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椎小关节整复法在内科病中的应用

余宗南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 整复, 内科病, 常规治疗, 运用, 报告
摘要:运用胸椎小关节整复法治疗一些运用常规治疗难以奏效的内科病,取得意想不到的良效,现举验案数例报告如下.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椎间盘切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

    国内文献多数认为应用经皮切除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把腰突症并有椎管及侧隐窝狭窄者列为手术禁忌症.本文应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突症并腰椎管狭窄,也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余庆阳;曹俊寿;刘锦;李线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手指挤压伤20例

    笔者自1989年至1997年收治20例较严重的手指挤压伤患者,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我科对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情况,认为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值得推广.临床资料我科从1990年7月~1997年7月共手术治疗35例锁骨骨折,男22例,女13例;年龄12~50岁.均为手法复位失败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粉碎性骨折10例,陈旧性骨折4例.另19例为锁骨中段横行和短斜形骨折.内固定为单纯钢丝结扎加石膏外固定5例,克氏针固定30例,其中加钢丝捆扎10例,粗线环扎3例.

    作者:刘德昌;吴兴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中老年性骶髂关节骨错缝的发病及其诊治

    骶髂关节骨错缝(又称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990~1994年共收治98例,笔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树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手法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鞠传广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比较少见,约占全身骨折脱位的1%.我院自1985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闭式穿针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脱位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杨茂清;鞠洪润;于兰先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股骨头I号方药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对股骨头早期坏死有疗效的中药汤剂股骨头I号方药(以下简称I号药)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昆明小白鼠进行扭体试验、抗巴豆油致炎试验和游泳能力试验,检测I号药的镇痛、消炎和增强体能的效应.用醋酸氢化考地松造成家兔股骨头早期坏死的模型,分别用I号药、马氏骨丸和生理盐水进行1个月的治疗.为了评定I号药的疗效和机理,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分别进行3次血清GOT、TG和髋区的骨密度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和结论 I号药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消肿和提高体能的效应;有降低GOT、TG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I号药可以逆转激素诱发的股骨头骨质和骨髓早期的破坏、吸收和坏死等病理组织学变化,使其恢复近于正常股骨头的结构.

    作者:范明;程爱华;王晶;龚翠红;邢美荣;陈训华;杨淑芹;卜海滨;常超英;刘恩;韩凤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早期间隙活动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我院1988年1月~1997年1月收治髋臼骨折或髋臼骨折并脱位患者32例,经应用持续牵引下早期间隙主动和被动活动,在促进骨折的修复和髋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劲;臧明;孙贤德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锁骨楔形截骨加肩锁喙锁韧带修复术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骨科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肩锁关节交叉钢针内固定加肩锁喙锁韧带修复术[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该手术对于脱位时间短和脱位不太显著的病例疗效确切,但对脱位时间长且脱位显著的病例,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锁骨长期失去韧带固定而改变了生理曲度及胸锁位置.传统的手术方法虽可将脱位恢复,但去除内固定后,修复的韧带往往不足以抵抗锁骨所形成的向上的剪力,致使脱位复发.针对上述情况,虽然有将锁骨用拉力螺钉固定于喙突或锁骨外端切除的术式[2],但由于前者可形成长期的异物存留,后者损伤较大,致使部分病人不能接受.为此,笔者对该种术式作了一定改进,即锁骨楔形截骨加肩锁喙锁韧带修复术,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作者:王少云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中医疗法

    我院自1984年2月~1994年11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169例,其中7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中医传统治疗措施,效果满意,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文73例中男31例,女42例;年龄60~92岁;左侧17例,右侧56例;跌伤46例,坠落伤8例,碰撞伤19例;伴有冠心病23例,糖尿病10例;接受治疗时间短2小时,长12天.

    作者:劳文斌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我院从1991年~1996年6月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264例,取得比较满意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华成;戴根元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三向牵引练功法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

    1990年1月~1995年6月,我们用三向牵引练功法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脱位28例,经随访观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8~66岁.高处坠落伤15例,重物压伤8例,车撞伤5例.发生一处骨折者:T101例,T111例,T126例,L19例,L23例,L31例;二处骨折者:T12及L13例,L1及L24例.稳定性骨折9例,不稳定性骨折19例,其中合并椎体滑脱10例;椎板、棘突、横突及关节突骨折15例.不全截瘫8例,完全截瘫2例.

