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马治刚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肺心病, 心肺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及每搏心输出量(S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2组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及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设计及合成

    目的 设计并合成新型苯并咪唑类衍生物.方法 用苯并咪唑代替先导化合物吡唑亚胺类衍生物的吡唑环.结果 成功合成了结构新颖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并采用了.1H NMR、MS进行结构确证.结论 合成了3个结构新颖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为后续测定大麻Ⅱ型受体(CB2)活性提供了基础.

    作者:陈炯炯;钱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麝香保心丸辅治冠心病疗效及其对血浆AngⅡ和血气的影响

    目的 分析麝香保心丸辅治冠心病疗效及其对血浆AngⅡ和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AngⅡ水平、血气分析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PaO2、PH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O2、PH、PaCO2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冠心病患者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且患者满意度高,应予临床推广.

    作者:谭中元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O2及PaC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向荣;李宗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鼻饲管与肺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鼻饲管与肺炎发生率、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鼻饲管,对照组采用经口置入胃管.比较2组肺炎发生率和临床结局.结果 观察组肺炎发生率为7.5%,对照组肺炎发生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鼻饲管的应用不会大幅增加肺炎发生率、降低临床结局,可作为肠内营养支持的优选手段推广使用.

    作者:郭小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MRI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的价值

    原发性脑淋巴瘤是指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淋巴瘤常见于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近年来,正常免疫力的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不断发展,及肿瘤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诊断水平的提升,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能力显著提高.

    作者:薛广金;谷瓅;王清波;刘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三磷酸腺苷与维拉帕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对比观察三磷酸腺苷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三磷酸腺苷治疗,对照组予维拉帕米治疗,对比2组转复成功率、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转复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磷酸腺苷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三磷酸腺苷治疗的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兴志;陈元友;王欣;吴玉兰;侯春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患者住院日和费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差异.方法 选定2015年1月1月-2016年12月30日发生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患者173例为病例组,按年龄、入院诊断、同期住院等因素进行1∶3条件进行配对,抽取510例社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及联用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患者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及联用天数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病例组住院总费用为38 874元高于对照组的19 91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06,P<0.01).结论 与多重耐药菌社区感染相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和联用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医务人员应积极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黄仁建;黄子云;张振芳;楚天魏;刘朝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间质性肺病患者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1例的用药分析

    应激性黏膜病变(stress related mucosal disease,SRMD)又称应激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急性出血性胃炎等,指机体在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等病危因素的患者要警惕应激性黏膜病变的发生.

    作者:张秋红;刘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方法 将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病菌清除情况以及成本-疗效比.结果 2组总有效率与病菌总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疗效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均能有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但从药物成本上考虑,使用左氧氟沙星明显有优势.

    作者:张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86);对照组患者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皮损、遗留神经痛恢复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IL-6、IL-10及IL-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2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IL-6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缓解其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作者:王兴斌;李雪丽;郑雅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加减当归拈痛汤辅助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辅助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湿热痹阻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加减当归拈痛汤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治疗12周后,2组采用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疗效标准评估疗效.对比2组不同治疗方案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达到ACR20、ACR50、ACR70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VAS评分、DAS28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及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当归拈痛汤能显著改善湿热痹阻型RA的各项活动性指标,控制RA患者的急性期病情活动,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邹庆华;石颖;蒋毅;牟方祥;方勇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136例使用左氧氟沙星后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合理用药展开研究.结果 136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年龄21~65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患者;静脉给药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当患者的给药剂量为300 mg时,ADR发生率高,在用药方式中,联合用药导致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方式.ADR涉及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附件.136例患者中104例患者在停止用药后症状得到减轻或消失,其中有32例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在使用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进行治疗后,治愈22例,其余1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可涉及到患者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给药过程中应将患者的性别、年龄、作为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的主要依据,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作者:邓卫东;邝翠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p57.KIP2蛋白在水泡状胎块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p57.KIP2蛋白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CHM)和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H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CHM和PHM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7.KIP2蛋白在25例CHM、35例PHM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30例水肿性流产(HA)胎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p57.KIP2蛋白在CHM的绒毛细胞滋养叶细胞、绒毛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PHM和HA胎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p57.KIP2蛋白可以作为CHM、PHM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何娟;孙奇;陆妹英;黄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培美曲塞单独治疗肺大细胞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单独治疗肺大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肺大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治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2.17%高于对照组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率为86.96%,对照组为8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以及培美曲塞虽然均能够实现对肺大细胞癌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但培美曲塞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并且具有更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山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在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功能恢复效果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在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将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言语训练,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比较2组的言语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失语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失语指数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发言语、复述、命名三项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理解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有助于促进早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毕可萍;丛海铭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麻醉方案选择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方案选择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方式.比较2组麻醉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与T2时刻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以及T3时刻的HR、MA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复合麻醉的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进行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麻醉处理,可提高其心率等指征的稳定性,增强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方丽林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半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半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长春新碱(VCR)治疗重症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重症ITP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各12例,A组给予半剂量IVIG联合VCR治疗.B组给予IVIG治疗.2组均同时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4、28、90 d 2组PLT均升高(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A组PLT水平高于B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A组基本治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剂量IVIG+VCR可作为治疗重症新诊断ITP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永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硬膜外阻滞诱导后静脉注射地佐辛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诱导后给予患者静脉输注地佐辛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医院产科的行剖宫产的单胎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患者地佐辛5 mg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2组产妇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2组产妇术后4、12、24及48 h的疼痛评分及手术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4、12、24及48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产满意度为73.3%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6,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诱导后联合静脉注射地佐辛能明显减轻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感,可获得更加舒适的生产体验.

    作者:朱剑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骨关节炎疼痛反应,提升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大飞;柯文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