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观察

杨莉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 唑来膦酸, 放疗
摘要: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放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在放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患者痛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难治性抑郁症40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提高对老年难治性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治疗思路、用药及康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为67.5%;治疗2、4、8、12周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老年难治性抑郁症给社会和医疗服务造成严重负担,因其病史及药物使用情况复杂,需要临床医师认真思考,慎重决策.

    作者:蒙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特发性癫痫的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特发性癫痫的细胞因子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特发性癫痫合并NAFLD患者(NAFLD组)80例及特发性癫痫细胞因子等无NAFLD患者(特发性癫痫组)8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血检验时癫痫患者均未使用任何抗癫痫药物.取患者静脉血,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叶酸、维生素B12.并选取同时段无脂肪肝及癫痫发作史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NAFLD组、特发性癫痫组中Hcy、IL-6、TNF-α均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的Hcy、IL-6水平均低于特发性癫痫组,TNF-α、叶酸、维生素B12均高于特发性癫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cy、IL-6、TNF-α、叶酸、维生素B12、NAFLD为自变量,特发性癫痫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IL-6、TNF-α、NAFLD为特发性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特发性癫痫与NAFLD之间有相关性.

    作者:周正端;孙震华;邓明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恶性淋巴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阿奇霉素辅助化疗,研究组接受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恶性淋巴瘤予以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治疗,效果理想,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完全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应用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完全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完全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70例(70颗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35颗).完全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试验组于拔牙创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照组拔牙创内不注入药物,术后口服奥硝唑3d.比较2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程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拔牙后疼痛、肿胀及张口受限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应用预防完全埋伏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且可避免全身使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家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典型肾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肾结核的临床特征,并总结该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医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不典型肾结核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及获得的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就诊时均出现膀胱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出现血尿10例(71.43%),脓尿3例(21.43%),腰痛2例(14.29%).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12例(85.71%),24 h尿沉渣找抗酸杆菌8例(57.14%),静脉肾盂造影(IVU)确诊5例(35.71%),CT检查确诊12例(85.71%).均对本组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随访1年,治愈11例(78.37%),其余3例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接受肾切除术治疗.结论 不典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应结合多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以减少误诊.抗结核治疗对多数不典型肾结核患者有效.

    作者:曾国彬;吴碧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标签对门诊儿科患者家属口服退烧药正确使用率的影响

    目的 提高门诊儿科患儿家属对儿科常用口服退烧药的正确使用率.方法 选取50例门诊儿科高热患儿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抽取的门诊儿科患者年龄介于0~6岁,处于高热状态或过去12 h内有高热状态出现并且正在进行静脉滴注,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在药品标签上增加注意事项.结果 再次选取50例门诊儿科高热患儿的家属进行同样的问卷调查,门诊儿科患儿家属对口服退烧药的正确使用率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在药品标签上增加注意事项,能明显提高儿科患儿家属对口服退烧药的正确使用率.

    作者:王艳梅;戴智梅;刘锦凤;张雪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DR与CR成像系统在胸部摄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成像系统与计算机X射线摄影(CR)成像系统在胸部摄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放射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采用CR成像系统进行胸部摄片的患者60例作为CR组,选取医院放射科同时期接收的采用DR成像系统进行胸部摄片的患者60例作为DR组,比较两种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摄影时间及X线接收情况.结果 DR组的优质片率为91.67%明显高于CR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4,P<0.05).DR组的曝光量与曝光速度均明显低于CR组,平均摄影时间明显短于C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成像系统相较于CR成像系统,成像质量更高,摄影时间更短,接收X线曝光剂量更少,若经济允许可作为胸部摄片的首选方式.

    作者:古珍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氯吡格雷处方点评及使用合理性评价

    目的 分析医院氯吡格雷使用现状,分析其使用合理性,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的门诊处方1081张,对含有氯吡格雷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1张处方中使用氯吡格雷747例次,男性434例次(58.10%),女性313例次(41.90%),70岁以上人群314例次(42.03%).氯吡格雷75 mg/d 408例次(54.62%).氯吡格雷单药治疗368例次(49.26%).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较多的药物为他汀类(20.80%)、抗血小板药(16.36%)、钙通道阻滞剂(13.60%)和硝酸酯类药物(12.82%),其中以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联用多.结论 医院氯吡格雷的使用基本可依据药品说明书和指南推荐,但部分处方在用法用量及药物联用方面存在不合理,应建立合理用药监管机制,规范临床医师用药行为,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湛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门诊患者舒血宁注射液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患者舒血宁注射液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医院接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200例门诊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12/200).有过敏性疾病史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高于无过敏性疾病患者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舒血宁注射液使用的方法及用量均符合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按照该药物的说明书表示的方法及用量给予患者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程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在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药物临床试验是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我国目前的药物临床试验正处于逐步发展时期,其实施还有待完善.本文对药物临床试验及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药物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保证药物临床试验及时准确完成.

