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梨抗寒新品种——友谊1号

于国民;杜进信;王述源;吴庆林;姚希勤

关键词:梨品种友谊1号抗寒贮藏
摘要:友谊1号梨是以鸭蛋香为母本,以大梨(393)为父本杂交育成。表现抗寒,丰产,质佳,抗病性强,脆肉型,适合暖贮冻藏兼用。2000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目前各地栽植共8万余株。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代森铵治疗苹果树根腐病

    成都军区联勤部生产基地园艺场在四川茂汶县有苹果大树园2个,1997年2园根腐病树(包括白纹羽、紫纹羽、白绢病、根朽病)分别为19.8%和18.6%;死亡率分别为8.6%和6.5%。为此,我们于1997-1999年,用45%代森铵水剂进行浸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2个果园的土质分别为黄粘土和沙土。1997年秋季,从2园各选70株根腐病树,从中再各定50株用做灌根处理,另20株作不治疗对比树。各处理树先用锄将病树病根所分布的土壤表层挖松,然后用45%代森铵水剂,根据病树立地土壤墒情、土质和病根分布范围,兑水300至400倍液,每株浸灌药液50~200 kg,进行病根杀菌治疗和土壤消毒。冬剪时短截营养枝和中长果枝,回缩中小型结果枝组,好不疏枝;春季疏花疏果;生长季加强肥水管理。1998年秋季调查,灌根病树经过1年后,98%的病树长出了新根,生长发育基本达到正常,新梢平均生长量达37.6 cm,果个也大,平均单果重达133.5 g。而没灌根处理树,1年后死树为40%,没死的树原来的病部不能再长出新根,新梢平均长度仅为11.7 cm,平均单果重仅为105.6 g。通过灌根处理1年后看出,使用代森铵浸灌法治疗苹果根腐病效果很好,具有简单易行,节时省力,成本低,治疗也彻底的特点,而且还有能补充给病树一定的氮素材料,加快树势恢复的作用。采用此法治疗苹果根腐病值得注意的是,所用药液必须充分浸灌到病根分布范围内的土壤,以达到药到病除的防治效果,再者,粘土果园比砂土果园药液用量要多一些。

    作者:陈凤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梨矮化砧木——中矮1号

    中矮1号是1980年从锦香梨自然实生中选出的紧凑型矮化砧木,通过嫁接鉴定、比较试验、试栽证明作中间砧能使栽培品种树体矮化、早结果、早丰产。矮砧本身具有抗枝干腐烂病、轮纹病、抗寒等特性,与栽培品种嫁接亲和性良好。1998年通过专家验收与鉴定,1999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可用作梨的矮化中间砧。

    作者:姜淑苓;贾敬贤;纪宝生;马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藤牧1号苹果在皖南的表现度栽培技术

    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适度发展早熟苹果可丰富我国南方果品市场,但目前北方地区栽培的苹果品种多难适应当地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筛选适宜品种是南方地区成功栽培苹果的关键因素。1995年,我们从安徽农业大学引入藤牧1号,在安徽省宣州市进行引种栽培,经4年试验,该品种在当地生长发育正常,并表现优质、丰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 试验园基本情况试验设在安徽省宣州市丁店乡陶村。当地属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山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6℃,7月平均气温28.6℃,8月平均气温28.0℃,1月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约1 300 mm,年均日照时数2 120.5小时。

