种病害。

    作者:王江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套袋提高燕红桃果品质量的试验研究

    果实套袋技术能提高果品质量和商品价值[1]。目前这项技术已在苹果及梨树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桃树上的应用尚少见报道。燕红桃是优良的晚熟桃品种,成熟前裂栗和颜色不鲜艳是影响果品质量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于1996-1998年进行了不同果袭对燕红桃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作者:郭宝林;杨俊霞;鲁韧强;陈兆峰;刘丽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苹果不同果袋套袋效果

    1998-1999年在莱州市进行2年多点试验。果袋有10个产品,即日本小林纸袋(简称小林袋)、天津现代技术纸业有限公司纸袋(现代袋)、青岛青和纸袋(青和袋)、青岛佳田纸业有限公司纸袋(佳田袋)、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纸袭(省所袋)、大连华侨果品纸袋厂纸袋(大连袋)、龙口果袋厂纸袋(龙口袋)、河北河间绿色果品纸袋厂纸袋(河间袋)、鄄城苹果保鲜袋厂塑膜袋(鄄塑袋)、龙口塑膜袋(龙塑袋)。前8种纸袋中,佳田袋为单层纸袋,其他7种均为双层纸袋。苹果品种为乔纳金和长富2。套袋前进行果园灌溉喷1次100kg水加多霉清和丰收快各0.1 kg加氨基酸陵钙0.25kg混合液。套袭时间均为6片下旬。除袋时间,乔纳金于9月初1次性除袋;长富2于9月末除外层袋,间隔5天后除内层袋。除袋时木同果袋及其果实表现如下。(1)乔纳金品种小林袋,袋完好;果面光洁,无日灼,无小黑干点,无皮孔增大与开裂现象,果锈极轻。佳田袋,袋完好;果面较光洁,果丽的果锈极轻,有轻微日灼果率2%。现代袋,袋无破裂,袋口扎丝有脱落现象;果面光洁,无日灼果,果锈极轻。龙口袋,袋有破裂现象;果面较光洁,果面有黑干点现象。其他4种纸袋,不如前4种袋的表现。2种塑膜袋,与不套袋的乔纳金苹果近似,有烂果现象,苦痘病果率为60%左右。(2)长富2品种小林袋,袋完好;果面光洁,果皮鲜嫩。佳田袋,袋完好;果面稍逊于小林袋。龙日袋,袋有破裂现象,果面稍逊于小林袋,现代袋,袋无破裂,但袋口扎丝有脱落现象,果面同佳田袋和龙口袋。其他4种纸袋,不如前4种袋的表现,其中,以青和袋的果面苦痘病和果面小黑点更重。2种塑膜袋,果面苦痘病重、黑点多、表皮出现破裂,80%以上果实变为残次果。经2年试验认为,乔纳金品种,应首选小林袋或佳田袋,次选现代袋或龙口袋,为防止果面产生果锈,宜在落花后10天以内完成套袋。长富2品种,应首选小林袋,次选佳田袋、现代袋和龙口袋。2品种均不宜使用塑膜袋。

    作者:孔庆信;于国合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板栗新品种云良和云珍

    近10年来,从云南板栗实生群体中,选出云良与云珍2个板栗新品种。嫁接后第2年进入结实期,早熟、丰产,坚果商品性状好,品质优良,平均重10 g以上。1999年4月通过省级鉴定,按照《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保护条例》进行新品种注册登记。目前已繁育苗木120余万株,推广面积4 333 hm2(公顷)。

    作者:陆斌;邵则夏;杨卫民;黄汝昌;宁德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葡萄东方盔蚧的防治

