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肌钙蛋白 T/I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冯希伟

关键词:尿毒症,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I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尿毒症患者88例,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分组,其中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组(观察组)56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组(对照组)32例,观察2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清肌钙蛋白T/I水平变化以及钙磷含量变化情况。结果透析后,观察组CTnT/I、hs-CTnT/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血磷的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膜透析不仅可降低血清肌钙蛋白含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可能,而且可更好地控制尿毒症患者的钙磷代谢,保护残肾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医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和病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2组均采用针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疗效、JOA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JOA评分、下肢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的治愈率较高,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在骨科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值得推广。

    作者:赵建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剂量甲氨蝶呤致严重骨髓抑制及黏膜损害1例

    患者,女,74岁。因“对称性多关节肿痛5月余”于2015年6月29日入院。入院症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口咽干燥,饮食睡眠二便正常。体格检查:体温36.5℃,血压146/84mmHg。患者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踝关节压痛,双膝关节骨磨擦音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无结节性红斑,无口腔溃疡。否认药食物过敏史,否认接触物过敏史。辅助检查:RF (类风湿因子)5750IU/ML ,CCP(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482.8 IU/ML,CRP( C反应蛋白)121mg/L,血常规:WBC (白细胞)8.66×109/L,RBC(红细胞)3.11×1012/L,HB(血红蛋白)92g/L,PLT(血小板)354×109/L,肝功正常,肾功正常。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上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每周1次;叶酸片5mg,每天1次;来氟米特片20mg,睡前服用;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治疗好转后于2015年7月7日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每周1次;叶酸片5mg,每天1次;来氟米特片20mg,睡前服用。2015年7月22日,患者因“口腔黏膜肿胀糜烂、进食困难5d”再次入院。入院症见:口腔黏膜、舌下多处糜烂,伴有疼痛及血性分泌物,上下唇肿胀疼痛,进食困难。各关节未述明显不适。纳眠差,二便可。体格检查:体温36.5℃,血压149/87mmHg。患者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口腔黏膜、舌下多处糜烂,伴有血性分泌物,上下唇肿胀,肛周皮肤糜烂发红,无黑便。心肺功能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2.1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1×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77×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0×109/L,红细胞3.09×1012/L,血红蛋白88g/L,血小板16×109/L。红细胞沉降率96mm/h。肝功:总蛋白56.5g/L,白蛋白31.9g/L,肾功:肌酐36μmol/L,尿酸147μmol/L,β2微球蛋白1.9mg/L。初步诊断为药物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类风湿关节炎。立即停用甲氨蝶呤,给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每天1次;刺激骨髓造血,输入血小板1个治疗量;兰索拉唑30m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预防消化道出血,人血白蛋白10g,静脉滴注,每天1次,补充蛋白;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375g,静脉滴注,每天2次,抗感染;口服凝血酶预防消化道出血;康复新液灌肠清洗肛周修复肛周破损黏膜。服益气补血中药,方为八珍汤加减,整方为:党参20g,黄芪30g,茯苓15g,白术15g,熟地20g,当归15g,白芍20g,山药30g,陈皮9g,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并进行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口腔护理、肛周黏膜护理。25日血常规示:白细胞1.66×109/L,红细胞2.93×1012/L,血小板45×109/L,体温:38.5℃。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用法用量改为150μg,皮下注射,每天2次,并加用莫西沙星0.4g,静脉滴注,每天1次,抗感染。27日血常规示:白细胞2.85×109/L,红细胞2.64×1012/L,血小板52×109/L,体温:37.3℃,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9日血常规示白细胞33.38×109/L,红细胞3.05×1012/L,血小板58×109/L。体温降至正常,口腔、肛周的黏膜糜烂明显减轻,已无血性分泌物,停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2 d后停用莫西沙星。8月6日血常规示白细胞和血小板已恢复正常(见表1)。双唇肿胀消退,口腔黏膜、舌下糜烂痊愈,可正常进食。

    作者:陈迪;陈广峰;孙素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兴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337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169例与研究组16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加人工周期雌孕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妇科千金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月经状况以及子宫内膜厚度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疗效确切,对子宫内膜具有修复加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佟建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76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畏光流泪和异物感的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作者:张凯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问题

    阿莫西林作为临床上抗感染的优先选择药物,其可以在因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等造成的组织和器官感染疾病的治疗中推广运用,包括泌尿系统、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等情况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但随着阿莫西林在临床上推广的使用,有关使用阿莫西林造成了不良反应的案例开始增多,而对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完成相应研究并且实施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完成预防治疗,是有利于该种药物在临床上的推广运用的。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因阿莫西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德胜;钟秋明;钟星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HMP支持批准BMS与AbbVie联合开发的单抗药物Empliciti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支持批准百时美施贵宝(BMS)与合作伙伴艾伯维(AbbVie)联合开发的一款免疫刺激单抗药物Empliciti( elotuzumab)联合Revlimid( lenalidomide)和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用于既往已接受过至少一种疗法的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的治疗。欧盟委员会( EC)在审查药物时,通常都会采纳CHMP的建议,这也意味着Empliciti很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获批上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状况。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9月于医院进行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100例(100只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细胞形态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损伤以及临床修复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2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降低,细胞形态明显增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细胞密度与细胞形态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患者的后角膜内皮细胞在术后2个月时损伤严重,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基本可以恢复到手术前的状况。

