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鼠海马神经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法及鉴定

王平;陈秀

关键词:海马神经细胞, 胎鼠, 原代培养
摘要:目的 建立简便的胎鼠海马神经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为体外研究神经细胞相关模型做准备.方法 取E18-19 d的SD孕鼠,分离出胎鼠海马,经机械吹打及0.125%胰酶消化后,台盼蓝计数,DMEM/F12+10%FBS接种于PDL包被的盖玻片上,第2天全量更换为Neurobasal Medium+2%B27,此后每3天1/3~1/2换液,每2天MTT测细胞相对生长率,第8天的细胞用β-ⅢTublin染色做神经细胞鉴定.结果 胎鼠海马组织经过0.125%胰酶消化后,台盼蓝计数,可得到92%以上的活细胞.神经细胞体外生长良好.MTT结果显示,培养7~8 d的神经细胞长势好,细胞核立体感强,轴突联接成网络,可以做神经细胞鉴定.结论 此方法培养胎鼠海马神经细胞可以获得长势良好、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的、细胞纯度较高的神经细胞,可以作为体外研究神经细胞的良好模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2016年我院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科的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2016年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s)在医院消化科的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消化科2016年1-12月开具的含有口服PPIs的处方2740张,分析口服PPIs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结果 口服PPIs均用于药物适用证,未发现超适用证用药,合并用药合理,药物DDDs前三位分别为兰索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结论 口服PPIs在该院使用基本规范合理,但个别用药存在开具高价药的可能性,需进一步确认并管理规范.

    作者:王利静;罗崇彬;李丽萍;叶博文;朱永祥;杨美贞;余佳;黄裕珠;郭倩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我院2014-2016年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6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与分布情况,探讨医院药事管理的有效策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4年-2016年3年间通过各类途径收集、汇总的79例ADR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结果 医院2014年发生ADR 26例,2015年为33例,2016年为20例,共计79例.其中>60岁患者ADR发生率高,为53例(67.09%);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多,为63例(79.75%);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反应多见,为36例(45.57%);涉及药品共计43种.结论 分析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药事管理策略,可减少ADR发生的风险,提升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荀国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阑尾炎9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阑尾炎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90例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治疗,对比2组治疗结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复发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福;颜启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相关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简称突聋,主要指在72 h内突然发生的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症状,并且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1]. 有关文献报道该病的自愈率为30%~60%,通常是在发病后的2周内恢复. 突聋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然而目前大样本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尚不足,未见相关文献报告. 日本突聋发病率为1972年3.9人/10万人、1987年14.2人/10万人、1993年19.4人/10万人、2001年27.5人/10万人,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大约九成突聋患者的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不太清楚,局部、全身因素均有可能是导致突聋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血管性疾病和病毒性感染等. 由于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单侧突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79%[2] ,双侧突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12.5% ~37.5%[3]. 对突聋的科学、直接、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的研究,是世界范围内耳科研究领域的重点.

    作者:杨菲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放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在放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患者痛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1例的用药干预与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系统疾病,表现为气流受限、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及全身不适症状[1-2]. 因此, COPD合并相关并发症时病情危重,治疗复杂,临床医师需要和临床药师组成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佳治疗[3]. 本文通过1例COPD合并感染的典型病例结合临床药师药物治疗干预实践,分析个体治疗方案实施的重要性,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的途径和价值. 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江;陈立波;王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润燥止痒胶囊反复导致肝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61岁,因反复乏力1年,再发5 d于2017年7月4日入院. 患者2016年5月因颈后及双上肢皮疹伴瘙痒在我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并给予润燥止痒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 g,批号不详)2 g口服,每天3次治疗. 服药1个月后感乏力,2016年6月30日在我院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总胆红素(TBIL)5.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9.7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551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88 U/L,遂于2016年7月5日住院. 住院后完善检查:甲、乙、丙、戊肝炎病毒学指标阴性,EB病毒、巨细胞病毒标记物阴性,肝病自身抗体、免疫全套阴性,铜蓝蛋白无异常,血脂无异常,肝脏超声提示肝囊肿,诊断考虑为药物性肝损伤,嘱患者停服润燥止痒胶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针、复方甘草酸单铵S针、水飞蓟宾胶囊护肝治疗. 2016年7月9日复查肝功能:TBIL 24.4 μmol/L、DBIL 9.8 μmol/L、ALT 246 U/L、AST 153 U/L,7月15日复查肝功能:TBIL 12.4 μmol/L、DBIL 4.9μmol/L、ALT 95 U/L、AST 72 U/L,提示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且患者乏力症状明显改善而出院. 7 月24 日门诊复查肝功能:TBIL 24.5 μmol/L、DBIL 7.5 μmol/L、ALT 37 U/L、AST 48 U/L,提示肝功能基本正常.

    作者:王冬初;周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优化输血检验流程以降低检验差错事故

    目的 观察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对降低检验差错事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来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50例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检验,观察组优化输血检验,对比分析2组输血性疾病、输血反应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及患者的输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血性疾病、输血反应以及医患纠纷的总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总满意度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可降低输血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可降低输血反应情况的发生,还能减少医患纠纷,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泽君;陈春燕;丁昱方;夏正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典型肾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肾结核的临床特征,并总结该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医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不典型肾结核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及获得的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就诊时均出现膀胱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出现血尿10例(71.43%),脓尿3例(21.43%),腰痛2例(14.29%).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12例(85.71%),24 h尿沉渣找抗酸杆菌8例(57.14%),静脉肾盂造影(IVU)确诊5例(35.71%),CT检查确诊12例(85.71%).均对本组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随访1年,治愈11例(78.37%),其余3例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接受肾切除术治疗.结论 不典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应结合多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以减少误诊.抗结核治疗对多数不典型肾结核患者有效.

