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达菲林联合妈富隆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张丽芬

关键词:达菲林, 妈富隆,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 临床效果,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达菲林联合妈富隆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重度EMS患者50例,随机分为M组25例和M+D组25例.M组单纯应用妈富隆治疗,M+D组应用达菲林联合妈富隆治疗.比较2组重度EMS治疗效果,观察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前和半年后患者性激素水平FSH、LH、E2和子宫腺病灶大小的差异.结果 M+D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M组的80.00%(P<0.01);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2组性激素水平FSH、LH、E2和子宫腺病灶大小较干预前均改善,且M+D组较M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菲林联合妈富隆治疗重度EMS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和缩小病灶,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采用不同处理方案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采用不同处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ART超促排卵方案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方案组和超长方案组,每组50例.其中超长方案组又划分为穿刺组及手术联合穿刺组2组,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各组超促排卵不同方案和不同处理方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结果 短方案及超长方案2组Gn总量、获卵数、胚胎移植数及卵裂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长方案组、Gn天数长于短方案组,受精率低于短方案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短方案组(P<0.05).2组Gn天数、Gn总量、获卵数、移植数、受精率、卵裂率及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联合手术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穿刺组(P<0.05).结论 给予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症患者行手术剥除或囊肿穿刺后,再行超长方案ART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肖亚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日常工作中,门诊药房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条件[1]. 但常规门诊药房管理效果并不满意. 基于此,门诊药房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就显得相当重要. 笔者分析了门诊药房中实施品管圈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士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种新型口腔抗菌剂对干槽症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无机抗菌凝胶剂对干槽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医院门诊行阻生齿拔除者376例,选取发生干槽症40例.按治疗方法 分A、B、C组,A组13例,采用传统方法 治疗干槽症.B组13例,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C组14例,无机抗菌凝胶剂辅助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观察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程情况.结果 C组总有效率为92.8%,高于A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效病例病程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无机抗菌凝胶制剂辅治与传统刮治处置方法 对比,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而且其治疗的起效时间快,病程相对较短,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祺;杜岩;张涛;赵聪格;李金生;张昀;马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TAC方案在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TAC方案在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可手术乳腺癌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AC序贯T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TAC化疗方案治疗,2~4个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腋窝淋巴结转阴率、毒副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8.33%,高于对照组的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腋窝淋巴结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2组腹泻、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方案在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效果显著,使肿瘤更易达到手术要求,减少淋巴转移,且毒副反应较低,患者耐受性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左、右侧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左、右侧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行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入路途径分为左侧组和右侧组,每组60例.左侧组行左侧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右侧组行右侧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5 F指引导管使用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IL-6、IL-8、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侧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右侧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相近,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全勇;张育民;李峰;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考察

    目的 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提高布洛芬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分别以聚维酮(PVP)、聚乙二醇(PE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为载体,采用溶剂法、熔融法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并测定固体分散体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 PVP、PEG、L-HPC 3种载体对布洛芬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溶效果,且随着用量的增加溶出速率加快.结论 固体分散技术可用于提高布洛芬溶出速率,除PEG、PVP外,L-HPC也可具有一定的增溶效果.

    作者:吴琳;贾蓉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甲泼尼龙对哮喘患者气道纤维化转化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对哮喘患者气道纤维化转化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急性哮喘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支气管镜活检的非哮喘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吸入联合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气管组织纤维化转化因子-β(TGF-β)水平,统计观察组患者治疗3 d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分析甲泼尼龙对哮喘患者气道组织TGF-β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3 d后,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4.1%(32/34),临床体征缓解率为91.2%(31/34).观察组治疗前TGF-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TGF-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对哮喘患者TGF-β无影响,说明甲泼尼龙治疗急性哮喘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气道纤维转化,临床应增加针对性更强的靶向治疗方案.

    作者:陈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下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实施过程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与全麻效果无差异,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质量控制体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具有特异性好、高效稳定、适合医院大批量标本检测等优点. 但 ELISA 试验影响因素较多、步骤偏多,稍有疏忽就会影响试验结果 [1]. 所以,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做到标准操作,才能确保检测结果 准确可信. 综合国内外资料,并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

    作者:刘鸿雁;岳保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帕金森病患者疼痛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患者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帕金森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美多芭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t=10.13,P<0.0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64%,高于对照组的70.45%(χ2=4.4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有效药物为度洛西汀,该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肌肉关节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衡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Fugl-Meyer评估(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BI)量表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GQOIL)量表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FMA、BI评分及GQOIL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潘海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合并2型糖尿病的胆囊结石病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术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术前胆囊收缩功能≥30%胆囊结石患者114例,实施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DM组)56例,非糖尿病患者(nDM组)58例.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顺利,无手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瘘、胆道损伤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比较2组胆囊大收缩率变化情况、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结果 DM组术后3个月时胆囊大收缩率为(33.5±5.1)%,低于术前的(40.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时大收缩率分别达到(43.4±6.3)%和(50.7±12.9)%,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DM组大收缩率与同期nDM组比较(P>0.05).术后2年2组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病程短、平诉血糖控制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依然良好,术后2年结石复发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相当.术后较远期的胆囊收缩功能变化及结石复发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鲁蓓;石玉宝;刘斌;郑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围术期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围术期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一般组和优质组,每组50例.一般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优质组总体满意度、切口甲级愈合率均显著高于一般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一般组(P<0.05),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切口愈合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友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7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应用于胃穿孔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穿孔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使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更加稳定,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及价值.

    作者:岳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评估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接诊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每组3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PCT、CRP水平,进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观察PCT、CRP与PSI评分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PCT、CRP水平为(1.86±0.41)ng/ml、(121.42±8.97)mg/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的(0.82±0.06)ng/ml、(62.63±1.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CRP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51,r=0.68,P均<0.05).结论 PCT、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秋红;李琳;喻昌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行手法复位处理的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观察比较2组麻醉效果、手术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观察组麻醉优良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1).结论 行手法复位的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3.64%(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系统性的补充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采用酚妥拉明出现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系统性的补充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采用酚妥拉明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2组患儿均接受统一治疗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补充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肺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好感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好感度为97.93%,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肺炎患儿酚妥拉明进行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予以系统性的补充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好感度,加快其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英;刘迎春;易馨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全瓷贴面修复前牙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全瓷贴面修复前牙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前牙修复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接受烤瓷贴面修复,观察组接受全瓷贴面修复,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修复体完整度、颜色匹配状况.结果 观察组修复体完整度、颜色匹配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前牙修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全瓷贴面修复能够有效保证修复体的完整度,且修复体的颜色与真实牙体更加匹配,有助于患者的牙龈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凌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结肠癌性梗阻手术治疗的方法与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结肠癌性梗阻手术治疗的方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性梗阻患者40例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治疗方法 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20例为左半结肠癌,行Ⅰ期结肠切除吻合术8例,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术6例,单纯造口6例,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66.7%、33.3%;另20例为右半结肠癌,行Ⅰ期结肠切除吻合术8例,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术6例,单纯造口6例,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16.7%、0.结论 行结肠癌性梗阻手术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孟付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