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自明
笔者自1989年至1997年收治20例较严重的手指挤压伤患者,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采用徒手折骨矫正股骨干骨折成角畸形28例,经短1年的随访,全部骨性愈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全部为新鲜骨折内固定者,男19例,女9例;年龄16~58岁;术后至再次入院时间为短2个月,长10个月;左侧20例,右侧8例;骨折部位:上1/34例,中1/317例,下1/37例;横折16例,斜折4例,粉碎折3例,不详5例;髓内针固定12例,钢板固定16例;再次住院时间短3天,长14天;小矫正角度12°,大矫正角度26°.
作者:周纬武;封新玲;周纬红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笔者自1993年10月以来,应用小针刀闭合性松解、腰椎牵引及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权民;柴秀英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自1994~1996年,急诊病例中有12例复合性损伤病人,均来势凶险,病情复杂,并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如一病例,男性,于1995年9月2日,驾车不慎翻车,当即昏迷,十分钟后清醒,被送至我院,面色苍白,呼吸略促,诊断为骨盆骨折伴尿道损伤,右股骨开放性骨折,左右锁骨骨折,肋骨骨折,损伤性湿肺.将其安置抢救室,测血压10/6kPa,脉搏98次/分,呼吸26次/分,立即用一次性留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配血、输液、输血、吸氧等,经过急诊室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的配合,血压逐渐升至13.3/9.3kPa.X线摄片示:骨盆多发性骨折,左右锁骨骨折,右股骨中上1/3骨折,右侧第一、二肋骨骨折.然后将病人护送至骨科病房.
作者:姜春艳;郭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自1986年至1996年10月我科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1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7~58岁.伤后2小时至11天入院.根据Ashurst-Bromer分型方法,外展型2例,内收型4例,外旋型8例,直接暴力型5例(其中3例为开放性损伤),所有病例均为Ⅲ度骨折.
作者:张贤忠;曹永旭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们于1988年~1996年7月收治9例术后椎间盘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经随访无症状复发.
作者:王瑞;喻崇钊;胡军;翟广田;王学明;段永壮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1988年1月~1997年1月收治髋臼骨折或髋臼骨折并脱位患者32例,经应用持续牵引下早期间隙主动和被动活动,在促进骨折的修复和髋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劲;臧明;孙贤德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现对1994年以来诊治的8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5例中,男53例,女32例;40岁以下10例,40~60岁以上75例.C4~55例,C5~618例,C6~720例,C7~T115例,二个间隙同时受累27例.
作者:程旭明;蔡德猷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们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有4例粉碎性骨折块离体并污染,被医生或患者陪护人收集,经清创消毒后原位再用成功.
作者:袁晓达;孙立新;王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明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对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乃至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了20只SD大鼠,通过手术直接损伤其颈背部浅层、深层及全层肌群,建立了大鼠颈椎动力平衡失调程度不同的动物模型,6月后观察各造模组颈椎间盘内蛋白多糖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大鼠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可影响颈椎间盘内蛋白多糖的代谢,加速其降低,依颈椎动力平衡失调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影响程度由轻至重依次为深层、浅层、全层肌群损伤组.结论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可加速颈椎间盘退变,并在颈椎病发病机制及防治中意义重大.
作者:郝永强;施杞;Wu Shiliang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要求是达到解剖复位,但关节内粉碎骨折的处理比较棘手.以往对细小骨折块的处理方法一般为摘除,这必然造成关节面及以下骨质的缺损.而传统克氏针、螺钉等方法又难以固定.本院骨科在1994~1995年间对8例关节内粉碎骨折在切开复位固定较大骨折块的同时,将细小骨折块用医用胶涂敷后立即放回原位,达到或基本达到解剖复位.经随访,未见骨折块移位、骨坏死、关节内感染及其他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健;胡祖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对股骨头早期坏死有疗效的中药汤剂股骨头I号方药(以下简称I号药)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昆明小白鼠进行扭体试验、抗巴豆油致炎试验和游泳能力试验,检测I号药的镇痛、消炎和增强体能的效应.用醋酸氢化考地松造成家兔股骨头早期坏死的模型,分别用I号药、马氏骨丸和生理盐水进行1个月的治疗.为了评定I号药的疗效和机理,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分别进行3次血清GOT、TG和髋区的骨密度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和结论 I号药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消肿和提高体能的效应;有降低GOT、TG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I号药可以逆转激素诱发的股骨头骨质和骨髓早期的破坏、吸收和坏死等病理组织学变化,使其恢复近于正常股骨头的结构.
作者:范明;程爱华;王晶;龚翠红;邢美荣;陈训华;杨淑芹;卜海滨;常超英;刘恩;韩凤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自1992年以来应用骨牵引及管型石膏固定,治疗胫腓骨干不稳定性骨折7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1例中男60例,女11例;年龄16~58岁;胫腓骨双骨折59例(其中双段骨折6例),单纯胫骨干骨折12例;骨折类型:斜形骨折42例,螺旋形骨折13例,粉碎性骨折1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6天.
作者:曾凯生;陶建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男,26岁,于1997年10月8日入院.因从5米高处坠伤致左髋部疼痛、畸形、活动障碍、皮肤青紫6小时急诊入院.查:脉搏110次/分,血压10/6kPa,神志清楚,对答切题,表情淡漠,贫血貌,急性痛苦面容,胸廓挤压征(-),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压痛(-),反跳痛(-),左髋前、左大腿上段前外侧皮下瘀血,部分呈花斑样皮纹,阴囊皮肤青紫、肿胀,左髋关节呈内收畸形,无法纠正,左股骨大粗隆上移.
作者:洪庆南;徐新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对28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保留棘突及部分椎板节段性扩大减压术治疗,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45~68岁.病程2~15年.
作者:谢小庆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科自1991年2月~1997年12月使用湘雅医院骨科王崇武研制的双边式有机玻璃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干开放性粉碎骨折3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18~57岁.骨折部位:位于胫骨上1/3骨折6例,中1/3骨折21例,下1/3骨折8例,多段骨折2例.致伤原因:交通肇事者31例,其他伤6例.伤后距治疗时间:3~23时.
作者:刘庆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骶髂关节骨错缝(又称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990~1994年共收治98例,笔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树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1984年以来,采用网状切开减张治疗大面积剥脱伤3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5~59岁.剥脱面积小者15cm2,大者500cm2,平均239cm2.上肢伤者3例,下肢损伤32例.合并骨折者26例,合并脏器伤者8例.
作者:沈勇强;李志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侧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我院1992~1997年收治1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54岁.单发型14例,多发型2例.左侧凸型7例,右侧凸型9例.
作者:韦赤勇;卢家灵;杨有猛;唐克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脊髓、马尾或神经根因椎管狭窄或合并椎间盘突出而引起腰腿疼,临床上较为常见,传统椎板切除术虽能达到减压目的,但由于椎管敞开后,硬膜外疤痕粘连,产生症状,另外造成脊柱节段性不稳.开窗术不能有效解决椎管径扩大.我院自1995年应用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术5例,将切下椎板和棘突处理后予以原位再植,防止疤痕粘连及增加脊柱稳定性,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吴仲华;龙剑池;卢进;朱峰 刊期: 199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