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惠仪;麻秀萍;杨菁;汪娥
目的:基于当归芍药散“辛润”的理论价值,探究该方中辛温药物当归、川芎在辛润法中的组方规律.方法:纳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当归、川芎“辛润”相关方剂,使用R语言,R-studio软件,进行数据透视,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提取、分析相关方剂的药物频次、药物组合、以及核心药组的关联用药情况.结果:纳入川芎“辛润”方剂共91首,得到22个核心组合及19条关联规则,其中15条规则置信度为1,“白芍=>当归”,“川芎,白芍=>当归”,“茯苓=>当归”,“川芎,茯苓=>当归”4条规则的提升度大于1;纳入当归“辛润”方剂共284首,得到25个核心组合及19条规则,置信度均为1.高频次药物主要有理血药、补气药、清热药、祛风药、理气药;核心用药组合有“川芎-当归”(74%),“川芎-甘草”(55%),“川芎-白芍”(48%),“当归-甘草”(46%),“当归-白芍”(42%),“当归-地黄”(36%);高支持度核心药组关联用药常见当归、川芎、芍药、甘草相关配伍.结论:“辛润”治燥方剂当中,当归、川芎重点与补益肝肾、疏肝理血药物同用,常配伍补气健脾、祛风解表药物,体现出“辛润”流津布液治燥法的组方规律;核心用药规律与当归芍药散的配伍特点基本一致.
作者:陈一君;林秋珊;刘颖;熊森林;吴庆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型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3,IL-23及环氧合酶-2(COX-2),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探究其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沙拉秦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其余各组采用病证结合法复制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即饮食、环境干预等措施联合2,4-二硝基苯磺酸灌肠.造模成功后,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24,12,6 g·kg-1·d-1,美沙拉秦组0.2g·kg-·d-1进行灌胃.连续灌胃21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组织IL-13,IL-23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IL-13,IL-23,COX-2,CREB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OX-2,CREB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IL-13含量和IL-1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23含量和IL-23 mRNA升高(P<0.05),COX-2,CREB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结肠IL-13含量和IL-13 mRNA表达均升高,尤以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显著(P<0.05),IL-23含量和IL-23 mRNA降低(P<0.05),COX-2,CREB mRNA表达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能调节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IL-13,IL-23及COX-2,CREB的表达,减少结肠的炎症反应.
作者:丁凌辉;贾育新;成映霞;马文;段永强;明海霞;万生芳;程小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泽泻多糖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糖脂代谢及肝脏脂联素受体α(Adipo R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泽泻多糖高、中、低(400,200,100 mg· kg-1)剂量组,每组8只,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30 d.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肝重,葡萄糖耐受量(OGTT),空腹血糖值(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肝脏形态组织学等指标;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胰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Adipo R2,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泽泻多糖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和肝重(P<0.01),并能明显降低大鼠FBG,HbA1c,GSP水平(P<0.05),明显降低TC,TG,LDL水平(P<0.01),升高HDL指标水平(P<0.01);升高肝脏Adipo R2,PPARαmRNA水平(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泽泻多糖具有显著调节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提高肝脏Adipo R2,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关联,并对糖尿病并发症和肝脏组织脂肪积累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钱增堃;崔凡;凌云熹;朱文娟;李小勤;茆政;李敏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结合HPLC对天麻的产地进行鉴别,并对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及整体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集了云南、湖北、贵州和东北三省4个产地天麻,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及HPLC指纹图谱对其产地进行鉴别.采用硫酸+硫酸锰+溴酸钠+丙酮+样品成分振荡体系,以天麻样本作振荡底物,建立天麻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结合图谱显著的直观差异及系统相似度模式识别对不同产地天麻进行鉴别评价,并测定不同产地天麻活性物质相对整体含量.同时,建立4个产地天麻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测定不同产地天麻的天麻素含量.结果:非线性指纹图谱法与HPLC指纹图谱分类结果一致,均能把天麻的产地给予溯源.活性成分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天麻存在品质差异,两种方法相结合,既能对单个活性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又可获得活性成分整体含量的结果.结论:该研究为天麻的产地鉴别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快速的新方法,为科学表征天麻活性成分含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作者:方宣启;王芳斌;周彬彬;周兴旺;张建辉;张继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应用通窍活血汤剂联合氟桂利嗪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并探究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水平预测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的效能.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就诊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A(35例)和治疗组B(35例),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和抗凝等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A和治疗组B分别给予通窍活血汤剂和通窍活血汤剂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临床疗效,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和健康人群的血小板大聚集率(MAR),血清钙离子和CaMKⅡ的水平;治疗后随访1年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改良Rankin量表)、生活能力(IADL评分)和生活质量(脑卒中专门生活质量量表SS-QOL)间的差异,并探究治疗后CaMKⅡ水平预测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的效能.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A,B组患者的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梗死体积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其中治疗B组在治疗4周后较治疗A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AB组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治疗B组在治疗4个月后较治疗A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A,B组治疗总有效率和预后良好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aMKⅡ和MA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a2+水平明显升高,其中治疗B组为明显(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通窍活血汤剂联合氟桂利嗪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预后;应用血清CaMKⅡ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的效能较高.