    作者:高家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葡萄东方盔蚧的防治

    我场栽培葡萄已有几十年历史,品种主要是玫瑰香,近年来由于东方盔蚧(prarthenolecanium cormiborchs)的大量发生,造成葡萄品质下降、枝条枯死、树势衰弱,给葡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1997-1999年,我们对东方盔蚧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生活习性东方盔蚧在北京市清河农场12分场葡萄园1年发生1代。以2至3龄若虫在枝干裂缝、老皮下或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葡萄出土后随着气温升高开始活动,爬至1~2年生枝条或叶上为害,5月中下旬产卵于体下,卵期1个月左右,6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初孵若虫在母体下静伏2~3天,然后脱离母体爬出,到叶片背面、嫩枝、叶柄上固定为害。1龄若虫经7~10天进入2龄,2龄若虫历期长达60多天。此虫在清河农场营孤雌生殖,每雌产卵800~3 000粒。药剂防治试验 (1)不同药剂防治效果试验1997-1999年,每年4月15日和6月15日分别喷洒40%氧乐果乳油800倍液、50%久效磷乳油800倍液、索利巴尔(石硫合剂替代剂)100倍液、蜡蚧灵乳油800倍液,于7月上旬调查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药剂中,以蜡蚧灵乳油800倍液防效好,平均防效为93.4%,50%久效磷乳油800倍液为90.3%,40%氧乐果乳油800倍液为51.6%,索利巴尔100倍液为35.5%。从防效上看,前2种药剂效果较好。但50%久效磷乳油属高毒农药,使用不够安全;而蜡蚧灵乳油属低毒农药,对人安全,且对天敌毒性小。(2)不同喷药次数和时间的防治效果试验1997-1999年,以蜡蚧灵乳油800倍液为供试药剂,进行不同喷药次数和不同喷药时期的防效试验,设6个处理:①于4月15日、6月15日、6月25日喷洒3次;②4月15、6月l5日喷洒2次;③4月15日喷洒1次;④6月15日喷洒1次;⑤6月25日喷洒1次⑥空白对照(不喷药)。试验结果表明:喷3次药的平均防治效果为97.3%;喷2次药的平均防治效果为93.5%; 4月15日、6月15日、6月25日各只喷1次药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1.3%、87.5%和46.4%。这说明喷3次的防治效果优于喷2次和喷1次的处理。从不同喷药时期看:6月15日喷药效果好,因为此时正是东方盔蚧卵孵化盛期,抗药能力弱;而4月15日及6月25日因不是佳防治时期,故防治效果不好,尤以4月15日防治效果差。

    作者:王吉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华寿桃在陕西大荔县引种衰现

    我县于1997年从山东省烟台果树所引进中华寿桃苗木336株,1998年定植,成活334株,1999年结果,平均株产10kg左右。通过2年观察,初步认为该品种是当地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优质极晚熟桃良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微凹,缝合线浅而明显、两半对称,平均单果重350~500g,量大果重800 g。果面光洁、底色黄白,阳面65%以上着艳丽鲜红色,茸毛短小。果内致密细嫩、香甜、风味独特,含可溶容生固形物15%~20%,粘核。在常温下可贮藏25~40天。树势健壮,树形紧凑。1年生树可萌发7~8个新梢,长1 m以上。枝条红褐色,节间长1.5 cm。叶片厚而浓绿,披针形。顶芽大而饱满。初开花为粉红色,以后逐渐变为深红色。幼树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随着树龄的增长,以中短枝结果为主。在当地定植当年开花株率20%,第2年100%。平均株产10 kg,第3年株产50 kg,折合667 m2产量2 500 kg,经济效益显著。在当地3月25日花芽萌动,4月10日开花,花期5~7天。9月下旬开始着色,10月中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90天左右。该品种抗寒性强,能耐一20℃的低温,在多雨年份和通风透光不良时,有轻度叶缘穿孔和裂果现象。果实套袋可减轻裂果,增加着色。该品种适宜在地势高的地方种植,栽植行株距以4m×3 m为宜。如连续积水1~2天,出现树体叶片黄化,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采取疏散分层形整枝。冬剪时合理搭配营养枝和结果枝,对培养营养枝短截,结果枝甩放,结果后及时疏除,改变枝枝短截,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复剪时幼树去强留弱,轻拉,5月20日前后当新梢长50~70 cm及时摘心,7月20日进行2次摘心,培养结果枝组。该品种自花结实率达58.4%,坐果率极高,每10 cm左右留1单果,以提高商品果率。果实采后及时施有机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适当增施钾肥。萌芽前(3月上旬)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后喷1次1 500倍速克、吡虫磷十杀菌剂防治蚜虫,5月上旬喷2 000倍灭幼脲,防治桃蛀螟为害嫩梢。

