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膝关节僵硬的防治

卢伟良

关键词:外伤性, 膝关节僵硬, 股骨中下段骨折,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脱位, 软组织挫伤, 综合治疗, 损伤修补, 临床资料, 关节内, 韧带, 年龄, 大腿, 报告, 按摩
摘要:以按摩为主综合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僵硬100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10~59岁;造成膝关节僵硬的原因:关节内或附近骨折61例,膝关节脱位并韧带损伤修补后6例,股骨中下段骨折28例,膝关节及大腿严重软组织挫伤后5例;膝关节活动度:0°~10°者45例,10°~30°者55例;病程:0.5年以内40例,0.5~1年45例,1年以上15例,平均8个月.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钢针治疗跟骨舌状骨折

    我科应用经皮钢针撬拨方法,治疗跟骨舌状骨折20例,共24足,复位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5例,女5例;年龄26~53岁.右侧12足,左侧8足,双侧4足.按Essex-Lopresti氏[1]分类,跟骨舌状骨折Ⅱ°5足,Ⅲ°19足.伤后至复位时间3小时~8天.

    作者:王天旭;白玉;何映山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股骨头I号方药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对股骨头早期坏死有疗效的中药汤剂股骨头I号方药(以下简称I号药)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昆明小白鼠进行扭体试验、抗巴豆油致炎试验和游泳能力试验,检测I号药的镇痛、消炎和增强体能的效应.用醋酸氢化考地松造成家兔股骨头早期坏死的模型,分别用I号药、马氏骨丸和生理盐水进行1个月的治疗.为了评定I号药的疗效和机理,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分别进行3次血清GOT、TG和髋区的骨密度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和结论 I号药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消肿和提高体能的效应;有降低GOT、TG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I号药可以逆转激素诱发的股骨头骨质和骨髓早期的破坏、吸收和坏死等病理组织学变化,使其恢复近于正常股骨头的结构.

    作者:范明;程爱华;王晶;龚翠红;邢美荣;陈训华;杨淑芹;卜海滨;常超英;刘恩;韩凤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松解牵引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笔者自1993年10月以来,应用小针刀闭合性松解、腰椎牵引及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权民;柴秀英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髂骨骨内多发性表皮样囊肿一例

    ××,男,24岁,因跌伤后左臀部肿痛9个月而入院.查体:左臀部肿胀,骶髂关节部明显压痛,但无红肿及溃疡,血AKP正常.X光片显示:左骶髂关节周围骨质广泛多个囊状和虫蚀状破坏区,关节间隙模糊不清,病变累及髂骨及耻骨,周围软组织肿胀,考虑:左骶髂关节及髂、耻骨结核.手术见:剥离至骨膜时有大量脓液及干酪样物渗出,髂骨后上方及坐骨大切迹多处骨质全层破坏灶及窦道;骶髂关节前方形成一巨大脓腔,内为干酪样物.

    作者:张锡流;叶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术

    脊髓、马尾或神经根因椎管狭窄或合并椎间盘突出而引起腰腿疼,临床上较为常见,传统椎板切除术虽能达到减压目的,但由于椎管敞开后,硬膜外疤痕粘连,产生症状,另外造成脊柱节段性不稳.开窗术不能有效解决椎管径扩大.我院自1995年应用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术5例,将切下椎板和棘突处理后予以原位再植,防止疤痕粘连及增加脊柱稳定性,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吴仲华;龙剑池;卢进;朱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近端骨骺骨折

    肱骨近端骨骺损伤,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在诊治上有其特点,文献报道较少.1986~1996年作者共收治1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优民;范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甲皱微循环分析

    我们对5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环观测,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受检对象均为来院疗养员,男30例,女27例;年龄15~67岁;病史3月~11年;所有股骨头坏死病例均经X线确诊,单或双侧股骨头坏死共92处,其中诊断为I期21处,II期25处,III期26处,Ⅳ期20处.曾不同程度用过活血止痛或激素等药,观测前已停药半月以上.

    作者:汪杰;邓秀荣;邓国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穴注及封闭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80例

    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药液穴注及硬脊膜外腔封闭等水针疗法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80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戴自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成角畸形的治疗

    我院采用徒手折骨矫正股骨干骨折成角畸形28例,经短1年的随访,全部骨性愈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全部为新鲜骨折内固定者,男19例,女9例;年龄16~58岁;术后至再次入院时间为短2个月,长10个月;左侧20例,右侧8例;骨折部位:上1/34例,中1/317例,下1/37例;横折16例,斜折4例,粉碎折3例,不详5例;髓内针固定12例,钢板固定16例;再次住院时间短3天,长14天;小矫正角度12°,大矫正角度26°.

