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频脑电图在儿童偏头痛与头痛性癫癎鉴别中临床价值

李光乾;林忠东;胡鸿文

关键词:视频脑电图, 儿童偏头痛, 抗癫癎, 鉴别, 经颅超声多普勒, 发作性头痛, 药物治疗, 诊断, 临床检查, 结果分析, 神经科, 诊治, 眩晕, 误诊, 随访, 描记, 门诊, 患儿, 国内
摘要:儿童偏头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作性头痛或眩晕易被误诊为癫癎.近年来国内有关头痛性癫癎的报道越来越多[1].为此,我们自1999年以来,对来我院神经科门诊诊治的、由外院诊断为头痛性癫癎并已进行抗癫癎药物治疗的36例患儿,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临床检查和视频脑电图(V-EEG)、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描记,予以诊断、治疗并进行随访,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小儿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数量变化规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将34例脾切除患儿按原发病分为外伤切脾及脾功能亢进切脾两组,测量术后血小板峰值及其稳定值并分别与术前测定值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外伤切脾组术后血小板峰值及其稳定值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脾功能亢进切脾组术后血小板峰值及其稳定值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各种原因所致脾切除术后患儿血循环中血小板数量均明显升高.术后监测患儿血小板可以了解其变化规律,必要时进行治疗对预防术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至关重要.

    作者:王政;刘贵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母乳喂养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母亲所生的婴儿是乙型肝炎的高危易感者,母乳喂养在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已争论多年.

    作者:王建设;朱启鎔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神经传导功能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相关性

    近年来有关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神经电生理检查在GBS的诊断与分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润英;肖吉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麻疹病毒抗原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咽拭子麻疹病毒抗原对儿童麻疹病毒(M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怀疑麻疹的患儿,进行咽试子IFA麻疹病毒抗原检测及血清ELISA法MV-IgM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对部分患儿短期随访,分析IF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诊断为典型麻疹55例,不典型麻疹17例,其他出疹性疾病6例.典型麻疹组IFA、ELIS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58%;不典型麻疹组为100%、59%;非麻疹组阴性检出率为100%.IFA的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100%.结论IFA咽拭子MV抗原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作者:狄军波;陈益平;陈小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规范脑电图临床应用 提高小儿癫癎诊断水平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既往较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就诊数量及占门诊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其中癫癎病例约占半数,该领域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脑电图是癫癎诊断与鉴别诊断重要的辅助检查,其对癫癎的确定诊断、判断发作或综合征类型、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秦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吸入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吸入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分1~2周的筛选期和6周的治疗期,以各疗效指标对40例中、重度哮喘儿童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PEFam、PEFpm、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沙丁胺醇气雾剂的使用揿数、对疗效的自我评价及医师的综合评价等疗效指标在治疗的第1周即均为有显著改善,并且在以后的治疗中得到持续改善.结论该干粉剂治疗中、重度哮喘疗效显著,既能抗炎又能扩张支气管,明显改善肺功能,减少了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量.

    作者:李昌崇;叶乐平;蔡晓红;张海邻;李绍波;李迎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氯硝西潘对癫癎患儿脑电活动影响的定量药物脑电图研究

    目的了解氯硝西潘对脑电背景活动、癎样放电的影响,及其与氯硝西潘血清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的方法,对癫癎患儿一次性静脉注射氯硝西潘,观察给药前后血浓液、脑电图各频段功率百分比及癎样放电的变化.结果静脉注射氯硝西潘后,脑电图θ频段功率百分比显著下降;β频段功率百分比显著增加;癎样放电数量明显减少;所有导联的θ、β频段功率百分比变化与氯硝西潘血浓度的变化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氯硝西潘的QPEEG效应较其血清动力学效应更具有临床及药理学意义.

