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头危象X线影象分析

卢文志;顾全;卢刚;张淑芬;张淑男;李晓霞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头塌陷, 骨折, 手术治疗, 内外因素, 解剖形态, 基本形态, 功能障碍, 保守治疗, 髋关节, 影象, 脱位, 机体, 残疾, 病人, 保护
摘要: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由于股骨头塌陷或骨折,致使股骨头残缺、脱位、髋关节解剖形态变移,导致髋功能障碍残疾,手术治疗目的,就是要修复保持股骨头基本形态,而保守治疗不可能去修复股骨头,只能通过机体内外因素保护股骨头不塌陷骨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X线找出塌陷或骨折前影象变化,即股骨头危象,本文则着重对此进行探讨。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笔者采用手法松解和手法复位治疗髋关节后脱位,收效显著。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0~50岁;均为外伤。80例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都属单纯髋关节脱位。2 治疗方法2.1 松解手法:患者平地取仰卧位,以左侧为例。待麻醉后,助手甲、乙、丙分别稳压住头部及双侧髂前上棘和健侧下肢勿使动摇。术者用舒洁酒(成都体院郑怀资教授方。有成药出售)在髋关节部作大面积的反复擦摩、揉捏、推舒等手法,使局部皮肤、肌肉放松。接着术者面对患者横跨于左下肢,双手提握左膝关节部,使患肢呈屈髋屈膝90°度状,缓缓用力由轻到重持续向上拔拉的同时,再反复将患肢作旋内、旋外、摇晃、内外旋转的松解手法,使粘连在异常位置的股骨头得以解脱。此时即可听到和触感到粘连不断撕脱的声响,松解手法成功。

    作者:牟华秋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拔伸牵引配合旋转复位治疗颈椎病

    自1993年7月至1998年5月,采用拔伸牵引配合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48例,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  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3~67岁。神经根型25例,椎动脉型11例,交感型6例,混合型8例。病程长14年,短1周。2 治疗方法2.1 放松肌肉 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先以指压法点压风池、风府、肩、肩井、曲池、颈根等穴,然后用按、揉、、拿捏、拍打等手法对颈肩背部进行分筋理筋,使肌肉放松。

    作者:李驱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肘部骨折手法复位不当致肘内翻的手术治疗

    我院自1990年以来治疗肘部损伤由于手法复位不良所致肘内翻畸形12例,全部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均获得了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4~14岁;左侧4例,右侧8例;原始损伤类型:肱骨髁上骨折9例,肱骨内髁骨骺损伤及肱骨内髁骨折3例;肘内翻畸形原因:12例全部为伤后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复位后X线片示不同程度的提携角改变,由于不同原因未能及时纠正,大达10°以上;伤后至手术时间:短1年,长5年,平均2.7年;肘内翻角度:小10°,大45°,平均28.7°。

    作者:欧阳晓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对跟骨骨刺及骨质增生的见解

    什么是骨刺,什么是骨质增生?二者都是发生在骨表面上肌肉、韧带、关节囊的附着点的一些退行性病变。以跟骨骨刺为例,它是发生在跟骨跖面的骨嵴;侧面X线片上显示为骨刺。它是屈趾短肌的起点;它被屈趾短肌肌腱包裹。它不是跟痛的病因。在其下面附着的跖筋膜劳损,才是跟痛症的原因。它是可以用保守疗法治愈的。有时它也会自行消散。那是由于在劳损过程中小筋膜纤维断裂自行愈合的结果。我们有很多病例说明跟骨骨刺不是跟痛症的原因;例如,有的跟痛症病人的跟骨跖面无“骨刺”,也有的病例有骨刺也有跟痛,但经保守疗法治愈后,骨刺仍在,但跟痛消失。有跟骨刺被切除后十年的失败结果,说明骨刺并非其病因[1]。把治疗重点集中于跖筋膜,就得到满意的效果[2,3,4]。  骨质增生是骨性关节炎必有的病变;它包括发生在关节边缘的骨刺,也包括发生在关节面的片状,蘑菇样增生。这些变化在作关节置换时都可清楚的看到。骨质增生也可发生在脊椎。除非由于有压迫神经症状,进行手术切除,它不会消失。内服或外用药物都不会对它有任何影响。骨质增生大多不引起症状。我们调查过很多老年太极拳爱好者。脊柱上有很多骨质增生,但无腰腿痛。这说明由于经常锻炼,与高低不平的骨表面相接触的神经根适应了它的周围条件。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广泛的骨质增生,还可引起吞咽困难而进行手术治疗者[5]。

