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铁剥夺对 DNR诱导 K562细胞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多药耐药基因 1, P-糖蛋白, 铁剥夺, K562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铁剥夺对柔红霉素( DNR)诱导多药耐药基因 MDR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柔红霉素单用或联合应用去铁胺( DFO)或三氯化铁( FeCl3)为处理因素作用于人红白血病细胞株 K562,应用 RT-PCR法、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 K562细胞多药耐药基因信使核糖核酸( MDR1mRNA)和 P-糖蛋白( Pgp)表达的情况.结果 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柔红霉素( 1 μ mol/L)作用 24 h可使 MDR1/Pgp表达增加( P<0.05);②与单用 DNR组相比, DFO可显著抑制柔红霉素诱导的 MDR1/Pgp的表达,而 FeCl3的作用相反( P<0.05).结论柔红霉素短期作用可诱导 MDR1表达,提示化疗药本身的诱导作用在肿瘤多药耐药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铁剥夺可减少柔红霉素诱导的 MDR1/Pgp表达,而 FeCl3的作用相反,提示铁剥夺有可能成为阻止或降低白血病化疗耐药的新的措施之一,而白血病化疗患者补铁应慎重.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紫癜性肾炎的免疫学机制探讨

    紫癜性肾炎( HSPN)的发病涉及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的形成以及多种细胞功能的异常,在这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中,淋巴细胞的异常无疑是中心环节.自 1981年雷公藤应用于肾脏病临床 [1]以来,国内外在用其治疗 HSPN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足月剖宫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 tory distress syndrom, ARDS)是新生儿期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国外报道达 60%.过去认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仅发生于早产儿, 90年代后,人们发现足月新生儿也可发生,尤其是没有试产的选择性剖宫产儿,而且有相似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人们将其命名为 ARDS.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 ARDS发生率逐渐升高 [1],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对我院符合 ARDS诊断标准的足月剖宫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黔、滇、桂三省结合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儿乙型脑炎和 Colti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初步研究

    义市地处黔、滇、桂三省结合部,是汉族、布依族、苗族、回族、彝族、水族、壮族集中居住地,是儿童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区,但病原学的诊断和研究尚未开展.为此我们收集了 2000年 1月~ 2002年 12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 CSF),用免疫学方法进行了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和 Colti V-IgM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流行性喘憋性肺炎又称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是我国独特的流行性肺炎.于 1977年 7月在北京召开的疾病防治座谈会上定名,简称流喘肺炎.20世纪 70年代初期,此病在我国华东、华南的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及广西等六省、市、自治区流行,总发病数达十万以上.80年代中期和 90年代初分别于山西运城、北京郊县、河北农村和天津郊县发生了本病的暴发流行 [1~ 3].近的一次是 1999年 11月~ 2001年 1月发生在河南省汝阳县的流行 [5, 16, 18].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宫内感染与脑瘫

    脑性瘫痪(脑瘫)是较常见的小儿运动致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是继脊髓灰质炎控制之后儿童面临的又一严重致残性疾病,成为新的临床、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对于脑瘫的病因,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认为脑瘫病因是多因素的,主要研究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早产、低体重、窒息.但免疫学机制在脑瘫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已成为当今脑瘫病因研究的热点 [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肾上腺能β2受体激动剂对婴幼儿反复喘息疗效评价

    喘息是婴儿常见的一个症状,婴儿喘息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上下呼吸道的病毒感染、遗传性过敏症,后者通常与哮喘有关.母亲孕期吸烟可导致婴儿罹患阻塞性肺病和先天性小气道病.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病毒检测分析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我国小儿各类疾病中占首位 [1].其病原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由于病原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因而检测病原可作出正确诊断,对合理用药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对 2002年 6月~ 2004年 3月间因呼吸道感染住我院的 249例患儿进行了呼吸道病毒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新生儿颅内病变的 B超、CT和 MRI影像诊断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静脉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静脉免疫球蛋白( IVIG)对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 IVIG对新 生儿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分离培养后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 FITC-dextran)孵育,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的 FITC-dextran阳性细胞比率和相对荧光密度.结果加入 IVIG处理培养的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 FITC-dextran阳性细胞比率和相对荧光密度均明显降低,但是新生儿脐带血降低更明显.结论 IVIG可以明显抑制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此种抑制作用可能与 IVIG抑制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某些受体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超微剂量肝素、布洛芬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辅助治疗及疗效观察