    作者:王爽;秦炯;刘晓燕;王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脑生长发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为一种单链多肽,具有广泛的生物调节作用,参与多种生理功能:介导生长激素的促生长和胰岛素样的促合成代谢作用,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影响胚胎、胎儿的生长发育.近年有关IGF-1与脑生长发育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就IGF-1的生理特性和对脑生长发育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陈健;江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纠正性大动脉转位病理解剖类型分析

    目的总结16年来收治的73例纠正性大动脉转位(C-TGA)的临床资料,就其解剖类型、合并的心内畸形种类作一分析.方法根据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导管造影检查结果及心脏手术时直视下所见,判断C-TGA的解剖类型及合并的心内结构畸形.结果73例患儿中心房正位{S.L.L.}62例,心房反位{I.D.D.}11例;合并其他心内结构畸形72例(99%),其中室隔完整型8例(11%),伴有室间隔缺损(VSD)型64例(89%).室隔完整的C-TGA多合并的畸形为三尖瓣形态和功能异常,而C-TGA/VSD常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73例患儿中术前发生心律失常13例,30例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9例(63%),其中Ⅲ°A-VB 13例,6例在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余7例安装永久性起搏器.结论C-TGA常见的解剖类型是{S.L.L.}型,解剖右心室的三尖瓣功能异常和肺动脉狭窄或闭锁是为多见的并发畸形.

    作者:黄美蓉;陈树宝;高伟;李奋;杨健萍;李筠;余志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9例分析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既有潜在生命危险但又可治愈的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染性皮肤病[1].1999年4月~2003年10月我们曾诊治本综合征20余例,现将资料记录完整的19例进行系统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6例临床与生化分析

    目的探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生化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就诊年龄2~16岁.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皮肤黄色瘤,血清总胆固醇6.38~18.53 mmol/L,LDLC4.71~16.35 mmol/L,甘油三酯浓度正常.4例心电图ST-T段下降.2例分别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和眼底动脉硬化.例5及其父母接受了LDL-R基因分析,证实例5及其父亲4A外显子444位碱基存在杂合突变(T→A).经低胆固醇饮食和降脂药物治疗,5例患儿血脂逐渐下降,全身情况改善.结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严重损害患儿心血管系统和皮肤,通过低胆固醇饮食和降脂药物治疗可有效地改善预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作者:杨艳玲;赵卫红;钱宁;宋金青;戚豫;秦炯;李万镇;吴希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脑电图判断中注意事项

    小儿时期脑电图(EEG)随年龄不断成熟变化,许多与该年龄期相应的正常脑电图图形在成人可能被视为异常.下面例举的几种易被误判为异常的小儿正常图像,应予注意.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神经学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青岛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了解青岛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我们于1999、2000年4~6月对青岛市1 365名3~4岁组儿童进行了有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盖志敏;吴红;于双玉;马晓红;贾慧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一代儿科宗师诸福棠教授

    著名儿科学家、医学教育的一代宗师诸福棠教授是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曾担任北京儿童医院的首任院长直至1981年,后改任名誉院长.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变化临床研究

    多年来已认识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一氧化氮(NO)是几种有希望成为气道炎症标志物的物质之一[1-3].检测呼出气NO需要精密昂贵的仪器设备,作者拟用血清NO、一氧化氮合酶(NOS)检测替代呼出气NO检测,以便于普遍推广,并为临床哮喘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温志红;谢庆龄;唐国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关于脑电图报告结论及异常脑电图常用结论性用语的建议

    关于脑电图报告中相关结论的书写建议一份脑电图报告除标明必要的记录参数外,必须包括脑电图的主要发现和结论两部分.对结论的书写,力求用词简练,表达客观准确.一般包括: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神经学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静注丙种球蛋白时自然杀伤细胞动态观察

    为探索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小儿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以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其的影响,自2000年1月~2002年3月对收住我院的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NK细胞百分数检测,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春平;邸顺祥;路风;朱庆龄;肖琼;李金颖;徐志英;李健;王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葡萄糖转运蛋白1缺陷综合征

    葡萄糖转运蛋白1缺陷综合征(Glut-1 DS),亦称De Vivo病,于1991年首先由De Vivo等[1]所描述,这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影响血脑屏障功能的遗传性疾病.该病发病年龄小,对生长发育影响严重,抗癫癎药物治疗无效,而生酮饮食治疗有效.Glut-1DS在国内尚未被认识,漏诊的可能性很大.因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及时控制症状,改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孙若鹏;雷革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以肝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病,过量的铜常沉积在肝、基底核、肾、角膜后弹力层等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症状.

    作者:叶盛;水泉祥;赵明飞;方洁;顾海红;周晖;龚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应用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死亡[1~3],故及时准确的诊断极为重要.我们总结4年来我院应用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经验和研究结果,以探讨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少华;钟福兴;刘少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