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缝线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龙景梅;陈巧梅;边海霞;刘金祥

关键词:无缝线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临床疗效, 硬核白内障
摘要:目的 观察缝线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 141只患眼)均采取无缝线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后1d、1周、1月、3月的视力情况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计141只患眼经治疗后,在术后1d视力达到0.5 及以上的达到132 只(93.92%),且在术后1 周(95.74%,135/141)、1 月(96.45%,136/141)、3 月(97.16%,137/141),各时点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00例患者共计141只患眼经治疗后,在术后1d散光度数达(0.89 ±0.68)°,在术后1周有所升高,但在术后1月到3月度数逐渐下降到(0.81 ±0.62)°. 结论 无缝线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硬核白内障的治疗临床效果好,患者在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必净对严重脓毒症合并肺损伤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目的 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合并肺损伤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严重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按照2008年脓毒症与严重脓毒症诊疗指南给予综合处理.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 给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 PiC-CO)检测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 )、肺血管通透指数( PVPI ).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 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前2组EVLWI、PVPI、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减少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分析原因可能与血必净注射液减轻血清中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作者:秦学东;杜爱书;周立平;王小丹;于立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泮托拉唑四联法不同疗程治疗胃溃疡对患者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果胶铋四联疗法不同疗程治疗胃溃疡对患者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 将206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 2组患者均采用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果胶铋四联疗法进行治疗. 研究组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1个疗程治疗,治疗结束后对疗效及复发率进行随访. 结果 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1个月后HP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 研究组患者1年后Hp阳性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泮托拉唑四联法治疗3个疗程的临床效果优于1个疗程,且3个疗程的复发率显著低于1个疗程.

    作者:唐秀丽;贾儒渊;马强;刘宁宁;谢桂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开腹手术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对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方式应用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92例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6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丝线间断缝合方式缝合手术切口,研究组患者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方式缝合手术切口. 对比2组临床效果. 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线头排异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方式应用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能够提高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减少了手术切口愈合后因缝线残留而引起的排异反应,降低术后手术切口的感染几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手术切口的有效愈合,值得今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俊海;班丽素;张旭辉;薛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部Castleman病临床研究进展

    Castleman病( 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1956年由Castleman首次报道并命名. 临床上按肿大淋巴结的分布分为局灶型( LCD)和多中心型( MCD). 病理学上按组织学特征分为透明血管型( HV)、浆细胞型( PC)和兼有二者特征的混合型.

    作者:郭润兮;周业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在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中的超前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在胫腓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中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将120例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地佐辛超前镇痛. 2组均给予标准全麻诱导,维持程序,术毕链接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 PICA). 对比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度评分. 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B组,BC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手术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在胫腓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一;赵兴慧;刘海金;董钊;葛永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麻醉诱导期同步深呼吸预吸氧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在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期同步深呼吸预吸氧防止低氧血症的效果. 方法 将无痛人流手术120例随机分成3组,A组(36例),丙泊酚注射同时让患者做4次深呼吸;B组(37例),注射丙泊酚的同时要求患者做8次深呼吸;对照组( 37例) ,保持平静呼吸. 期间由一名助手保持患者头颈正中后仰位(抬下颌,闭合口唇)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术中丙泊酚用药量及循环改变情况、发生呼吸暂停、低氧血症例数,低氧血症持续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等. 结果 3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组静脉麻醉后血压下降较明显,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是25.00%,48.65%,37.84%,B组高于A组(P<0.05). 术中呼吸暂停发生率分别为30.56%,72.97%,29.73%,B组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 B组低氧血症病例主要是由于呼吸暂停所引起,而且低氧血症持续时间长于A组( P<0.05). A组与对照组比较,低氧血症及呼吸暂停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期同步深呼吸达不到真正意义的麻醉前预吸氧效果,甚至会增加呼吸抑制的发生,临床应注意.

    作者:雷月;费建平;王欢锋;晋维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螺旋 CT扫描与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比较

    目的 对比螺旋CT小剂量、常规剂量多普勒超声3种方法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方法 200例急性阑尾炎可疑患者分别行CT小剂量、常规剂量和超声检查,以病理确诊为标准,比较3种方法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阳性率、阴性率和准确度. 结果 螺旋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远大于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螺旋CT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阳性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螺旋CT的检出率准确度远大于多普勒超声(P<0.05). 螺旋CT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的检出准确度相近(P>0.05). 结论 相较于多普勒超声诊断,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较超声有更高的准确率,CT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螺旋CT小剂量扫描可作为急性阑尾炎检查的重要的筛选手段.

