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鞠传广

杨茂清;鞠洪润;于兰先

关键词:手法复位, 内固定治疗, 跖跗关节, 骨折脱位, 效果满意, 闭式穿针, 报告
摘要: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比较少见,约占全身骨折脱位的1%.我院自1985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闭式穿针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脱位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骶管注射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1992年5月以来,采用改良骶管注射,配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到满意效果,现将资料较全的9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8例中男62例,女36例;年龄22~58岁;病程56天~8年;L4、5椎间盘突出者52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46例.本组患者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经CT证实有椎间盘突出,无椎管及侧隐窝狭窄存在.

    作者:王洁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左髋关节前脱位合并股血管断裂一例

    ××,男,26岁,于1997年10月8日入院.因从5米高处坠伤致左髋部疼痛、畸形、活动障碍、皮肤青紫6小时急诊入院.查:脉搏110次/分,血压10/6kPa,神志清楚,对答切题,表情淡漠,贫血貌,急性痛苦面容,胸廓挤压征(-),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压痛(-),反跳痛(-),左髋前、左大腿上段前外侧皮下瘀血,部分呈花斑样皮纹,阴囊皮肤青紫、肿胀,左髋关节呈内收畸形,无法纠正,左股骨大粗隆上移.

    作者:洪庆南;徐新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成角畸形的治疗

    我院采用徒手折骨矫正股骨干骨折成角畸形28例,经短1年的随访,全部骨性愈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全部为新鲜骨折内固定者,男19例,女9例;年龄16~58岁;术后至再次入院时间为短2个月,长10个月;左侧20例,右侧8例;骨折部位:上1/34例,中1/317例,下1/37例;横折16例,斜折4例,粉碎折3例,不详5例;髓内针固定12例,钢板固定16例;再次住院时间短3天,长14天;小矫正角度12°,大矫正角度26°.

    作者:周纬武;封新玲;周纬红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镇痛方法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腰部及下肢疼痛.致痛的机理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液释出的糖蛋白和β蛋白对神经根产生强烈的化学性刺激所致[1].周秉文[2]证明髓核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的pH值是酸性的,作者还用微电极测组织中的pH值,发现疼痛处也是酸性的,因此引起下肢痛的原因可能是纤维环的微小破损.

    作者:张贵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穴注及封闭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80例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药液穴注及硬脊膜外腔封闭等水针疗法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80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戴自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螺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我院1992年11月~1997年10月收治肩锁关节脱位32例中行切开复位锁骨喙突松质骨螺钉内固定24例,脱位全部纠正,肩关节功能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5例;年龄27~51岁.左侧17例,右侧7例.跌伤15例,车祸4例,肩部遭撞击致伤2例,记录不详3例.局部表现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锁骨远端隆起,压痛,按之有弹性感.前后位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分离大于1cm6例,1.5cm13例,2cm以上5例.合并伤:颅脑外伤3例,肋骨骨折2例,桡骨骨折及手外伤各1例.

    作者:潘月勤;王惠永;陈桂元;韩杰中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院用WR-Ⅱ型微波治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0~59岁35例,60岁以上3例;病程1~3年多.

    作者:阿力;王智良;赵强;马永东;刘玉琴;江仁兵;林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侧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

    侧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我院1992~1997年收治1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54岁.单发型14例,多发型2例.左侧凸型7例,右侧凸型9例.

    作者:韦赤勇;卢家灵;杨有猛;唐克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胫骨平台骨折与创伤性关节炎的防治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受损关节面软骨的早期修复和严重晚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重建.方法对42例胫骨平台骨折除重视骨折复位外,对部分剥脱、掀起的关节软骨予以复位并采用丝线或细钢丝抽出缝合修复,对缺如软骨裸露关节面,根据其大小、深浅分别用骨形成蛋白-纤维蛋白粘合剂(BMP-FS)复合片或附以带蒂骨膜瓣翻转修复.结果本组有9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包括3例严重的晚期创伤性关节炎.对此3例严重晚期创伤性关节炎采用BMP-FS覆盖,术后随访6~24个月,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恢复正常,疼痛消除,膝关节屈伸增加30°.结论 BMP-FS可用于修复早期关节面软骨缺损和晚期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重建.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文益民;甄平;傅晨;刘占宏;杨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颈性眩晕150例临床分析

    1994年2月~1996年1月,我们接诊了由颈椎病引起颈性眩晕患者15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中男55例,女95例;年龄14~74岁,以30~50岁者多(86例).有颈部扭伤史者2例,无明显诱因者148例.病程2时~10年,其中1月以下者89例.

