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47例临床分析

贺金安;高文婕;李新平

关键词:新生儿, 胃肠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 患儿
摘要:为探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对 47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进行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 66例分析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常见疾病,在婴幼儿中发生率高.为了解本地区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现将我院 1999年 1月至 2000年 12月经细菌培养确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的 66例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华春珍;董关萍;尚世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出血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窒息新生儿 89例心肌酶谱变化分析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可引起肾脏、中枢神经、心血管、胃肠道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其中以心脏受累较常见,为了对窒息儿心肌损害作出诊断,我们对 119例新生儿作了血清谷草转氨酶( GO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 C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测定,并作心电图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47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对 47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进行分析.

    作者:贺金安;高文婕;李新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婴幼儿脚气病 86例临床分析

    自 1997年 7月至 2002年 1月共收治 86例婴幼儿维生素 B1缺乏症患儿,其中男 46例,女 40例; 2~ 6个月 44例( 51.2%),~ 12个月 31例( 36.0%),~ 2岁 11例( 12.8%).

    作者:程亭秀;朱黎;刘美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几种特殊起病的川崎病临床分析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可依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呈现一些特殊的起病形式,现将我院收治的几种特殊起病的川崎病总结如下.

    作者:李玉梅;徐乃军;王晓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肺出血193例诊治探讨

    为了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治线索,回顾性分析 193例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 3组:甲组 162例 (尸检证实,根据口鼻腔无或有流血又分Ⅰ组 68例,Ⅱ组 94例 ),乙组 16例应用呼吸机治疗,丙组为改进治疗措施后的 15例.诊断及结果判断标准根据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插管吸出血性液体及胸片表现.治疗予气管内滴入 1: 10000肾上腺素或立止血.呼吸机参数平均为 I/E 1∶ 1.2, FiO2 0.8± 0.2, PIP 23.5± 5.2 cmH2O, PEEP4.1± 0.6 cmH2O,RR 55.2± 10.5次 /分,流量 8L/分.结果青紫、体温不升、惊厥、神志不清Ⅰ组高于Ⅱ组,而黄疸、心律失常、肺部罗音Ⅱ组高于Ⅰ组.乙丙 2组的治愈、病死率各为 43.8%、 100%及 56.2%、 0% (P均 <0.01);合并症各为 8、 3例.提示加强肺、心、肾、脑、循环功能的监测与防治,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许植之;蒋小镛;赵卫华;武海燕;周晓玉;程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 HIE伴胃肠功能障碍63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与胃肠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两者可以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多脏器功能障碍( MODS)的发生发展.

    作者:解发雨;张爱国;李双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

    为评价高频振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疗效,对 11例重症 MAS采用 HFOV治疗,有气漏者采用低容量策略,其余采用高容量策略,频率 10Hz左右,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改善氧合状态,以达到吸入氧浓度≤ 0.4时,脉氧饱和度≥ 0.9,调节振荡压力幅度使 PaCO2维持在 30~ 40mmHg.结果治愈 7例,死亡 2例. 9例患儿 HFOV满 48小时,治疗后平均气道压由 22± 3.5cmH2O降至 15± 3.2cmH2O(P<0.05),吸入氧浓度由 0.80± 0.10降至 0.33± 0.12(P<0.001),氧合指数由 24.0± 4.5降至 7.4± 1.8(P<0.001),动脉 /肺泡 PO2由 0.10± 0.01升至 0.35± 0.06(P<0.01).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提示 HFOV治疗 MAS安全有效.

    作者:丁晓春;冯星;朱雪萍;肖志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1984年 Darioy等 [1]提出采用控制性低通气治疗重症哮喘. 1990年由 Hicking等 [2]首先提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 (permissive hypercapnic ventilation,PHV)的要领.有关 PHV的应用在成人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如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哮喘等报道较多,而儿科有关 PHV策略的应用报道尚少. 1999年 1月至 2000年 9月,我们采用 PHV治疗 1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振坤;钱秋芳;张晓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10年变迁及耐药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而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种类与地理位置年、代变迁及发病年龄有密切关系.

    作者:徐亚萍;吴秀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颅内病变头颅 B超、 CT及磁共振诊断特性比较

    为了比较头颅 B超( US)、 CT和磁共振( MRI)对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特性,应用头颅 US、 CT及 MRI对新生儿颅内病变进行同步对照检查.结果: US对室管膜下囊肿( SEC)和脑内钙化的分辨率明显强于 CT和 MRI. US和 MRI显示颅内出血或 HIE后遗症的囊腔性病变较 CT为好,尤 MRI能清晰显示囊腔壁结构. US、 CT和 MRI对脑室增大、脑积水、脑实质萎缩以及脑发育不良等病变的分辨率基本相似,但 US对脑皮质萎缩的诊断特异性较差,对颅内病变分布范围的整体显示不如 CT和 MRI,但对脑室增大的动态观察则方便易行.提示 US、 CT和 MRI对诊断不同的新生儿颅内病变各具特点,各有利弊,临床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互补诊断,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谢利娟;陈惠金;陈冠仪;李玉华;张忠阳;朱杰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感染临床流行病学及诊治策略

    新生儿感染特别是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和败血症(sepsis),是新生儿疾病中提防治重点.

