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菲;卢世文
目的 观察99 Tcm-DTPA肾动态显像在慢性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诊治的慢性肾脏疾病不同期患者共118例,1期16例,2期23例,3期46例,4期33例.采用99 Tcm~DTPA肾动态显像测得肾小球滤过率(sGFR),与血肌酐(Scr)、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选择在医院就诊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在2周内重复检测血肌酐及99 Tcm肾动态显像,对前后2次测的血肌酐及sGFR分别进行重复性相关分析.结果 慢性肾脏疾病3、4期患者的sGFR与Scr呈中度相关,与eGFR呈高度相关性;1、2期患者的sGFR与Scr及eGFR的相关性均较差.在可重复性对比研究中,99 Tcm-DTPA肾动态显像的sGFR可重复性优于Scr.结论 99 Tcm-DTPA肾动态显像具有简便、无创等优点,可重复性好,在慢性肾脏疾病早中期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肾功能,并能发现分肾受损情况,有利于慢性肾脏疾病早期诊疗.
作者:聂红洲;朱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中药天花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C18层析柱、微孔树脂MCI、SPE固相萃取柱及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低损耗现代色谱技术.结果 从中药天花粉(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葫芦素类三萜:雪胆素甲(1)、葫芦素R(2)、葫芦素D(3)、葫芦素B(4);通过对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波谱技术的综合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并阐述了其波谱特征.结论 从天花粉中得到4个葫芦素类三萜,其中雪胆素甲(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为首次从天花粉中分得葫芦素F型三萜.葫芦素三萜具有毒性,本文的分离为阐述天花粉的临床毒副作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作者:叶淼;黄庆勇;许文;张玉琴;徐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患者,女,52岁,体质量62 kg,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清扫术,既往有高血压史,血压一般控制在140~150/80~90 mmHg,ASAⅡ级,术前辅助检查:心电图、肝、肾功、电解质、血尿常规正常,T 36.6 ℃,HR 88 次/min,BP 148/90 mmHg,入室监测:血压、心电图、SpO2. 施全凭静脉麻醉,以咪达唑仑5 mg,依托咪酯18 mg,舒芬太尼0.03 mg,维库溴胺8 mg 静脉注射快速诱导, ID6.5 气管导管,机控呼吸 VT 500 ml,RR 12次/min,I:E 1:2,Plimit 31 mmHg,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0.15 mg/(min· kg),丙泊酚5 mg/(h· kg),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气腹压力维持在15 mmHg.
作者:刘珂庆;王光;王建喜;郑黎;司鹏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门诊患者舒血宁注射液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医院接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200例门诊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12/200).有过敏性疾病史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高于无过敏性疾病患者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舒血宁注射液使用的方法及用量均符合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按照该药物的说明书表示的方法及用量给予患者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程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老年难治性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治疗思路、用药及康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为67.5%;治疗2、4、8、12周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老年难治性抑郁症给社会和医疗服务造成严重负担,因其病史及药物使用情况复杂,需要临床医师认真思考,慎重决策.
作者:蒙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2组术前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及大尿流率(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及Qmax均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胜勇;闫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简称突聋,主要指在72 h内突然发生的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症状,并且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1]. 有关文献报道该病的自愈率为30%~60%,通常是在发病后的2周内恢复. 突聋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然而目前大样本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尚不足,未见相关文献报告. 日本突聋发病率为1972年3.9人/10万人、1987年14.2人/10万人、1993年19.4人/10万人、2001年27.5人/10万人,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大约九成突聋患者的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不太清楚,局部、全身因素均有可能是导致突聋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血管性疾病和病毒性感染等. 由于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单侧突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79%[2] ,双侧突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12.5% ~37.5%[3]. 对突聋的科学、直接、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的研究,是世界范围内耳科研究领域的重点.
