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整护士孕产期夜班安排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

贾平;唐君辉;蒋芳

关键词:调整, 孕期护理人员, 夜班安排, 人力资源
摘要:目的 探讨调整孕产期护士夜班安排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方法 调整孕产期护士夜班安排:护士确诊怀孕后就不上夜班,产后上班后提前上夜班,不上夜班的总时间与国家法律规定一致.比较调整夜班安排前后各5个月孕期护士在岗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政策实施后孕期护士在岗率明显高于政策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001).2016年11月通过发放问卷2867份,当场收回有效问卷2758份,2667名护理人员对这一调整认可,满意率96.7%.结论 调整护士孕产期夜班安排,孕期护理人员在岗比例增加,能缓解生育新政策对护理人力资源造成的压力,值得借鉴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进行麻醉,B组给予依托咪酯注射液进行麻醉,C组则给予依托咪酯与丙泊酚混合液进行麻醉,记录3组无痛人流患者麻醉前、诱导期、术中、术毕以及恢复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同时对比3组唤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用药量.结果 A组与B组麻醉前、诱导期、术中、术毕以及恢复期的MAP、HR、RR、SpO2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诱导期、术中的MAP、HR、RR、SpO2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C组患者生命体征较A组、B组更平稳.A组与B组的唤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用药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唤醒时间、离院时间均短于A组和B组,用药量明显少于A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应用于无痛人流患者手术中安全有效,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吕永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国产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国产度洛西汀和舍曲林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1例和舍曲林组32例,共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度洛西汀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4%,舍曲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治疗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1周、2周、4周、6周时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周时,度洛西汀组的HAMD评分低于舍曲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2周、4周、6周时2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度洛西汀组TESS量表总分为(1.63±1.27)分,舍曲林组TESS量表总分为(1.54±1.32)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短期疗效与舍曲林相当,长期治疗痊愈率可能更高,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推广意义.

    作者:杨翔;汪海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MR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50例乳腺癌患者,均实施MR动态增强诊断与DWI诊断,分析结果.结果 MR诊断下病理分型中Ⅲ型33例,占66.0%;Ⅱ型11例,占22.0%;Ⅰ型共6例,占12.0%;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峰值强化率低(P<0.05),其他3项无明显差异(P>0.05).黏液腺癌早期强化率低、浸润性筛状癌高(P<0.05).DWI诊断下正常乳腺组织均显示中等信号,肿块均显示高信号.正常乳腺组织平均ADC值(2.08±0.18)×10-3 mm2/s,病变组织平均ADC值(0.97±0.19)×10-3 mm2/s,正常组织ADC值明显高于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诊断乳腺癌可清楚地显示信号强度及强化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史天亮;吴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医院门诊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将2016年医院全年3510张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口服及注射处方纳入研究中,对其应用情况展开详细了解.结果 3510张处方中,其中出自消化内科有1520张,余下1990张出自外科和其他;其中用药符合诊断2364张、用药欠合理720张、完全与用药不符305张,其他121张为诊断空缺.药物奥美拉唑使用多共1265张.3510张不合理用药处方536张,其中无适应证用药302张,234张为诊断与用药不符.结论 建议强化对质子泵抑制剂适应证、使用方法及使用量的管理,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赵丽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学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学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药期间采用常规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药学干预,比较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用药依从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73,P<0.05).2组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期间加强药学干预可提高用药依从性,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罗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40例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40例,入院之后给予对症治疗,实施相应手术治疗,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控制输液速度,给予使用抑酸剂,肠外静脉营养支持.结果 40例患者择期手术28例,12例患者为急诊手术.31例患者施以胆囊切除术,6例患者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3例患者行胆囊造瘘.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之后有1例患者切口出现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1例肺部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治疗后均痊愈且出院,住院时间8~17(13.26±3.14)d.结论 对老年胆囊炎患者术前做好监测与控制,结合其特点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可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金文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43例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 重点针对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上报的43份中药注射液ADR报告的基本资料、药物种类、ADR分布系统、ADR表现、ADR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液ADR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年龄>61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43份ADR报告中主要的药物种类为清开灵注射液,占27.91%,且ADR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皮肤及附件系统分布多,占30.23%;43例中药注射液ADR的发生与药物因素、医务工作者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均有关联,分别占60.47%(26例)、25.58%(11例)及13.95%(6例).结论 中药注射液ADR的发生与年龄有关,但与性别无关,且ADR涉及的种类及分布的全身系统较多,且ADR的发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作者:郭小兵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3种方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观察药物治疗、清宫术、宫腔镜治疗3种子宫疤痕妊娠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进行子宫疤痕妊娠治疗的2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8例采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A组),6例采用清宫术治疗(B组),9例采用宫腔镜治疗(C组),比较3组患者hCG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以及治疗的成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hCG值恢复所需时间为(24.36±6.13)d;B组患者治疗后hCG值恢复所需时间为(35.10±8.24)d;C组患者治疗后hCG值恢复所需时间为(21.64±5.71)d.3组患者中C组hCG恢复快,A组、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5.0%(6/8);B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33.3%(2/6);C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8.9%(8/9),A组、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疤痕妊娠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采用药物治疗、清宫术以及宫腔镜治疗3种方案中,药物治疗有效,但所需治疗时间长于后两种治疗方法,清宫术治疗则容易出现严重的大出血,宫腔镜治疗对患者造成创伤小、恢复快,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情况采取治疗措施.

