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菁;薛向宁;褚国强
目的:观察口腔扁平苔藓(OLP)颊粘膜损害及正常对照颊粘膜上皮中的朗格尔汉斯细胞(LC)数量及分布,角质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及分布,探讨OLP的病理形成机制.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利用S-100多克隆抗体及HLA-DR单克隆抗体对25例OLP颊粘膜损害标本及8例正常对照颊粘膜标本进行检测.结果:LC对S-100抗体及HLA-DR抗体染色阳性,在对照组中LC主要位于基底细胞层,偶见于基底细胞层上方,固有层中少见.在OLP组中,LC位于棘细胞层的中、下部及基底细胞层,有的标本中LC可见于棘细胞全层,固有层中多见.OLP组L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OLP组有56%的标本(14/25)显示存在HLA-DR+角质细胞.在OLP损害中,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基底细胞变性程度相关,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越重,基底细胞变性程度越重.结论:LC将处理过的抗原复合体提呈给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从而使角质细胞成为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的靶细胞,这种免疫介导的对基底细胞的损伤对在OLP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綦成;张春燕;凌涤生;孙善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术前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27例,应用Swan-Ganz导管动态监测术后动脉血压(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出量(CO)、氧合指数(PO2/FIO2)等.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4 μg/(kg·min),分别于在吸入硝酸甘油前(基础值)、吸入后5、10、30min和1 h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雾化吸入硝酸甘油5、10、30 min、1 h后MPAP、PVR均较吸入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CO和PO2/FIO2则较吸入前明显增加(P<0.05),而HR、MAP、CVP、PAWP与吸入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降低肺动脉压力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而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作者:周敏;梁翠平;谷兴华;吴树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探讨辛伐他汀的调脂抗炎作用,我们对62例冠心病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前后的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寻找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标志物,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因研究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5例正常人甲状腺组织标本作对照,对62例经手术切除并由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癌旁及正常区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应用RT-PCR方法,检测IGF1/IGF1R在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人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IGF1/IGF1R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癌旁及正常区组织中IGF1/IGF1RmRNA的表达量按正常、癌旁、癌组织顺序逐渐增高(P<0.01).结论:IGF1/IGF1R的高表达促进了甲状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提示IGF1/IGF1R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标志物.
作者:马宏岩;郭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综合分析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在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着重探讨其在反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AO分类,将转子间骨折分潍A1、A2、A3 3型,每型又分为3个亚型.对DHS治疗的1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总体疗效和各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HS治疗102例转子间骨折总体优良率81%.A1型优良率95%,A2型优良率84%.反转子间骨折优良率48%.反转子间骨折优良率和总体优良率及A1型或A2型优良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转子间骨折手术失败率与总体手术失败率及A2型手术失败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对大多数标准转子间骨折疗效良好,对反转子间骨折疗效欠佳.
作者:孙刚;高金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制备匹卡米隆分散片并评价其质量.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筛选崩解剂的种类和用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通过初步稳定性考察认证处方组成的合理性.结果:优化处方组成:主药匹卡米隆50 mg、磷酸氢钙120 mg、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分别为16 mg,粘合剂2%聚维酮K30水溶液适量.采用内外加法联合使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淀粉钠,片剂崩解效果好.佳处方崩解时间为95 s,10 min溶出百分率明显高于普通片(P<0.05),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和室温留样6个月制剂质量稳定,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匹卡米隆分散片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体外溶出速率明显优于普通片.
作者:李明霞;顾一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益精补肾冲剂中的淫羊藿苷进行含量测定,为有效控制益精补肾冲剂的质量提供依据.1 仪器及试药 应用美国waters高效液相色谱系统.M32色谱工作站(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乙腈、甲醇为色谱纯.淫羊藿苷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益精补肾冲剂由本院制剂室提供.