    作者:段洪;彭俊良;周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左髋关节前脱位合并股血管断裂一例

    ××,男,26岁,于1997年10月8日入院.因从5米高处坠伤致左髋部疼痛、畸形、活动障碍、皮肤青紫6小时急诊入院.查:脉搏110次/分,血压10/6kPa,神志清楚,对答切题,表情淡漠,贫血貌,急性痛苦面容,胸廓挤压征(-),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压痛(-),反跳痛(-),左髋前、左大腿上段前外侧皮下瘀血,部分呈花斑样皮纹,阴囊皮肤青紫、肿胀,左髋关节呈内收畸形,无法纠正,左股骨大粗隆上移.

    作者:洪庆南;徐新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生骨活血胶囊治疗骨折迟缓愈合

    笔者应用自拟生骨活血胶囊内服,并配合纵轴冲击疗法治疗骨折迟缓愈合17例(因感染因素除外),收到明显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1~72岁.病程4月~2年.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10例.骨折后经手术处理者14例,保守处理者3例.全部病人均经多次摄片示:骨折断端无骨痂形成,或骨痂稀疏.

    作者:巴熙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以下简称LDH)是因腰椎间盘退变,破裂后突压迫神经根或马尾所出现的腰腿痛综合征.现将LDH非手术疗法综述如下.1.口服药物 (1)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强的松.(2)非激素类,如秋水仙碱、消炎痛、芬必得.(3)肌肉松弛剂类,如氯唑沙宗.这些药物对部分轻症的LDH有一定疗效.口服药物服用简单、方便,对于早期患者,可配合选用.

    作者:贝朝湧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网状切开减张治疗大面积剥脱伤

    1984年以来,采用网状切开减张治疗大面积剥脱伤3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5~59岁.剥脱面积小者15cm2,大者500cm2,平均239cm2.上肢伤者3例,下肢损伤32例.合并骨折者26例,合并脏器伤者8例.

    作者:沈勇强;李志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一压二牵三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20年来采用一压二牵三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仅就随访218例典型患者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绍棠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19例

    自1986年至1996年10月我科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1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7~58岁.伤后2小时至11天入院.根据Ashurst-Bromer分型方法,外展型2例,内收型4例,外旋型8例,直接暴力型5例(其中3例为开放性损伤),所有病例均为Ⅲ度骨折.

    作者:张贤忠;曹永旭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胫骨平台骨折与创伤性关节炎的防治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受损关节面软骨的早期修复和严重晚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重建.方法对42例胫骨平台骨折除重视骨折复位外,对部分剥脱、掀起的关节软骨予以复位并采用丝线或细钢丝抽出缝合修复,对缺如软骨裸露关节面,根据其大小、深浅分别用骨形成蛋白-纤维蛋白粘合剂(BMP-FS)复合片或附以带蒂骨膜瓣翻转修复.结果本组有9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包括3例严重的晚期创伤性关节炎.对此3例严重晚期创伤性关节炎采用BMP-FS覆盖,术后随访6~24个月,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恢复正常,疼痛消除,膝关节屈伸增加30°.结论 BMP-FS可用于修复早期关节面软骨缺损和晚期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重建.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文益民;甄平;傅晨;刘占宏;杨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肱骨远端肱骺角测量的临床意义

    Baumann氏在1929年提出测量肱骨干长轴与肱骨小头骨骺线外侧夹角(简称肱骺角),可用于判定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的程度[1].但Baumann氏角对拍片的位置要求较高.近几年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肱骺角在正位X线片上基本不受肘关节屈伸角度的影响.如能掌握该角的正常范围,那么骨折后无论固定在屈肘或伸肘位,只要拍肱骨远端的正位片,测量该角,就可以预测出整复后有否肘内翻的可能;并在固定后数天再拍正位片复查,了解该固定稳定与否,有否再尺倾的可能,从而能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肘内翻的发生.两年来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金时恩;赵正发;曾尚波;陈鲁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两针石膏固定法治疗胫腓骨骨折

    作者用两针石膏局部外固定法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收治病人26例,男24例,女2例;年龄15~45岁;闭合骨折23例,开放骨折3例;左侧12例,右侧14例;中1/3骨折4例,中下1/3骨折22例;横骨折4例,斜骨折13例,螺旋骨折4例,粉碎骨折5例.

    作者:毕树雄;高惠英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