作者:江颖;王凯华;张永全;方兴;文晓东;欧俐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茵陈五苓散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蛋白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分别获取茵陈五苓散中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疾病并构建化合物-靶点,靶点-疾病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注释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生物学过程(gene ontology biology process,GO-BP)富集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58个候选化合物,103个靶点,11个中枢(hub)靶点及262种疾病,关键靶点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ESR1等,疾病以肿瘤、免疫和内分泌为主.GO-BP条目146条,参与信号转导、转录翻译、促增殖抑凋亡、细胞组成和氧化应激条目等5种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108条,含靶点数目较多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肿瘤、病毒、寄生虫等.结论: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茵陈五苓散的候选成分所对应的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及进一步的开发为新药提供了思路.
作者:樊耀华;欧海亚;王汉裕;吕东勇;连逸青;侯江涛;邝卫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联合督脉铺灸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AR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铺灸组和玉屏风组,每组50例,铺灸组患者给予西替利嗪+督脉铺灸治疗,玉屏风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cGMP,cAMP水平,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cGMP,cAMP水平和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消失时间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等情况.结果:铺灸组和玉屏风组治疗后血清IL-6,cGMP,cAMP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玉屏风组治疗后血清IL-6,cGMP水平明显低于铺灸组,玉屏风组治疗后血清cAMP水平明显高于铺灸组(P<0.05);玉屏风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消失时间明显低于铺灸组,玉屏风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铺灸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随访1年期间,玉屏风组复发率明显低于铺灸组(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督脉铺灸治疗可有效提高AR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可能与其更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平衡有关,且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泳文;孙麦青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整理及分析民族药地稔的研究文献,概述其论文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控制、临床应用与专利获批状况,为地稔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及文献资料.方法:以“中国知网”与“Pubmed”作检索平台,“关键词”、“摘要”为检索项,分别以“地稔”,“地菍”,“嘎狗噜”,“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和“Melastoma dodecandrum”作检索词,检索地稔1973-2017年间国内外的论文报道与专利获批情况.结果:共得论文119篇,专利139项,论文内容以农林栽培、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和药理活性研究为主,专利以复方居多.目前从地稔中分离鉴定了83个化学成分,其中以黄酮类为主.质量控制指标多为没食子酸、槲皮素等成分,药理活性以降血糖作用研究居多.结论:地稔的止m作用显著,资源丰富,极具市场竞争力,但地方标准检查项不全,含量测定缺乏专属性指标评价药材优劣,需深入探索地稔止血的作用机制,研究其活性物质基础,建立谱效关系,从而控制地稔药材质量,利于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作者:明惠仪;麻秀萍;杨菁;汪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辨证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远期后遗症(SPID)(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32例SPID采用区组法,按SAS软件生成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盆炎清罐肠,于月经干净后3d开始,每晚1次,连续10 d.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胶囊,2粒/次,3次/d;观察组内服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辨证治疗,1剂/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行经期停服.进行治疗前后湿热瘀阻证和盆腔体征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和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湿热瘀阻证和盆腔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4+水平和CD4+/CD8+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L-4和IL-10均高于对照组(P<0.01),IL-6,IL-8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83.33%(x2=4.481,P<0.05).结论:在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基础上,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内服辨证治疗湿热瘀阻型SPID患者,可减轻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调节免疫-炎症因子的作用,临床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张秀荣;郝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雄黄水飞品、水洗品及干研品中二硫化二砷及各元素的含量,以阐明水飞法、水洗法及干研法对雄黄饮片质量的影响,并对雄黄水飞品、水洗品及干研品进行快速鉴别.方法: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雄黄项下规定对3种炮制品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雄黄3种炮制品进行形貌观察,对3种炮制品中的元素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3种炮制品的二硫化二砷含量排序为水飞品>水洗品>干研品;水飞品及水洗品的形貌相似,而干研品的形貌与其他2种炮制品不同;3种炮制品的氧元素含量排序呈现干研品>水洗品>水飞品的趋势.结论: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可以对雄黄水飞品和干研品进行快速鉴别,为鉴别雄黄不同炮制品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水飞法的除杂减毒效果好,水飞品质量优于水洗品和干研品,说明水飞法炮制雄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张慧;高岩;熊慧;薛雪;刘梦楠;刘欢;张颖;李向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考察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炎症的调节作用与机制,分析黄芪葛根配伍在降糖降脂抗炎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方法:6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灌服蒸馏水(10 mL·kg-1),阳性药组灌服金芪降糖片混悬液(1.47 g·kg-1),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汤组分别灌服黄芪水煎液(2.7,1.35,4.05 g·kg-1),连续给药30 d后处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肝组织胰岛素(Ins),胰岛素受体(In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脂联素受体1(AdipoR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P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及其配伍(黄芪葛根汤)能升高糖尿病大鼠肝脏Ins(葛根组除外),InsR水平,增加AdipoR1,AMPK(葛根组除外),GLUT-4,PPARα,FATP4mRNA表达,降低TNF-α(葛根组除外)水平,减少p38 MAPK mRNA表达(P<0.05).在调节InsR,PPARα mRNA,TNF-α水平时,单用黄芪作用比两药合用效果好.结论:黄芪葛根配伍在调节血糖血脂炎症过程中各有侧重,其机制与升高肝脏Ins水平、增加GLUT-4,FATP4 mRNA,降低p38 MAPK mRNA有关.