    作者:刘婉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日本草莓栽培现状

    我于1998-1999年在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茶业试验场合作研究期间,对日本草莓主产区进行了考察,现将其栽培现状简介如下。1 栽培品种日本早记载大果草莓的书籍是1828年出版的《本草图谱》,草莓初是从荷兰引种到长崎县栽培,1872年和1875年,三田育种场和新宿植物御苑从欧洲、美洲国家引入一些草莓品种,此后又相继引入Ex-celsior、Marshall、Docteur Morere、Sharpless、Monarch、Victoria等品种,其中Excelsior和Victoria成为栽培初期的主栽品种,20世纪30年代,促成栽培已在日本温暖地区开始盛行,主要品种为Victoria、Royal Soverign和福羽,露地栽培中Excelsior、Victoria、Marshall以及后来引入的Robinsow、Shasta等则成为40年代之前的主栽品种,30年代至70年代,福羽及Howard17系统的2个品种Fairfax、Donner(达娜)成为主栽品种,70一80年代宝交早生作为主栽品种广为栽培,此外,春香在日本九州地区、盛岗16号在日本东北部也有较大栽培面积。80年代以来,随着丽红(1978年)、女峰(1981年)、丰香(1983年)等草莓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草莓品种得以更新,女峰、丰香成为近15年来的主栽品种(图1),2个品种栽培面积占日本草莓总面积的80%以上。进入90年代,日本又相继育成了章姬(1992年)、枥乙女(1996年)、幸香(1996年),目前,这3个新品种已开始在中部产区和九州地区推广,但近期其推广面积尚不足于取代女峰和丰香2个品种的主栽品种地位,正是由于女峰、丰香、宝交早生3个品种在日本草莓栽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成为在日本获奖的3个草莓品种。

    作者:雷家军;望月龙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富士苹果采前摘叶试验

    以10年生富士/八棱海棠苹果树为试林。其行株距为6m×4m采取小冠疏层形树形。单株小区,3次重复,4个处理,随机排列设计。处理1,摘除结果枝上所有叶片;处理2,摘除秋梢上所有叶片;处理3,摘除遮挡当果实光照叶片;处理4,不摘叶为对照。于10月8日进行摘叶,10月30日采收果实;采果时,各处理的3株树分别随机取16、17、17个果实,每处理计5O个果实,调查了(1)摘叶至采果期间的果实横向周长增长量;(2)采收果实着色面积百分率;采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次年花期的顶芽开花百分率。各处理均以3株树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摘叶至采果期间的果实横向周长增长量,处理4多,为7.40 mm;处理3其次,为6.85mm;处理2第三,为3.60mm;处理1少,为0.74mm。(2)采收果实的着色面积,处理3和处理4较大,势别为81.4%和81.6%;处理1和处理2较小,分别为61.2%和63.7%。(3)采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处理3和处理4较高,均为14.9%;处理1和处理2较低,分别为13.6%和14.5%。(4)次年花期的顶芽开花率,处理2、处理3和处理4均过多,分别为58.8%、65.1%和66.6%;处理1开花率偏少,仅为21.0%。我们的初步试验表明,并非任何苹果树都需摘叶。在苹果树笼光照良好的情况下,不同程度地摘叶,都相应地减少了摘叶至采果期间的果实增长量,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能促进果实的着色,也未减少树冠次年的顶芽开花率。作者认为,仅在树冠光照较差或不良时,摘叶才会促进苹果的着色。