作者:张瑞环;王慧;张晓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uclinE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结肠癌、10例结肠腺瘤和10例结肠正常粘膜组织进行CyclinE mRNA和CyclinE蛋白的检测,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结肠组织无CyclinE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肠癌组织中CyclinE mRNA和Cyclin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57.5%,显著高于结肠腺瘤和结肠正常组织(P<0.05).CyclinE mRNA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肝转移不相关(P>0.05).CyclinE蛋白在结肠癌的表达与CyclinE mRNA的表达基本一致,但Cuclin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肝转移组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结论:CyclinE mRNA及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提示CyclinE过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CyclinE可作为结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金翠香;张成秋;曹力博;徐昌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保护作用.方法:60例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贝那普利组应用贝那普利10mg/d,缬沙坦组应用缬沙坦80mg/d,联合用药组应用贝那普利10 mg/d和缬沙坦80 mg/d.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平均动脉压(MAP)、尿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UAE、尿TGF-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P<0.05).各组治疗后MAP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具有独立于降血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江蓓;李宪花;杨向东;宋剑;郭玲;胡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首发AMI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测定,经平均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6个月时病死率、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与血浆NT-proBNP水平的关系.结果:AMI后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AMI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AMI患者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浆NT-proBNP水平独立于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预测6个月病死率(r=0.943 7,P<0.01)和MACE发生率(r=0.607 2,P<0.01).结论: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其近期预后相关.
作者:周南南;朱兴雷;叶琳;王建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跖肌腱做袢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通过对手术病例的临床观察、比较,认为该术式符合上述要求,具有诸多优点.
作者:殷济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DCEMRA)在颈部动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颈部动脉疾病患者和颈部动脉正常者各30例,均行三维快速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3DDCEMRA.3DTOFMRA采用三维快速时间飞跃梯度回波(3DFGRE)序列,薄层、多层块轴位扫描;3DDCEMRA应用三维快速时间飞跃干扰梯度回波(3DFSPGR)序列,快速注射(注射速度2.0~3.0 ml/s)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20~25 ml(0.15~0.2 mmol/kg),磁共振实时透视触发即时扫描.两种方法所得全部原始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IP重建,按解剖及影像诊断要求对颈部动脉的显示效果、颈部正常动脉连续性及边缘锐利度等进行比较评价.结果:60例颈部3DDCEMRA图像中,57例颈部动脉显示较佳,占95%;显示不佳3例,占5%;其中疾患组诊断为动脉硬化斑块3例、血管狭窄15例、血管闭塞6例、血管畸形4例、细小动脉瘤2例.3DDCEMRA对颈部动脉的显示效果、颈部正常动脉连续性及边缘锐利度等均优于3DTOFMRA(P<0.001).结论:3DDCEMRA对颈部动脉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畸形、细小动脉瘤等病变的诊断均优于传统3DTOFMR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德朝;徐亮;丛培新;郑金勇;孟祥水;崔宜;李传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水蛭微粉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63例脑梗塞患者(病程在3 d以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21例,常规西药治疗;B组(粗粉组):21例,常规西药加水蛭粗粉治疗;C组(微粉组):21例,常规西药加水蛭微粉治疗.观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液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CD62p)水平.结果:两种水蛭制剂均能提高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以微粉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比较:B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A组,P<0.01.愈显率比较:C组优于B组,P<0.05.3组患者上述两项实验指标治疗后也均有改善,两水蛭组优于对照组,P<0.01,C组优于B组,P<0.01.结论:水蛭微粉较水蛭粗粉更能有效地提高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更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
作者:郑国玲;吴玉生;张文高;郑广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半规管多平面重组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正常79耳,病变93耳)行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扫描,正常耳比较轴位、重组冠状位及各半规管多平面重组(semicircular canal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图像整体显示半规管的形态和结构情况,比较3种图像对各半规管全程显示率,寻找显示各半规管全程的佳方法;病变耳分别在轴位、重组冠状位及s-MPR观察各半规管破坏情况,术中探查并详细记录各半规管破坏情况,并与术前CT图像比较.结果:正常耳:轴位仅部分能显示外半规管全程,显示率为86.7%,上半规管、后半规管不能全程显示;重组冠状位各个半规管全程均不能完整显示;s-MPR对各半规管全程在同一层面上显示率分别是:上半规管为92.45%,外半规管为100%,后半规管为97.58%;病变耳:8耳发生迷路瘘管,轴位、重组冠状位显示外半规管瘘分别为5耳和4耳、二者均显示上半规管瘘1耳;s-MPR显示外半规管瘘6耳,上半规管瘘2耳.术中探查见外半规管瘘6耳,上半规管瘘2耳.结论:s-MPR可完整显示各半规管全程,明确瘘管发生的具体位置,对迷路瘘管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崔凤玉;孙晓卫;丁元萍;窦芬芬;张建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neu,Syndecan-1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胃癌组织及40例正常胃粘膜中Her-2/neu,Syndecan-1表达.结果:①112例胃癌组织和40例正常胃粘膜中Her-2/neu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5%和5%,Syndeca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4%和100.0%.胃癌组织Her-2/neu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阳性表达率(χ2=5.17,P<0.05),正常胃粘膜Syndecan-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χ2=20.80,P<0.01);②胃癌组织Her-2/neu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χ2=4.82,P<0.05),TNM分期(χ2=5.37,P<0.05)、淋巴结转移多少(χ2=6.42,P<0.05)及浆膜浸润(χ2=7.30,P<0.01)均显著相关;③胃癌组织Syndecan-1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χ2=11.83,P<0.01和χ2=13.74,P<0.01);④胃癌组织中Her-2/neu阳性表达与Syndecan-1的阴性表达显著相关(χ2=14.25,P<0.01).结论:①Her-2/neu高表达显示胃癌恶性程度高、分期晚、预后不良;②Syndecan-1属保护性因素,在恶性程度高、分期晚的患者中表达降低;③Her-2/neu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Syndecan-1的表达降低.
