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共享型康复方案在中年乳腺癌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徐友娣

关键词:知识与生活共享型康复方案, 中年乳腺癌患者, 术后, 精神状态,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知识与生活共享型康复方案在中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乳腺科收治的中年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腺癌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知识与生活共享型康复管理,观察2组干预前后精神状态以及远期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焦虑评分(HAMA),抑郁评分(HAMD),正、负性情绪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HA-MA,HAMD,正、负性情绪量表评分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HAMA,HAMD,正、负性情绪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知识与生活共享型康复管理在中年乳腺癌术后康复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D2-40、CD34和β-catenin在ⅠA1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分析D2-40、CD34和单克隆抗体 β-链蛋白(β-catenin)在ⅠA1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ⅠA1期宫颈鳞癌患者65例进行分析,根据病理诊断进行分组,HE染色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为观察组,采用D2-40、CD34及 β-catenin进行标记,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检出率明显著高于HE染色检出率(P<0.05).对照组单克隆抗体 β-catenin阳性3例(4.62%),CD34阳性1例(1.54%),D2-40阳性2例(3.08%);观察组单克隆抗体 β-catenin阳性11例(16.92%),CD34阳性7例(10.77%),D2-40阳性8例(12.31%).结论 D2-40、CD34及 β-catenin检测在ⅠA1期宫颈鳞癌脉管浸润患者中可有效确诊疾病,术后复查阳性检出率确切,为临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陈燕;曹学锋;曾四元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效果,确定患者术中佳的应用剂量.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3μg/kg;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6μg/kg.观察2组各时段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切皮时及拔管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2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结论 经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镇静效果更优,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更快,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消化内科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情况.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实施胃镜检查的患者108例按照胃镜选择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无痛组,每组5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检查,无痛组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比较2组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VAS疼痛评分情况及检查前后MAP、HR、SpO2水平.结果 无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低于常规组的35.19%(P<0.01);无痛组VAS评分为(1.04±0.56)分,低于常规组的(5.19±0.72)分(P<0.01).2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MAP、HR、SpO2水平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无痛组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 消化内科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减少,但是相对费用较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刘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针刺手三里穴联合腰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手三里穴联合电针腰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针刺手三里穴联合电针腰夹脊穴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腰夹脊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手三里穴联合电针腰夹脊穴较单用电针腰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更好.

    作者:吕震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观察比较2组急救时间、抢救效果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评估时间为(0.8±0.1)min短于对照组的(2.6±0.6)min,抢救时间为(39.1±8.2)min短于对照组的(59.2±10.1)min(P均<0.01),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抢救过程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具有显著的抢救效果,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能够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颖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药品合理分类对医院西药房管理的影响

    目的 研究并分析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对医院西药房管理的影响,为提高医院西药房药品管理质量提供可靠意见.方法 医院西药房自2016年1月开始,在西药房药品管理中开展药品合理分类管理,采取整群抽样法,分别于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实施前(2015年1~12月)、实施后(2016年1~12月)这2个阶段内随机抽取在西药房取药的患者5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在西药房实施前后的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实施后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为0.62%,较实施前的1.18% 降低(P<0.01);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实施后的西药房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8.74%,高于实施前的97.02%(P<0.01).结论 在西药房药品管理中应用药品合理分类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西药房药品管理差错事件,保证西药房药品管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西药房取药的满意度.

    作者:邱树胜;谢丽珊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安全管理

    目的 观察安全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安全管理,观察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37.10%(P<0.01).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安全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并有效减少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冠忠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微创保胆取石术对胆结石手术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近期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结石行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术,观察2组治疗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并评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者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保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中药成分退热贴预防再次出现惊厥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成分退热贴在预防既往热性惊厥儿童再次发热时出现惊厥的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医院儿科急诊的患儿116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2组均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及对症处理,中药治疗组加用中药贴.于就诊后的3 d内每4~6小时监测2组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是否出现发热惊厥(门诊时告知惊厥表现)、惊厥出现的次数、惊厥持续多久停止、惊厥出现时患儿的体温及手足的冷热情况.结果 中药治疗组复发抽搐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37.9%(P<0.05).中药治疗组复发抽搐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惊厥复发时2组肛温及腋下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2组在四肢末梢循环情况上无差异,也表明机体中枢体温上升期中枢易放电而抽搐发作.结论 中药成分退热贴预防惊厥有效,同时相比输液治疗的疼痛刺激及口服药物的味觉刺激具有较好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文斌;陈强;苏小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对80例首次发病或停药3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比较血清中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比较,TSH、T3、T4以升高为主,FT3、FT4以降低为主,TSH、FT3、FT4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3、T4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以便及时处理,避免继发甲状腺相关激素异常导致的疾病.

