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吾尔族急危重症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APACHEⅡ评分相关分析

杨金库;李桂花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 APACHEⅡ评分, 急危重症患者, 维吾尔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在维吾尔族危重症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探讨RBP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综合ICU收住的符合研究条件的维吾尔族急危重症患者200例,按28 d生存率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入院第1、3、5天收集患者血清RBP水平并进行APACHⅡ评分,并分析RBP水平、APACHⅡ评分相关性及病死率与RBP水平、APACH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第1天RBP水平和第1天APACHEⅡ评分呈中度负相关(P<0.01);第3天RBP水平和第3天APACHEⅡ评分呈轻度负相关(P<0.01);第5天RBP水平和第5天APACHEⅡ评分呈轻度负相关(P<0.01);病死率与入院第3天及入院第5天RBP水平均呈轻度负相关(P<0.01);病死率与入院第1天及入院第3天APACHEⅡ评分均呈中度相关(P<0.01),病死率与入院第5天APACHEⅡ评分呈高度相关(P<0.01).结论 通过测定血清 RBP 与维吾尔族急危重症患者 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为维吾尔族危重患者早期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四黄散加冰片加紫草油治疗蛇伤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四黄散加冰片加紫草油对蛇伤患者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蛇伤科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四黄散加冰片加紫草油外敷肢体肿胀处.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对毒蛇咬伤患者应用四黄散加冰片加紫草油外敷进行治疗,可促进肿胀部位的康复与痊愈,降低患者自身疼痛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妹;苏少清;周郁青;詹艳青;蒋赛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DLC-1在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肝癌缺失基因(DLC-1)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DLC-1在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结肠癌组织104例、结肠腺瘤组织114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30例中DLC-1蛋白的表达.结果 DLC-1蛋白在正常结肠组织、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结肠癌中表达率分别为100% 、82.86% 、68.18% 、46.15%,呈逐渐下降趋势;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肠腺瘤中DLC-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低级别瘤变结肠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DLC-1表达缺失,DLC-1可能在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义娟;陈现亮;苗杰;姚冬颖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对80例首次发病或停药3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比较血清中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比较,TSH、T3、T4以升高为主,FT3、FT4以降低为主,TSH、FT3、FT4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3、T4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以便及时处理,避免继发甲状腺相关激素异常导致的疾病.

    作者:余银亮;王丹萍;翁赛峥;占家铣;邓泓;李晓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基础治疗均相同,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加用炎琥宁治疗.观察2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 d内体温正常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6±1.4)d,短于对照组的(3.7±1.5)d(P<0.01);观察组3 d内体温正常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1).结论 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刚要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效果,确定患者术中佳的应用剂量.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3μg/kg;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6μg/kg.观察2组各时段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切皮时及拔管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2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结论 经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镇静效果更优,且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更快,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穴位贴敷联合心理指导护理肛瘘术后尿潴留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肛瘘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心理指导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肛瘘术后尿潴留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心理指导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干预,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肛瘘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心理指导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术(TUAE)对妇科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行TUAE治疗的患者47例,其中12例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出血而行TUAE,9例由于完全性前置胎盘须行终止妊娠而行TUAE,26例由于宫颈癌化疗而行TUAE.结果 出血患者行TUAE治疗后,出血状况大大改善甚至完全停止;前置胎盘者经TUAE后,均顺利引产或剖宫产,术时出血较少;宫颈癌经灌注化疗结合TUAE后,22例患者得到不同程度临床缓解,缓解率达84.6%(22/26).结论 TUAE应用于妇科多种疾病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沈华;郭金鸿;李全康;赵岗;徐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CNL)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从医院实施PCNL手术的患者中选取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2种麻醉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实施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麻醉苏醒情况.结果 实施麻醉前5 min,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后及术中大部分时间段,观察组SBP、DBP、HR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自主呼吸出现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瑞芬太尼麻醉在PCNL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可控性高,安全性较好,麻醉苏醒快.

    作者:颜克麒;穆林;刘光胜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100例,经过回顾性分析得出患者的发病位置、临床表现、预后等情况.结果 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在直肠中发病的几率较高,临床上患者出现排便异常腹部剧烈疼痛等症状.经过随访发现患者的预后情况,在5年内患者出现死亡22例,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转移与患者的年龄、发病位置以及病理学分期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在直肠中多发,其中男性的发病率较高,影响肠道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年龄.

