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勉;王秀花;李秀琴;张红雨;高海青
目的:观察LDE-ACM复合物对裸鼠胃癌SGC-7901、NKM-45细胞株皮下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了解LDE作为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SephadexG-50层析以及超声法制备LDE和LDE-ACM复合物,建立裸鼠胃癌皮下移植肿瘤模型,观察LDE-ACM对移植肿瘤的抑制用.结果:LDE-ACM复合物可明显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与其他实验对照组比较,LDE-ACM组的瘤重明显减轻,抑瘤率明显增高,而外周白细胞计数无明显降低.结论:LDE-ACM复合物有较强的抑制肿瘤效应且副作用明显减轻;LDE作为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是可行的.
作者:沈恩允;康鲁东;姜安丽;赵春华;毕文祥;李静;徐松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浓度H2O2作用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与细胞凋亡,以及普罗布考抗凋亡作用与细胞内GSH变化的关系.结果:①2mmol/LH2O2使细胞内GSHc含量下降至0.67μmol/L(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45.70%).②普罗布考加H2O22rnmol/L共同处理后细胞内GSHc含量明显增加(3.53μmol/L),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21.59%).结论:2mmol/L H2O2使细胞内GSHc含量显著下降,VSMC大量凋亡.普罗布考通过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降低细胞内GSH消耗,抑制H2O2诱导VSMC凋亡.
作者:盛林;潘其兴;刘亚军;于爱琴;马玉林;杨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流行动态的分型特征.方法:在疾病空间相关-自相关假设下,构造疾病空间分布变异函数模型,应用变异函数计算HFRS的空间分维D值.结果:临沂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空间分布存在分形特性,分维D值在时空维上的变化反映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类型的演化过程和流行规律.结论:分形理论可以定量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时空异质性特点,并能解释其疫区类型演化过程和流行特征.
作者:张玉军;薛付忠;贾红英;陈桂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2DPC、3DPC、2DTOF、3DTOF技术在门-肝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效果.方法:对20例正常人门静脉、肝静脉行4种MRA技术检查,评价背景、血管信号强度及血管-背景信号强度比,观察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PC法背景信号强度明显低于TOF法,而血管信号强度和血管-背景信号强度比高于TOF法(P<0.001).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分支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达3级者,3DPC法均为85%,明显优于其它技术.肝右、中、左静脉显示达3级者,2DTOF法分别为55%、35%和20%,明显优于其它技术.结论:3DPC法适用于门静脉MRA成像,而2DTOF法适用于肝静脉MRA成像.
作者:陶慕圣;毕永民;孟祥水;丛培新;郑金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93年11月~2001年4月收治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病患者61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1例,男39例,女22例,1~50岁,平均24.8岁.狭窄为主38例,关闭不全为主7例,狭窄合并不全16例.5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均为关闭不全患者.3例合并瓦氏窦瘤,其中1例破入右心室,1例破入室间隔.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术前心电图均示电轴左偏,左室肥厚、劳累.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者49例,行食道超声检查者31例.
作者:张供;杨长勇;李守先;宋毅;庞昕焱;巩性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例1女,9岁.因间断性发热伴四肢关节肿痛1年半第2次入院.查体:T38.5℃,面颊部可见圆形充血性皮疹.双腕近指关节梭形肿胀畸形,压痛,双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伴有晨僵(>1h),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Hb90g/L,WBC4.5×109/L;ESR124mm/h;RF(+);血IgG22.7g/L,C30.54g/L,C4O.1g/L,ANAL:100,抗Sm(+),ds-DNA(-),BUN,Cr正常.双手X线检查:近指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轻度狭窄,骨质疏松.肾活检病理诊断:狼疮性肾炎(LN)Ⅳ型呈弥漫增殖.先后给予奈普生、强的松口服,结合病理给予环磷酰胺每次8~12mg/kg冲击治疗2疗程,住院36d体温正常,关节肿痛消失,尿蛋白由(+++)减为(+),好转出院.
