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宗;张健;段雯;何文芳;刘翠林
目的 观察中药内外结合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中药内外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瘙痒程度.
作者:王小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服药时间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晚7时和早上7时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7时服用降压药较早7时的降压药效果好.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时间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降压药物的效果.
作者:林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及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拔管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结束后1 h、2 h 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麻醉结束后3 h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能降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促进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伟芬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不同干预方式在我市中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临沂市6所中学学校600名中学生作为本研究调查对象,对其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之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所学校共600名学生参与本次调查,其中成功收回并判定有效调查问卷568份,有效应答率为94.67%.其中男性被调查者300名,女性被调查者268名.初中学历被调查者260名,高中学历被调查者308例.独生子女228名,非独生子女340名.健康教育干预后,试验组中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89.5%高于对照组未干预的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P<0.05).实施综合干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6.3%明显高于普通干预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60,P<0.05).在实施干预措施前,3组中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及行为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普通干预组及综合干预组学生对表中列举5个问题的知晓及预防行为明显提升,且综合干预组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及预防行为均优于普通干预组(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中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中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中采用综合干预的方式可取得良好效果,且采用多种形式的讲座教育更容易被广大中学生接受.
作者:张汝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布比卡因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予以布比卡因15 mg行全麻维持,A、B、C 3组患者麻醉维持中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分别为2.5 μg、5.0 μg、7.5 μg),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达Bromage 3级的时间、运动阻滞达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对比3组患者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 3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达Bromage 3级的时间、运动阻滞达高阻滞平面的时间依次缩短,且各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的镇静评分依次升高,分别为(1.57±0.22)分、(2.01±0.31)分、(2.51±0.13)分,各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中,舒芬太尼对布比卡因的阻滞效果与剂量呈现明显相关性,且应用剂量越大对布比卡因的阻滞效果越明显,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亦增多.应用5.0 μg剂量的舒芬太尼较为合适,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祛风散寒止痛胶囊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风寒感冒伴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风寒感冒伴头痛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排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40),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双号作为研究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祛风散寒止痛胶囊并联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5,P<0.05).研究组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风寒感冒伴头痛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祛风散寒止痛胶囊并配合护理干预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改善患者头痛的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当中大力推广.
作者:赵腊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立体定向穿刺引流与传统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接诊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8例按临床治疗方法分为立体定向组和传统组,每组各59例.立体定向组患者实施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术式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7 d、14 d、3个月时的NHISS评分、ADL评分等级、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及术后6个月脑血肿清除量百分比.结果 术前2组患者的NH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2组患者的NHI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同时立体定向组患者的NHIS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立体定向组患者的ADL评分等级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立体定向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短于传统组,术后6个月脑血肿清除百分比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有效的清除血肿,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常规剂量与高剂量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84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每组42例.常规剂量组给予缬沙坦80 mg/d口服,高剂量组给予缬沙坦160 mg/d口服.2组均治疗6个月,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钾、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前血压、血钾、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但2组治疗后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常规剂量组治疗后血清肌酐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肾小球滤过率下降(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2组血清肌酐、肾小球虑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常规剂量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进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检查,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缬沙坦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治疗中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高剂量缬沙坦在保护肾脏作用方面有更好疗效,且用药安全.
作者:朱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患者,男,49岁,既往发现乙肝病毒携带史8年,患者因右上腹隐痛3 d于2016年9月16日首次入院.行肝胆CT/CT增强:考虑多发肝癌,建议MR检查.肝小囊肿.上腹部增强MRI示:(1)考虑:多发肝癌,建议放射介入治疗.(2)肝右叶小囊肿.甲胎蛋白1 210 μg/L,乙肝病毒DNA 8.095×105 U/ml;立即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于2016年9月20日行阿帕替尼0.5g口服每天1次靶向治疗,1周后周身出现皮疹,以后背部明显,考虑为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给予中药外用,皮疹好转.
作者:吴兵;李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该院2014~2015年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5年度麻醉药品的采购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排序比等评价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 2015年麻醉药品采购金额明显增长.瑞芬太尼注射剂各年度采购金额位居首位,瑞芬太尼注射剂(1 mg)和芬太尼注射剂(0.1 mg)DDDs呈逐年上升.芬太尼透皮贴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临床对羟考酮缓释片使用倾向性较高,各年度使用较为稳定.吗啡制剂在该院使用频率较低.瑞芬太尼注射剂(1 mg)和舒芬太尼注射剂(50 μg)DDC较高,分别为202.40元和100.35元.结论 该院麻醉药品使用日趋合理,但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对其使用加强干预和管理.