    我场栽培葡萄已有几十年历史,品种主要是玫瑰香,近年来由于东方盔蚧(prarthenolecanium cormiborchs)的大量发生,造成葡萄品质下降、枝条枯死、树势衰弱,给葡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1997-1999年,我们对东方盔蚧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生活习性东方盔蚧在北京市清河农场12分场葡萄园1年发生1代。以2至3龄若虫在枝干裂缝、老皮下或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葡萄出土后随着气温升高开始活动,爬至1~2年生枝条或叶上为害,5月中下旬产卵于体下,卵期1个月左右,6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初孵若虫在母体下静伏2~3天,然后脱离母体爬出,到叶片背面、嫩枝、叶柄上固定为害。1龄若虫经7~10天进入2龄,2龄若虫历期长达60多天。此虫在清河农场营孤雌生殖,每雌产卵800~3 000粒。药剂防治试验 (1)不同药剂防治效果试验1997-1999年,每年4月15日和6月15日分别喷洒40%氧乐果乳油800倍液、50%久效磷乳油800倍液、索利巴尔(石硫合剂替代剂)100倍液、蜡蚧灵乳油800倍液,于7月上旬调查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药剂中,以蜡蚧灵乳油800倍液防效好,平均防效为93.4%,50%久效磷乳油800倍液为90.3%,40%氧乐果乳油800倍液为51.6%,索利巴尔100倍液为35.5%。从防效上看,前2种药剂效果较好。但50%久效磷乳油属高毒农药,使用不够安全;而蜡蚧灵乳油属低毒农药,对人安全,且对天敌毒性小。(2)不同喷药次数和时间的防治效果试验1997-1999年,以蜡蚧灵乳油800倍液为供试药剂,进行不同喷药次数和不同喷药时期的防效试验,设6个处理:①于4月15日、6月15日、6月25日喷洒3次;②4月15、6月l5日喷洒2次;③4月15日喷洒1次;④6月15日喷洒1次;⑤6月25日喷洒1次⑥空白对照(不喷药)。试验结果表明:喷3次药的平均防治效果为97.3%;喷2次药的平均防治效果为93.5%; 4月15日、6月15日、6月25日各只喷1次药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1.3%、87.5%和46.4%。这说明喷3次的防治效果优于喷2次和喷1次的处理。从不同喷药时期看:6月15日喷药效果好,因为此时正是东方盔蚧卵孵化盛期,抗药能力弱;而4月15日及6月25日因不是佳防治时期,故防治效果不好,尤以4月15日防治效果差。

    作者:王吉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在西部开发中发展果业应注意的问题

    去年以来,党和国家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经济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在发展果业时,为了不走弯路,不造成后患,应注意以下问题:(1)科学制定果树发展规划根据全国果树发展总体目标,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因地制宜调整树种、品种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新品种。今后,全国要将苹果、梨、柑桔三大类水果和其它小水果的比例调整到6:4,苹果重点发展红富士系、乔纳金系、新红星等晚熟和中晚熟优质品种;柑桔重点发展特早熟、早熟和晚熟新品种、优质耐贮的晚熟橙类品种,同时有计划地发展加工业。西北五省气候干旱,应多发展抗旱、抗寒树种、品种。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还要注意发展耐粗放管理、适于黄于高原或山地栽培的树种、品种。(2)强化和完善种苗体系建设根据规划,建立国家和省区级水果品种苗木繁殖场和市、县级果树良种场。种苗生产纳入当地主管部门要实行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调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经营,尤其是无病毒苗木生产,更要严加管理和控制,在西部新栽果树时,应当选择无病毒果苗建园。(3)外购苗木把好关去年以来,西部开始从东部引进大量果苗,如葡萄、苹果、梨、桃、杏、枣等。在引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苗木品种纯正苗量大时,难以保证100%纯度,要严格把关,并签订合同,跟踪服务,防止出现假苗。②苗木质量不少苗圃为了适应西部人图便宜心理,专门生产三当苗、细弱苗(667m 苹果苗2万株左右),供西部开发用,栽树要选优质苗定植,千万别上当。③运贮苗木保鲜好要精心包装、保鲜防干,栽前贮藏好,防止抽干、发热、霉烂。④严格病虫检疫制度在引入苗木时,一定要从非检疫病虫害区调苗,而且运前要进行苗木消毒。(4)增加节水设施,改善果园基本条件西北部果区,缺水严重,常规灌溉投资多,浪费水十分严重,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节水灌溉体系,采用保水技术,使果树经济用水,树体紧凑,树势稳定,结果良好。(5)生产“绿色食品”果品西部干旱少雨,病虫害极轻,有的地方可不打杀菌剂,甚至杀虫剂只用1-2次,是我国生产绿色食品的佳生态区,今后应重视该地区用药制度的合理性,不污染环境和果品,成为绿色果品供应基地,其果品出口前景十分广阔。(6)发展棚室果树生产西北光热资源好,冬春棚室果树增温快,生长迅速,结果质量好,例如葡萄、草莓、桃、杏、李等,均可进入棚室栽培,但建立棚室需要较多投资和精细管理,技术性又强,应有政府扶持,业务部门参与指导,几年内,会形成优势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

