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文斌
我科对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情况,认为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值得推广.临床资料我科从1990年7月~1997年7月共手术治疗35例锁骨骨折,男22例,女13例;年龄12~50岁.均为手法复位失败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粉碎性骨折10例,陈旧性骨折4例.另19例为锁骨中段横行和短斜形骨折.内固定为单纯钢丝结扎加石膏外固定5例,克氏针固定30例,其中加钢丝捆扎10例,粗线环扎3例.
作者:刘德昌;吴兴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笔者1991年以来采用中药接骨丹外敷为主,配合中成药内服治疗骨折迟缓愈合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5~58岁.病程5月~2年.骨折部位:肱骨干骨折、尺桡骨双骨折、腕舟骨骨折、胫骨骨折、胫腓骨双骨折、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各1例,其中腕舟骨骨折和跖骨骨折曾经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其余4例骨折均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作者:朱保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对股骨头早期坏死有疗效的中药汤剂股骨头I号方药(以下简称I号药)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昆明小白鼠进行扭体试验、抗巴豆油致炎试验和游泳能力试验,检测I号药的镇痛、消炎和增强体能的效应.用醋酸氢化考地松造成家兔股骨头早期坏死的模型,分别用I号药、马氏骨丸和生理盐水进行1个月的治疗.为了评定I号药的疗效和机理,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分别进行3次血清GOT、TG和髋区的骨密度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和结论 I号药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消肿和提高体能的效应;有降低GOT、TG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I号药可以逆转激素诱发的股骨头骨质和骨髓早期的破坏、吸收和坏死等病理组织学变化,使其恢复近于正常股骨头的结构.
作者:范明;程爱华;王晶;龚翠红;邢美荣;陈训华;杨淑芹;卜海滨;常超英;刘恩;韩凤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用两针石膏局部外固定法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收治病人26例,男24例,女2例;年龄15~45岁;闭合骨折23例,开放骨折3例;左侧12例,右侧14例;中1/3骨折4例,中下1/3骨折22例;横骨折4例,斜骨折13例,螺旋骨折4例,粉碎骨折5例.
作者:毕树雄;高惠英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自1993~1997年运用斜扳腰部并针刺治疗78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78例均来自门诊,男52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6~48小时.
作者:郑茂斌;罗庆军;朱晓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受损关节面软骨的早期修复和严重晚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重建.方法对42例胫骨平台骨折除重视骨折复位外,对部分剥脱、掀起的关节软骨予以复位并采用丝线或细钢丝抽出缝合修复,对缺如软骨裸露关节面,根据其大小、深浅分别用骨形成蛋白-纤维蛋白粘合剂(BMP-FS)复合片或附以带蒂骨膜瓣翻转修复.结果本组有9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包括3例严重的晚期创伤性关节炎.对此3例严重晚期创伤性关节炎采用BMP-FS覆盖,术后随访6~24个月,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恢复正常,疼痛消除,膝关节屈伸增加30°.结论 BMP-FS可用于修复早期关节面软骨缺损和晚期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重建.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文益民;甄平;傅晨;刘占宏;杨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1984年以来,采用网状切开减张治疗大面积剥脱伤3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5~59岁.剥脱面积小者15cm2,大者500cm2,平均239cm2.上肢伤者3例,下肢损伤32例.合并骨折者26例,合并脏器伤者8例.
作者:沈勇强;李志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们对5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环观测,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受检对象均为来院疗养员,男30例,女27例;年龄15~67岁;病史3月~11年;所有股骨头坏死病例均经X线确诊,单或双侧股骨头坏死共92处,其中诊断为I期21处,II期25处,III期26处,Ⅳ期20处.曾不同程度用过活血止痛或激素等药,观测前已停药半月以上.
作者:汪杰;邓秀荣;邓国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药液穴注及硬脊膜外腔封闭等水针疗法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80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戴自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从1991年~1996年6月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264例,取得比较满意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华成;戴根元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用WR-Ⅱ型微波治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0~59岁35例,60岁以上3例;病程1~3年多.
作者:阿力;王智良;赵强;马永东;刘玉琴;江仁兵;林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笔者自1993年10月以来,应用小针刀闭合性松解、腰椎牵引及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权民;柴秀英 刊期: 1999年第01期
1994年2月~1996年1月,我们接诊了由颈椎病引起颈性眩晕患者15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中男55例,女95例;年龄14~74岁,以30~50岁者多(86例).有颈部扭伤史者2例,无明显诱因者148例.病程2时~10年,其中1月以下者89例.
作者:韦良渠;刘世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Baumann氏在1929年提出测量肱骨干长轴与肱骨小头骨骺线外侧夹角(简称肱骺角),可用于判定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的程度[1].但Baumann氏角对拍片的位置要求较高.近几年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肱骺角在正位X线片上基本不受肘关节屈伸角度的影响.如能掌握该角的正常范围,那么骨折后无论固定在屈肘或伸肘位,只要拍肱骨远端的正位片,测量该角,就可以预测出整复后有否肘内翻的可能;并在固定后数天再拍正位片复查,了解该固定稳定与否,有否再尺倾的可能,从而能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肘内翻的发生.两年来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金时恩;赵正发;曾尚波;陈鲁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笔者应用自拟生骨活血胶囊内服,并配合纵轴冲击疗法治疗骨折迟缓愈合17例(因感染因素除外),收到明显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1~72岁.病程4月~2年.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10例.骨折后经手术处理者14例,保守处理者3例.全部病人均经多次摄片示:骨折断端无骨痂形成,或骨痂稀疏.
作者:巴熙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自1988~1995年,以手牵肩顶法治疗肩关节脱位20例,取得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1~59岁,其中30~50岁16例;脱位时间2小时~3天,其中3天1例,2天2例,12~24小时4例,12小时以内13例;20例均为前脱位,单纯性脱位16例,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4例;习惯性脱位3例,其余17例均为第一次脱位.
作者:陈新民;陈新年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在临床上,Ⅱ、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固定方法和创面处理是一个长期有争论的问题.自1992年10月~1995年11月,我们改良应用了胫前肌肌瓣转移覆盖胫骨创面及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并获得一年以上随访的37例病例的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瑞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以按摩为主综合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僵硬100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10~59岁;造成膝关节僵硬的原因:关节内或附近骨折61例,膝关节脱位并韧带损伤修补后6例,股骨中下段骨折28例,膝关节及大腿严重软组织挫伤后5例;膝关节活动度:0°~10°者45例,10°~30°者55例;病程:0.5年以内40例,0.5~1年45例,1年以上15例,平均8个月.
作者:卢伟良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腰部及下肢疼痛.致痛的机理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液释出的糖蛋白和β蛋白对神经根产生强烈的化学性刺激所致[1].周秉文[2]证明髓核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的pH值是酸性的,作者还用微电极测组织中的pH值,发现疼痛处也是酸性的,因此引起下肢痛的原因可能是纤维环的微小破损.
作者:张贵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自1986年至1996年10月我科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1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7~58岁.伤后2小时至11天入院.根据Ashurst-Bromer分型方法,外展型2例,内收型4例,外旋型8例,直接暴力型5例(其中3例为开放性损伤),所有病例均为Ⅲ度骨折.
作者:张贤忠;曹永旭 刊期: 199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