    作者:赵幼麟;张志明;王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Barton骨折

    我院于1987年至1997年间共收治Barton骨折52例,采用手法整复后夹板外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大为62岁,小22岁,平均44岁;背侧劈裂型38例,掌侧劈裂型14例,均伴有腕关节脱位。

    作者:凌义龙;钱淼忠;刘忠群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Richard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7例

    我院自1990年至1998年2月应用Richard钉治疗粗隆间骨折6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7例中男40例,女27例;年龄50岁以下21例,50岁以上46例;左侧39例,右侧28例。骨折类型:按Evan’s标准Ⅰ型6例,Ⅱ型18例,Ⅲ型33例,Ⅳ型10例。合并症:伴有其他部位骨折4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25例次,呼吸系统疾病10例次,脑神经系统疾病4例次,内分泌系统6例次,消化系统疾病8例次。

    作者:马立泰;刘长征;宁宗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不愈合治疗探讨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不愈合可继发肘外翻、尺神经炎、肘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对其治疗尚有不同意见,笔者报道13例治疗经验与体会。1 临床资料  本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7~11岁;右侧9例,左侧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年以上6例,3年以上3例,5年以上4例。在13例肱骨外髁骨折不愈合中,术前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肘外翻15°~30° 8例;肘外翻30°~55° 5例。合并尺神经炎5例。  一次手术9例,两次手术4例。手术方式:(1)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6例;(2)功能位植骨3例;(3)肱骨髁上截骨、尺神经前移,Ⅱ期功能位植骨4例。

    作者:仝允辉;张永红;李文霞;李冠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骶髂关节融合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我院骨科自1985年至1995年应用骨牵引复位,亚急诊行骶髂关节融合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21~58岁,平均33.2岁。右侧13例,左侧6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7例,合并失血性休克6例,合并尿道损伤1例。受伤距手术时间5~43天,平均20.8天。根据孙锡孚等[1]的分型,Ⅰ型:骶髂关节脱位,4例。Ⅱ型:Ⅰ型伴有骶骨翼骨折,6例。Ⅲ型:Ⅰ型伴有髂后上棘骨折,4例。Ⅳ型:Ⅰ型伴有Ⅱ和Ⅲ型骨折,5例,其中2例为陈旧性脱位,1例在我院行骨牵引治疗6周,负重后2个月复查发现再脱位。1例在外院行骨牵引治疗1个月,负重后5个月发现再脱位。得到随访的18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1年8个月。X线片显示,18例骶髂关节均骨性融合,下肢无短缩移位。

    作者:赵波;卢延军;于治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11例原因分析

    我院自1992年1月~1993年12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11例,经再次手术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其中首次手术在外院实施术者9例,在本院实施术者2例,均为男性;年龄25~40岁。上段骨折2例,中段4例,中下段4例,股骨髁上骨折1例。髓内针固定2例,加压钢板固定3例,普通钢板固定5例,L型钢板固定1例。再骨折时间,短为一个月,为普通钢板固定,长时间4个月,其中钢板折弯4例,均为普通钢板;折断4例,3例为加压钢板,1例为普通钢板;而L型钢板1例为螺钉拔出致成角畸型;另2例髓内针固定者,髓内针折弯,骨折部成角畸型。