    作者:汪景彦;窦连登;刘凤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武义县板栗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武义县是浙江省“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80年代末期,当地政府为了山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大量从外地引进嫁接板栗苗栽植,至1997年已种下2666.7hm2(公顷)板栗。随着板栗相继投产,病虫害也越来越猖獗,如板栗干枯病1997-1999年连续3年发病面积都在667公顷以上,发病严重的栗园,枯死株率达20%~30%。1997年开始我县被省林业厅列为板栗病虫害工程治理县。现将我县近3年板栗病虫预测预报中发现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简述如下。1 主要病虫及危害 .1.1 主要虫害(1)桃蛀螟为主要蛀果害虫,1年发生3代,其中第1、2代幼虫在玉米和向日葵上危害,第3代幼虫于9月上中旬在板栗上危害。被害栗蓬苞刺干枯,易脱落,幼虫蛀入孔较粗,孔外排有大量虫粪,并有丝状物相粘连。我县近3年栗果受害率平均每年在30%左右,危害轻的也有10%,严重的达50%以上,受害面积每年在600 hm2以上,是导致我县板栗减产的主要害虫。

    作者:朱国良;吴浙东;朱朝华;周佩芬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藤牧1号苹果在皖南的表现度栽培技术

    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适度发展早熟苹果可丰富我国南方果品市场,但目前北方地区栽培的苹果品种多难适应当地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筛选适宜品种是南方地区成功栽培苹果的关键因素。1995年,我们从安徽农业大学引入藤牧1号,在安徽省宣州市进行引种栽培,经4年试验,该品种在当地生长发育正常,并表现优质、丰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 试验园基本情况试验设在安徽省宣州市丁店乡陶村。当地属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山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6℃,7月平均气温28.6℃,8月平均气温28.0℃,1月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约1 300 mm,年均日照时数2 120.5小时。

    作者:高家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张家川县苹果高接衰退病调查

    近年来,随着果树生产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引进优良品种,高接换优工作也随之全面开展。但是,与高接换优相伴而发生的高接衰退病也呈发展态势,轻者造成树势衰弱,产量品质降低;重者整株枯死,损失严重。为此,我们对本县高接衰退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 基本情况甘肃省张家川县苹果栽培面积3 600 hm2(公顷),其中80年代栽植的青香蕉、红玉、红元帅等品种,目前都已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从1995年开始引进长富2、秋富1、新乔纳金、首红、嘎拉等优良品种,高接换优约2.3万株。经统计有383株因发生高接衰退病而死亡,据了解,天水市各县区均有发生。

    作者:杨吉祥;任小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梨果实袋光温特性及鸭梨套袋研究

    研究7种梨果实袋的光、温特性,结果表明:单层袋透光率明显高于双层袋;梨果实袋内温度高于树冠内温度,昼夜变化趋势与冠温相同;单层木浆纸袋内平均温度较低,双层纸袋和涂蜡纸袋内温度较高,套袋期间套袋果平均温度高于无袋果,平均高0.13~0.44℃,高达0.44~1.10℃;套袋期,套袋梨果呼吸强度均高于无袋果。鸭梨套袋可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但果实含糖量有降低的趋势。

    作者:陈敬宜;辛贺明;王彦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寒地草莓新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技术

