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石梅兰;周润芯
目的 探讨理气散瘀组方穴位敷贴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临西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气散瘀组方穴位敷贴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及孕酮、雌二醇水平.结果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2例,治疗组患者出现皮肤过敏1例.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孕酮、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孕酮、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理气散瘀组方穴位敷贴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降低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肖莉;范文文;霍彦青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呼吸系统感染患者52例为研究组,以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对症治疗,所有受试者实施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结果 治疗前、后研究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作为评估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与治疗及预后效果的诊断指标.
作者:刘艳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横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症患者150例,根据双盲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8周为1个治疗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肠道反流症的临床疗效优于雷尼替丁单独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性好.
作者:赵圣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桑杷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丰城市白土中心卫生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桑杷止咳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桑杷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徐发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2-DM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健康检查量表(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PG、2 h PG及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老年2-DM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纪爱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在小儿哮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哮喘缓解期患儿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血清IgE测定,比较两组受试者5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及血清IgE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变应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尘螨、狗毛、花粉、牛奶、香烟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总IgE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安全可靠,可快速筛查和寻找变应原,在小儿哮喘诊断中更具优势,联合血清IgE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小儿哮喘提供更可靠的诊治依据.
作者:朱琳玲;徐芝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福州市鼓楼区五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降压效果良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林坤;李成;林立元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个体化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MDR-TB)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MDR-TB患者120例,均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法,根据治疗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各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个体化治疗MDR-TB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情况、户籍、肺部病变、接受抗结核治疗次数及加免疫增强剂者所占比例、外科手术史者所占比例、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患者耐药率、规则治疗者所占比例、化疗方案合理者所占比例低于成功组,肺部空洞性病灶发生率高于成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规则治疗、不合理的化疗方案、肺部存在空洞性病灶是影响肺结核治疗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未规则治疗、不合理的化疗方案、肺部存在空洞性病灶是影响肺结核治疗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肺部空洞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强化管理.
作者:张洪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治疗性抚触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宜丰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抚触护理干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6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入室前、麻醉时、分离时、术后2 h、术后6 h血流动力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护理前、术后2 d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术后2 h、6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入室前和术后6 h,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分离时、术后2 h,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性抚触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
作者:邹春媛;刘香花;黄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福州市鼓楼区五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8月收治的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0例,均予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治疗7 d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流速(PEF)〕及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 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治疗后患者FEV1、FEV1/FVC、PEF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随访3个月,复发率为5.0%.结论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稳定病情,且安全性高.
作者:林立元;李成;林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钙剂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全州县妇幼保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产妇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缩宫素治疗,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给予葡萄糖酸钙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记录产后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产妇护理满意情况、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缩宫素联合钙剂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产妇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且安全性好.
作者:蒋佳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时间对分娩镇痛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分娩镇痛产妇108例,以第二产程时间<2 h为观察A组(n=62),以第二产程时间为2~<3 h为观察B组(n=46).两组产妇均予以分娩镇痛及盆底肌力检查,比较两组产妇压力型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及Ⅰ、Ⅱ类肌纤维情况.结果 观察B组POP、SUI发生率高于观察组A(P<0.05).观察B组I类肌纤维肌力损伤率、疲劳度高于观察A组,阴道压力低于观察A组(P<0.05).两组产妇Ⅱ类肌纤维肌力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高于观察A组,阴道压力低于观察A组(P<0.05).结论 延长第二产程可提高分娩镇痛产妇POP、SUI发生率,可对Ⅰ类肌纤维肌力、疲劳度、阴道压力造成不利影响,提高PFD发生率.
作者:余金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再发性腹痛(RAP)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内科门诊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RAP患者236例和CSG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Hp阳性RAP患者分为A1组(n=85)和A2组(n=64).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Hp阳性CSG患者分为B1组(n=87)和B2组(n=70).A2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A1组患者在A2组基础上给予抗Hp治疗.B2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B1组患者在B2组基础上给予抗Hp治疗.统计Hp感染阳性率,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RAP、CSG Hp阳性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RAP和GCS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63.14%、65.42%;A1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2组(P<0.05);B1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B2组(P<0.05).结论 CSG和RAP患者均存在较高的Hp感染率,因此对于伴感染Hp者需及早实施抗Hp治疗,方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广龙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越鞠丸改良配方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泸州医学附属中医医院乳腺外科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致胃肠道反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麻仁丸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越鞠丸改良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血清指标〔5-羟色胺(5-HT)、血清P物质(SP)、神经激肽1受体(NK1)〕,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5-HT、SP和N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研究组患者5-HT、SP水平低于对照组,NK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越鞠丸改良方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胃肠道反应,改善胃肠功能,且安全可靠.
作者:蒲艳;邹庆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温县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性及临床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T波倒置导联数、T波倒置深度、ST段下移深度),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T波倒置导联数少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T波倒置深度、ST段下移深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有助于促进心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作者:周春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临床药学分析.方法 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住院患儿10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组,每组50例.A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患儿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非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B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在儿科中使用率较高,且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患儿疾病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阿奇霉素使用中需结合患儿的具体病症展开分析,阿奇霉素药理性较复杂,但并无遗传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等.
作者:舒湘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b)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住院部分离非重复性Ab 186株,分析其临床分布、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结果 Ab主要来自痰标本占75.7%,其次为分泌物标本占13.4%.感染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多,占5.9%,其次为呼吸内科占18.8%.Ab对多黏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高,分别是100.0%和58.1%,其次是米诺环素为46.8%.186株Ab耐药基因ParC阳性率为92.5%,aac(6')-Ⅰ为87.6%,GyrA为87.6%,CTX-M-9为69.9%、SHV为72.6%、TEM为65.1%和OXA-23为72.6%.结论 Ab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耐药机制复杂,医院应加强对该菌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杨庆珣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郫县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及肺部啰音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李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泉州市第三医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K-MB、CK及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K-MB、CK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酶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龚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预防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易损斑块/稳定斑块、脑卒中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易损斑块/稳定斑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MT、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易损斑块/稳定斑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小于治疗前,易损斑块/稳定斑块少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脂质代谢紊乱,降低慢性炎性反应,稳定斑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作者:张欢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