    作者:曾国彬;吴碧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沙唑嗪联合索利那新对留置输尿管软镜导入鞘管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对输尿管软镜导入鞘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155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术前准备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61例术前2周留置F5 DJ管,B组45例口服多沙唑嗪和索利那新2周,C组49例在B组口服药物基础上于术前48 h开始给予黄体酮肌内注射后,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果 输尿管镜导入鞘置入成功率:A组57例(93.4%),B组39例(86.7%),C组44例(89.8%).A组48例(78.7%)留置DJ管期间发作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中1~3项,56例(91.8%)出血肉眼血尿,其中23例(37.7%)血尿严重被迫静卧休息.B组出现上述症状5例(11.1%),C组3例(6.1%),无严重血尿者;口服药物后均无严重低血压、急性尿潴留等不良反应.3组术中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撕脱、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联合应用多沙唑嗪和索利那新2周,能达到类似放置DJ管扩张输尿管的效果,术前肌内注射黄体酮并不需要.

    作者:杨风光;黄超;许清江;魏永宝;张延榕;高祥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5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酌情给予脱水、降压、降血脂、降糖、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但均未采用溶栓及抗凝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于治疗后14 d进行疗效评估,并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检测2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显效率为74.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显效率为51.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血沉、全血黏度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对血液黏度及凝血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温玉墀;李宏伟;管海瑞;李胜亮;尚沛津;张健;赵坤;杜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腹腔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腹腔镜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在医院采用腹腔镜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月-2015年4月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13年10月-2014年5月进行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胃肠传输试验的排出率、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术前胃肠传输试验6 h及72 h标记物排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胃肠传输试验6 h及72 h标记物排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术后疗效.

    作者:陶华洁;郝艳冰;乔秋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生性脐尿管囊肿1例

    患者,男,19岁,患者出生时发现脐部有一包块,约绿豆大小,质软,无疼痛,无局部皮肤红肿破溃,无溢液、漏尿,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后包块逐渐增大. 入院查体:脐周皮肤无发红及破溃,无出血点,于脐部可见一大小约2 cm ×1 cm ×1 cm带蒂包块,质软,触之有囊性感,无压痛,与周围皮肤无粘连,活动度良好,局部皮温正常. 辅助检查:超声示皮下可见范围约25 mm ×9 mm的低回声结节,形态尚规整,内可见多个点状强回声,CDFI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下腹部CT检查所见:脐尿管远端增大呈类圆形,其内CT值为24~32 HU,长径约2 cm,未与脐及膀胱明确相通,提示脐尿管囊肿可能. 遂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脐尿管囊肿切除术,术中包块近端内可见白色管状物,质韧,分离至膀胱壁,完整切除. 切开包块内可见棕褐色豆腐渣样物,术后病理报告为脐尿管囊肿. 术后随访1年,未复发.

    作者:李庆;王琪;郑黎;赵坤;杨小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恶性淋巴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阿奇霉素辅助化疗,研究组接受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恶性淋巴瘤予以吡柔比星辅助化疗治疗,效果理想,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我院2016年急诊处方点评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处方的状况,为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急诊药房2016年1-12月每月300张处方,共3600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在随机抽查的3600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482张(13.39%).共抽查处方3600张,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2.43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86%,注射剂使用率为56.97%,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86.69元,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总数3995种,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45.67%.结论我院急诊处方不合格率偏高,处方管理有待加强.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专业知识水平,合理使用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余田;周丹如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化疗药物诱导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FDR)及马磷酰胺(MFA)诱导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CAR-T)凋亡的信号通路,为研究化疗药物对CD19-CAR-T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FDR及MFA与CD19-CAR-T细胞相互作用后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CD19-CAR-T细胞膜的变化.结果 经过FDR及MFA处理过的CD19-CAR-T细胞相对于未经处理过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细胞膜的变化可以判断FDR及MFA对CD19-CAR-T细胞具有诱导早期凋亡的作用.

    作者:伊文芳;张成;刘改英;彭智勇;何岳林;刘华颖;李春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干预效果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5月(整治前)和2015年1-5月(整治后)手术病历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整治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评价指标.结果 经过抗菌药物持续专项整治后,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仍偏高,但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时间、用药疗程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作者:杨善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DCA循环法促进辅助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PDCA循环法促进辅助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 抽取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附属陈村医院2016年1-6月出院病历500份作为实施管理干预前组,2016年7-12月和2017年1-6月出院病历各500份作为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用药不合理率、辅助药物使用率、药品费用等.结果 干预后半年、干预后1年用药不合理率及辅助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总费用和人均药品费用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临床治愈率、平均住院天数、人均药品使用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可促进辅助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辅助药物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何永坚;罗蓓;吕凯结;王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婴儿重症麻疹合并脑炎、严重脓毒症1例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随着麻疹疫苗的推广应用和预防工作的深入发展,麻疹的发病大幅度下降,但小婴儿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该病临床上以发热、结膜炎、柯氏斑、全身斑丘疹为特征. 常见并发症为肺炎、喉炎,合并脑炎、严重脓毒症者临床进展快,病死率高,临床少见,文献报道少. 现将我院收治的麻疹合并脑炎、严重脓毒症1例报道如下.

    作者:康慧慧;李博文;凌继祖;李宇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医学界将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且无明显喘息和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特殊型哮喘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2]. 该病多以刺激性干咳为主要临床症状,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其中又以夜间咳嗽为重要特征.相当一部分临床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冷空气以及油烟和灰尘等均易诱发该病,甚至加重患者病情. 为不断减少CVA的发病率并加快该类患者的恢复速度,本文就小柴胡汤治疗CVA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性和深入性论述,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良芬;罗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