    作者:朱建幸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 TNF-α和 IL-10水平变化

    为了解血清 TNF-α和 IL-10的水平与新生儿感染状态和预后的关系,将 2000年 1月~ 2002年 1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足月儿 207例,分为败血症组 82例,一般感染组 98例,非感染组 27例,用 ELISA法检测血清 TNF-α和 IL-10水平.结果显示,败血症组的 TNF-α、 IL-10水平显著高于无感染组和一般感染组;血培养阳性和血培养阴性的败血症组之间 TNF-α和 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IL-10的水平和 IL-10/ TNF-α的比值在恶化或死亡的感染病例中显著升高.提示 TNF-α和 IL-10水平可能更敏感地反映机体感染的情况及预测预后.

    作者:王素娟;邵肖梅;杨毅;郭履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 CD4+ T细胞表面 IL-2R的表达

    为探讨新生儿 CD4+ T细胞表面白介素 -2受体( interleukin-2 receptor,IL-2R)的表达对临床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意义,用全血法标记 CD4+ T细胞表面 IL-2R三条肽链 CD25、 CD122和 CD132,借助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 1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和 17例细菌感染足月新生儿(感染组)治疗前后 CD25、 CD122和 CD132的表达.并将对照组和感染组首次样本结果及感染组治疗前后样本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新生儿脐血 CD4+ T细胞表面 CD25、 CD122和 CD132的表达较低,分别为 3.84%± 3.61%、 0.74%± 0.53%和 12.70%± 8.54%,与治疗前感染组 (分别为 9.89%± 9.66%、 5.79%± 11.14%和 21.78%± 11.34%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而细菌感染组治疗后新生儿 CD4+ T细胞表面 CD25、 CD122和 CD132的表达量为 11.11%± 7.06%、 6.35%± 6.23%和 27.41%± 17.19%,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05).提示 CD25、 CD122和 CD132在脐血 CD4+ T细胞上的表达较低,细菌感染组治疗前 CD4+ T细胞表面 CD25、 CD122和 CD132表达的升高,表明 CD4+ T细胞活化,故在临床上可以考虑将 CD25、 CD122和 CD132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参考指标.

    作者:朱晓东;朱建幸;李玉峰;沈铮;孙建华;黄萍;张永红;陈同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的培养鉴定

    为建立尿路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扩增的常规,获得构建组织工程学泌尿系器官所需的大量尿路移行上皮细胞,分别采用刮削法和组织块法分离出尿路上皮细胞,在角化细胞培养基( Keratinocyte-SFM)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扩增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类型特异性蛋白质.结果: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呈现出典型的移行上皮形态特征.细胞经 10次传代后仍扩增迅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CKAE1/AE3阳性、 CK34β E12阴性.提示该常规中细胞分离方法可靠,传代顺利,扩增迅速;尿路上皮细胞经 10次传代仍保持其固有生物学特性,未见老化.

    作者:耿红全;陈方;吴湘如;周昕;谢华;陆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遗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巯基嘌呤( 6-mp)早在 50年代用于治疗白血病,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为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标准化疗方案中,它作为缓解后维持治疗的主要药物.近几年来,随着化疗个体化创见的提出,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就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的遗传多态性与儿童 ALL的临床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李娟;顾龙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当前新生儿感染诊断和治疗问题

    新生儿感染发病率高,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吴仕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宫内感染新生儿血糖代谢异常97例分析

    对 97例确诊为宫内感染新生儿,观察其血糖异常发生率及感染程度对血糖代谢的影响.其中 TORCH感染 IgM抗体阳性 48例,细菌感染 49例.对照组为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 81例.观察对象在生后 24小时和 72小时各采血 1次(距哺乳时间 4~ 6小时),感染组随着病情进展及时监测血糖及电解质,葡萄糖输注浓度为 7.5%,补糖量为 6~ 7.5mg/(kg@ h).结果:①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率在不同成熟度感染儿的差异不明显(χ 2=1.79,P>0.05;χ 2=0.53,P>0.05);但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 2=8.85,P<0.01;χ 2=11.71,P<0.01).②重度感染组高血糖发生率和血糖升高值显著高于轻中度感染组(χ 2=29.43,P<0.01; t'=25.2,P<0.01);而低血糖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显著,但血糖降低值重度感染组显著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明显(χ 2=0.02,P>0.05;t=6.75,P<0.001).③重度感染组的死亡病例,血糖升高值显著高于存活病例( t=17.6,P<0.001).④低血糖病儿临床表现以呼吸、循环系统异常多见,高血糖病儿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提示胎儿宫内感染,出生后感染扩散,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致内分泌调节血糖功能发生紊乱;感染愈重机体内环境紊乱愈重,终导致内分泌调节血糖功能处于衰竭状态.因而对感染的新生儿监测血糖对预防高渗血症引起的脑损伤和判断预后都有参考价值.

    作者:赵孟陶;李彤;王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携氧液体辅佐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为探讨携氧液体辅佐治疗对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缺氧损害的保护作用, 1999~ 2001年间我们对 78例急性期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佐携氧液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另随机选择同期 39例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