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杰
目的:探讨不同速率输注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1月于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接受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0.05μg/ kg 瑞芬太尼,研究组接受0.1μg/ kg 瑞芬太尼开始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5min、10min 血压、心率,气管插管反应情况。结果收缩压有交互作用(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舒张压无交互作用(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率无交互作用(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气管插管5min、10min 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0.05μg/ kg 速率,0.1μg/ kg 瑞芬太尼速率用于老年气管插管患者时,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安全性更好。
作者:冯希;杨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武汉市汉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空间和执行能力、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注意、延迟记忆、MOCA 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海龙;姚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白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收治的癫痫患者65例,按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分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组34例,单纯部分发作(SPS)组12例,单纯失神发作(SAS)组10例,SPS +GTCS 组9例。4组患者均予以 VPA 治疗。观察4组患者血常规检查情况、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降低57例(87.7%);红细胞降低5例(7.7%),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后基本恢复至正常2例,因症状严重改用其他抗癫痫药治疗1例;血小板计数降低12例(18.5%),其中出现皮肤瘙痒2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VPA 导致血液毒性反应呈多样化,时间为7d ~3年。4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4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痊愈24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3.1%。结论 VPA 治疗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白细胞计数与癫痫发作类型间无明显关联。
作者:王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极重度 COPD 稳定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6min 步行距离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min 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6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重度、极重度 COPD 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含琼;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范围。方法选择2013—2014年至遂川县人民医院进行常规孕检的健康妊娠妇女100例,按照妊娠时间分为妊娠早期组42例、妊娠中期组34例、妊娠晚期组24例,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100例。观察各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情况和特异性参考范围。结果血清 FT3、FT4、TSH 以 P2.5th 作为下限、以作为 P97.5th上限分别获得各自的特异性参考范围。FT3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3.34~5.73pmol/ L、3.12~5.49pmol/ L、2.93~5.42pmol/ L。FT4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12.61~19.03pmol/ L、8.52~17.44 pmol/ L、8.48~17.20pmol/ L。TSH 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0.30~4.10mIU/ L、0.57~4.77mIU/ L、0.78~4.63mIU/ L。妊娠早期组 F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晚期组 FT3以及早、中、晚期组 FT4、TSH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中、晚期组 FT3、FT4、TSH 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妊娠晚期组 FT4与妊娠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结论妊娠妇女体内甲状腺水平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具有较大改变,制定当地的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有利于妊娠妇女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作者:谢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博爱县中医院收治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参麦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动态心电图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h 平均心率、慢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24h 平均心率、慢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大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遂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6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1周内阴道流血停止、腹部症状消失比例高于对照组,2周后 B 超检查胎芽胎心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姚招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门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9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的门诊处方4525张,其中抗生素处方691张(15.27%),对抗生素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用抗生素处方544张(78.73%),二联用抗生素处方147张(21.27%),其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处方24张(3.47%);口服给药517张(74.82%);静脉给药20张(2.89%);其他154张(22.29%);单品种使用频率位居前6位的抗生素有地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丙烯、特比萘芬、头孢泊肟、阿莫西林。结论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强化管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丁波;朱玉萍;信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168例,根据患儿家长治疗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喉部梗阻、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发热、发绀、喉鸣、“三凹征”)消退时间、治疗结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儿喉部梗阻、咳嗽、声音嘶哑、发绀、喉鸣及“三凹征”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呼吸困难、发热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结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满意度。
作者:王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选取2013—2014年徐州市矿山医院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180例,其中2013年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药学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了药学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80例患者中临床不合理用药138例(76.67%),其中药品使用量不合理21例(11.67%);药品使用方法不合理24例(13.33%);缺少疾病专项治疗药品19例(10.56%);重复用药34例(18.89%);使用药物与患者病情不符40例(22.22%)。观察组患者药品使用量不合理、药品使用方法不合理、缺少疾病专项治疗药品、重复用药、使用药物与患者病情不符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能有效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有利于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
作者:朱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九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p 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愈合率高于奥美拉唑,配合甲硝唑与果胶铋胶囊效果更佳。
作者:王崇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起效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孙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硫酸镁治疗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遂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52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硫酸镁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硫酸镁治疗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罗玖莲;罗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珠海市平沙医院收治的63例反复流产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63例反复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 CA125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 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妊娠率较高。
作者:王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腺苷预适应对体外循环中未成熟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9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各30例。腺苷预处理组在麻醉诱导后经颈静脉留置管由微量泵给予腺苷,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泵入。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开始40min(T2)、体外循环停机(T3)、停机后2h(T4)、停机后6h(T5)和停机后24h (T6)6个不同时间点测定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 -1)与白介素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体外循环开始前及结束时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跨肺比值。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TNF -α、sICAM -1、IL -8均有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性粒细胞计数、TNF -α、sICAM -1、IL -8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性粒细胞计数、TNF -α、sI-CAM -1、IL -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sICAM -1、IL -8在T2、T3、T4、T5、T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F -α在 T2、T4、T5、T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在体外循环停机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腺苷能通过降低血中 sICAM -1、TNF -α、IL -8水平,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内扣押程度,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对未成熟肺的损伤。
作者:丁敏;杨晓刚;李晓璀;孙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将其中良性与恶性患者的血流分级与血流参数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恶性患者中不同分期与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流Ⅳ级者比例高于良性患者,且恶性患者中分期较高及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分期较低及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 Vmax、Vmin 及 RI 均高于良性患者,且恶性患者中分期较高及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分期较低及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效果较好,且对恶性患者的严重程度也有积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兴丽;王朝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 ICU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CU 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抗感染、吸痰、机械通气、雾化、翻身拍背等气道管理、常规治疗,观察组要在此基础之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APACHEⅡ)评分及血常规、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WBC、中性粒细胞分数(NEUT)、CRP、P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WBC、NEUT、CRP、PC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 ICU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薛明星;刘新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短期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短期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短期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亓俊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脑室持续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及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7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A 组50例、B 组40例、C 组36例。A 组患者予以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B 组患者予以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C 组患者予以尿激酶脑室持续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脑积水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 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激酶脑室持续灌洗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作者:沈斌;王丽娟;熊飞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余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以及治疗后血清指标,统计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以及全量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清蛋白以及前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帮助患儿快速恢复出生体质量且达到全量肠内营养,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胡小华;欧阳娜;杨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