    作者:苏绍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血清BNP、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对患者血清BNP、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培哚普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3,P<0.05).2组患者治疗后BNP和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能显著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宾涛;闫雪;李宏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美托洛尔的药理特性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美托洛尔的药理特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先择2010年1月-2017年1月该院使用美托洛尔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开展不良反应调查,并分析药物药理特性.结果 54例美托洛尔不良反应患者中男41例,女13例.不良反应发生集中在41~70岁;主要累及消化、呼吸、神经、皮肤、心血管等系统,其中心血管系统受损为严重.所有患者均以口服方式服药,其中单一用药22例,联合用药32例.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0.5~24 h比例高.结论 美托洛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β-受体被阻断有关,医师用药时应全面掌握禁忌证,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合理用药,全面提升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丁煜明;刘俊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脑膜瘤不典型MR影像表现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脑外肿瘤,其大多数肿瘤具有典型的磁共振成像( MR)影像表现,诊断明确,但少数脑膜瘤影像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易误诊. 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不典型MR影像表现22例,分析其MR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对脑膜瘤不典型MR影像表现的认识,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广;刘福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6例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予依沙吖啶纱布填塞、定期换药引流,围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终6例患者均治愈,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随访3个月至28个月无复发.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目前的治疗策略尚存争议,对于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换药引流,围术期辅以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是有效且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少武;朱瞻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瑞舒伐他汀致严重横纹肌溶解并肝损害1例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瑞舒伐他汀致严重横纹肌溶解并肝损害1例及其作用机制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66岁,心房颤动、冠心病病史5 个月,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达比加群酯胶囊、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 5d前症状加重,于当地医院治疗,查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14 U/L,肌酐59 mmol/L,肌酸激酶(CK)6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8U/L. 治疗上除继续给予上述口服药物治疗外,还静脉给予患者胺碘酮转复心律治疗,患者心律未能转复,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作者:刘彬;辛辉;陈作元;张继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高钾血症致窦室传导2例

    患者1 ,男,60岁,突发抽搐意识丧失1 h. 有糖尿病史30年,糖尿病肾病史10年,血透史1年,高血压病史10年,8年前患下壁心肌梗死. 查体:昏迷,BP 120/80 mmHg,双肺无干湿啰音,心率110~120次/min,律齐. 心电图示宽QRS心动过速,血钾7.09 mmol/L,紧急行血透,随着血钾逐渐下降,心电图QRS波变窄,P波显露,证实入院时心电图为高钾所致的窦室传导.

    作者:郭建强;赵海英;李素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将其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同步放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3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显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吕志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康复新液治疗正畸患儿牙龈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正畸患儿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行正畸治疗的牙龈炎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2组患儿轻、中、重度患儿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肿胀指数、语言描述疼痛评分(VRS评分).结果 观察组轻、中、重度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GI、PLI及S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GI、PLI及SBI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的肿胀指数及VRS评分2~3级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肿胀指数及VRS评分2~3级者比例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正畸患儿牙龈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肿胀及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滑卫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各64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盆腹腔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性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2组均未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围术期指标及性功能,避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冷洪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与病案信息管理相互作用探讨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不断完善,临床路径逐渐在较多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临床路径实现对某一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以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治疗指南为参考,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治疗中的医疗费用. 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以及护理中得到了重要应用,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应用和延伸对于病案信息管理造成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病案信息管理就需要做出相关的调整[1]. 了解临床路径和病案信息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推动临床路径的应用以及病案信息管理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就临床路径与病案信息管理相互作用分析如下.

    作者:黄晓青;曾勇天;欧阳菊香;刘冬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并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阿卡波糖片治疗,研究组接受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药物治疗.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糖、体质指数(BMI)和胰岛素指标.其中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指标包括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2组治疗前血糖及BM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M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FBG、2hBG、HbA1c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Homa-β、Homa-IR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oma-β高于治疗前,Homa-IR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可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疗效突出,胰岛素功能和患者血糖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进而可有效、安全、快速的控制血糖.

    作者:张小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声治疗仪在颅脑外伤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治疗仪在颅脑外伤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将颅脑外伤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方案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超声治疗仪.治疗前、治疗3周后应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BI)评分对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3周的康复治疗训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周的康复治疗训练,2组患者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治疗仪用于颅脑外伤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可明显改善患者ADL,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月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