作者:吴义成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中药调剂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医师经过辨证遣药组方,药师根据处方将中药饮片配制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它既需符合医师处方的意图,又要能够及时发现处方中的不合理或错误用药.中药调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是中药应用于临床的后一个关键环节.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因素众多,而审方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调剂质量、减少调剂差错,现对中药审方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郑瑞;马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患者,女,2016年9月19日出生,于2017年12月21日,在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50323-2)0.5 ml,接种前检查无禁忌证,接种后留观30 min无异常.1周后患儿双上肢皮肤出现出血点,遂来我部就诊,查体见患儿双侧前臂皮肤有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压之不退色,无发热、流涕、咳嗽,无恶心、呕吐,无鼻衄,无黑便、血尿.血常规WBC 6.2×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72.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21.4%,血红蛋白107 g/L,血小板计数4.7×109/L,血小板压积0.043.粪常规:潜血(-),初步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查血小板计数3.8×109/L,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IgG 336 mg/dl,IgA 10.3 mg/dl,IgM 24.8 mg/dl,C3 76.9 mg/dl,C4 28.4 mg/dl,血凝四项正常,骨髓象提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抗体IgG升高,后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维生素C、氨肽素等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
作者:张武萍;刘光德;周晓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防治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的优化方案.方法 拟行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胎儿娩出后,A组和C组均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B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75 μg/kg.负荷量均在10 min内缓慢泵入,C组随后以0.5 μg·kg-1·h-1的速度泵注右美托咪定直至缝皮时停药.观察3组腹腔探查时牵拉反应的情况、患者用药后20 min的Ramsay评分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和C组牵拉反应为Ⅰ级的患者明显多于A组(P<0.05),Ⅱ级的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和C组Ramsay评分为3分的患者明显多于A组(P<0.05),2分的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A组和C组打鼾的患者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0.5 μ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5 μg·kg-1·h-1维持用于剖宫产手术,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预防牵拉反应的作用,且对产妇的呼吸系统影响小.
作者:岳书玉;宋正亮;赵新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医院治疗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70例.根据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再入院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aO2及PaC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PaO2及PaC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轻度咯血、皮肤局部淤点、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超;谢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以及脂联素(APN)含量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疾病类型划分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7例,并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名作为对照组.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受试者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中hs-CRP、BNP及APN含量.结果 SAR组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hs-CRP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与UAP组血清BNP及A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BNP及APN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BNP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组患者APN水平均显著低于单支组(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A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与BNP呈正相关(r=0.298,P<0.01);hs-CRP水平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0.406,P<0.01);BNP与APN呈负相关(r=-0.239,P<0.01).结论 hs-CRP、BNP及APN血清含量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通过联合检测三者含量对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进行预测.
作者:马华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2月,医院共收治住院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78例,给予个体化治疗,以抗病毒+补液治疗+对症治疗为主,选择性应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锌剂、中药治疗,将痊愈患儿与未痊愈患儿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痊愈40例,痊愈患儿与未痊愈患儿在重度、锌剂、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男性、年龄>12个月、早产儿、既往有腹泻病史、入院前接受过治疗、发热、中西医结合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重度[OR=0.625,95%CI(1.560~2.455)]、锌剂[OR=1.141,95%CI(1.301~5.240)]成为痊愈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差别较大,疗效与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有关.
作者:卓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热敏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1单纯使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治疗.对照组2单纯采用热敏灸治疗.试验组采用热敏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个月症状评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疼痛、肿胀和绞索评分差异明显(P<0.05),晨僵、关节功能及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蔡萱;付勇;厉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是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一种心内科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病的终结局和转归[1-2].左西孟旦是目前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3-6].但因左西孟旦上市于2010年,仅在少数医院应用,临床应用和护理经验尚且不足.现对我院心内科应用左西孟旦治疗的82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预防其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MHVR)患者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从2012年1月-2016年5月对1 071例MHVR患者进行门诊监测,将INR控制在1.5~2.5范围,统计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和INR值.结果 门诊抗凝治疗患者1 071例共计随访8 826例次,随访时间1~47个月,平均8.24月.INR平均值1.99±0.69,中位值1.89,共发生抗凝相关不良事件59例次(0.67%),其中血栓相关事件10例次(0.11%),无死亡病例,有5例患者超过3个月未监测INR,有2例超过半年未监测INR.出血相关事件49例次(0.56%),死亡3例(0.28%),有27例超过3个月未监测INR,有9例超过半年未监测INR,有15例发生严重出血超过3 d才到医院救治,其中3例患者因大出血诱发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导致死亡.本中心INR监测值为1.99±0.69.结论 MHVR患者实施低强度抗凝治疗是安全可行的,需要加强患者教育及规范的定期监测.
作者:赖登祥;张俭荣;周素明;李稳发;靳云州;屈云飞;吴迪;冯林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清DAO及D-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2例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24 h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针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术前、术后二氨氧化酶(DAO)水平和血D-乳酸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各时间点的DAO水平和D-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且术后2组血清DAO水平和D-乳酸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d,治疗组血清DAO水平和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经血常规等检查机体处于正常状态.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清DAO及D-乳酸水平有调节作用,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