    作者:张丽英;赵山明;郭彩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益生菌制剂联合标准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生菌制剂联合标准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慢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标准三联疗法,观察组使用益生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14 C-UBT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4 C-UB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14C-UBT值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高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患者采用益生菌制剂联合标准三联方案治疗,较单纯三联疗效疗效较佳,且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作者:叶振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氨磺必利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氨磺必利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4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为2.4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0,P>0.05).结论 氨磺必利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志鹏;邹锦山;林剑峰;陈金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我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用药调查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7年1月1日-6月30日住院患者中使用PPIs的病历128份,对PPIs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住院患者PPIs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用药指征不明显、药物选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适宜、用药疗程过长、药物相互作用、溶媒选择不合理等.结论 该院住院患者PPIs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制定PPIs使用标准或规范,加强医务人员该类药物的知识培训,以规范和提高PPIs使用的合理性.

    作者:何小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期动态血压监测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局的意义

    目的 总结妊娠期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结局的意义.方法 在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医院产检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中选出80例作为高血压组,选取同期产检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健康组,观察2组孕妇的平均血压参数、血压昼夜节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高血压组不同尿蛋白水平产妇新生儿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高血压组各项血压参数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收缩压昼夜节律方面:高血压组非勺型几率为90.00%,大于健康组的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舒张压昼夜节律方面:高血压组非勺型几率为81.25%,大于健康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高于健康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蛋白(+)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而尿蛋白(+++)的并发症发生率高,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孕妇的血压昼夜节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尿蛋白也对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具有预测价值,临床上应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尿蛋白检测,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侯林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抗核抗体分析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的体液免疫状态和自身免疫情况,以期了解其是否具有自身免疫倾向.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抑郁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抗凝全血中的B淋巴细胞各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筛查,分析各指标在疾病进程中的变化.结果 (1)抑郁不同程度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初始B淋巴细胞、记忆性B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淋巴细胞亚群和浆母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组血清ANA筛查阳性率为32.8%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体液免疫应答加强,血清ANA阳性率偏高,具有自身免疫倾向,且其体液免疫负向调节作用可能随着抑郁程度加重而加强.

    作者:马琼卉;余红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胎鼠海马神经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法及鉴定

    目的 建立简便的胎鼠海马神经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为体外研究神经细胞相关模型做准备.方法 取E18-19 d的SD孕鼠,分离出胎鼠海马,经机械吹打及0.125%胰酶消化后,台盼蓝计数,DMEM/F12+10%FBS接种于PDL包被的盖玻片上,第2天全量更换为Neurobasal Medium+2%B27,此后每3天1/3~1/2换液,每2天MTT测细胞相对生长率,第8天的细胞用β-ⅢTublin染色做神经细胞鉴定.结果 胎鼠海马组织经过0.125%胰酶消化后,台盼蓝计数,可得到92%以上的活细胞.神经细胞体外生长良好.MTT结果显示,培养7~8 d的神经细胞长势好,细胞核立体感强,轴突联接成网络,可以做神经细胞鉴定.结论 此方法培养胎鼠海马神经细胞可以获得长势良好、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的、细胞纯度较高的神经细胞,可以作为体外研究神经细胞的良好模型.

    作者:王平;陈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曲美他嗪对不同左室收缩功能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TMZ)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0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正常组(LVEF≥50%)、降低组(LVEF 30%~50%)及严重降低组(LVEF≤30%),每组70例.3组均按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3组均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TMZ组)和对照组35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8周后运动耐量(METs、30 min步行试验)、生活质量、心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TMZ组和对照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心功能均明显提高(P<0.05),且TMZ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LVEF值降低,TMZ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心脏功能改善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有效增加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脏功能,尤其对于LVEF偏低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余丽菲;卢世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Lrp-1与Aβ1-40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分析胰岛素治疗前后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1和Aβ1-40的表达.方法 将正常健康雄性鼠龄1个月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糖尿病胰岛素未治疗组各15只.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和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在造模成功的糖尿病组、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及糖尿病胰岛素未治疗组大鼠中每组随机取10只继续进行后续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法对脑组织中Lrp-1与Aβ1-40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糖尿病胰岛素未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均有Lrp-1及Aβ1-40的阳性表达,糖尿病组大鼠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在上述组织中的Lrp-1阳性表达血管数明显减少,Aβ1-40阳性表达血管数明显增加(P<0.05);而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与糖尿病胰岛素未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相比,Lrp-1的阳性表达则明显增加,Aβ1-40的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Aβ1-40的表达量并提高了Lrp-1的表达.

    作者:王苗;邵丽;葛许华;史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外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观察外固定架和石膏两种不同外固定方式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2016年6月在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84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分别采用石膏固定、外固定架固定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评价腕关节的功能.结果8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中位数15.6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与石膏组比较,外固定架组患者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患者术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高于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组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较石膏组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不愿接受切开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优先考虑使用外固定架治疗.

    作者:郭朋飞;马战备;韩子涛;范卜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养肝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养肝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87例,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肝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TBil、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Bil、AST、ALT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肝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均得到了有效改善.

    作者:张铁成;任亚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