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亮亮
目的 比较利福喷汀(RFT)和利福平(RFP)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德阳市中江县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36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RFT组和RFP组,各68例.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RFT组加服RFT胶囊,RFP组加服RFP胶囊,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酸(UA)]、痰菌转阴率及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LT、WBC、ALT、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FT组PLT、WBC高于RFP组,ALT、UA水平低于RFP组(P<0.05).RFT组痰菌转阴率与空洞闭合率高于RFP组,RF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RFP组(P<0.05).结论 RFT较RFP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更好,抗菌能力更强,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万安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4例,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7例.单药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基础上加服桂枝茯苓胶囊,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2、FSH、LH、P水平及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E2、FSH、LH、P水平低于单药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小于单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缩小子宫及肌瘤体积,且安全性高.
作者:尹封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并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崇明县三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2014-2015年收治的高血压并焦虑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并焦虑症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且安全性好.
作者:姚伟华;谭永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NAFLD患者7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区疼痛、乏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双下肢皮疹1例.结论 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血脂及肝功能.
作者:马翠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单一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48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及HBV-DNA血清载量.结果 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患者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V-DNA血清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48周后,观察组患者HBV-DNA血清载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明显提高ALT复常率,降低HBV-DNA血清载量.
作者:陈金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崇左市龙州县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3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3例.观察组予以茵栀黄口服液+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予以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症状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菌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患儿症状持续时间.
作者:谭春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重症监护室(ICU)与呼吸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实践.方法 按照《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临床药师通过参与ICU与呼吸科抗菌药物的管理与药学实践,利用本院药学部合理用药系统软件统计分析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3-2014年ICU与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微生物样本送检率,进一步监测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结果 ICU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3年的92.22%下降到2014年的83.58%;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3年的72.86%下降到2014年的64.61%.ICU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3年的232.35%下降到2014年的180.06%,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3年的158.82%下降到2014年的134.50%.ICU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由2013年的59.81%上升为2014年的180.06%,呼吸科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由2013年的44.41%上升为2014年的77.43%.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ICU与呼吸科抗菌药物的管理与药学实践,可进一步促进临床重点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证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
作者:陈琳;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放化疗同步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吉奥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放射性肠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放射性肠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化疗同步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张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为学龄前儿童常见贫血类型,主要原因为各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本文就微量元素缺乏与儿童营养性贫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性贫血缺乏提供参考.
作者:梁燕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小儿肺部感染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小儿肺部感染患儿1000例,收集患儿痰液,对病原菌微生物进行培养,实施药敏试验,观察肺部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革兰阴性菌占比高于革兰阳性菌、真菌(P<0.05).肺炎克雷伯菌占比高于其他菌种占比(P<0.05).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抗生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均具有耐药性,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存在一定耐药性,对万古霉素、诺氟杀星、亚胺培南无耐药性.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小儿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对多种抗生素均存在一定耐药性,对万古霉素等无耐药性,临床治疗小儿肺部感染要正确选择抗生素,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战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与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1、3、7d颅内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研究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切口疝、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临床效果优于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可有效降低并控制颅内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人血清蛋白在湖南省肿瘤医院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肿瘤医院2014年7-9月使用人血清蛋白治疗的1979例住院肿瘤患者的基本信息,分科室统计人血清蛋白的基本使用情况.结果 用药总量高排名为妇瘤科、胸部外科,但根据人均用药量,排名前5名为老干头颈内科、肝胆外科、肠道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疼痛病房.人血清蛋白的用药原因主要以低蛋白血症为主,用药前,人血清蛋白浓度25~40 g/L患者占55%,人血清蛋白个人使用量以1~2瓶为主(10 g/瓶),占使用总人数的42%;使用量>10瓶的患者仅占总人数的2%,约61.2%患者用药疗程较短(≤3 d).结论 人血清蛋白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需规范应用指征,减少应用误区.
