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华
目的 观察硫酸镁与地塞米松湿热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静脉炎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需要接受硫酸镁加地塞米松湿热敷治疗,根据患者护理方案的差异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29例.常规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综合组则在上述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护理之后的效果.结果 综合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常规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硫酸镁与地塞米松湿热敷治疗的静脉炎患者中,接受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秀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伴Hp感染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观察组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疗程均为14 d.停药1个月后复查13 C呼气试验,比较2组Hp根除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7.6%(P<0.05);治疗后,2组上腹胀满、上腹痛、泛酸、胃烧灼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积分降低更显著(P均<0.01);观察组Hp根除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1.9%(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30.5%(P<0.01).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其Hp根除率高、症状改善情况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黄雅慧;王玥;乔会侠;王俊;宋媛媛;刘超;许荣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甲钴胺治疗脑梗死所致感觉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脑梗死伴感觉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舒血宁治疗,观察组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53.1%(P<0.01).结论 采用甲钴胺治疗脑梗死所致感觉障碍,能促进感觉传导通路恢复,修复受损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成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妊娠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效果更显著,且患者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疗效和安全性兼具的临床瘢痕妊娠治疗方法.
作者:李庆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医院接受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1个治疗周期为21 d,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41%,高于对照组的37.0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3.04±11.78)分,高于对照组的(62.27±11.59)分(P<0.01);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2.62±2.67)个月,长于对照组的(9.43±2.51)个月(P<0.01).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并且不会加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慧;刘佩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2周后通过使用彩色超声实施复查发现患者无异常情况,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明显降低,手术后28~35 d月经来潮.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损伤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比较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接诊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在治疗4、12、24、48、96周时检测2组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4、12、24、48、96周时,观察组HBV-DNA、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96周时,观察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分别为76.60%、97.87%和87.23%,均高于对照组的57.45%、74.47%和61.70%(P<0.01).结论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均有效,治疗96周时替诺福韦酯抑制病毒活性的作用优于恩替卡韦,4周为节点可预测远期抗病毒疗效.替诺福韦酯能够显著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密霞;孔鹏北;王文娟;李建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辅助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1).治疗前,2组HBV-DNA水平、Child-Pugh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DNA水平、Child-Pugh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进行辅助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患者和医师的认可.
作者:周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全麻诱导插管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2组各时点[麻醉诱导时入室(T0)、麻醉诱导后2 min(T1)、4 min(T2)、8 min(T3)、气管插管前(T4)、插管即刻(T5)、插管后1 min(T6)、5 min(T7)]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HR(心率)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T3时点SBP数值与本组T0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SBP、HR数值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时点SBP、DBP、HR数值与本组T0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气管插管期间T4、T5、T6、T7各时点CSI指数、MAP、DBP、HR等指标均有所变化,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诱导插管前采用右美托咪定可取得良好的镇静效果,有利于维持患者插管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减轻气管插管导致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理想的给药方式.
作者:金春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瞬目反射和脑干诱发电位评价.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包括口服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控制血压、血糖,以醒脑静注射液护脑,病情稳定给予针灸、理疗等.观察组以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以血塞通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2组瞬目反射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瞬目反射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干梗死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光斌;翟华;丘楚杰;魏鹭鹭;罗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引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出现中成药用药不良反应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药品剂型、药品品种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患者发生中成药用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男18例(41.86%),女25例(58.14%),女性占比较高.年龄>60岁较18~60岁及<18岁年龄段患者高.在不同种类中成药药品中,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红花注射液高(32.56%);43例患者中,静脉滴注给药39例(90.70%),口服给药3例(6.98%),外用给药1例(2.33%),提示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年龄、性别、用药途径、中药剂型等因素均可能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中,还需按照患者病情、个体差异及药物特性等因素,合理应用中成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蔡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外周血白细胞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验在老年肺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血白细胞检验与CRP检验.观察比较血白细胞与CRP检验、CRP检验联合血白细胞与单纯血白细胞对老年肺炎患者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CRP检验对本组老年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82.95%,高于血白细胞的56.82%(P<0.01).CRP检验联合血白细胞对本组老年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90.91%,明显高于血白细胞的56.82%(P<0.01).结论 与血白细胞相比,CRP检验在老年肺炎诊断中的效果更佳,且CRP检验联合血白细胞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老年肺炎诊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傅桂霞;张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的原因.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患者,针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的原因.结果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的原因主要为: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以及右心衰竭,其中低蛋白血症患者46例,肺部感染患者39例,右心衰竭患者43例.结论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的病因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成梅;矣永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规律服用甲状腺素对患者疗效及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诊治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左旋甲状腺素规律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功能、血脂、血糖水平.结果 治疗后,患者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游离T3(FT3)、游离T4(FT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G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规律服用甲状腺素治疗可协助改善其甲状腺功能,调节血糖和血脂水平稳定,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赵若飞;李亚娟;戴强;李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予奎硫平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时组间PANS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锥体外系反应、视物模糊、心电图异常、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利培酮相比,奎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用药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永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可强化胃黏膜保护,促进胃出血创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诊治疗的不同程度深度烧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邮票状植皮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与重度瘢痕产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76.32%(P<0.05);观察组重度瘢痕产生率仅为7.89%,低于对照组的31.58%(P<0.05).结论 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重度瘢痕产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伟平;王恩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究分析登革热病情特点、临床治疗方法 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登革热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 .结果500例患者发热时间为(4.99±1.04)d,住院时间为(7.24±0.12)d,患者经过治疗后肝功能、尿常规及血常规等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治愈并解除隔离,无死亡病例或二代病例.结论 对登革热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应确保患者充足的休息,同时积极采取灭蚊措施,以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作者:毛家荣;蒋丽梅;林永丽;刘小莉;张海山;杨西;洪鹄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的实施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各临床科室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集中配制静脉输液前与集中配制静脉输液后静脉用药2015年2月-2017年11月处理情况作为观察对象,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实施前后静脉用药处方审核率、不合理率以及不合理处方更正率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后处方审核率明显较实施前高,且实施后的处方不合理率以及不合理处方更正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结论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合理用药审核工作模式的实施可以明显将临床静脉用药处方合理水平提升,将不合理处方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大程度上规避,在临床用药安全性提升的同时保证药物疗效.
作者:刘丽华;秦丽莉;郝东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脑中风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对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住院中风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在患者入院病情平稳后开始配合内科常规治疗,床旁综合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康复治疗及对症内科治疗.2组患者在1个疗程后采用ADL功能评分法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AD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可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恢复,有效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马明祥;王梅英;罗文红;孙金普;林盼;栾英辉;刘聪聪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