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久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136例使用左氧氟沙星后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合理用药展开研究.结果 136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年龄21~65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患者;静脉给药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当患者的给药剂量为300 mg时,ADR发生率高,在用药方式中,联合用药导致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方式.ADR涉及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附件.136例患者中104例患者在停止用药后症状得到减轻或消失,其中有32例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在使用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进行治疗后,治愈22例,其余1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可涉及到患者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给药过程中应将患者的性别、年龄、作为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的主要依据,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作者:邓卫东;邝翠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了解处方质量及药物的整体使用情况.方法 对抽取的门诊处方1 200张进行处方点评,包括处方的完整性书写、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品的合理使用等情况.结果 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处方占22.8%(274/1 200),其中不规范处方占69.0%(189/274),用药不适宜处方占18.6%(51/274),超常处方占12.4%(34/274).结论 在门诊处方中实施处方点评,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以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处方书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刘子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人际支持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10月31日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际支持干预.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采用人际支持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东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在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过程中应用成分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44例,利用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成分输血治疗(补充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血液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D-二聚体(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G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过程中应用成分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作者:崔富春;许艳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CA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神经内科具有CAS风险且完成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的1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CAS分为:狭窄组(n=92)与非狭窄组(n=62);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n=31)、中重度(n=61)狭窄亚组2个亚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NLR、hs-CRP血清学水平.结果 狭窄组患者年龄、WBC、NEU、NLR、hs-CRP、HDL-C水平均高于非狭窄组(P<0.05),且具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史的比例高于非狭窄组(P<0.05),LYM水平均低于非狭窄组(P<0.05).轻度、中重度狭窄亚组患者hs-CRP、NLR水平均高于非狭窄组(P<0.05),且中重度狭窄亚组的hs-CRP、NLR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亚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知,年龄、NLR为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及95%CI分别为1.425(1.073~1.892)、21.961(6.612~72.943).结论 NLR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hs-CRP,NLR随CAS程度升高,可作为预测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
作者:刘洪;罗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隐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隐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及MRI诊断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层厚3~6 mm,T1WI、PDWI(或T2脂肪抑制)序列,矢状、冠状、横断扫描,并与X线平片或CT片对比.结果 72例患者中颈椎齿状突骨折3例,腰椎骨折9例,骶椎骨折6例,肩关节损伤3例,膝关节损伤17例,髋关节损伤7例,肋骨骨折6例,胸骨骨折1例,肘关节骨损伤4例,腕关节损伤5例,足踝部损伤11例.结论 MRI能够对隐性骨折做出早期全面准确地诊断与CT及X线结合可提高诊断效果.
作者:陈家忠;王培昌;金炳智;刘明丽;黄启兵;唐德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药品冷链物流是为了保证药品质量,从药品生产-经营-物流-消费者全程实时监控温度,保持低温为要求的药品供应链系统.药品冷链物流有批次多、小批量、及时性、运营成本高、冷链各环节高度协调性、不可预测、经营企业资质审查严格、药品质量标准要求高、监测难度大等特点.
作者:李斌;郭鑫;赵泳波;张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Jacobsen等人于1948年发现, 人体吸收微量双硫仑后饮酒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称这种症状反应为双硫仑样反应,又称安塔布司反应.
作者:梁新乐;孙伟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方法 将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病菌清除情况以及成本-疗效比.结果 2组总有效率与病菌总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疗效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均能有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但从药物成本上考虑,使用左氧氟沙星明显有优势.
作者:张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盆腔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康妇消炎栓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行.
作者:魏芮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对患者实施Hp根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有更为显著地治疗效果,埃索美拉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琳;李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观察帕利哌酮和利培酮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帕利哌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2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和各因子评分、PSP评分、血清泌乳素(PRL)及血脂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和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S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P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PRL、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RL、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降低,但观察组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低于利培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米力农与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米力农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比较2组疗效、安全性及脑钠肽和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9.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低于对照组的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钠肽、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客观指标均显著优于多巴胺,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建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骨关节炎疼痛反应,提升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大飞;柯文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内镜早期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确诊为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发病72 h内接受治疗,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组采用常规对症内科治疗、胃肠减压、灌肠等治疗;内镜治疗组则在非手术治疗组的基础上进行内镜下治疗.比较2组患者1周内的APACHE-Ⅱ和Balthazar CT评分,同时记录2组器官衰竭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入院后从第3天开始,内镜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并发症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的病死率达24.0%高于内镜治疗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内镜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可降低重症畸形胆源性胰腺炎的器官衰竭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是治疗急性胆源性合并胆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何应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试验组给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手术术后恢复快,能够大力减少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快,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观察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腺叶手术患者8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运用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甲状腺腺叶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青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采用曼月乐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27例,随访1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子宫、血清CA125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6、12个月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血清CA125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体积缩小,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曼月乐能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症状体征,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该院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所上报数据,对该院2016年度上报的307例ADR报告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药物类别、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64岁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年龄段;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引起ADR的药物首位为抗微生物药;静脉途径给药为引起ADR主要的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过敏反应.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需注意患者的个体化给药,减少非必需的联合用药,提高ADR的监测意识.
作者:陈家鑫;陈子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对比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内分泌事件及糖脂代谢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3%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阳性、阴性病理评分、精神病理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评分均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内分泌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在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种药物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作者:王哲伟;张晓阳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