作者:刘倩;范颖;李新;刘丽;李军;林庶茹;訾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离、纯化北沙参多糖(Glehniae Radix polysaccharides,GRP)并对各纯化组分(GRP-1,GRP-2,GRP-3)进行结构表征及体外免疫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GRP,Sevage法除蛋白,活性炭脱色素,DEAE纤维素DE-52柱色谱法及葡聚糖凝胶G-75(Sephadex G-75)柱色谱法分离与纯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及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HPLC对北沙参多糖的含量及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IR)及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对GRP-1进行结构表征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并考察北沙参多糖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GRP经柱色谱分离可获得GRP-1,GRP-2,GRP-3共3种多糖组分,UV测得三者的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6.16%,48.64%和89.73%.其中,GRP-1为具有相对均一分子质量的多糖组分,相对分子质量23.01 kDa,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81.86∶0.12∶0.17∶1 259.7∶0.54∶0.33,红外光谱表明其结构中存在α型糖苷键.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GRP-I组分对体外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此外GRP-2及GRP-3对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结论:GRP-1是由多种单糖组成的相对均一的多糖组分,并具有较好的体外免疫活性.
作者:杜宝香;相美容;付业佩;张静;蒋海强;容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新疆青杞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新疆青杞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发现21个化合物,包括3个酰胺,7个酚酸,1个香豆素及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N-反式香豆酰基酪胺(1),N-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反式阿魏酸酰胺(2),对羟基苯甲酸(3),藜芦酸(4),原儿茶酸(5),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邻羟基苯甲酸(7),对羟基苯甲酸乙酯(8),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9),七叶内酯(10),甘草素(11),橙皮素(12),柚皮素(13),木犀草素(14),芹菜素(15),柯伊利素(16),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17),香叶木素(18),大豆苷元(19),染料木素(20),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21).结论:化合物1~ 20为首次从青杞中发现,化合物3~12,14 ~ 17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发现.经文献调研发现,分离得到的酚酸及黄酮类化合物具良好抗炎、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开展新疆青杞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崔燕;李萌;王戎博;戴胜军;李桂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4种不同基原郁金饮片水提液的石油醚提取部位中化学成分,找出其共有成分及差异成分.方法:采用GC-MS对4种不同来源郁金饮片提取部位进行测定,载气为氦气,程序升温(从40℃开始,以4℃·min-1升到160℃,保持10 min;以2℃·min-1升到230℃,保持5 min),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结果:从4种不同基原郁金饮片水提液的石油醚提取部位各分析出了50种成分,其中这4种饮片的共有成分有3种(香草醛,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3种饮片的共有成分达9种,2种饮片共有成分达25种;4种饮片共有、交互存在的成分达37种,占检出成分总数的74%.结论:4种不同来源郁金饮片水提液的石油醚提取部位中存在共有和差异性成分,四者的共有及交互存在的成分应是其在临床作为同一药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作者:王雪梅;石典花;滕颖;张学顺;郝闪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克癃胶囊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克癃胶囊低、高剂量组(3.6,7.2 g·kg-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干预剂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建立前列腺增生的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药物灌服,连续4周.观察不同药物对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样品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前列腺组织中Nrf2/ARE信号通路抗氧化因子Nrf2,血细素单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升高,前列腺上皮皱褶增生,大鼠血清GSH含量明显降低,Nrf2,HO-1和NQO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克癃胶囊明显降低前列腺指数,改善前列腺上皮组织的增生,促进大鼠血清GSII的含量增加(P<0.01);克癃胶囊能上调Nrf2,HO-1和NQO1的mRNA表达水平(P <0.05,P<0.01).结论:克癃胶囊能明显抑制大鼠的前列腺增生,低剂量的克癃胶囊可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作者:张玲;谢辉;颜苗;何清湖;樊新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MXF)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以阐明MXF外用的配伍机制,为其经皮给药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外用配伍机制研究积累数据.方法:采用Franz体外扩散池法,以含1%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接受液,采用麻黄生物碱类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附子生物碱类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和细辛挥发油类成分(细辛脂素和甲基丁香酚)的12 h累积渗透量(Q12h)和稳态渗透速率(Jss)为指标,考察麻黄组、附子组、细辛组、麻黄-附子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麻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对大鼠背部的透皮吸收情况.结果:各成分的Q12h和Jss比较,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排序均为全方组>麻黄-细辛组>麻黄组>麻黄-附子组,且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排序均为附子-细辛组>附子组>麻黄-附子组>全方组,且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甲基丁香酚排序为细辛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各组中细辛脂素的Q12h和Jss差异不大.