    重症肺炎仍是小婴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临床对此类疾病的抗感染治疗比较重视,但由此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某些炎症失控,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而致死亡者亦不在少数,因此,探讨抗感染措施及其辅助治疗十分必要.我科于 1999年 11月~ 2001年 11月应用超微剂量肝素、美林(布洛芬混悬液)辅助治疗 40例重症肺炎,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综合表现与治疗

    婴幼儿轮状病毒( RV)感染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的秋季和初冬季节,主要引起腹泻,但也有部分患儿发生肠道外其他系统感染.现将我院 2002年 8月至 2004年 1月在儿科病房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住院婴幼儿进行粪病原体检测、血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的统计,总结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综合表现和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3例疗效分析

    目前国外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治疗进展较快,缓解率( CR)已达 95%以上, 5年以上无事故生存率( EFS)达 70%~ 80%.我国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于 1998年在山东荣城召开的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期间,制定了一套符合国情的小儿血液病诊疗方案 [1].我院按此方案治疗 53例小儿 ALL,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神经干细胞分化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存在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 NSC),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的能力,一旦遇到损伤,受损的神经细胞将永久丧失,不可能再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RANTES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对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调节正常 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 RANTES)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 44例正常儿童、 44例哮喘患儿血清中及 45例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体外培养上清中 RANTES的含量,同时对 45例哮喘患儿 DNA样本进行 RANTES基因型确定.结果哮喘患儿血清中 RANTES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儿童( P<0.01).未发现 RANTES-403( G/A)、-28( C/G)两位点的不同基因型显著影响哮喘患儿血清 RANTES蛋白的水平( P>0.05),但两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哮喘患儿,其 PBMC分泌的 RANTES水平有所不同:-403GA及-403 AA基因型个体低于-403 GG纯合型( P=0.06),-28CG杂合型个体低于 CC纯合型( P<0.05).结论趋化因子 RANTES在哮喘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RANTES基因启动子区单核甘酸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其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蛋白的表达,终影响哮喘的发病过程和严重程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哌甲酯、匹莫林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中枢神精兴奋剂(兴奋剂)及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的效果.方法分别用兴奋剂哌甲酯、匹莫林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96例男性 ADHD患儿共 6周,比较 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服药后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哌甲酯组和联合组的疗效优于匹莫林组;哌甲酯组作用维持时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联合用哌甲酯和匹莫林治疗 ADHD患儿,提高了疗效,也延长了作用时间,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是单药治疗不理想时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儿童哮喘基因的研究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也是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儿童健康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对哮喘基因的研究日渐深入,目前公认哮喘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多因子、多基因遗传病.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IL-4R基因 Q576R多态性与哈尔滨地区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 IL-4R基因 Q576R多态性与哈尔滨地区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提取 82例哮喘儿童和 59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 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型,应用 SAS软件对结果进行χ 2分析.结果哮喘组与对照组 3种基因型( QQ、 QR、 RR)在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 P>0.05);变异型 R等位基因频率:哮喘组为 16.46%,对照组为 13.5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IL-4R基因 Q576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哈尔滨地区儿童哮喘发生无直接相关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C反应蛋白( CRP)在急性感染和组织损伤等炎症时,在炎症后 6~ 8 h即开始上升, 36~ 50 h达到高峰 [1].近年来对于 CRP在急性细菌感染和急性炎症时的意义研究颇多,而对于 CRP及儿科门急诊长期以来作为细菌感染判定指标的外周血白细胞( 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GR%)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测定的价值国内少有报道.为此,我们对 35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此方面做了前瞻性的研究,旨在探讨三者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哮喘儿童 PBMC培养上清中 IL-13变化及其与嗜酸细胞计数、IgE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白介素 13( IL-13)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细胞( EOS)、 IgE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 32例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 IL-13水平,其中 20例测定了恢复期 PBMC培养上清中 IL-13水平, 20例正常儿童 PBMC培养上清 IL-13作对照,同时检测外周血 EOS及血清 IgE.结果哮喘儿童在急性期和恢复期 PBMC培养上清中 IL-1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IL-13水平变化与 EOS、 IgE呈显著正相关( r=0.7498, 0.9218, P均 <0.001).结论 IL-13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在嗜酸细胞激活、活化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 IgE分泌、合成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减少 IL-13生成的治疗对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附 20例报告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便血和肾小球肾炎,病理为广泛的破裂性小血管炎,对患儿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尤其是过敏性紫癜肾炎( Henoch-Sch 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部分可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1, 2].现对我科 2000年 1月至 2005年 4月收治的 20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的 HSPN临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