作者:孙书珍;宋嘉;汪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ras、p53、p16与nm23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卵巢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ras、p53、nm23基因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较交界性肿瘤中及良性肿瘤中高(P<0.05),而p16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较交界性肿瘤中及良性肿瘤中低(P<0.05).结论:癌基因及PCNA的表达产物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且可用于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友忠;孔北华;江森;刘文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获得有活性的分泌型重组Endostatin.方法:一步法抽提胎肝总RNA,RT-PCR扩增endostatin全基因.用T-A克隆技术构建克隆载体;双酶切回收550bp的endostatin基因,亚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分别以PCR、酶切及测序鉴定.电转化法将线形化的重组表达DNA转导入GS¨5感受态细胞,SDS-PAGE电泳筛选阳性重组子,G25及Heprin亲和层析柱初步纯化重组蛋白.MTT法测定重组endosatatin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RT-PCR获得550bp的特异扩增条带,T-A克隆后,PCR挑选阳性重组子,测序证实序列正确;亚克隆后的表达载体,PCR可得550bp的特异条带,EcoRI、Not I双酶切获得550bp和3kb的条带,与预期一致,DNA测序证明核苷酸序列100%正确.SDSPAGE证实重组菌较空白有一明显条带,Heparin亲和层析后,1mol/INaCl洗脱的蛋白峰在体外可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结论:在毕赤酵母菌中成功地获得了分泌表达的活性endostatin蛋白.
作者:马春红;孙汶生;李欣;张利宁;王晓燕;宋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考察低分子肝素(LMWH)溶液及乳剂在麻醉大鼠胃肠道的吸收情况以及磷脂对LMWH的促吸收作用.方法:在体大鼠胃中给药、小肠及小肠各肠段循环液给药,一定时间后测定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及循环液中药量的变化,以反映药物的吸收情况.结果:LMWH在体小肠和十二指肠循环溶液及乳剂循环一定时间后,药量显著减少,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结论:LMWH在胃中无明显吸收,部分被破坏;在小肠中吸收,十二指肠吸收好.磷脂乳剂对LMWH有一定的保护和促吸收作用.
作者:臧恒昌;翟光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肺水肿不同湿化剂吸氧疗效的动物实验,筛选一种合适的湿化剂.方法:复制急性肺水肿的动物模型,给予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丁醇湿化吸氧,观察吸氧前后PaO2变化及支气管肺泡灌注液(BALF)中SOD及血浆NO变化情况.结果:各组PaO2在吸氧后明显增高,尤以15%、25%乙醇组增高显著(P均<0.01),肺系数显著低于未吸氧组(P<0.01);15%乙醇组BALF中SOD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血浆NO在吸氧后亦明显升高,但与其它各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低浓度乙醇(15%~25%)为佳湿化剂浓度,丁醇不适合作湿化剂;②不同湿化剂对肺水肿吸氧疗效的影响除与其消泡作用有关外,尚与水肿液成份及其它因素有关.
作者:刘美云;李爱玲;王克芳;袁中瑞;胡维诚;郑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新建一株人肝癌细胞系,为肝癌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模型.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并按细胞系建立标准检测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结果:细胞维持培养15个月,传代100代,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具有恶性细胞的特征,45代细胞的倍增时间为21.3h,细胞能在软琼脂上生长,形成集落,染色体众数60~67条,主干系为亚三倍体.1q(i)和t(6,11)为其标记染色体,细胞对刀豆球蛋白有凝集反应,5×106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肿瘤呈进行性生长.结论:该细胞系符合建系标准,是一株新建的肝癌细胞系.
作者:刘军;王占民;刘博;吴小鹏;高英茂;刘春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194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血糖、尿素氮、肌酐等.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氮酸浓度.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132例计算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采用SAS软件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正常对照组则明显低于冠心病组;而心绞痛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无显著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6,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了其它常见影响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促使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因素;随着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罹患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作者:李秀昌;胡燕燕;张运;李继福;李华;傅善基;陈玉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等位基因HLA-DQA1及DQB1在国人Graves′病(graves′disease,G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汉族GD患者103例及正常人100例.采用PCR-SSP方法,检验HLA-DQA1.0501、DQB1.0201及DQB1.0303的出现频率.结果:HLA-DQA1.0501及DQB10201 GD组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02,RR=0.38及P=0.001,RR=0.27),DQB1.0303 GD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189 RR=0.64).研究提示DQA1.0501、DQB1.0201为中国汉族人群GD的保护因素.以上3种基因在不同性别GD患者之间均未见差异.结论:HLA-DQ与国人GD的发病有关.GD患者DQA1.0501及DQB1.0201出现频率减少.
