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筠;路素丽;莫美丽
目的 观察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产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比较2组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手术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更少(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值得肯定,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美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比较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治疗儿童喘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喘息性肺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予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治疗儿童喘息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基本相似,但与特布他林相比,异丙托溴铵在缩短患儿呼吸困难和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舒秀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泉州市第一医院肺外结核病例住院动态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住院的肺外结核患者(除外无肺外病变的粟粒性肺结核患者)病历资料共2 639例次.分析患者性别比例、各年龄段不同部位肺外结核的分布、各部位肺外结核不同时间发病例数、肺结核病史时间、诊断依据、转归情况等.结果 肺外结核男女比例为1.58∶1,男性高发.平均于肺结核发病7.3个月后发生.发病年龄段以31 ~40岁及51 ~60岁多,第三位是21 ~30岁,平均年龄46.6岁.发病部位以神经系统结核为多见,共740例(28.04%),其次是喉、气管、支气管结核,399例(15.12%).通过细菌学检查确诊356例(13.49%),通过病理确诊534例(20.23%),细菌学和病理两方面均确诊23例(0.87%),临床诊断1 726例(65.40%).多数病种发病人数随年龄递增.不良转归的病例共281例,占10.65%.结论 肺外结核发病率逐渐上升,在综合性医院日常诊治中应引起重视,须综合分析判断,避免误诊误治,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林一川;陈坤海;蒋荣青;傅掌璠;许白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二维、四维超声在产前诊断足内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产前二维、四维超声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足内翻畸形的孕妇21例,将产前超声诊断的先天性足内翻畸形的类型及病例数与引产后尸检或分娩后新生儿检查进行比对,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产前二维、四维超声诊断胎儿足内翻21例孕妇中2例为假阳性,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47%.结论 二维超声结合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足内翻方法简捷、方便、无创、无辐射,二者相互补充,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燕华;余雪玲;王少娜;尹国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参与此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2组活产率、分娩时孕周、分娩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活产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时孕周长于对照组,分娩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5.0% (P <0.05).结论 习惯性流产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延长分娩孕周,减少出血.
作者:李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2组均接受常规祛痰、平喘与抗炎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在予特布他林治疗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aO2、PaCO2)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高于对照组的81.54% (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不同使用剂量的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住院部送检的痰培养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102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株.对照组采用头孢噻肟钠单方制剂抑菌,观察组采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复合制剂抑菌,根据每天每100床患者对2组不同药物用药的频率及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变化,比较不同使用剂量的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2组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使用频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但对照组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使用频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3年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平均耐药率为63.4%,高于观察组的42.1%;头孢噻肟钠单方制剂、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复合制剂均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性,且采用复合制剂比采用单方制剂更能有效改善耐药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结论 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使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密切相关,抗菌药物使用量越大,则细菌的耐药性也就越强.
作者:林翔彪;黄浩南;刘辉;谢思思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辅治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小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00%,高于对照组的60.00% (P <0.05);治疗后,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心率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辅治重症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心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考察芪白平肺方的抗炎及耐缺氧作用.方法 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卡拉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以研究抗炎效果;采用常压耐氧法观察耐缺氧作用.结果 芪白平肺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卡拉胶致小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延长缺氧情况下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 芪白平肺方具有一定的抗炎和耐缺氧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唐兴梅;李卓琼;李芳;朱文灯;高晓艳;凌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观察比较2组护理前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数值较护理前均下降,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数值低于对照组(P均<0.01);护理后,2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的认识程度,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丽琴;吴雪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佐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9例.2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同时段(第6、9、12个月)阴性率与空洞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5.86% (P <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第6、9、12个月时痰菌阴性率、空洞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2种药物在针对多药肺结核的治疗中,均有一定效果,但莫西沙星治疗效果更为明确,痰菌阴性率高,空洞改善情况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利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双侧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8.75%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1).结论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孟繁强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于治疗烧伤创面的护理效果及方法.方法 选取60例深Ⅱ、Ⅲ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及护理,观察组予以VSD及护理.比较2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植皮成活率、住院时间、疼痛及舒适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 (P<0.05).结论 VSD能促进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提高植皮成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龚会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内镜操作中地西泮的镇静作用及护理配合.方法 将92例行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46例.A组静脉注射地西泮,B组采取常规操作、未给药,比较2组检查成功率、血压及心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检查成功率为100.0%,高于B组的89.1% (P<0.05);检查前后,A组血压及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压及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咽喉不适、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为0、6.5%、10.9%,低于B组的13.0%、21.7%、28.3%(P均<0.05).结论 地西泮镇静作用良好,用于内镜操作,并加强护理配合,可确保内镜操作顺利完成.
