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云;李琼兰
目的 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心内科护理干预,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以及心理状态予以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对照组单纯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0% (P <0.01).结论 采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
作者:刘萍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妇产科临床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来医院进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产妇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妇的手术指征和手术具体情况.结果 45例产妇中25例胎盘因素、13例出现宫缩乏力、4例出现子宫破裂、3例凝血功能障碍,可见胎盘原因和宫缩乏力是妇产科临床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重要原因.结论 急症子宫切除术一方面能够提升分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方面能确保新生儿和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嘉锌;袁亚敏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分析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腹泻持续时间以及大便次数等.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90.00%,高于对照组的20.00%、60.00% (P <0.01);观察组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减少大便次数,使患儿的全身症状获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蔡春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7年1~12月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 447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25株,阳性检出率为5.1%.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82株占36.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株占13.8%、肺炎克雷伯菌17株占7.6%、铜绿假单胞菌10株占4.4%.葡萄球菌中,未检出耐利奈唑胺、奎奴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的菌株;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 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廖蕴惠;赵军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在老年全麻腹腔手术后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全麻腹腔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低于对照组的50.0% (P<0.01);观察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在老年全麻腹腔手术后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丽荣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总结术中尖吻蝮蛇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配合.方法 医院收治1例50岁女性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按医嘱给予静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2U+灭菌注射用水2ml,10 min后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抗过敏、抗休克等急救治疗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过敏症状逐渐消失,手术继续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快速有效进行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胜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对梅毒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为阳性而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试验(TRUST)为阴性的复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的使用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197例CLIA为阳性而TRUST为阴性的标本,同时应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复查,并且对TPPA阴性患者进行6~18个月随访.结果 TPPA复查阴性69例,64例随访为转阴,CLIA的S/CO表现为阴性组<弱阳性组<阳性组(P<0.05),10岁以下儿童分别占阴性组、弱阳性组和阳性组的比例为:20.29%、0.05%和0.02%.ELISA复查71例为阴性,CLIA的S/CO表现为阴性组<阳性组(P<0.05),10岁以下儿童分别占阴性组和阳性组的比例为:21.13%和0.02%.结论 CLIA检测梅毒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尤其对于低S/CO值以及10以下儿童应予重视.
作者:戴淑惠;洪国粦;练明建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沿腹腔镜穿刺通道浸润麻醉降低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于术中胆囊切除后,抽取0.5%罗哌卡因50 ml,彩色超声引导下,沿腹腔镜通道周围多点注射.对照组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哌替啶使用率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24h时间点比较,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4h内哌替啶使用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用罗哌卡因沿腹腔镜穿刺通道浸润麻醉,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滨;祝祺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结合药学服务和临床实践,回顾分析医院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规范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结论 加强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工作态度,对监测和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有重大意义.
作者:朱小凤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产科联合ICU救治危重孕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医院ICU接受救治的64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按产妇救治是否联合产科救治技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2组危重孕产妇人住ICU时间、治愈后出院及基本好转后转科几率、院内病死率、子宫切除率等预后情况,分析2组危重孕产妇病因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愈出院或者基本好转后转科率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危重孕产妇病因皆以产科因素为主,观察组产科因素占比81.25%,对照组产科因素占比75.00% (P >0.05).结论 产科联合ICU技术对危重孕产妇实施抢救,能够改善危重孕产妇临床预后,提高孕产妇存活率和存活质量,因此该救治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少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在机体内部,人体每天都会有大量的DNA损伤,这些损伤会对基因组复制以及转录造成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胞内的DNA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其化学结构或者是编码特性出现异常,造成了DNA的损伤.这种损伤若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就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机体正常情况下是具备修复这类损伤能力的,一方面,可以利用损伤恢复机制,主要是将损伤问题直接转移,确保DNA碱基配对依旧符合标准;另一方面,主要是利用切除或者分离修复,切除损坏的DNA片段,及时进行DNA片段合成,从而有效替代损坏的DNA,一般这种修复利用的是酶系统,能共同构建有效的保护机制,维护遗传信息稳定性的同时,保证遗传物质得以保护和留存.