    作者:许军成;祁炳珠;贾振伟;冯保恒;王欣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联合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妊娠糖尿病在动态血糖监测下采用胰岛素泵联合饮食运动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22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2例. 对照组在血糖动态监测下应用常规胰岛素及饮食运动干预. 研究组在血糖动态监测下应用胰岛素泵及饮食运动疗法治疗. 对比2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时血清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对比2组治疗2周后的血糖达标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FPG、2hP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FPG、2hPG水平均逐渐下降,且研究组治疗1、2周血清FPG、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周时,研究组FPG达标率、2hPG达标率及血糖总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基于血糖动态监测,采用胰岛素泵联合饮食运动疗法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温如臻;孙晓燕;李向阳;刘景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 种方法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B型超声引导下靶向注射甲氨蝶呤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4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于B型超声引导下靶向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给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 对比2组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医疗费用、术中出血量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β-hCG降到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型超声引导下靶向注射甲氨蝶呤较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相比在治疗瘢痕妊娠上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立恒;王继学;张林华;刘艳;侯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清中苯妥英钠的实验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测定血清中苯妥英钠含量的检测法. 方法 以600μl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取0.2ml血清,2min萃取,4min高速离心后,于75℃水浴中加热;残留物用1.0ml流动相溶解后进样分析. 分析条件:30℃柱温,流动相(甲醇:水=60:40),254nm波长,有效的分离药物. 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待测组分在1.52~120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检出限(S/N=3)为0.4~1.5mg/L,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3%~11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 结论 该方法确定了佳样品预处理条件,优化了色谱分离及检测条件,灵敏、准确,能够满足血清中苯妥英钠浓度的监测要求.

    作者:肖晨曦;肖润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8例接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 试验组采用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单用瑞替普酶治疗. 比较并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万贺;白瑞娇;张俊光;张海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 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抗感染、平喘、对症治疗等)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平喘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咳嗽、气促、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时间.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咳嗽、气促、喘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汤正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镇痛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镇痛效果. 方法 将240例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2组均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 对比2组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和各产程所需时间. 结果 研究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第1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第2产程、第3产程所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腰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长等优点,是目前无痛分娩镇痛药物选择的一种较佳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金彩;吴春秀;张乐;葛俊芳;赵金花;李桂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 E 及钙剂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治疗.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 NO)、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ET-1、NO、Hcy和vW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T-1、Hcy、vWF水平降低(P<0.05),NO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同玲;刘伟杰;王丽娟;周颖;杨坤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孕早期及早监测孕酮并进行补充对自然流产史患者继续妊娠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早期对孕酮水平的监测以及对孕酮水平较低者及早进行补充孕激素对自然流产史患者继续妊娠的重要性. 方法 将有自然流产病史的212例患者(孕酮30.5~80.5nmol/L)按首次就诊日期上午、下午分为2组,每组各106例. 第1组初诊即进行孕酮监测,按孕酮水平进行不同方法的黄体酮补充治疗直至12周后渐减量,至14周左右停用,期间一直监测孕酮水平及B超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另选同期就诊的106例正常孕妇为第3组;第2组及第3组不用进行黄体酮补充. 对比3组保胎效果. 结果 第2组流产率为18.9%高于第1组的7.5%和第3组的6.6%(P<0.05). 第1、3组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第1、2组中孕酮值30.5~40.5nmol/L者流产率分别为同组的15.4%、53.8%,孕酮值为40.5 ~80.5nmol/L者流产率分别为同组的5.0%、7.5%. 结论 孕酮值越低,发生胚胎停育的几率明显升高,及早补充孕激素对保胎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黄涛;罗业琳;曾祥娥;姚毓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妇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220例足月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以产前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以产前在接受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干预的研究组各110例. 对比2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新生儿分娩结局. 结果 研究组自然分娩者70例(63.64%),剖宫产40例(36.36%).对照组自然分娩者51例(46.36%),剖宫产者59例(53.64%).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新生儿低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接受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后,产妇自然分娩率可达到显著的提高,且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作者:刘淑姿;季红秀;路娜;吴春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腓总神经损伤患者30例的肌电图分析

    腓总神经损伤在下肢单发性神经病中非常常见,由于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位置表浅,导致腓总神经容易在此处损伤.损伤大多累及腓深分支,有时累及整支神经,单纯累及腓浅神经的较少见. 腓总神经损伤的致病因素多样,如外伤、骨折、长时间处于蹲位、习惯性交叉腿、腿部挤压伤、减肥速度过快等.本文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3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肌电图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肌电图检查对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定位诊断价值.

    作者:李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患者多潘立酮片,研究组给予盐酸伊托必利片. 治疗4周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有效的增强胃肠动力,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本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治疗剂量格列美脲致低血糖反应1例

    患者女,82岁. 腹痛腹泻3d,头昏1d于2014年3月17日入院. 3d前,患者因不洁饮食后开始出现腹痛不适,主要为脐周隐痛不适,感轻微恶心,无呕吐,后开始出现腹泻黄色稀水样便,约3~5次/天,1000ml/d;畏寒、发热,无咳嗽、咯痰,无尿频、尿急、尿痛等.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多年,目前口服格列美脲1mg,每天1次,空腹血糖控制在7.5mmol/L以下. 体格检查:T 36.7℃,P 72次/分,R 20次/分,BP 130/80mm Hg. 一般情况欠佳,神清合作. 心肺(-). 腹平软,剑突下及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胆胰脾( -). 入院后行腹部B超检查,肝、胆、胰、脾、肾( -);查血生化,空腹血糖8.1mmol/L,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均在正常范围.

    作者:柏华;肖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80例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 2组患者均按照医学高等教育本科教材第8版对急性脑血管病给予规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有创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少量糖皮质激素,给予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乌司他汀治疗. 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钠尿肽(BNP)水平差异. 对比观察2组患者气管插管置管时间、3d内气管插管拔除率、ICU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病死率差异.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气管插管置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d内气管插管拔除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伴神经源性肺水肿可以明显降低肺功能损害,减轻心脏负荷,提高临床疗效. 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乌司他汀降低患者血清中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作者:唐占军;段凯强;梁立;崔真;周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