    作者:余银亮;王丹萍;翁赛峥;占家铣;邓泓;李晓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实施安全药物管理期间医院外科、内科临床用药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未实施安全药物管理的本院外科、内科临床用药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管理的基础上开展用药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用药差错发生率、用药缺陷发生率及实施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前后药物过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用药差错发生率、用药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后药物过期率低于实施前.结论 加强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可显著降低临床用药护理的差错率及缺陷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庾银彩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玉溪市无偿献血者29503例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玉溪市无偿献血者29503例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以玉溪市2950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为例,分别进行血液酶免与核酸检测,对检测结果及其对降低输血相关病毒感染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950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中,酶免检测显示阳性样本数414例,阳性率为1.40%;29503例剔除酶免检测结果为双试剂阳性的样本后,29351例样本中经核酸检测显示30例样本结果为阳性,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102%,其中包含29例HBV-DNA检测不合格样本,样本不合格率为0.099%,1例HIV-RNA检测不合格样本,样本不合格率为0.003%.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的核酸与酶免检测,能够通过有效互补降低输血有关病毒感染风险,作用意义显著.

    作者:马丽;沈华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小儿咳喘灵颗粒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咳喘灵颗粒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经诊断为小儿哮喘的患儿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使用酮替芬、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颗粒治疗,观察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74.14%(P<0.01);治疗前,2组肺活量(FEV)、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百分率(FEV/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FEV1、FEV1/FEV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FEV1、FEV1/FEV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冯泽喜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实践体会

    医院药房属于医院的医疗相关服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医院相关形象能予以体现,对于医院的精神面貌以及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能进行体现. 因此,将医院药房的管理工作加强具备重要性[1] .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院药房是集合中、西药房,门急诊、住院药房为一体的综合性药房,存在着药房工作场地不足,功能过于集中,工作程序繁琐,药学人员知识水平不高等各种问题. 近年来,医院药房将相关规章制度不断予以完善及改进,使硬件设施相关投入应用量提升,促使医院的药学相关信息化管理程度提升,促使药学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对于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升和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莎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改良经鼻紧急气道建立在呼吸困难救治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经鼻紧急气道建立在呼吸困难救治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行气管插管钳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患者122例,评估患者耐受程度、气管插管成功情况、一次成功情况、平均操作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22例(100%)患者均可耐受,且气管插管均成功,其中115例(94.26%)为一次性插管成功,因鼻腔较小1例、鼻中隔偏曲2例、鼻息肉2例、下甲鼻肥大1例、呼衰合并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1例更换小1号管径后即顺利完成插管;平均插管时间(90.43±14.62)s;术中因鼻腔黏膜损伤而少量出血12例(9.84%),经对症处理后即得到缓解,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插管成功后,清除管内异物,进行辅助呼吸后血氧饱和度>95%.结论 改良经鼻紧急气道建立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插管成功率高的气管插管技术,其可有效避免经鼻气管插管对纤维支气管镜的依赖性,且具有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患者耐受性好、插管时间短等优势,在缺乏纤维支气管镜的条件下可使用该种气管插管术建立有效气道.

    作者:王宏利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单纯性侧脑室扩张胎儿产前MRI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单纯性侧脑室扩张胎儿产前MRI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经MRI、超声诊断的单纯性侧脑室扩张、活产无异常的胎儿30例为扩张组,再选取同时期经MRI、超声诊断的正常胎儿20例为对照组.在所有胎儿出生后,分别在其3、6与12个月时进行定期随访,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采用GDS(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以此来对胎儿出生后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出生后12个月与出生后3个月时GDS评分对比得到改善,差异显著(P<0.05);出生后12个月与出生后6个月时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单侧侧脑室扩张与双侧侧脑室扩张G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单纯性侧脑室扩张胎儿产前MRI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帆;周芳;赵国千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磁共振加权成像(MRI-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50例,发病时间均在6 h以内.采用MRI-DWI和磁共振常规检查(MRI),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50例卒中样起病的患者,终确诊为脑梗死患者34例.病变部位主要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12例)、丘脑梗死(4例)、脑干梗死(5例)、小脑梗死(5例)、基底节区脑梗死(8例).16例患者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MRI-DWI检出率为100.0%,常规的MRI检出率为3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DWI对临床超急性期脑梗死有较高敏感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志学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小剂量等比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小剂量等比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实施手术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等比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和麻醉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实施麻醉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或P<0.01);观察组麻醉剂量少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小剂量等比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减少麻醉剂用量,麻醉起效快,对患者伤害也比较小,可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进行应用.

    作者:彭兰飞;苍成友;刘品泛;赵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观察比较2组视力、眼压、前房角深度、不良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变化.结果 护理后,2组视力、眼压、前房角深度数值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视力、前房角深度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和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视力、前房角深度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郭霞;王慧;齐培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超声心电图指标变化情况、血压状况以及心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前2组LVESD、LADD、LVEED及LV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心电图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电图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SBP、DBP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BP、DBP及心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BP、DBP及心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状况以及超声心电图指标变化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马瑞畅;谢成云;郑方希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