    作者:贾敬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红地球葡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我县红地球葡萄发展迅速,栽培面积已达到40 hm2(公顷),但该品种病害严重,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在当地红地球葡萄的主要病害有葡萄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疸病、褐斑病。据观察,黑痘病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雨后大发生。白腐病6月初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炭疸病6月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霜霉病7月开始发病,8-9月为发病盛期。褐斑病7-9月为发病盛期。据1999年6月16日调查,红地球葡萄黑痘病叶片发病率达68.5%,而巨峰仅为18.6%,管理水平较差的果园红地球葡萄叶片发病率高达80%以上。同年8月20日调查,红地球葡萄霜霉病发病率达60.8%(巨峰为28.5%),管理较差的葡萄园叶片发病率高达80.5%。通过调查和实践,防治红地球葡萄病害应采取以下技术。(1)苗木消毒建园时,对苗木用0.3%五氯酚钠加3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喷药消毒。(2)清理果园冬季清除园内落叶及病果,深埋,减少越冬病源。(3)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整形留枝,通风透光。生长期及时摘心和抹除副梢,对预防葡萄黑痘病具有一定作用。(4)药剂防治发芽前(于芽萌动时)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0.5%五氯酚钠。葡萄展叶后至着色前,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药,药剂可用1:0.5~0.7:2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40%乙磷铝300倍液,或50%瑞毒霉700倍液,或18%安克锰锌1 000倍液。药剂交替使用,均匀喷布。天气好喷药时间可相对延长,阴雨天要做到雨前抢喷,雨后补喷。另外,5月地面喷布200倍五氯酚钠加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防治白腐病等病害。(5)果实套袋套袋前喷布1遍杀菌剂,采用钟形袋于6月份套袋,9月份解袋,果实由绿变红,色泽鲜艳美观。生产实践证明,采用以上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作者:陈永银;王艳芳;赵淑娟;邵继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套袋提高燕红桃果品质量的试验研究

    果实套袋技术能提高果品质量和商品价值[1]。目前这项技术已在苹果及梨树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桃树上的应用尚少见报道。燕红桃是优良的晚熟桃品种,成熟前裂栗和颜色不鲜艳是影响果品质量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于1996-1998年进行了不同果袭对燕红桃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作者:郭宝林;杨俊霞;鲁韧强;陈兆峰;刘丽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曹州耿饼制作新法

    曹州耿饼是山东省菏泽特产,其肉质柔软、晶莹剔透。深受消费者的喜欢,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耿饼制作新方法。1原料及前加工于霜降前后采摘九月青品种柿,要求果个大、无核、肉厚、无病虫害。将选出的柿子去掉果柄、柿萼片,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1 000~2 000 mg/L多菌灵浸果。之后再次冲洗干净。去掉柿皮,去皮时注意蒂部不留插眼,同时做到两不留一不超,操作人员不要将脱皮柿与金属容器接触。脱皮柿用大头针别住柿蒂,再用细尼龙绳串起来,每10个为1帘。2 烘干将成帘的柿子排放到烘房,关闭气孔,加温至35~40℃后,保持2天,室内温度要均匀,当空气湿度超过90%时,排湿放气1次。每次10分钟即可,此阶段为脱涩。柿脱涩完毕,温度可升至40~50℃,保持12小时,促使柿内水分迅速蒸发,当柿表面出现皱纹后,轻微捏柿一下,当其颜色由黄色变成浅红色时,再捏一次,注意不要用力太大,防止果肉从蒂处挤出。当柿子顶部出现塌陷,柿果呈红褐色时,将温度控制在约40℃,当柿果柔软、硬度适中,并有弹性即可出房。3 发汗及包装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搭建高1 m的支架,放上竹篦子、铺上席,将烘干的柿堆放其上,再盖一层席捂制,待柿表面潮湿后摊开晾一下,再堆起盖上席反复捂制。柿果水份含量在27%左右时,其表面出现少量白霜,此时捏饼成形,即加工制成耿饼,装箱并放在冷库等低温条件下,温度越低,耿饼表面积霜越厚。

    作者:王传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桃高密栽培早期丰产技术

    1997年,我们在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周各庄村建立行株距2.5 m×1.5 m的高密度桃园0.62 hm2。桃树定植第1年完成整形;第2年667 m2产量1 053 kg,产值1.47万元;第3年667 m2产量2 609 kg,产值3.6万元。定植后第1~3年年均667 m2产量1 221 kg,产值1.69万元,年均产量和产值相当于5~6年生常规桃园。建园第3年,相邻株间已搭接,行间有1 m宽作业道,桃树尚有一定的生长空间。桃园郁闭后可根据市场需求毁园更新品种或实行合理间伐。桃树高密栽培技术具有投产早、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短、更新品种容易等优点,在桃树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作者:王福祥;赵智慧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果园白三叶草的种植技术