    作者:肖斌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6例,均口服药物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经常规方法予以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用药护理,观察比较2组血压变化情况及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坚持用药、定期复检、健康饮食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加强用药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5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电极脑电图及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并对其癫痫波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常规电极脑电图相比,蝶骨电极脑电图癫痫样波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前颞棘波更易使耳极活化导致耳极一侧各导出现高波幅正性尖波.结论 蝶骨电极能对常规头皮电极不易探及的颞叶底部和内侧面的电活动进行较为满意的记录.而这些部位是常见的颞叶致痫灶,癫痫发病率较高,对于颞叶癫痫患者来说,使用蝶骨电极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率,尤其提高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波的检出率.蝶骨电极简便易操作,安全可靠,加用蝶骨电极可记录到典型的癫痫波,具有临床确诊价值,应作为临床脑电图检查常规使用.

    作者:武冬;高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严重皮肤黏膜损害患者184例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致严重皮肤黏膜损害的常见致敏药物及临床特点,为合理防治药源性严重皮肤黏膜损害提供参考.方法 从药物品种、临床表现等方面对医院上报的严重皮肤黏膜损害病例1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4例严重皮肤黏膜损害患者用药涉及101种药物,其中抗菌药物所致多,其次为非甾体抗炎药.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78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3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9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22例,其他型重症药疹24例,平均潜伏期(7.67±8.71)d.结论 为减少严重的药源性皮肤黏膜损害,医务人员应了解常见致病药物品种及其临床表现,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也应进行自我监测.

    作者:卢志品;曹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肿瘤内科收治并行肿瘤化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0例肿瘤化疗患者化疗后共41例(13.67%)出现感染.单因素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肿瘤分期、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合并糖尿病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将单因素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上述4个指标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化疗后感染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合并糖尿病是化疗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一定要注意感染情况,应根据化疗科的工作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监测,强化全方位的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

    作者:塔力甫江·库尔班;杨洁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磁共振加权成像(MRI-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50例,发病时间均在6 h以内.采用MRI-DWI和磁共振常规检查(MRI),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50例卒中样起病的患者,终确诊为脑梗死患者34例.病变部位主要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12例)、丘脑梗死(4例)、脑干梗死(5例)、小脑梗死(5例)、基底节区脑梗死(8例).16例患者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MRI-DWI检出率为100.0%,常规的MRI检出率为3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DWI对临床超急性期脑梗死有较高敏感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志学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160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进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进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60例,选用甘遂、细辛、延胡索、白芥子、白芷、辛夷、麻黄、黄芪、补骨脂粉及鲜姜汁混合为膏状对患者进行穴位敷贴,7~10 d贴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持续4个疗程后,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痊愈44例,显效58例,有效4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4%(143/160).结论 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曹磊;杨静;尹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显微镜下应用ProTaper镍钛锉对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在显微镜下应用ProTaper镍钛锉对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牙髓病与根尖周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临床检查后均发现存在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均分为传统组与改良组,每组20例.传统组接受K锉预备处理,改良组则接受显微镜下Pro-Taper镍钛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根管填充处理情况、疼痛情况以及患者预备根管的具体时间.结果 改良组填充率为100.0%,高于传统组的65.0% 例(P<0.05);改良组VAS评分为(2.3±0.4)分,低于传统组的(6.2±0.9)分(P<0.01);改良组根管预备时间为(5.4±0.7)min,短于传统组的(12.2±1.4)min(P<0.01).结论 在临床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具体治疗中,患者接受ProTaper镍钛锉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雯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中医综合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病例编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同时比较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痛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1).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痛感,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卢小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安全管理

    目的 观察安全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安全管理,观察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37.10%(P<0.01).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安全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并有效减少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冠忠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联合检测对儿童呼吸道病原菌筛查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与肺炎支原体(MP)联合检测在儿童呼吸道病原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为儿童呼吸道感染预防及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000例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RSV与MP感染情况检测,观察病原菌检出情况及不同年龄段患儿病原菌检出率.结果 RSV感染率与M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中支气管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感染率高,且以1~5岁患儿感染为主.结论 RSV联合MP筛查可促进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出率提高,对双重感染漏检不足有效弥补,二者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及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且以年龄在5岁以下儿童为主,临床应高度重视.

    作者:仝慧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药品合理分类对医院西药房管理的影响

    目的 研究并分析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对医院西药房管理的影响,为提高医院西药房药品管理质量提供可靠意见.方法 医院西药房自2016年1月开始,在西药房药品管理中开展药品合理分类管理,采取整群抽样法,分别于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实施前(2015年1~12月)、实施后(2016年1~12月)这2个阶段内随机抽取在西药房取药的患者5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在西药房实施前后的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实施后药品管理差错发生率为0.62%,较实施前的1.18% 降低(P<0.01);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实施后的西药房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药品合理分类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8.74%,高于实施前的97.02%(P<0.01).结论 在西药房药品管理中应用药品合理分类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西药房药品管理差错事件,保证西药房药品管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西药房取药的满意度.

    作者:邱树胜;谢丽珊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