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书玉;宋正亮;赵新民
目的 评价不同干预方式在我市中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临沂市6所中学学校600名中学生作为本研究调查对象,对其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之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所学校共600名学生参与本次调查,其中成功收回并判定有效调查问卷568份,有效应答率为94.67%.其中男性被调查者300名,女性被调查者268名.初中学历被调查者260名,高中学历被调查者308例.独生子女228名,非独生子女340名.健康教育干预后,试验组中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89.5%高于对照组未干预的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P<0.05).实施综合干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6.3%明显高于普通干预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60,P<0.05).在实施干预措施前,3组中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及行为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普通干预组及综合干预组学生对表中列举5个问题的知晓及预防行为明显提升,且综合干预组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及预防行为均优于普通干预组(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中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中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中采用综合干预的方式可取得良好效果,且采用多种形式的讲座教育更容易被广大中学生接受.
作者:张汝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注射用奥硝唑使用的合理性,针对性的提出风险管理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调查分析某院住院注射用奥硝唑的使用情况,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调查用药878例,发生不良反应6例.注射用奥硝唑在应用时存在超适应证、超剂量、溶媒选择不当及联合用药存在风险等问题.结论 应制定干预措施,加强注射用奥硝唑的合理使用宣传,规范医师用药行为,实现安全用药.
作者:熊光宗;张健;段雯;何文芳;刘翠林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MHVR)患者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从2012年1月-2016年5月对1 071例MHVR患者进行门诊监测,将INR控制在1.5~2.5范围,统计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和INR值.结果 门诊抗凝治疗患者1 071例共计随访8 826例次,随访时间1~47个月,平均8.24月.INR平均值1.99±0.69,中位值1.89,共发生抗凝相关不良事件59例次(0.67%),其中血栓相关事件10例次(0.11%),无死亡病例,有5例患者超过3个月未监测INR,有2例超过半年未监测INR.出血相关事件49例次(0.56%),死亡3例(0.28%),有27例超过3个月未监测INR,有9例超过半年未监测INR,有15例发生严重出血超过3 d才到医院救治,其中3例患者因大出血诱发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导致死亡.本中心INR监测值为1.99±0.69.结论 MHVR患者实施低强度抗凝治疗是安全可行的,需要加强患者教育及规范的定期监测.
作者:赖登祥;张俭荣;周素明;李稳发;靳云州;屈云飞;吴迪;冯林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药源性肝损害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检索2012~2016年报道的药品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病例个案及药学监护文献,自行建立数据库,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 导致药源性肝损害的药品涉及13大类106种药品,分布较广,其中前两位是中药制剂及抗微生物类药品;用药后1个月以内发现肝损害占61.03%(83/136);2例死亡病例均为联合使用肝损害药物.结论 严格用药指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量用法使用, 避免联合使用肝损害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减少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张军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以及脂联素(APN)含量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疾病类型划分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7例,并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名作为对照组.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受试者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中hs-CRP、BNP及APN含量.结果 SAR组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hs-CRP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与UAP组血清BNP及A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BNP及APN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BNP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组患者APN水平均显著低于单支组(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A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与BNP呈正相关(r=0.298,P<0.01);hs-CRP水平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0.406,P<0.01);BNP与APN呈负相关(r=-0.239,P<0.01).结论 hs-CRP、BNP及APN血清含量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通过联合检测三者含量对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进行预测.
作者:马华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5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A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B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C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疗程均为10周.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24h尿蛋白、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和血压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的mAlb、24h尿蛋白、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mAlb、24 h尿蛋白水平低于A、B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SBP、DBP和脉压均降低,且C组降低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中均无患者增加药物剂量,服药后A组患者出现腹痛、水肿、头痛、失眠患者2例(3.8%),B组患者出现干咳患者4例(8.2%),C组患者出现眩晕或面色潮红3例(6.2%).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均在耐受程度内,无患者退出试验.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改善蛋白尿作用较单用氨氯地平或贝那普利更好.
作者:齐中意;彭湘鹤;颜璐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胫骨远端骨折青少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选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固定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斌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临床药师的工作重心逐渐向临床医学方向转移,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工作以降低用药成本、减少医患纠纷为中心[1].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应配置专职的临床药师,配合临床医师和护士为患者提供用药服务.在对药师工作内容肯定的同时,也要求药师在临床上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有1/3患者存在过用药不当的情况,在这些患者中也存在因用药不合理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发生[2].我国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更加明显,有5 000万以上的患者因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患者残疾,大部分为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中用药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药剂师虚设,利益驱动影响医师处方结构.本文探讨在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后临床合理用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万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幼稚或成熟T、B淋巴细胞克隆性异常增殖,浸润骨髓、血液或其他器官和组织,引起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紊乱,其生物学特征多样,临床异质性大.
