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军
目的 比较不同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41例为调查对象,其中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透析的患者50例(CTC组),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91例(AVF组),对24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透析龄、透析频率、原发病、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尿素清除指数(Kt/V)、一般健康生存相关质量(SF-36)评分,将2组调查内容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组患者年龄、透析频率、原发病、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Kt/V值均>1.2,且AVF组优于CTC组(P<0.05);透析龄、白蛋白、血磷、SF-36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但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时,留置管也是不错的选择,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作者:曹婷;陈春香;黄雪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符合AECOPD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在氧疗、化痰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联合氨茶碱治疗,7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和动脉血气指标(SaO2 、PaO2PaCO2)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索茶碱治疗AECOPD效果确切,显著改善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安全性高,可替代氨茶碱,作为AECOPD患者的临床常规用药方案.
作者:李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30例,PTMC患者3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30例.对患者TSH水平进行测定,分析TSH水平对甲状腺结节的影响.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结节内钙化、甲状腺外侵袭、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比较高,良性甲状腺结节组发生上述情况的例数比较少.对比3组患者的TSH水平可知,TSH在0.35~1 U/L、1~2 U/L数值范围的患者例数比较多,良性甲状腺结节组≥5 U/L的患者为0.结论 TSH水平变化可作为甲状腺患者病症变化的重要参照指标,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金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破碎QRS(fQRS)波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纳入医院收治的CHF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BNP、hs-CRP水平.对比CHF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静息时心室率、6 min步行距离、fQRS及hs-CRP等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BNP、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治疗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治疗后静息时心室率、6min步行距离、fQRS及hs-CR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与hs-CRP呈正相关(r=0.476,P=0.012).结论 fQRS波与血清hs-CRP在临床诊断CHF中具有高度相关性,相较于单一检测诊断价值更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心力衰竭提供有价值参考.
作者:欧凛;张冰;陈龙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乳核片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乳核片中代表性药物丹参、当归、赤芍、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建立了乳核片中所含以上4味药材TLC鉴别方法,薄层色谱中斑点明显,特征成分分离度好,色谱带清晰,阴性成分无干扰.结论 本试验所确定的TLC鉴别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乳核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欧阳林旗;肖小芹;邓桂明;向彪;陈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也是直接影响医院形象与声誉的关键部门[1].中药房属于门诊重要部分,是制作、加工及发放中药的场所,并涵盖所有中药药品,其中常见为中草药及各种制剂.中药材差异,所治疗的症状不同,药品配制的差异会直接影响患者疗效.故临床通过加强中药发放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对处方、药材的反复核对.为有效确保用药安全,对以往两年期间药品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资料如下.
作者:万奕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手工分离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的质量及输注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2月需要输注血小板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手工分离血小板的患者44例纳入手工组,采用单采血小板的患者106例纳入单采组.另选择中心血站供应的手工分离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各10袋,比较两种血小板的质量及2组治疗疗效.结果 单采血小板计数高于手工,单采白细胞含量、红细胞含量低于手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血小板血小板总量、血小板体积、酸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组血小板校正计数指数、纤维蛋白原上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组血小板回收率高于手工组,单采组凝血酶原活性变动率、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变动率低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组与手工组血小板校正计数指数有效率、血小板校正回收有效、总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采血小板质量明显优于手工分离血小板,但不能增进疗效.
作者:潘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收集自动发药机在医院药房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指标数据,观察自动发药机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统计2017年3-6月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服务投诉例数,调剂准确率、工作量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得出结果.结果 从2017年3-6月,周一日均处方量从1 709上升到1 926,取药人数从1 423上升到1 783,发药盒数从13 219上升到16 813.自动化药房投入使用后药房的投诉与差错减少.约20%的患者在5min以内完成取药,约45%的患者在10 min以内完成取药,约66%的患者在15 min内完成取药;90%以上的患者在30 min内完成取药,≥30 min取药患者比例约6%.5 min内完成取药的患者比例从17.38%增长到21.39%,10 min内完成取药的患者比例从19.60%增长到27.99%,取药时间在10 min以上的患者比例有明显降低.结论 自动配药机的使用提高了医院药房的调剂准确率、工作效率,提高了药房的现代化水平、医院药房的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周丹如;陈康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3月7日-2016年3月8日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脑神经功能残缺评分(NIHSS),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记录2组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情况,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和治疗后14 d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何振龙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NSMDs)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GUB)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NSAIDs致AGUB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非NSAIDs胃黏膜糜烂出血的AGUB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2组年龄、无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血红蛋白水平、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性质为多发性、糜烂性病变、Hp感染阳性、病灶位于胃部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orrest分级Ⅰ~Ⅱ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致AGUB临床比较常见,具有其特殊的临床及内镜表现,根据特点及早实施针对性措施:严格掌握NSAIDs应用指征、尽可能使用非NSAIDs类镇痛剂、必要时使用抑酸药物或胃黏膜保护药物、使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等,可预防及减少AGUB的发生.