作者:林美凤;吴丽贤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复方黄芩片治疗胃火上炎型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火上炎型牙周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复方黄芩片治疗,治疗2周后测量与比较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并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与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及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黄芩片治疗胃火上炎型牙周炎疾病疗效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牙周袋深度及牙龈指数,有效缓解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利;曹长红;杨九菊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血液检测新模式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5 000份,使用1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清检测方法检测抗-HIV,抗—丙型肝炎和HBsAg;两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对抗-TP进行检测.其中4 940例抗-TP阴性和ALT正常的献血者标本实施NAT筛检.分析比较NAT结果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5 000份血液样本当中,共检测出HBsAg阳性12份(0.24%);其中样本合并抗-TP未实施NAT检测1份,抗-HCV阳性2份(0.04%);抗-HIV阳性3份(0.06%);NAT阳性16份(0.32%).结论 采用血液检测新模式,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与NAT检测技术能够相互补充,显著提升血液安全性.
作者:曾德成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四联法用于胃溃疡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四联法,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四联法.比较2组胃溃疡治疗效果;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时间、胃溃疡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胃蛋白酶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 (P <0.05);干预后,除对照组的IL-6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干预前后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时间、胃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泮托拉唑四联法用于胃溃疡治疗的可行性高,加速症状消失和溃疡愈合,改善炎性因子和胃蛋白酶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波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GERDQ评分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就诊于医院的疑似GERC患者进行高分辨食管测压、24 hpH、阻抗监测及GERDQ评分,确诊的GERC患者44例,分为GERDQ+组及GERDQ-组,比较2组间性别、年龄、反流特点.结果 GERDQ+组27例(61.4%),GERDQ评分(10.19±2.30)分.GERDQ-组17例(30.9%),GERDQ评分(6.00 ±0.94)分.GERDQ+组年龄(56.04±11.53)岁大于GERDQ-组(46.06±14.06)岁(P<0.05).GERCQ+组酸反流次数多于GERDQ-组,气体反流次数少于GERDQ-组(P<0.05).弱酸、非酸、液体、混合、近端反流次数与GERDQ-相仿,但GERDQ-组弱酸及混合反流次数多于GERDQ+组.结论 GERDQ不适用于GERC诊断,容易造成漏诊.酸反流程度较重的患者易出现GERDQ阳性,气体反流为主的患者易造成GERDQ阴性.
作者:曾艳凌;林晗;黄胡萍;林志辉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单药组应用尿激酶治疗,联合组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观察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单药组的73.9% (P <0.05);治疗后,2组LVESD数值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单药组(P<0.01或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7%,低于单药组的23.9% (P <0.05).结论 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进良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比较不同微创术式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7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组(LC+ LCBDE组)30例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ERCP/EST+ LC组)41例.观察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胰腺炎、炎性反应及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LC+ LCBDE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ERCP/EST+ LC组(P<0.01);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 +LCBDE组患者术后无并发胰腺炎几率低于ERCP/EST+ LC组(P<0.01);LC+ LCBDE组术后炎性反应发生控制率为50.0%,高于ERCP/EST+ LC组的4.88% (P <0.01);2组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肝损伤风险未增加,且更为经济,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海宾;聂锦山;顾强;徐小慧;汪意清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相关并发症和预防对策.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4月医院未实施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相关并发症预防对策时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为对照组,2016年5月-2017年6月医院已实施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相关并发症预防对策时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为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结论 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相关并发症预防对策呈现出良好效果.
作者:吴清国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辅治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基础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及长持续时间、治疗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及长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好(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 (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1).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事件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慧;蒋军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LVESD与LVED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春锦;游哲斌;魏硕;何玲玲;郭大林;周密 刊期: 2018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