作者:蒋玲;董建军;张晓黎;矫杰;赖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对硬脊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明胶海绵置于狗的硬脊膜后,按不同时间取出,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并与硬脊膜的裸露部位进行比较.结果:明胶海绵能引起严重的硬脊膜粘连,对椎管内容物有不良作用.结论:明胶海绵可导致广泛的纤维瘢痕,应尽量避免用于椎管内手术.
作者:宫良泰;许复郁;戴国锋;刘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成人上下领基骨前后关系8项指标正常值,并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8项指标:ANB、AB/NPg、AXB/FH、AF-BF、AB/PP、Wits、FABA、APDI.方法:选用符合Andrews正常中国成人80例,男女各40例,计算各指标的正常值及相关系数.结果:8项指标呈高度相关性,但因其参考平面或参考点不同,不同指标有其特定的含义.结论:8项指标的正常值可作为评价中国成人上下领骨矢状位置关系的参考值,临床上应依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指标.
作者:刘东旭;王春玲;张韶丽;张晓艳;咸红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对正常成人及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小板流变性进行半定量分析.方法:将200例正常成人按年龄分为5组,对其红细胞流动性、聚集性、变形性及血小板聚集性4项指标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对3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正常成人各年龄组间及男女之间红细胞、血小板流动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从形态学对细胞流变性进行半定量分析,方法可行,直观、快速;恶性肿瘤患者末梢微循环较正常人发生了明显障碍.
作者:臧益秀;田斌;刘宗印;姜莉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目前多采用药物及激光治疗,早期提高视力效果欠佳.我院采用高压氧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RVO 24例24只眼,均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无高压氧(HBO)禁忌证.男16例,女8例,18~80岁.右眼10例,左眼14例.发病后就诊时间1~8个月.淤滞型5例,出血型19例,其中中央枝阻塞6例,颞上枝阻塞8例,颞下枝阻塞5例.
作者:王蓉;王慧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拔管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33例单纯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心脏病变患儿,以异丙酚2.5~3mg/kg诱导,芬太尼5μg/kg、潘库溴铵0.1mg/kg完成气管插管.异丙酚4mg/(kg.h)静滴并低浓度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拔管指征:意识完全清醒,血流动力学稳定,肌力恢复良好,自主呼吸平稳,血气基本正常.结果:术终1h内拔管10例(30%),1~2h内拔管15例(45%),余3h内拔管.患儿苏醒期平稳无烦躁,拔管后安静无复睡.结论:异丙酚作为主要麻醉药适于心功能较好、单纯性心脏病变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并能早期拔管.
作者:陈颖;侯跃东;刘德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颈静脉球瘤起源于颈静脉球化学感受器的血管性肿瘤,临床少见.我科1992-1998年收治5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5例中女3例,男2例,37~54岁,右侧4例,左侧1例.病程1~8年,均为缓慢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确诊,2例术前病理报告为肉芽组织.Fisch分型:A型1例、B型1例、C型2例、D型1例.症状表现为:耳鸣3例,呈搏动性,与脉搏基本一致;耳出血3例,挖耳后不易止血;耳闷胀感2例,进食呛咳1例.患侧面颊部及眼睑抽动、面肌痉挛3例,均于就诊前1-4个月出现面神经麻痹;但均无血压升高等内分泌症状;检查见患例外耳道内红色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5例均有听力减退,经螺旋CT常规水平横断位扫描,2例加垂直冠状位扫描,其中1例传导性耳聋者,CT示外耳道及鼓室内软组织肿块,压迫周围骨质吸收破坏,临床以搏动性耳鸣及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经全麻乳突根治术将肿瘤切除.
作者:丁寿玲;蔡晓岚;刘洪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院1993~1998年共收治肺癌172例,证实有心包积液18例,男12例,女6例;31~40岁2例,51~60岁11例,70岁以上5例.临床表现:阵发性咳嗽,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心悸,心前区疼痛,心包填塞征,心率大于100次/min等.X线胸片:心影明显增大呈烧瓶状12例,心影向两侧扩大2例.病理类型:腺癌11例,鳞癌和未分化癌各3例,未定型癌4例.本组有16例广泛血行性及淋巴道转移.全身化疗及放疗者8例,仅化疗者6例,仅放疗者2例,2例未接受放疗及化疗.
作者:彭立明;费秀;牟旭日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