作者:陈金芬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宫颈糜烂多发于育龄妇女,多见于慢性子宫颈炎,在门诊中久居首位.该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化脓性、血性白带,并时常与腰部酸痛、腹部坠感等不舒适感并发,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可导致不育,流产,后期可发展为宫颈癌,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1].临床上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众多,主要以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居多,其中物理疗法中的微波疗法应用广泛,此疗法效果明显,并发症少,患者接受程度较高[2].
作者:王翠娟;杨晓亭;王环环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全麻组和复合组,每组46例.全麻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情况、麻醉维持用药量、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复合组HR、MAP以及CVP在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5 min(T2)、拔管时(I3)中较为稳定,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全麻组(P<0.05);复合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及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全麻组,苏醒时间短于全麻组(P<0.01);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低于全麻组的23.91% (P <0.05).结论 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要硬膜外阻滞效果更佳,血流动力更平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班荣球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据手术方式选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手术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 (P <0.05);2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减轻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对淋巴结清扫数和1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徐少华;朱金陵;周晓;崔丽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比较腱切断术与腱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病变合并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LHBT病变合并有中小肩袖撕裂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采用LHBT切断术(A组)治疗;60例采用LHBT固定术(B组)治疗.2组均进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2组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VAS疼痛评分、美国肩肘外科评分系统(ASES)评分、肩关节的活动度(ROM)和上臂外观改变的评估.术后12个月时观察Popeye畸形发生率及评估肘部肌力.结果 2组术前VAS评分、ASES评分、ROM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VAS评分、ASES评分、ROM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与B组末次随访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Popeye畸形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屈肘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前臂旋后肌力大于A组(P<0.01).结论 在LHBT病变合并肩袖撕裂的治疗中,腱切断术和腱固定术患者的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腱切断术的Popeye畸形发生率较高,腱固定术患者术后前臂旋后肌力较腱切断术高,两者术后的屈肘肌力未发现有显著差异.
作者:罗艺;陈进鸿;王卢林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间隔时间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间隔时间为4h;B组(50例):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间隔时间为8h;C组(50例)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间隔时间为12 h.比较各组机械通气治疗前后体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治疗后VAP发生率、VAP病死率、VAP发病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各组机械通气治疗第3、5、9、12天气囊上滞留物细菌数量.结果 治疗后,各组机械通气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等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升高,且C组上述指标升高幅度大于A、B组(P均<0.01);C组VAP发生率、VAP病死率高于A、B组(P<0.05);C组VAP发病时间短于A、B组(P<0.01);C组机械通气治疗后第3、5、9、12天气囊上滞留物细菌数量均多于A、B组(P<0.01);A、B组上述相关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隔4h清除1次气囊上滞留物过于频繁,存在病房空气环境、操作侵袭性等因素存在,有可能导致VAP发生率增加.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间隔时间8h可降低VAP发生率、病死率,减轻炎性反应,且减少医疗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照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粘连及月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妇科收治的宫腔粘连确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雌孕激素联合人工周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加服益肾健脾祛瘀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月经改变情况以及宫腔粘连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月经情况均显著好转,且观察组各项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宫腔粘连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0.00% (P <0.05).结论 宫腔粘连术后加用益肾健脾祛瘀方较单一雌孕激素序贯人工周期治疗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妍;陈丽笙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