    作者:周纬武;封新玲;周纬红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纸壳夹板外固定治疗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作者自1989年以来,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采用中药外敷加自制硬纸壳夹板外固定治疗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5岁以下11例,26~45岁9例,46岁以上22例;左踝17例,右踝25例(其中3例并外踝无明显移位骨折).病程2小时~3天,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

    作者:赵文;杨世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纵劈形断掌5例临床分析

    目的介绍纵劈形断掌的损伤特点及再植要点.方法采用血管移植再植了5例纵劈形断掌,术中局部及术后全身应用神经生长因子,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5例断掌再植全部成功,再植手掌的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血管彻底清创及高质量血管移植重建循环是纵劈形断掌再植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进;蔡锦方;刘立峰;王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改良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我们自1989年6月以来,采用改良的臀大肌肌皮瓣移植术修复骶尾部褥疮3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33例中男24例,女9例;年龄20~65岁.胸腰椎骨折并截瘫20例(全瘫14例,不全瘫6例),骨盆骨折5例,颅脑损伤3例,脑血管出血2例,双侧股骨骨折3例.褥疮溃疡面积大7cm×6.5cm,小3cm×2.5cm,平均5.2cm×4.5cm.周围瘢痕区平均8cm×7.5cm.

    作者:刘寿坤;王宝英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外伤性膝关节僵硬的防治

    以按摩为主综合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僵硬100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10~59岁;造成膝关节僵硬的原因:关节内或附近骨折61例,膝关节脱位并韧带损伤修补后6例,股骨中下段骨折28例,膝关节及大腿严重软组织挫伤后5例;膝关节活动度:0°~10°者45例,10°~30°者55例;病程:0.5年以内40例,0.5~1年45例,1年以上15例,平均8个月.

    作者:卢伟良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植骨加局部用药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

    我院自1986年10月~1992年10月收治慢性跟骨骨髓炎16例,经病灶清除后植骨、置药及术后局部间断给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4~66岁;病程1~6年;血源性骨髓炎7例,外伤性9例;12例有经久不愈的窦道,7例有死骨流出;12例有手术清除史.所有病例均经X线证实有周围硬化的病灶存在.

    作者:吴琳;沙广钊;石玉刚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螺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我院1992年11月~1997年10月收治肩锁关节脱位32例中行切开复位锁骨喙突松质骨螺钉内固定24例,脱位全部纠正,肩关节功能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5例;年龄27~51岁.左侧17例,右侧7例.跌伤15例,车祸4例,肩部遭撞击致伤2例,记录不详3例.局部表现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锁骨远端隆起,压痛,按之有弹性感.前后位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分离大于1cm6例,1.5cm13例,2cm以上5例.合并伤:颅脑外伤3例,肋骨骨折2例,桡骨骨折及手外伤各1例.

    作者:潘月勤;王惠永;陈桂元;韩杰中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股骨多段骨折内固定术后全段骨坏死一例

    张×,男,23岁.因车祸伤于1995年1月3日入院.除脑外伤外,左股骨中上段及髁间均系开放性、粉碎型骨折,左髌骨横形骨折.经抢救治疗,伤后14天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上段骨折使用AO角钢板,下端用AO髁钢板同时内固定.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拆除缝线后单髋人字型石膏固定.3个月后去除石膏.术后6个月复查X光片示骨折修复差,骨干变形,有死骨形成.无发热、寒颤等伴随症状出现.

    作者:赵贵能;吴瑞智;彭厚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改良骶管注射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1992年5月以来,采用改良骶管注射,配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到满意效果,现将资料较全的9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8例中男62例,女36例;年龄22~58岁;病程56天~8年;L4、5椎间盘突出者52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46例.本组患者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经CT证实有椎间盘突出,无椎管及侧隐窝狭窄存在.

    作者:王洁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电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的适应症

    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APLD技术(即电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是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限手术,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比较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病人欢迎.但其治疗效果乃至这种技术的适应症仍存有争议.我院自1994年以来开展该技术共45例,下面就此对其适应症的选择谈些体会.

    作者:林佳俊;宋建榕;陈奋勇;李卫峰;李建东;王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经皮椎间盘切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

    国内文献多数认为应用经皮切除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把腰突症并有椎管及侧隐窝狭窄者列为手术禁忌症.本文应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突症并腰椎管狭窄,也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余庆阳;曹俊寿;刘锦;李线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

    我院应用中药熏洗法治疗跟痛症128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8例中男48例,女80例;年龄20~81岁;病程3月~12年;单足跟痛78人,左足35例,右足43例,双足跟痛50人,共178足;拍片有跟骨刺的71人101足.临床表现:(1)无急性外伤史,绝大多数无静止痛,少数病人有灼性痛,其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一般起病缓慢,逐渐加重;(2)晨起下床或久坐起立时足跟不敢着地,缓慢跛行后好转,但负重较多,痛又复明显,久之需扶拐方能行走;(3)局部无红肿,在足跟底或跟骨内侧结节处有一局限性压痛点,有时可触及皮下的脂肪纤维束;(4)X线片示骨刺可有可无;(5)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段永壮;刘西乾;杨素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