    作者:张玉清;付志军;王广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股骨转子部骨折264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9年9月至1996年6月共收治股骨转子部骨折26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11例,手术治疗153例。现分析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64例中男133例,女131例;年龄范围42~83岁。参照改良Evans分类法[1]分颈基底部、转子间、转子下三类。颈基底部骨折27例,骨折多无移位呈外展骨折。转子间骨折分4型:Ⅰ型,转子间骨折,无移位,55例;Ⅱ型,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撕脱骨折,有移位,73例,以上两型为稳定型;Ⅲ型,骨折呈粉碎伴小转子撕脱骨折,62例;Ⅳ型,同Ⅲ型骨折折线,但骨折线延及转子下部,16例。转子下骨折,骨折线多自小转子向外下方,31例。Ⅲ、Ⅳ两型及转子下骨折均为粉碎性,有明显移位,属不稳定骨折。致伤原因,为高处坠落伤、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及自行车撞伤,塌方泥石砸伤,步行绊倒等。致重伤61例,其中60岁以上老人7例,余均为青壮年。中、轻度伤203例,其中60岁以上老人144人,59岁以下36例。伴随症:本组高血压、冠心病48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39例,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9例,糖尿病7例,264例中有伴随疾病者103例。

    作者:戴立争;王惠中;刘成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强直性脊柱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对52例AS患者和50例健康成人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包括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全血表观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患者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表观粘度(4S-1~200S-1)均明显增加,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及血小板电泳时间均增加。结论 AS患者疼痛发作期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变,血液呈微凝态。

    作者:金忠棋;周君富;周游;陈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拉力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因愈合较难、并发症多而成为棘手的骨折之一。自1990年1月至1995年2月我院应用拉力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16~78岁。伤后就诊时间为0.5小时至10天。头下型骨折5例,经颈型28例,基底型21例。2枚螺丝钉固定21例,3枚螺丝钉固定33例。

    作者:赵俊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我院自1992年7月至1997年12月采用闭合折骨、牵引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7例;病程短22天,长70天,平均38天;男23例,女14例;年龄17~72岁;部位:股骨上段5例,股骨中段25例,股骨下段7例;重叠情况:重叠1cm内12例,重叠2cm左右22例,重叠3cm以上3例。

    作者:唐刚健;靳嘉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四肢骨折合并筋膜间区综合征的治疗

    四肢骨折合并筋膜间区综合征病人的治疗一直是骨科界的一大难题。我们自1995年8月至1997年8月对住院治疗的49例四肢骨折合并筋膜间区综合征的病人进行技术创新,使筋膜室减压及骨折内固定在一个切口内同时完成,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49例,男38例,女11例;年龄为7~76岁(平均37.3岁)。其中前臂骨折9例,股骨骨折1例,小腿骨折39例(合并股骨骨折2例,合并髋臼骨折2例),就诊时间为伤后2~16小时。

    作者:姚传博;马俊义;李跃蒙;韩德;黄克云;戎英军;郝建军;胡建军;郭培刚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CT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

    寰枢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本身骨性结构的完整及位于齿状突后方的横韧带和翼状韧带。一般外伤性脱位多发生在活动范围大,关节囊和周围韧带不坚强,结构不稳定的关节。普通X线检查即可。无需进行CT检查。但某些小关节和骨骼未完全骨化的关节脱位,特别是不完全脱位,X线征象不明,诊断困难。CT良好的组织和空间分辨率给这类病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帮助。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我院自1997年4月引进的SOMATOM、AR、SP后至1998年7月间25例资料较完全的临床可疑第1、2颈椎半脱位的病人。男性21例,女性4例,比例大约为5:1。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40岁。棘突压痛,颈部活动受限,神经根刺激症状者20例。四肢肌力消失1例。CT检查时间为伤后2小时~2个月,平均约5天。扫描方法均为准直器宽度2mm,床移厚度3mm,螺旋扫描,1~2mm重建。其中17例进行了多轴向重建或三维图象。25例中24例为外伤,1例为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韩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手法复位治疗尾骨骨折