作者:王潍博;刘丰基;崔言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状态下,Ⅰ型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GTPCH Ⅰ)mRNA在2型糖尿病及硫辛酸干预大鼠主动脉中的表达.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25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21只),其中10只给予硫辛酸50 mg/kg腹腔注射,作为硫辛酸干预组(LA组),其余11只作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所有大鼠饲养16周后均处死测定其主动脉舒张功能,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主动脉GTPCH ⅠmRNA表达.结果:T2DM组和LA组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VR)明显减弱,而LA组较T2DM组有明显改善(P<0.05).主动脉GTPCH Ⅰ mRNA的表达在T2DM组下降70.28%,LA组下降26.8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大鼠离体主动脉EDVR减弱时,主动脉GTPCH Ⅰ mRNA表达显著下降.硫辛酸可改善EDVR,此作用可能与改善GTPCH Ⅰ mRNA表达有关.
作者:任建民;毕丽娜;孙琳;孙磊;唐宽晓;董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掌握体外分离、培养扩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探讨其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用Ⅳ型胶原酶消化人胎盘组织,获得单个核细胞,接种于10%新生牛血清(FBS)低糖培养基中(DMEM),贴壁后常规换液、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用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地塞米松联合诱导,使胎盘贴壁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诱导后10 d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行茜素红染色.结果:培养7~14 d后有少量贴壁细胞生长,逐渐呈成纤维细胞状,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9;在成骨诱导10d后细胞ALP活性明显增强,茜素红染色可见钙盐沉积.结论:胎盘组织可能是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作者:孙念政;沈柏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甲酸罗哌卡因是一新型酰胺类长效局麻药.与布比卡因相比,其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较小[1],镇痛效果强,低浓度时对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效果较好.我们将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分娩镇痛,对镇痛、运动神经阻滞效果作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菁;薛向宁;褚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记忆能力的变化,为制订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每例均采用临床记忆量表测查记忆能力.结果:糖尿病组记忆测验记忆商和各分项成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记忆能力减退,其联想能力尚好,学习能力较差.
作者:高伟;杨敏;张秀丽;侯敬超;高前;刘德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胃腺癌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65例胃腺癌患者和71例健康对照人群中TNF-α-238G/A、-308G/A和IL-6-597G/A、-174G/C、-572G/C位点多态性.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中HP-IgG/IgM/IgA型抗体浓度.结果:感染HP胃腺癌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感染HP的对照组(P=0.007,相对危险度[OR]=2.53,95%可信区间[95%CI]=1.28-5.24).胃腺癌组TNF-α-238G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4,OR=2.44,95%CI=1.11-5.37;P=0.039,OR=2.13,95%CI=1.03-4.41),在HP阳性胃腺癌组明显高于HP阴性胃腺癌(P<0.05,OR=4.53,95%CI=1.16-17.68;P<0.05,OR=3.52,95% CI=0.98-12.64).胃腺癌组IL-6-572CC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OR=0.17,95%CI=0.04-0.81).未见TNF-α和IL-6其他位点的SNP与胃腺癌组或HP阳性胃腺癌组有任何相关性.结论:TNF-238GA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A与胃腺癌或感染HP的胃腺癌易感性相关,而IL-6-572CC基因型则能降低胃腺癌易感性.
作者:邢培祥;肖东杰;胡安拉;高卫;汪运山;王洪春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