作者:谌赟;刘妮;龚倩;杨立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药物治疗重症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症尿毒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药物治疗重症尿毒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慧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扬州大学医疗服务中心2011-2015年收治的大一至大四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2144位,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和成人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块进行设计调查,并在设计调查问卷中增加饮食习惯、学习习惯、睡眠状况、心理状况等生活状况的相关内容,调查分析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大学生中,患功能性消化不良115位,占5.4%;无功能性消化不良2029位,占94.6%.将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观察组,未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吸烟、饮酒、辛辣饮食、生冷食品、进食早餐、进食宵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喝茶、准时进餐情况不如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大学生群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大学生的患病率,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马计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龋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于邯郸市中医院口腔健康检查0~3岁婴幼儿461例,根据国际龋病检测评估系统Ⅱ(ICDAS-Ⅱ)中龋病分级标准分为健康组(n=204)和龋病组(n=257),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等,并进行问卷调查其户口所在地(农村、城镇),是否为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多胎、新生儿窒息、低钙血症、产程延长、不良喂养习惯、无节制奶瓶、母乳喂养时间延长、经常饮用果汁、经常睡前吃甜食,婴幼儿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分析婴幼儿龋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体质量(<1岁、1~<2岁)、身高、多胎发生率、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病组患儿年龄、体质量(2~3岁)、户口所在地及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产程延长、不良喂养习惯、无节制奶瓶、母乳喂养时间延长、经常饮用果汁、经常睡前吃甜食、婴幼儿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差于健康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不良喂养习惯、无节制奶瓶、母乳喂养时间延长、经常饮用果汁、经常睡前吃甜食、婴幼儿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为婴幼儿龋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不良喂养习惯、无节制奶瓶、母乳喂养时间延长、经常饮用果汁、经常睡前吃甜食、婴幼儿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为婴幼儿龋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闫彦;张彦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胸腔镜胸膜固定术与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胸外科2014年收治的MPE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腔镜组与闭式引流组,各56例.胸腔镜组患者行胸腔镜胸膜固定术,闭式引流组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平均引流时间及治疗前后KP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MPE控制情况优于闭式引流组(P<0.05).胸腔镜组患者平均引流时间短于闭式引流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胸腔镜组患者KPS评分高于闭式引流组(P<0.05).随访至2016年6月,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闭式引流组(P<0.05).结论 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MPE疗效优于闭式引流术,可快速有效控制MPE,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叶亮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佳时机.方法 选取北京市仁和医院2008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SAP患者60例,依据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n=30)和非早期组(n=30).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早期组患者确诊后行CRRT,非早期组患者再出现急性肾损伤(AKI)后行CRR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pH值、碱剩余(BE)、白细胞计数(WBC)、Na+、K+、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28 d生存情况.结果 早期组患者28 d生存率高于非早期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FiO2、MAP、pH值、BE、WBC、Na+、K+、IL-6、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早期组患者PaO2/FiO2高于非早期组,BE、WBC、Na+、K+、IL-6、CRP及PCT水平低于非早期组(P<0.05),两组患者MAP、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 采用CRRT治疗SAP效果较好,但需把握治疗时机,明确诊断后便可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武强县医院行上腹部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2).对照组患者行全静脉麻醉及自控静脉镇痛,研究组患者行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及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拔管后5 min的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分钟通气量(MV),麻醉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及拔管),术前及术后6、24h血清应激激素水平[皮质醇(Cor)、催乳素(PRL)、白介素8(IL-8)]及咳嗽、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肺部啰音、胸片特征性表现等术后肺部感染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R、SpO2、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研究组患者R低于对照组,SpO2、MV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Cor、PRL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h,研究组患者Cor、PRL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咳嗽、发热、外周血WBC、肺部啰音、胸片特征性表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进麻醉恢复,降低应激激素水平,进而减少患者腹部术后肺部感染发生.
作者:于尹瑞;刘姣;任艳青;何颖娜;李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在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中心卫生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4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肢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骨科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上肢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治疗在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关节生理功能和活动能力,缩短治疗时间,且并发症少.
作者:苏逢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新天分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80例,随机分为小夹板组与外固定架组,各40例.小夹板组予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予以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当天、1个月、2个月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相对长度、关节面塌陷及治疗后2个月、随访末骨折复位效果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相对长度、关节面塌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个月、2个月外固定架组患者桡骨相对长度长于小夹板组(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外固定架组患者关节面塌陷小于小夹板组(P<0.05);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小夹板组桡骨相对长度长于治疗后当天,关节面塌陷大于治疗后当天(P<0.05).治疗后2个月外固定架组骨折复位效果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小夹板组(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复位效果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骨折愈合时间长小夹板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且远期骨折复位效果、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相当,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但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可预防桡骨长度丢失及关节面塌陷.
作者:陈昌博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