    作者:孟庆春;李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肿瘤疾病,并且在恶性肿瘤中,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非常之高。近年来,临床对各类肿瘤的发病机制、病情进展进行了研究,从而使抗肿瘤方法及策略也不断更新。临床证实,免疫疗法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具备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1]。鉴于此,笔者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进行论述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作者:张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A125,CA153及 CEA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及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肿瘤标志物联合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 ECLIA)分别检测2组患者体内3种肿瘤标志物( CA125,CA153,CEA)的水平。结果观察组CA125,CA153,CEA的水平分别为8.04ng/ml,13.35ng/ml,9.7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51ng/ml,7.72ng/ml,4.4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CA125,CA153,CE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分别为98.9%,99.2%,98.5%),但敏感性均较低(分别为57.5%,67.4%,53.6%)。但是3种诊断标志物联合诊断时,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和99.8%。结论常见的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通过联合检测可以给临床上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志强;王湘毅;孙晓革;仝兴亚;张国锋;沈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

    目的:规范门诊处方质量,减少临床用药风险。方法随机从医院2014年1~8月门诊处方中,抽取10位医师每人每月20张处方,累计1600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有237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14.81%),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有125张(占不合理处方总数52.74%),以处方诊断书写不全居首位,占27.43%;不合理用药处方有112张(占不合理处方总数47.26%),以选药不合理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突出,分别占13.50%和13.08%。结论医院门诊处方的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有待改进和提高。

    作者:黄爱芬;苏延春;陆秀乐;周兰柳;黄惠;岑芳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儿手足口病愈后1周导致置喉罩和插管困难1例

    患儿,男,1岁6个月,体质量10 kg。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手足口病愈后1周。入院后身体状况良好,无流涕,咳嗽咯痰等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血常规, WBC:7.0×109/L。拟在静吸复合麻醉全麻下行右侧疝囊高位结结扎术,入室前已经开放好静脉通路,入室后常规监护,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0.5mg/kg,吸入七氟烷8vol%后至3vol%,瑞芬太尼泵入0.1~0.3μg· kg-1· min-1,2 min后置1号喉罩,置入困难,反复插3次均未成功。通过咽峡阻力大,并且喉罩表面可见血性分泌物,吸痰管吸引出少量血性分泌物,面罩吸氧后待SpO2达到100%后下喉镜见咽部大量疱疹,分泌物多,会厌暴露不清,插3.0气管导管未成功,考虑手术小时间短,决定放弃插管,面罩通气控制呼吸。麻醉维持七氟烷吸入3vol%+瑞芬太尼泵入0.1~0.3μg· kg-1· min-1+局部麻醉,手术历时15min顺利完成。患儿术中呼吸通畅,未出现呼吸困难,喉痉挛症状。排醚后5min患儿苏醒,安返病房。

    作者:李建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香菇多糖在肝病治疗中的配伍应用

    香菇多糖是一种免疫增强,它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等[1]。因此,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肝病的治疗,具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现在将香菇多糖的配伍用药归纳起来,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作者:龙进;涂文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致双下肢水肿1例

    患者,男,75岁,主因“双下肢浮肿2个月”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年,血压14~160/90~100mmHg波动,偶有头晕,平时口服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50mg/12.5mg,每天1次,拜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普伐他汀钠片20mg,每天1次。因血压控制不理想,今年3月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每天1次,血压控制平稳,2周后出现双下肢浮肿症状,无发热、腰痛等不适。查体:血压130/90mmHg,脉搏60次/min,眼睑浮肿,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及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浮肿明显。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双下肢静脉未见异常,腹部超声:脂肪肝,余未见异常,实验室:肝功能、肾功能、甲功、血常规、血脂、血糖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心电图检查正常,考虑水肿系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引起可能性较大,停服上述降压药物,给予厄贝沙坦片150mg,每天1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0.15g/12.5mg,每天1次,1d后浮肿明显缓解,3d后浮肿基本消退,1周后无浮肿,随访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作者:程保青;孔凡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丹红联合前列地尔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改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丹红联合前列地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5例,依照所采用的疗法不同而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基础疗法(降压、抗凝等),研究组患者于上述基础上行丹红、前列地尔联合疗法,评定预后效果。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24h蛋白尿含量、白蛋白排泄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临床预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丹红、前列地尔联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蛋白尿含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鸿燕;张丽敏;王永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量注射泵集束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微量注射泵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药液流速,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仪器。而心内科患者治疗大多需血管活性药物,药物的用量要精确,将其广泛应用于心内科中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临床给药的准确性,在降低护理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但在持续泵人药物期间,微量注射泵由于种种原因能产生一些泵速的变化,使病情稳定的患者突然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而报警设置又不能及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这将直接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而集束化管理是对被证实确切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选择,将这些分散的治疗护理方法进行归纳、系统化,使治疗及护理方法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我科室自2014年7月起对微量注射泵进行集束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白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白塞综合征的中医及西医发病机制和诊断,分析中西结合治疗白塞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白塞综合征患者12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分析白塞综合征的中医发病机制、西医发病机制以及诊断。结果治疗后,患者口腔溃疡、发热与关节病变、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以及眼炎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现代医学和中药医学检查诊断白塞综合征,结合中西医治疗该病,可获得显著且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华英;朱永栋;段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析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接收入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病情的变化情况,并作对比。结果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IL-1以及TNF-α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醒脑静注射液,并将其用于急性脑出血中,可阻滞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过程,利于相关血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快速改善。

    作者:默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自由体位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18例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体位进行分娩,研究组采取自由体位进行分娩,观察2组活跃期胎先露下降速度、各产程时间、终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产后24h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胎先露下降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终分娩方式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助产以及剖宫产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跃期初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可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率,更有助于胎先露下降,从而缩短产程,降低并发症。

    作者:卢彩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根据入院编号的偶数和奇数将其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对2组餐后2h血糖值(2hPBG)、空腹血糖值( FPG)、发生餐后低血糖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2组在餐后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2hPBG和FPG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餐后低血糖发生率,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心肌梗死后左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和探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抽取56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后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入组的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而试验患者则同时给予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其心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左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预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邢传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