    白三叶草侧根、须根发达,根系有根瘤菌,果园种植白三叶草能增加土壤养分,改善果园环境,提高果实品质。白三叶草耐荫性强,适宜在果园种植,其种植技术如下。(1)播种时间白三叶草佳播种季节为秋季和春季,秋季播种一般从8月中旬开始,至9月中下旬,秋季土壤墒情好,杂草生长弱,有利于白三叶草生长成坪a春季播种在3月中下旬进行,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2)种植方式白三叶草可散播,也可条播,条播行距为15 cm,播种深度一般为0.5~1.5 cm,每667 m2用种量0.5~0.75 kg,为了节省种子,也可与黑麦草按1 : 2的比例混合后再播种。(3)管理白三叶草属豆科植物,虽根系有固氮能力,但苗期根瘤菌尚未生成固氮,因此,这期间补充氮肥,待成坪后补充磷、钾肥,苗期保持土壤湿润,成坪后如遇长期干旱也需适当灌水。当白三叶草长到20 cm左右时,进行刈割,一年可刈割2~3次,刈割留茬不低于5 cm,割下的白三叶草既可作饲料,也可覆盖在行内。

    作者:吕永锋;孙进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及成虫发生期的预测

    目前对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的测报,多采用在树冠下扣置瓦片,调查幼虫连续3天出土期以确认幼虫出土高峰期的方法;对成虫羽化盛期测报,则采用性诱剂诱捕,当发现成虫数量逐日上升或成倍增长时,确认成虫羽化高峰期的方法。这种测报方法在小范围内比较准确,但预测期间较短,不便于指导大面积生产防治。我们经多年观察,在基本上摸清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与降雨、地下5cm温度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数理统计预测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及成虫发生期的方法,为指导生产防治提供了一条较准确、便捷的方法。

    作者:杨承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低产桃园高接换种技术

    江西省彭泽县近年利用荒山荒坡建立桃园230余hm2(公顷)。由于建园时品种杂乱,管理粗放,致使一些桃园低产低效的问题较为突出。1996年2月,我们采用高接换种方法对彭泽县芙蓉农场2.3 hm27年生低产桃园进行改造试验示范,取得成功的经验。该园高接换种后,1997-1999年平均每公顷年产量为10040、15 060和21 290 kg,产值分别为17 068、25 602和36 193元。现将高接换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为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主要改接特早熟品种春蕾、早熟品种雨花露和中熟品种白凤等。改接园原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形。主枝均在距地面120 cm处高接,侧枝依嫁接部位直径(1.0~1. 2 cm)高接。每株嫁接10~12个头。嫁接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液喷淋枝干。根据砧木直径选择不同的嫁接方法。直径在2.5~3.5 cm的,采用劈接法嫁接,每砧接2个接穗。直径1.0~2.5 cm以下的,采用切接法嫁接,每砧接1个接穗;直径1.0 cm以下的采用芽接方法嫁接。接穗成活后。在接口以下的砧木上绑缚小木棍或细竹杆,将接穗抽生的新梢引缚其上,以防风折。生长季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多次对接穗新梢进行短截、摘心等夏剪,以促其形成花芽和培育良好的树形。高接后第1~3年应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据观察,桃高接换种树的伤口部位易发生流胶病,特别夏秋季补接的树更为严重,因此,在应用桃树高接换种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嫁接时间安排在春季;②嫁接后数年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桃树的抗逆性;③每次夏剪后,间隔8~10天喷2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800~1 000倍液。

    作者:汪芳芳;赵玉生;赵乔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大生M-45防治果树病害应用技术

    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是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生产的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具有防病范围广、防效好,使用安全(25倍液喷雾对叶果均无药害),低毒、粘着性好、耐雨承冲刷,可与多种非碱性农药混用,增加叶片厚度与果实表面光洁、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品质量等优良特性。1 防治苹果病害大生M-45在苹果树上使用,对轮纹烂果病、霉心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褐斑病等多种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防锈病、黑星病、疫腐病等多种病害。

