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薄艳丽

关键词:败血症, 病原学, 耐药性, 新生儿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枣庄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以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及滕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7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73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114株(65.90%);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与其他细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普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枣庄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它们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高度敏感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心理状态变化及安全性.方法 将130例FD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服用奥美拉唑及莫沙必利,观察组在接受相同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变化评分及安全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便秘、口干等症状2例,但症状较轻微,在未经特殊处理的情况下,这些症状均在1周内消失.对照组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在治疗FD的过程中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可有效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安全性较好.

    作者:万焱鑫;伍小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双硫仑样反应的研究进展

    Jacobsen等人于1948年发现, 人体吸收微量双硫仑后饮酒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称这种症状反应为双硫仑样反应,又称安塔布司反应.

    作者:梁新乐;孙伟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巴胺规律间断静脉预注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多巴胺规律间断静脉预注预防剖宫产术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随机分为D0、D1、D2组,每组30例.麻醉成功平卧位后,D0组即刻静脉注入生理盐水,D1、D2组注入多巴胺10 μg/kg, D2组另每隔5 min静脉注入多巴胺10 μg/kg直至胎儿娩出.记录胎儿娩出前产妇的多巴胺使用剂量及追加次数、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2组多巴胺使用总量明显大于D0组和D1组,术中多巴胺追加率明显低于D0和D1组(P<0.05).D2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D0和D1组(P<0.05).D2组心悸胸闷、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D0组(P<0.05).结论 剖宫产手术麻醉后多巴胺以10 μg/kg间隔5 min规律静脉预注可以有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术中追加药物次数少,不良反应少.

    作者:岳书玉;宋正亮;赵新民;陆巧芸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我院3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所上报数据,对该院2016年度上报的307例ADR报告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药物类别、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64岁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年龄段;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引起ADR的药物首位为抗微生物药;静脉途径给药为引起ADR主要的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过敏反应.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需注意患者的个体化给药,减少非必需的联合用药,提高ADR的监测意识.

    作者:陈家鑫;陈子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甲泼尼龙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方兴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136例使用左氧氟沙星后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合理用药展开研究.结果 136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年龄21~65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患者;静脉给药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当患者的给药剂量为300 mg时,ADR发生率高,在用药方式中,联合用药导致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方式.ADR涉及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附件.136例患者中104例患者在停止用药后症状得到减轻或消失,其中有32例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在使用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进行治疗后,治愈22例,其余1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可涉及到患者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给药过程中应将患者的性别、年龄、作为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的主要依据,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作者:邓卫东;邝翠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86);对照组患者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皮损、遗留神经痛恢复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IL-6、IL-10及IL-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2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IL-6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缓解其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作者:王兴斌;李雪丽;郑雅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枣庄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以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及滕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7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73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114株(65.90%);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与其他细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普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枣庄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它们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高度敏感性.

    作者:薄艳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患者住院日和费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差异.方法 选定2015年1月1月-2016年12月30日发生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173例为病例组,按年龄、入院诊断、同期住院等因素进行1∶3条件进行配对,抽取510例社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及联用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患者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及联用天数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病例组住院总费用为38 874元高于对照组的19 91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06,P<0.01).结论 与多重耐药菌社区感染相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和联用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医务人员应积极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黄仁建;黄子云;张振芳;楚天魏;刘朝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分析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对其治疗结局及预后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对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相关预测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HCC分级(3级)、肿瘤数目(多处)、HBe阳性抗原(有)、糖尿病(有)是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HBe阳性抗原(有)是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 HBe阳性抗原可能是影响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加强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可促进其预后的改善.

    作者:李战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门诊处方1200张点评分析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了解处方质量及药物的整体使用情况.方法 对抽取的门诊处方1 200张进行处方点评,包括处方的完整性书写、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品的合理使用等情况.结果 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处方占22.8%(274/1 200),其中不规范处方占69.0%(189/274),用药不适宜处方占18.6%(51/274),超常处方占12.4%(34/274).结论 在门诊处方中实施处方点评,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以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处方书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刘子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李士懋发汗法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的经验总结

    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在累及关节的各种疾病中为多见,多发生于全身负重的大关节上.病理生理方面以不断加重的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的硬化、囊性变以及骨赘形成等病理变化为特征.

    作者:李玉福;蒲晓鹏;许可;王金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MRI在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隐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隐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及MRI诊断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层厚3~6 mm,T1WI、PDWI(或T2脂肪抑制)序列,矢状、冠状、横断扫描,并与X线平片或CT片对比.结果 72例患者中颈椎齿状突骨折3例,腰椎骨折9例,骶椎骨折6例,肩关节损伤3例,膝关节损伤17例,髋关节损伤7例,肋骨骨折6例,胸骨骨折1例,肘关节骨损伤4例,腕关节损伤5例,足踝部损伤11例.结论 MRI能够对隐性骨折做出早期全面准确地诊断与CT及X线结合可提高诊断效果.

    作者:陈家忠;王培昌;金炳智;刘明丽;黄启兵;唐德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小剂量甲状腺素(LT4)治疗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早产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LT4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体质量增加、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营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于对照组,促甲状腺素(TS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LT4治疗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早产患儿,能显著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晓瑜;邓全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培美曲塞单独治疗肺大细胞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单独治疗肺大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肺大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治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2.17%高于对照组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率为86.96%,对照组为8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以及培美曲塞虽然均能够实现对肺大细胞癌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但培美曲塞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并且具有更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山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二维超声宫腔体积成像对胎盘残留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二维超声成像对胎盘残留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进行生产且怀疑有胎盘残留的25例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二维超声依据宫腔体积诊断胎盘残留的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二维超声依据子宫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二维超声依据宫腔体积对分娩后第28天或28 d后出血患者诊断胎盘残留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均高于对分娩后不足28 d出血患者的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二维超声测量宫腔体积诊断胎盘残留的准确率高于依据子宫体积,且对分娩后第28天或28 d以后出血患者诊断胎盘残留的准确率高于不足28 d出血的患者.

    作者:刘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采用曼月乐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27例,随访1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子宫、血清CA125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6、12个月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血清CA125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体积缩小,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曼月乐能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症状体征,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8例,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将其分为2组各39例.研究组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6.92%高于对照组的51.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手术切除率,不良反应少,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吴春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试验组给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手术术后恢复快,能够大力减少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快,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输卵管通液诊疗仪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输卵管通液诊疗仪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36例不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应用输卵管通液诊疗仪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对照组由医师床旁注射造影剂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记录每组输卵管显影情况,比较2组显影率.结果 观察组输卵管显影率为84.1%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通液诊疗仪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方面有极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瞿晓怡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