    作者:韦良渠;刘世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中老年性骶髂关节骨错缝的发病及其诊治

    骶髂关节骨错缝(又称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990~1994年共收治98例,笔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树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原位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我院自1986年9月~1997年3月共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279例,其中二次手术共16例17次,其中原位复发9例共10次,占同期二次手术的58%,现就此作一分析.

    作者:戴志和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手指挤压伤20例

    笔者自1989年至1997年收治20例较严重的手指挤压伤患者,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纵劈形断掌5例临床分析

    目的介绍纵劈形断掌的损伤特点及再植要点.方法采用血管移植再植了5例纵劈形断掌,术中局部及术后全身应用神经生长因子,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5例断掌再植全部成功,再植手掌的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血管彻底清创及高质量血管移植重建循环是纵劈形断掌再植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进;蔡锦方;刘立峰;王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医用胶在关节内粉碎骨折中的应用

    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要求是达到解剖复位,但关节内粉碎骨折的处理比较棘手.以往对细小骨折块的处理方法一般为摘除,这必然造成关节面及以下骨质的缺损.而传统克氏针、螺钉等方法又难以固定.本院骨科在1994~1995年间对8例关节内粉碎骨折在切开复位固定较大骨折块的同时,将细小骨折块用医用胶涂敷后立即放回原位,达到或基本达到解剖复位.经随访,未见骨折块移位、骨坏死、关节内感染及其他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健;胡祖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陈旧性下胫腓连接分离17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8年10月~1997年2月以来共收治踝部各类损伤226例,其中合并下胫腓连接分离56例,经治疗后随诊观察,其中有17例病人存在陈旧性下胫腓连接分离.12例行切开复位,5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强调宜早期处理下胫腓连接分离及距骨脱位,以免产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马超;彭树进;李家祥;朱昌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网状切开减张治疗大面积剥脱伤

    1984年以来,采用网状切开减张治疗大面积剥脱伤3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5~59岁.剥脱面积小者15cm2,大者500cm2,平均239cm2.上肢伤者3例,下肢损伤32例.合并骨折者26例,合并脏器伤者8例.

    作者:沈勇强;李志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骨牵引及管型石膏固定治疗胫腓骨干不稳定性骨折

    自1992年以来应用骨牵引及管型石膏固定,治疗胫腓骨干不稳定性骨折7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1例中男60例,女11例;年龄16~58岁;胫腓骨双骨折59例(其中双段骨折6例),单纯胫骨干骨折12例;骨折类型:斜形骨折42例,螺旋形骨折13例,粉碎性骨折1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6天.

    作者:曾凯生;陶建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一压二牵三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20年来采用一压二牵三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仅就随访218例典型患者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绍棠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肱骨远端肱骺角测量的临床意义

    Baumann氏在1929年提出测量肱骨干长轴与肱骨小头骨骺线外侧夹角(简称肱骺角),可用于判定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的程度[1].但Baumann氏角对拍片的位置要求较高.近几年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肱骺角在正位X线片上基本不受肘关节屈伸角度的影响.如能掌握该角的正常范围,那么骨折后无论固定在屈肘或伸肘位,只要拍肱骨远端的正位片,测量该角,就可以预测出整复后有否肘内翻的可能;并在固定后数天再拍正位片复查,了解该固定稳定与否,有否再尺倾的可能,从而能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肘内翻的发生.两年来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金时恩;赵正发;曾尚波;陈鲁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