    作者:王江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苹果大面积高接换种技术

    银川市现有苹果面积3 667 hm2(公顷),平均每667 m2产量313.1 kg、产值281.80元,经济效益低下。为提高苹果质量、更新栽培品种,我们于1993-1995年引入14个苹果优质品种,对全市劣质苹果品种树采用小枝龄、多点一次性高接改造,截止到1998年改造面积2 085 hm2,改接苹果树59.42万株,1998年改造树结果面积达1 111.67 hm2,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徐金明;邓景丽;王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丘陵地酸枣嫁接大枣丰产栽培试验

    山东省五莲县地处低山丘陵地区,丘陵山地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4.1%,酸枣资源非常丰富。为实施我县山区综合开发工程,1994-1999年,我们在五莲县18个行政村进行酸枣嫁接大枣示范试验,大面积枣园获得连年丰产,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作者:刘光明;朱柳南;于庆平;孙爱华;王吉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无棣县金丝小枣衰老树更新复壮示范试验

    山东省无棣县是全国著名的金丝小枣生产基地县,栽培枣树历史悠久,现有枣树1 500万株,其中结果枣树400万株,年产红枣3 000万kg。目前,无棣县金丝小枣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树龄偏大,衰老树占结果树的30%以上,1995年以前,衰老树平均株产仅2.3 kg,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金丝小枣生产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我们于1995-1999年进行了金丝小枣衰老树更新复壮示范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王奎武;崔方贤;刘海波;李希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香梨冷库贮藏保绿技术

    香梨是新疆著名水果之一,多年来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出口要求香梨果皮呈绿色,我们经过研究提出保持香梨绿色的技术要点。(1)田间科学管理香梨开花前和采果后喷施氯化钙和硝酸钙;不要过多施入氮肥;采收前20天停止灌水。(2)适时采收香梨佳采收期为始熟期,该期的标志是梨果内种子呈浅褐色和白色,其浅褐色和白色种子数各占一半或种子浅褐色与白色面积各占一半,在新疆库尔勒地区佳采收期为9月上旬,此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2.O%。(3)库内管理香梨采后24~48小时入库,适宜贮藏库温为-2~0℃,香梨耐低温能力较强,即使有轻微冻害,也可以逐步恢复,且色、香、味不变,库内温度要求均衡,高点与低点温差应控制在1℃以内。香梨适宜贮藏的相对湿度为90%~95%,入库初期,果温与库温差别越大,延续时间越长,香梨失水越严重,所以,应尽快降低库温、增加湿度,在用纸箱包装的情况下,加湿到纸箱不变形、不垮垛为宜。香梨一般不宜采用薄膜单果包装或纸箱内衬薄膜包装方式,否则因库内湿度过大、CO2积累易造成果肉、果心褐变。当库内CO2浓度过高时,可在有孔塑料袋内装入新鲜熟石灰。放置在库内。香梨用纸、发泡网套包装后,放入纸箱中,一般放4层,纸箱侧面打孔。纸箱在冷库内有两种摆放方式,一种是品字型,另一种是蜂窝型,纸箱码的不能太大,垛内纸箱间留有孔隙,垛与垛之间留通风道,通风道方向与风筒走向垂直或风简出风方向平行。贮藏梨果不要轻易翻动。香梨保绿是一项综合技术,贮藏温度是关键,其它技术也应跟上,相互配合。

    作者:李忠;郭晓成;邓琴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套袋对荔枝果实光照及品质的影响

    套袋作为果树栽培技术,对改善果实色泽具有显著效果,套袋在苹果[1-2]、梨[3-4]、葡萄[5]、桃[6]、石榴[7]等果树上应用较多,龙眼[8]、沙田柚[9]也开始应用,荔枝尚少见报道,本试验对比研究了6种套袋材料对荔枝品种妃子笑的影响,以期能提出促进荔枝果实着色、提高荔枝品质的套袋材料及套袋技术。

    作者:胡桂兵;陈大成;李平;高飞飞;王卫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