作者:李琴;李晓明;邢宏运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对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女性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PPH术患者90例分为3组:Ⅰ组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40 μg/kg,Ⅱ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40 μg/kg+昂丹司琼8 mg,Ⅲ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6 ml.记录所有患者在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10 min(T2)、给药后5 min(T3)、术毕(T4)5个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as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T3、T4时,Ⅰ组患者的MAP、HR低于T0时,Ramasy评分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Ⅱ组患者的MAP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Ⅱ组患者的HR水平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Ⅱ组患者的Ramasy评分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MAP在各时点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T3时点的HR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SpO2在各时点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Ⅰ、Ⅱ组的恶心、呕吐率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咪达唑仑对于PPH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单独或联合昂丹司琼使用,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潘百强;邱驰宇;林杰;江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中的价值,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 通过PDCA循环管理发现问题,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确定预期目标,对改进后的方案进行结果检查,并予以总结分析,针对有成效的方法实行标准化处理,将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以来,问卷参与人数逐渐增多,问卷有效率也逐步提高,患者满意度逐步提高.结论 PDCA循环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运用到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中,可有效控制满意度有效率,提高满意度调查的质量与效能.
作者:刘洪静;陈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四君子汤加黄芪抗大鼠衰老标记物变化.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药膳组各10只.中药药膳组给予四君子汤加黄芪、大米汤这一干预措施,而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大米汤干预,后采集大鼠血液,采用ELISA实验技术检测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PX)浓度.结果 空白组大鼠血清SOD、GSH-PX浓度高于模型组和中药药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药膳组血液中SOD浓度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和中药药膳组血液中GSH-PX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君子汤加黄芪制成的药膳使衰老大鼠血液中SOD浓度升高,有延缓衰老作用.但对GSH-PX无明显作用,不是延缓衰老佳方法.
作者:史冬梅;张锦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肺癌是一种发生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疾病,也称支气管癌.肺癌是导致全球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持续增加,肺癌发病率与病死率已位居我国发病肿瘤的第1位.肺癌早期发病隐蔽,不易诊断,而能诊断出时一般已到中晚期,此时已经开始发生转移,这是目前导致肺癌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虽大量的人力物力已投入到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当中,但近5年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仍无明显改变,因此开展新型抗肺癌药物的研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凌莉;张评浒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气管插管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是否早期行气管插管,将104例实施气管插管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A组(59例)接受早期气管插管,B组(45例)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对2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血乳酸变化、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A组气管插管前后呼吸、心率、PaO2、PaCO2、血乳酸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管插管前后呼吸、心率、PaO2、PaCO2不稳定,插管后呼吸、心率、PaCO2低于插管前,PaO2高于插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乳酸值插管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能够改善患者全身情况,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减少脑卒中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较为有利,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推广和普及.
作者:刘翠;刘爱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祛风散寒止痛胶囊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风寒感冒伴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风寒感冒伴头痛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排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40),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双号作为研究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祛风散寒止痛胶囊并联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5,P<0.05).研究组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风寒感冒伴头痛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祛风散寒止痛胶囊并配合护理干预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改善患者头痛的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当中大力推广.
作者:赵腊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2011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同样的方式抽取同期非老年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在此基础上对2组患者实施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肺性脑病、心力衰竭、真菌感染、低钠、低氯、低钾、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具有肺性脑病、心力衰竭、真菌感染、低钠、低氯、低钾、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发病率较高的临床合并症,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早期抗结核治疗联合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解痉、平喘、纠正呼吸衰竭等综合治疗,但相比非老年患者而言,老年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
作者:赖金梅;罗兰裕;刘锦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湿热内蕴,阻于不同部位,气机不畅,往往诸症丛生,病情复杂.清热除湿法[1]包括清热利湿、清热燥湿、清热化湿等不同方法,用以祛除蕴积在体内的湿热,以畅达气机,恢复诸脏腑功能,调畅阴阳,而达到邪去正安之目的.笔者应用清热除湿法治疗不同疾病,收到良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作者:高渼涵;裴娴哲;钟鑫鑫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欧米伽3脂肪酸(n-3 PUFA)对心脏康复期间冠心病(CH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2例康复的CHD患者随机分为n-3 PUFA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46例.n-3 PUFA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n-3 PUFA;安慰剂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等量安慰剂,疗程均是12周.采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统一标准评估患者治疗12周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n-3 PUF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PA和DHA水平显著增加(P<0.01).而安慰剂组患者试验期间血清EPA和DH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抑郁与非抑郁患者的CVLT、APS、EF和BVMT测试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抑郁患者n-3 PUFA治疗后认知功能无统计学差异,而非抑郁患者n-3 PUFA治疗后复合语言记忆功能改善显著(P<0.05).结论 n-3 PUFA对CHD合并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无影响,但能明显改善非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封志鹏;刘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该院2014~2015年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5年度麻醉药品的采购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排序比等评价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 2015年麻醉药品采购金额明显增长.瑞芬太尼注射剂各年度采购金额位居首位,瑞芬太尼注射剂(1 mg)和芬太尼注射剂(0.1 mg)DDDs呈逐年上升.芬太尼透皮贴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临床对羟考酮缓释片使用倾向性较高,各年度使用较为稳定.吗啡制剂在该院使用频率较低.瑞芬太尼注射剂(1 mg)和舒芬太尼注射剂(50 μg)DDC较高,分别为202.40元和100.35元.结论 该院麻醉药品使用日趋合理,但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对其使用加强干预和管理.
作者:吴义成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病的终结局和转归[1-2].左西孟旦是目前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3-6].但因左西孟旦上市于2010年,仅在少数医院应用,临床应用和护理经验尚且不足.现对我院心内科应用左西孟旦治疗的82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预防其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