    近两年治疗9例尾骨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全部治愈。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1例,女8例,年龄大54岁,小15岁,均为跌倒臀部着地所致。新鲜尾骨骨折8例,陈旧性尾骨骨折1例,骨折移位8例,骨折并脱位1例。9例均有X线片提示,正常骶尾椎生理弧线改变,骶尾关节分离或成角。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排便,膝胸卧位,充分暴露肛门。术者带手套,涂少量石蜡油,立于患者左侧,令其张口呼吸,全身放松,注意松弛肛门周围肌肉,术者左手放手患者腰骶部,右手食指缓缓插入肛门内。如患者特别紧张,待按摩肛门使其松弛后再插入肛门。触摸骨折部位,一般有向内凸起感,术者用食指指腹顶在远端骨折处,左手下压腰骶部,同时令患者俯卧,在此过程中,术者常感有弹响感,即复位,随即将食指由肛门内抽出。复位后疼痛不适症状随即减轻。8例新鲜骨折均一次复位成功,1例陈旧性骨折两次复位成功。尾骨骨折复位后,在局部贴狗皮膏,既有活血止痛作用,又起固定作用。本组病例均在门诊治疗,5周左右痊愈,随访3个月至2年,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3 讨论  治疗尾骨骨折,关键在于复位。肛门内手法复位治疗尾骨骨折,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适合于门诊治疗,施术中动作应轻柔,用力适度,切忌粗暴,术后宜坐软垫,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

    作者:董明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囊外撬拨复位垫高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自1995年以来,采用在C型臂电视X光机透视下,关节囊外撬拨复位植骨垫高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8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完整资料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大62岁,小17岁,平均39.5岁;右侧67例,左侧19例(包括双侧2例);病程短1小时,长72小时,平均36.5小时。骨折按雍氏分类法[1]根据骨折发生机转及损伤程度分:(1)外翻伤Ⅱ度30例,Ⅲ度24例,Ⅳ度8例。(2)内翻伤:胫骨髁压缩劈裂骨折18例。(3)垂直伤:双髁压缩劈裂骨折6例。随访时间短6个月,长48个月,平均27个月。

    作者:柳淑梅;于兰先;柳淑芹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肾托复位对胸腰椎屈曲型骨折的临床应用

    自1985年1月以来,我院利用手术台肾托对胸腰椎屈曲型骨折进行复位9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92例中男64例,女28例;年龄17~73岁;受伤距复位时间2~11天;被压缩的椎体97个,L151个,T1222个,T118个,L24个,L32个,T12-L15个。其中单纯压缩1/3椎体26例,压缩近1/2椎体54例,超过1/2椎体12例,伴有附件骨折,椎体脱位,侧方压缩者19例,脊柱均有不同程度的成角畸形,其中不全性截瘫者2例,下肢肌力4级,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作者:罗志安;蒲涛;黄强;陈安善;郭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的手术治疗

    对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进行手术治疗,能精确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维持踝穴的稳定性,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的功能,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我院自1995年2月~1998年6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脱位67例,对其中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21例采用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鹏程;王世松;杨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腰椎硬膜外血管变异与腰腿痛的关系

    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可由多种治病原因引起。自从1947年Epstein报道硬膜外静脉曲张可导致下肢痛以来[1],对本病的报道很少。我科发现22例,占腰腿痛手术病例的2%。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单纯型1.1.1 静脉型 10例,年龄26~54岁,病程1~3年。其中6例有神经根放射性疼痛,2例有明显下肢困胀感,2例有间歇性跛行。术中见硬膜外静脉怒张,直径可达5mm(卧位),站立行走时可能更粗。静脉多与神经根相伴行,其数目为1~3根。当神经根被静脉骑跨时临床症状更为突出,临床上出现站立时下肢痛或有间歇性跛行,而平卧时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X光平片、CT和MRI均不能发现明显阳性征象。

    作者:刘凤岐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