作者:徐理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宫、腹腔镜改进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医院采用宫、腹腔镜传统手术治疗因输卵管梗阻或输卵管积水所致的不孕症患者共6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经宫、腹腔镜改进手术治疗的因输卵管梗阻或输卵管积水所致的不孕症患者共124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输卵管通畅情况,随访1年后的患者妊娠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自然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未妊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辅助生殖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腹腔镜改进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对恢复患者的生育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作者:余焯波;邹晓红;张旗炘;胡方慧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吡美莫司与曲安奈德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吡美莫司治疗,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VAS疼痛程度评分及症状体征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症状体征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进一步降低,且观察组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及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美莫司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炎性反应,促进病损快速愈合,且治疗后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向华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确诊的120例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静脉滴注.比较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评分)和巴氏指数(B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MoCA评分及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者MoCA评分及B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在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同时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药物不良反应小,适用于老年认知障碍患者.
作者:胡怡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要点.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尿液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0例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给予质量控制,对照组200例尿液常规检验;并对2组患者的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以及检验质量满意度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标本不合格率为5.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检验质量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396,P<O.05).结论 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应用质量控制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不仅可加强尿检标本的保存、采集、输送以及检验等环节工作的质量控制,并且可降低不合格率,提高检验工作效果和准确性,从而确保工作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菜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他汀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他汀药物进行二级预防,结合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服用他汀药物依从性好70例(58.33%),依从性差50例(41.67%);依从性差组年龄大于依从性好组,经济能力差、缺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知识及存在他汀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依从性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因素复杂,应实施相应措施提高其依从性.
作者:王建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诊内科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进行内科急诊急救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5例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流程,观察组45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住ICU率、成功救治率、病死率、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早期预警评分下进行内科抢救措施,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且可依据情况选择治疗措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适宜临床广泛应用开展.
作者:郭远标;张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保脾手术治疗小儿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7年10月在医院接受脾破裂治疗的6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进行保脾手术,对照组进行脾切除术.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脾手术治疗小儿脾破裂,疗效理想,安全指数高,生活质量理想,值得在小儿脾破裂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陈树;赵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炎性反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注射治疗,参照组采用头孢他啶静脉注射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参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90,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092,P<0.05).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炎性反应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应谨慎应用.
作者:余秋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患者,女,63岁,于2017年7月27日13:45由120送入我院抢救室,3h前因与家人争吵后独自步行10公里回家口服“草甘膦”农药约15 ml,家人送当地卫生院洗胃治疗,后120转入我院急诊抢救室,患者胸闷不适,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具体呕吐量不详,既往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查体:T36.7℃,BP 152/96 mmHg,R 32次/min,HR 82次/min.神志清楚,对答清晰,大汗淋漓,精神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啰音,腹软,腹部无明显膨隆.入院后予吸氧、导尿,急查血常规、凝血常规、大生化,予阿托品2 mg静脉推注,还原谷胱甘肽1.8 9、奥美拉唑40mg、碳酸氢钠125 ml、呋塞米20 mg、地塞米松10 mg、沐舒坦30 mg静脉推注.27日14:30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情绪较低迷,不愿言语,导尿见100 ml左右浓茶色尿液,未诉特殊不适.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5.01×109/L,N 0.8511,L 0.0772;凝血常规:D---聚体25.00 μg/L、PT 14.90 s;大生化:AST 50.60 U/L,LDH 650.50 U/L,CK 252.40 U/L,BUN 11.24 mmol/L.予继续补液,呋塞米20 mg静脉推注.27日16:00患者出现咳嗽,咯大量白色泡沫痰,难以平卧,导尿袋尿液无明显增加.查体:T 36.7℃,BP 152/96 mmHg,R 32次/min,HR 82次/min,神志清楚,精神萎、腹软,腹部稍膨隆,移动性浊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及明显干湿性啰音.急查胸部+全腹部CT示:两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结合临床洗胃考虑:胃穿孔可能.腹腔穿刺见血红色腹腔积液,急转外科进一步诊治.
作者:王红君;邢磊;刘晓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医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40例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12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基于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分析实施针对性护理,对2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经临床总结分析,手术时间≥3 h、非层流室、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急诊手术是诱发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在切口感染方面,试验组患者发生率为0.83%低于常规组患者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51,P=0.0309).结论 通过对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制定与落实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周秀川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