作者:杨菲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系统疾病,表现为气流受限、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及全身不适症状[1-2]. 因此, COPD合并相关并发症时病情危重,治疗复杂,临床医师需要和临床药师组成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佳治疗[3]. 本文通过1例COPD合并感染的典型病例结合临床药师药物治疗干预实践,分析个体治疗方案实施的重要性,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的途径和价值. 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江;陈立波;王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16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2016年医务人员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的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3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16,女性患者略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好发人群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静脉滴注相比其他给药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多(182例,占76.47%);在238例不良反应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多,其中喹诺酮类抗菌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为普遍;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为32例,其中29例(90.62%)为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临床用药中应该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意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冯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放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在放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患者痛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5月(整治前)和2015年1-5月(整治后)手术病历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整治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评价指标.结果 经过抗菌药物持续专项整治后,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仍偏高,但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时间、用药疗程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作者:杨善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成像系统与计算机X射线摄影(CR)成像系统在胸部摄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放射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采用CR成像系统进行胸部摄片的患者60例作为CR组,选取医院放射科同时期接收的采用DR成像系统进行胸部摄片的患者60例作为DR组,比较两种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摄影时间及X线接收情况.结果 DR组的优质片率为91.67%明显高于CR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4,P<0.05).DR组的曝光量与曝光速度均明显低于CR组,平均摄影时间明显短于C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成像系统相较于CR成像系统,成像质量更高,摄影时间更短,接收X线曝光剂量更少,若经济允许可作为胸部摄片的首选方式.
作者:古珍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研究组使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72h再出血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72 h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起效快,可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率,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李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骨科接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5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置换术组(43例)和内固定术组(42例),内固定术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或G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置换术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置换术组和内固定术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2.09%、6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大于内固定术组,但手术时间与负重时间均短于内固定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内固定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确切,负重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熊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16年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s)在医院消化科的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消化科2016年1-12月开具的含有口服PPIs的处方2740张,分析口服PPIs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结果 口服PPIs均用于药物适用证,未发现超适用证用药,合并用药合理,药物DDDs前三位分别为兰索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结论 口服PPIs在该院使用基本规范合理,但个别用药存在开具高价药的可能性,需进一步确认并管理规范.
作者:王利静;罗崇彬;李丽萍;叶博文;朱永祥;杨美贞;余佳;黄裕珠;郭倩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阑尾炎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90例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治疗,对比2组治疗结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复发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福;颜启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纤支镜组,各38例.常规治疗组采用雾化吸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纤支镜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干预前后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窦性心动过速、发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纤支镜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干预前2组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改善(P<0.05),且纤支镜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纤支镜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χ2=6.874,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确切,可降低炎性反应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永昆;邹小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普通平片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应用普通平片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1例,观察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并随访1个月~3年,观察术后复发率.结果 手术时间35~58 min/侧,平均41 min/侧,术后6h后均离床活动,术后均未使用止痛泵及止痛药,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均无下肢静脉血栓、阴囊及会阴部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3年,均无慢性疼痛发生,无坠胀感,无复发.结论 普通平片前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远期复发率低,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昱;倪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门诊儿科患儿家属对儿科常用口服退烧药的正确使用率.方法 选取50例门诊儿科高热患儿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抽取的门诊儿科患者年龄介于0~6岁,处于高热状态或过去12 h内有高热状态出现并且正在进行静脉滴注,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在药品标签上增加注意事项.结果 再次选取50例门诊儿科高热患儿的家属进行同样的问卷调查,门诊儿科患儿家属对口服退烧药的正确使用率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在药品标签上增加注意事项,能明显提高儿科患儿家属对口服退烧药的正确使用率.
作者:王艳梅;戴智梅;刘锦凤;张雪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儿科收治住院的97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其发病临床表现、性别、年龄、发作时体温、惊厥持续时间等.结果 儿童热性惊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双眼凝视上翻、四肢痉挛性抽搐、口吐白沫、口唇紫绀、意识丧失,发作后意识很快转清晰,该病好发于男童(男:女为1.62:1),主要发病年龄以<3岁(77.32%)的婴幼儿为主,发作时体温大多在38.1~41℃(46.39%),惊厥持续时间以1~5 min(50.52%)多见.结论 儿童热性惊厥好发于<3岁的婴幼儿,男童多见,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预防措施及疾病宣教.
作者:肖劲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