结论:不同配伍组方对MXF中各指标成分的经皮吸收有影响,且对不同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同;成分不同,经皮吸收效果也不同.细辛对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经皮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附子对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经皮吸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麻黄和附子均会对甲基丁香酚的经皮吸收起到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王艳宏;赵雪;刘书博;关枫;李伟男;李永吉;陈大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制备蜘蛛香总缬草三酯自微乳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为该有效部位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溶解度考察、配伍试验和三元相图法优选处方;以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比例为考察因素,粒径、自乳化时间及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纯形质心混料设计优化蜘蛛香总缬草三酯自微乳处方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结果:蜘蛛香总缬草三酯自微乳佳处方为油酸乙酯-(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二乙二醇单乙基醚(10∶61∶29);平均粒径38.8 nm,自乳化时间0.57 min,载药量131.23 mg·g-1,5 min累积溶出度达94.99%;高温及光照会影响该制剂的稳定性,应低温避光保存.结论:蜘蛛香总缬草三酯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可显著改善蜘蛛香总缬草三酯的水溶性和溶出度,有望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作者:刘开萍;程盛勇;郁林娜;罗喜荣;杨军;刘兴赋;尹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糖脂清方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加链脲佐菌素(30 mg·kg-1)腹腔注射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脂清高、中、低(12,6,3 g·kg-1)剂量组,另设正常组.连续灌胃8周后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取材.苏木-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构,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脂清方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P<0.05,P<0.01),明显缩短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原平台游泳路程及游泳时间(P<0.05,P<0.01);显著改善海马组织病理情况,更加显著地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P<0.D1).结论:糖脂清方可以显著降低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并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晓青;王旭;邵鑫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药温肾方对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 LT)水平慢性乙型肝炎肾阳虚证患者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8例高ALT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方法设计,将入组病例按1∶1比例随机分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温肾方+替比夫定;对照组予安慰剂+替比夫定.疗程均为24周.分别在0,12,24周检测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HBV标志物,IL-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s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外周血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均依次递增.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外周血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外周血IL-6水平,TLR4 mRNA水平及Th 17/Treg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12周达到顶点,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12,24周后,治疗组外周血IL-6,TLR4 mRNA水平及Th17/Treg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方可提高肾阳虚型高ALT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其机制可能是提高TLR4活性,促进IL-6/STAT3信号转导通路表达而调控Th17/Treg平衡.
作者:张扬;扈晓宇;杨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从脑中酪氨酸羟化酶,单胺氧化酶及5-羟色胺(5-HT)转运体角度探讨健脾化湿颗粒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6.25,12.5,25 g·kg-1)、阳性药组(匹维溴铵,0.03 g·kg-1),共6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灌服番泻叶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复制D-IBS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各组大鼠糖水偏爱度的的变化,应用健脾化湿颗粒进行干预14 d.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中酪氨酸羟化酶、单胺氧化酶及5-HT转运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显著下降(P<0.01),脑中酪氨酸羟化酶表达显著升高,单胺氧化酶及5-HT转运体表达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及匹维溴铵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显著升高(P<0.05,P<0.01);除阳性组大鼠单胺氧化酶相对表达量外,各治疗组大鼠脑中酪氨酸羟化酶阳性表达及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单胺氧化酶和5-HT转运体阳性表达及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 <0.05,P<0.01).与匹维溴铵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大鼠糖水偏爱度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中、高剂量组大鼠脑中酪氨酸羟化酶阳性表达及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P<0.01);中、高剂量组大鼠脑中单胺氧化酶及高剂量组大鼠脑中5-HT转运体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中单胺氧化酶及5-HT转运体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健脾化湿颗粒降低D-IBS模型大鼠脑内5-HT含量与其下调脑中酪氨酸羟化酶表达,上调单胺氧化酶和5-HT转运体表达密切相关,这可能是其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迎寒;吕英超;刘玉玲;陈光晖;张晓峰;马帅;程建军;赵素微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