    黑龙江省棚室栽培草莓起步晚、经验少,但发展速度较快。由于品种老、技术落后,产量与效益时高时低,影响了农民发展草莓生产的积极性。为此,牡丹江市科委于1997年立项“大棚草莓新品种筛选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现将我所近年来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996-1997年我所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东港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引入弗杰利亚、新明星、J10、美国巨早、哈尼、玛丽亚、明晶、露茜、安娜、丰香、女峰、石莓1号、石莓2号草莓品种加上所内戈雷拉、因都卡。于1997年9月1日统一定植,每品种120株,行株距30 cm×20 cm,床宽1.2 m、长18 m,以戈雷拉为对照。定植前每床21.6 m2施腐熟农家肥100 kg,然后深翻,定植时每穴再施入0.5 kg农家肥与土拌匀后栽苗。缓苗前每天下午床面撒水,保持床面湿润,缓苗后检查成活率,保证苗床达到全苗、壮苗越冬。9月中旬进行小拱棚覆盖,使生长期延长到11月中旬,11月20日撤棚盖草越冬。对比区于1998年2月23日撤除防寒物,2月24日扣棚,返青后花前喷1次代森锰锌。参试15个品种5月中旬见果。观察结果看出: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是果实熟期5月11一15日,可溶性固形物10.4%~11%。丰香(平均单果重18.4 g,平均株产210.1 g)、新明星(平均单果重19.2 g,平均株产115.2 g)、女峰(平均单果重17.8 g、平均株产176.3g)、玛利亚(平均单果重32.19g,平均株产231.4 g),初步看出4个品种适于寒地棚栽。J10品质极佳,果实耐贮,但平均单果重太小,仅10.2 g。露茜、安娜属四季草莓,不宜发展。不同越冬叶龄植株生长结果看出:弗杰利亚草莓2、3、4、5、6片叶植株的主要物候期及产量调查,2~3片叶的植株茎细(0.82~1.21 cm)、产量低(平均株产81 g与104 g)、植株生长势弱、采收期晚于4~6片叶植株(5月15日采收)、抽生的花序数和花蕾数少、果个小。定植时要选择4片叶以上草莓苗为好。以J10及弗杰利亚(各5株)于盛花期疏小蕾、小花,不疏花为对照,看出疏花后2品种平均单果重(J1021.24 g,弗杰利亚36.59 g)都大于对照(J10 14.42 g,弗杰利亚30 g)。且成熟集中,利于采收。为此,在盛花期疏去小蕾、小花、不育花,留花量占总花量的40%左右,是提高草莓果实商品价值的有力措施。

    作者:周文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几种药剂防治苹果园棉铃虫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豫西苹果挂果面积的迅速扩大,棉铃虫在苹果园中的危害程度日趋加重。在不少果园该虫已成为蛀果的主要害虫。因对硫磷、杀灭菊酯等对该虫防效较差,施药量逐年加大,虫果率仍在3%~5%,甚至更高。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选出防治棉铃虫佳药剂,我们进行了此次试验。(1)供试药剂 50%对硫磷乳剂(信阳化工厂,对照药剂)印800倍液、20%氰久可湿性粉剂(南京农药厂)1 500倍液、40%水胺硫磷(石家庄化工厂)1 000倍液、2%灭多威(济宁化工厂)1 000倍液。(2)田间小区试验于1998年7月在河南省孟津县南陈村梁万柯果园进行。树龄为10~12年生,将供试药剂稀释至相应浓度后采用踏板式喷雾器喷洒,药液量以叶片两面湿润并有水珠滴下为度。每小区5株,3次重复。施药前详细调查小区内卵量及虫果率,并对查到的卵挂牌标记。药后7天调查防治效果,并计算保果效果。(3)田间大区试验 1999年7-8月份在孟津县朝阳镇进行,处理面积1.8 hm2(公顷)以上,不设重复。施药前随机调查10~15株计300~500个新梢,1 000~1 500个果实,药后7天按同样方法检查药效,计算保果效果。(4)试验结果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豫西地区苹果园7-8月间防治蛀果害虫常用的50%对硫磷对棉铃虫的实际防效较差,保果效果仅为54.31%。40%水胺硫磷1 000倍液,20%氰久1500倍液、2%灭多威1 000倍藏处理,保果效果分别为87.31%、83.25%和83.76%。但灭多威在田间刚使用后有明显的药害,富士、金冠等品种均有叶片被灼伤现象。从兼治其他害虫考虑,水胺硫磷、氰久两种药剂可在生产中防治果园棉铃虫。1999年7至8月,在孟津县朝阳镇进行了大区防治示范,40%水胺硫磷1 000倍液、20%氰久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对棉铃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保果效果分别为83.02%和80. 52%,优于果园常用的50%对硫磷45.63%的防治效果。

    作者:刘建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