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T、CRP、IL-6水平在脓毒血症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李欣舒

关键词: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6(IL-6), 脓毒血症,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脓毒血症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明确诊断脓毒血症患者90例(脓毒血症组)、普通体检志愿者9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脓毒血症组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且发热高峰期)及志愿者当天体检血样,送血培养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IL-6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脓毒血症组PCT、CRP、IL-6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CT诊断脓毒血症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RP和IL-6,3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IL-6均有助于临床识别脓毒症,3项联合检测可提高快速确诊脓毒血症的准确度,可进一步于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院前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院前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院前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接受程序化院前急救护理.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9.75±3.61) d,短于对照组的(25.63±4.28)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实施程序化院前急救护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并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熊美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对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规律与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上报的148例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73.6%(109/148)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年龄19~39岁;87.2%(129/148)为单一用药;73.0%(108/148)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25 min内;37.2%(55/148)ADR/ADE累及胃肠系统;24.3%(36/148)发生全身性损害.结论 生产企业完善药物使用说明书,临床应减少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通过健康教育宣教,指导患者正确辨识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尽早发现不良征象,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以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作者:魏建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住院麻醉药品236例不合理用药处方帕累托图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麻醉药品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原因及整改措施,规范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调取医院2014-2015年住院麻醉药品处方1~3级点评不合理处方607例,筛选出麻醉药品不合理用药处方236例,依据不合理用药处方分别对涉及科室、临床用途、处方类型进行分类,用帕累托图分析造成不合理用药处方的主要原因.结果 统计不合理用药科室:普外科处方构成比36.44%,肿瘤内科构成比24.58%;不合理用药临床用途:麻醉辅助用药处方构成比35.17%,癌痛镇痛用药处方构成比28.81%;不合理用药处方类型:不合理用药类型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构成比48.7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和适应证不适宜的处方分别占处方构成比的19.07%、13.98%,均为主要因素.结论 用帕累托图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问题的主、次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产生不合理用药因素提出整改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欧燕;张雪峰;王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主要问题,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低血压相关症状方面.且低血压相关症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诱发包括心律失常、脏器血液灌输不足等在内的相关病症,情况危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而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集中解决低血压产生的问题影响,找准产生原因,依据其发生原因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和措施,这将有益于增进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降低低血压产生的问题影响[2].

    作者:林芝华;罗雅丹;王丹;董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观察直肠癌患者治疗时使用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 将8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手术根治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观察2组患者1年存活率、2年存活率,分析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的肿瘤分期情况.结果 观察组1年存活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1);观察组2年存活率为87.80%,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的肿瘤分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化疗前(P<0.01).结论 在直肠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新辅助化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肿瘤分期情况,并延长其生存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昝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治疗,观察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远期回访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远期回访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确切,提高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章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损伤情况的分析

    阿司匹林化学名乙酰水杨酸,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早在201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治疗指南中指定抗病药物,阿司匹林已经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阿司匹林同时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临床也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1].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COX-1,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治疗[2].但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所引发的胃黏膜损伤也日益受到临床关注,有研究报道也明确指出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约占34.2%,其是造成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常见原因.

    作者:刘成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张力带钢丝固定加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转子间四部分骨折合并髋关节疾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张力带钢丝固定转子间四部分骨折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转子间四部分骨折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张力带钢丝固定配合的基础上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术,观察组则在张力带钢丝固定配合的基础上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与术后复发率,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观察组随访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配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转子间四部分骨折合并髋关节疾病能提高大、小转子的稳定性,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卓华;刘文志;黄才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高负压引流结合改良弧形切口在跟骨骨折手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高负压引流结合改良弧形切口在跟骨骨折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弧形切口对76例94足跟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分为高负压引流组(40例52足)和常规引流组(36例42足),手术后切口内分别放置高负压引流瓶和常规负压引流球.术后观察引流量、引流时间、切口干燥时间、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高负压引流组总引流量大于常规引流组,切口干燥时间、换药次数、皮肤坏死及术后感染情况优于常规引流组(P均<0.05).结论 高负压引流结合改良弧形切口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皮瓣损伤小,术后引流效果确切,可有效防止皮肤坏死及感染出现.

    作者:赵志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疼痛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规范护理管理能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化预防处置流程及保障管理在狂犬病Ⅲ级暴露中的应用体会

    狂犬病三级暴露是指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伴有出血、破损皮肤被舔、开放性伤口或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1].我中心门诊对狂犬病暴露的预防处置流程给予优化,并专门制定了流程图上墙,2014年处置的178例狂犬病Ⅲ级暴露门诊患者,全程接种的依从性达100%,无1例投诉.通过定期电话随访,无1例狂犬病、破伤风或伤口感染发生.

    作者:黄红玫;蒋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42例临床分析

    结核病在我国有庞大的患病基数,作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已经对社会公共卫生与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尤以肺结核发病率高.随着结核病相关防控工作的开展,临床上主要通过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来进行治疗,以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盐酸乙胺丁醇(EMB)等为主导药品的短程化疗方案在世界多数国家都被认为是结核病的常规方案[1].但在抗结核组合药物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黄波;杜雨华;何丽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观察组包块消失及血β-hCG转阴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19.44%(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筱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及总好转率.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2组LVESV、LVEDV、LVEF、6MWT数值较治疗前均好转(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V、LVEDV、LVEF、6MWT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好转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曲美他嗪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杨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蒲元和胃胶囊)、中西药组(蒲元和胃胶囊+三联疗法)、西药组(三联疗法),每组30例.中药疗程为4周,西药疗程为10 d.服药前后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在病变显著处取胃黏膜组织.观察3组患者服药前后胃黏膜炎性反应活动指数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Hp感染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中西药组嗳气、纳差、胃痛、腹胀症状改善情况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中药组的66.7%和西药组的50.0%(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各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洋;马伟;于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并确诊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4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4例.2组均给予解痉、吸氧、退热、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溴己新进行祛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2组症状改善时间及用药效果,同时比较2组住院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1);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咳嗽、发热、气促等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且用药安全.

    作者:范慧卿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以上腹痛伴喉咙憋胀为表现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包括心血管死亡、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P2Y12抑制剂,相比氯吡格雷起效快,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强且均一,可改善ACS患者预后;特别是对于血栓负荷重的ACS患者、冠状动脉多支复杂病变及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可更为实用.目前替格瑞洛在临床上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2],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也开始被医务工作者所重视.

    作者:赵民;边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乳腺癌分子分型下的治疗策略

    目的 分析乳腺癌分子分型下的治疗策略.方法 将医院治疗的5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后,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对治疗结果及3年后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uminal A型治疗效果为理想,其后分别是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预后好,Basal-like型预后差.结论 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并根据分型情况给予对应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具有极高的治疗价值.

    作者:邸立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与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与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2例.其中Ⅰ组采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Ⅱ组采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Ⅰ组治疗后1年的FVC、FEV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治疗后6个月的FVC、FEV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Ⅰ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表面活蛋白A(SP-A)、表面活性蛋白D(SP-D)三项指标均优于Ⅱ组(P<0.05);2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与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均能取得一定效果,且有耐受性,但相比之下,前者方案在稳定肺功能、改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及血清表面活性蛋白水平方面效果更显著.

    作者:李晓臻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药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蜡疗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81.2%(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中药蜡疗结合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蓓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